A. 燈泡是什麼時候被什麼人發明的
1809年,英國皇家研究院教授漢弗萊·戴維爵士(法拉第的老師)用2000節電池和兩根炭棒,製成世界上第一盞弧光燈。但這種燈產生的光線太強,只能安裝在街道或廣場上,普通家庭無法使用。無數科學家為此絞盡腦汁,想製造一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家用電燈。
燈泡是亨利·戈培爾在1854年時發明的,亨利·戈培爾是移民到美洲的一名德國鍾表匠,他也是悲劇發明家名單中的一員,因為這些人都不懂得將他們的發明公諸於世。愛迪生同志就完全不同啦,亨利·戈培爾在之後
大約20年,他才發明了一顆類似的燈泡,而在1860年就做了一顆燈泡、一直改良到1878年至善至美的斯旺,至少稍後還成為愛迪生的事業搭檔,反之,亨利·戈培爾直到過世前夕,他與愛迪生的對壘才獲得法律上的承認,後者旋即從戈貝爾貧困的遺孀手上買下亨利·戈培爾的專利權。
1879年10月21日,美國發明家愛迪生通
過長期的反復試驗,終於點燃了世界上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燈是人類征服黑夜的一大見證。從此,這位發明家的名字,就象他改造的電燈一樣,走入了千家萬戶。他,就是被後人贊譽為「發明大王」的愛迪生,為人類帶來了持久的光明。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B. 拜登聲稱燈泡是黑人發明的,是確有其事,還是為了選戰瞎扯
這個話題來歷,是指當地時間9月3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在訪問威斯康星州基諾沙市時說的一段話,他說:「為什麼我們歷史課上不教歷史?其實是黑人發明了電燈泡,而不是那個叫愛迪生的白人?」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是燈泡發明人,是一種錯誤。這是因為從孩提時代,教科書上愛迪生的故事就深深印在了全世界幾乎每一個人心中。事實上,燈泡真的不是愛迪生首創,在他之前很早,就有了燈泡的發明和運用。
記載中比較早的是英國化學家漢弗里·戴維,他在1801年就將鉑絲通電發光,並在1801年發明了電燭,即利用兩根碳棒之間的電弧照明;另一位美國人亨利·戈培爾在1854年,使用碳化的竹絲放在真空玻璃瓶中通電發光,這種「燈泡」可持續使用400小時,是實際有效的白熾燈,但可惜當時沒有申請專利。
C. 燈泡是誰發明的
真正發明電燈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國發明家愛迪生。他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一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製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特別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後,愛迪生就決心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製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制定了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進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19世紀初,英國一位化學家用2000節電池和兩根炭棒,製成世界上第一盞弧光燈。但這種光線太強,只能安裝在街道或廣場上,普通家庭無法使用。無數科學家為此絞盡腦汁,想製造一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家用電燈。
1879年10月21日,一位美國發明家通過長期的反復試驗,終於點燃了世界上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從此,這位發明家的名字,就象他發明的電燈一樣,走入了千家萬戶。他,就是被後人贊譽為「發明大王」的愛迪生。
D. 電燈泡是哪個國家的人發明的
因為愛迪生是英國的,所以是英國
E. 燈泡是誰發明的
愛迪生、燈泡的確是愛迪生發明的,但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
因為除了要亮之外,還必須成本低廉而且壽命也要足夠長。弧光燈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電燈就是因為它不具備以上優點;弧光燈發出的光中既有可見光,又有紫外線。弧光燈是利用電弧發光的,電弧實際上就是由於熾熱而變成導體的空氣。空氣在高溫下,中性原子電離成正負離子,所以就變成導體了。以前的物理課本上有一個電弧的實驗,是這樣做的:將兩根碳棒接觸在一起通電,由於接觸點的電阻比較大,因而在接觸點產生很多的熱量,等於接觸點溫度很高了以後,再將兩根碳棒稍稍分開,可以看間兩個碳棒間產生的明亮的電弧,這就是由於熾熱的空氣導電所致。所以由於這些特性弧光燈並不適合民用。
愛迪生發明的是白熾燈。但燈芯是一個大問題,因為找不到壽命足夠長的材料。期間他做了2000多次試驗,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把一把竹扇也作了燈芯,結果製成了壽命比較理想的燈芯,原來這是一種日本的竹子。於是愛迪生開始大批量種植這種竹子,並開始大批量生產燈泡,同時愛迪生的發電廠開始鋪設電線,從此開始了電燈時代。至於後來的鎢芯燈泡是過些年之後才發明的,發明者還是愛迪生。
F. 燈泡是誰發明的
燈泡
燈的首次使用已很難確切地考證了。不過,電燈的問世卻有據可查。世界上第一盞犁口般大小的電燈由美國科學家托馬斯·阿爾瓦·托馬斯瓦·愛迪生於1879年10月21日試製成功。
在研製過程中,托馬斯·阿爾瓦·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仔細分析了當時的煤氣燈和弧光燈,他的主攻方向是尋找一種耐熱材料。由電流把它燒到白熱化程度而發出熾熱的光卻又不至於斷裂或熔化。他偶然發現棉線在空氣中一下子燒成灰燼,而碳棉線放入處理過的玻璃球內則發出了熾光。很遺憾,光亮只維持了幾分鍾就消失了。他錯誤地放棄了這項試驗,轉而試用銫、鎳、鉑(白金)、鉑銥合金等1,600種不同的耐熱材料,收獲都甚微。
托馬斯·阿爾瓦·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重新回到了碳的研究上。那年10月,他試驗了一段長20厘米、直徑為0.15厘米的碳棒,其耐熱力達到5.5小時,他又不斷改進著碳化方法和抽氣處理。
1879年10月21日那天,他把1根直徑為0.025厘米碳化了的棉線用作燈絲,發出的光度明亮、穩定,它以4燭光的照明度,1小時、2小時……足足亮了45個小時,經過1年多的努力,數千次的試驗。人們盼望已久的電燈終於誕生了。
同年11月,托馬斯·阿爾瓦·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改用碳化了的卡紙大大改進電燈壽命後,生產商就迫不及待地把它投入生產。1880年除夕,
3,000人走上紐約街頭觀賞這一新發明。成功並未使托馬斯·阿爾瓦?a
target=_blank
href=/view/37912.htm>斯瓦·愛迪生停步。第二年,他製造出能連續亮上1,200個小時的毛竹絲燈。直到1904年,奧地利人發明了比毛竹絲燈強3倍的鎢絲燈,前者才被取代。鎢絲燈從1907年起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