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四大發明」體現了哪些創新的觀點
2016年中國分享經濟交易額約為34520億元,比上年增長103%。未來幾年,中國共享經濟仍將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長。 中國"新四大發明"在科技創新的表現如何?科技創新,就像撬動地球的杠桿,總能創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跡。如果說高鐵是中國人織就的聯通中國各地、聯通中國與世界的一張有形的網,那網購則是中國人締造的聯通中國各地、聯通世界每個角落的一張無形的網。支付寶則是全球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超越地緣限制在這張無形的網上輕松交易的金融血脈。共享單車就是解決「最後一公里」難題的健身「小夥伴」。 「新四大發明」緣何「創響」在當代中國? 20世紀60年代,日本的新干線就開通運營。中國是在21世紀初才開始走出高鐵之路的。支付寶、網購、共享單車所賴以生存的網路在中國起步也較晚。那麼「新四大發明」為什麼會在當代中國「創響」?世界求解中國答案,期待破譯這「東方密碼」。 一些專家指出,無論是高鐵,還是網購、支付寶、共享單車,其興起的一個重要條件在於中國廣袤的國土、巨大的市場和龐大的人口數量。國土越大,經濟半徑的束縛力也就越大,突破速度的需求也就越大。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需要「八縱八橫」連接貫通。這種動能方興未艾,它讓我國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復興號」飛馳,令「墨子號」量子衛星騰飛,當然,也推進了我國經濟的全速發展。
Ⅱ 如何評價「我國四大發明其實是四大發現」的觀點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在古代對於整個世界都有著很大影響的四種重要的發明,分別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和印刷術,但是網上卻有一種說法是“我國四大發明其實是四大發現”,這種觀點我並不認同。
再回歸到這個問題本身,有人說“我國的四大發明其實是四大發現”,但是我並不這么認為,拿造紙術來舉個例子,雖然說在古代,歐洲已經有了羊皮紙,但是這和我國四大發明中“造紙術”造出來的紙是不一樣的,蔡倫是第一個用植物纖維為原料,經過一系列的處理製成纖維片的人,這才是我們中國的“造紙術”。雖然說,在中國更早的時候,已經有人在棉紙上寫字,但是那是只有少數王公貴族才能夠使用的,價格十分昂貴。蔡倫的造紙術,原材料范圍比較廣,樹皮破布等都可以用來造紙,降低了製造成本,讓很多普通家庭的人都可以用得起。包括指南針、火葯和印刷術,同樣是這個道理,這些發明充分的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Ⅲ 你知道中國的四大發明嗎你認為哪個最有用請闡述你的觀點並詳細介紹這項發明詞數70左右是英語作文
好像沒可比性。個人認為,造紙術對於人類發展史的意義很大!因為造紙術的流傳,紙張的普及,對於文化的普及大眾化意義非凡。
Ⅳ 為什麼李約瑟說中國最偉大的發明是「四大發明」我們就跟著說,我們自己的觀點有嗎
[編輯本段]簡介
四大發明在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中國成為文明古國的標志之一。古代,我國的科學技術在許多方面曾經居於世界前列,但過去的光輝歷史不等於現在的榮耀。5世紀後的千餘年裡,歐洲處在封建社會之中。在這個漫長的時期里,我國的科學技術一直在向前發展,而歐洲的科學技術卻停滯不前。到了十五、六世紀,由於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資本主義制度的逐步形成,歐洲的近代自然科學得以誕生,卻突飛猛進,超越中國,領先於世界。從此,中國的科學發展基本上就一直落後與西方國家。以至於最後,西方列強利用中國發明的指南針,火葯,直接打到了中國。在清朝,強迫中國割地賠款,使中國成為了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
中國人都知四大發明,因此而津津樂道。但是,千百年已經過去,國人是否還有其他什麼值得誇耀的大發明呢?與此同時,在世界各地,改變人類歷史的大發明卻層出不窮,不計其數。例如:蒸汽機,電力,電燈,電腦,汽車, 飛機,互聯網,等等。尤其是美國人和歐洲人改變世界的大發明真是數不勝數,大家是否看到他們因為自己國家的大發明而沾沾自喜,樂此不疲得到處宣揚呢?他們的大發明是不是也是同樣的屈指可數,就這四個呢?了解自己國家過去的光輝歷史,固然重要,但是死抱著過去,就會導致裹足不前,故步自封,自我麻痹。中國人的大發明不應該只有這四個,應該隨著歷史發展,不斷增加才對。所以四大發明的正確稱呼應該是四大古發明。
[編輯本段]指南針
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俗稱吸鐵石)。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
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經過多方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可以實用的指南針。
指南針輾轉傳入歐洲後在航海大發現中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科學史家清楚,最早解答「指南針為何能夠指南」問題的並不是中國人,而是英國科學家吉爾伯特。那麼,中國發明指南針後對指南針理論作過什麼樣的探討?吉爾伯特的理論是否及時傳到了中國?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又對我國指南針理論的發展有過哪些影響?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教授關增建從2003年起開始著手研究這些基本上還是空白的問題。
「中國最早的指南針理論,是建立在陰陽五行學說基礎上的『感應說』。」關增建介紹,11世紀中葉時我國大科學家沈括還對指南針感到匪夷所思,他的《夢溪筆談》介紹了指南針的人工磁化方法、磁偏角的發現和指南針的架設方法,但對指南針為什麼會指南卻沒有一點概念——「磁石之指南……莫可原其理!」隨後,文人學者們從陰陽五行學說出發,結合當時人們對大地形狀的認識,提出各種指南針理論。例如,最晚成書於宋代的《管氏地理指蒙》,首先提出如下邏輯:
「磁針是鐵打磨成的,鐵屬金,按五行生剋說,金生水,而北方屬水,因此北方之水是金之子。鐵產生於磁石,磁石是受陽氣的孕育而產生的,陽氣屬火,位於南方,因此南方相當於磁針之母。這樣,磁針既要眷顧母親,又要留戀子女,自然就要指向南北方向。」
關增建表示,從近代物理學的觀點來看,「蒙氏理論」完全異想天開,但從事物的屬性出發解釋其行為,在東西方科學史上都是常用的做法。我國古代陰陽學說昌盛,用陰陽學說闡釋指南針指南及「常微偏東」的原理,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特別是,該理論認為磁石不同端面有不同屬性,它們決定磁針的指向,這種說法很容易啟發人們發現磁石的兩極,並進一步聯想到磁極與磁針指向之間的關系,從而為正確認識這一問題找到可能的途徑。
南宋人的指南針原理,仍認為「指南針之所指,即陽氣之所在」,只是圍繞磁偏角現象,立論依據更多轉向地理方位的坐標系統——中國古人認為地是平的、大小有限,這樣地表面必然有個中心,過該中心的那條子午線就是唯一的南北方向。南宋人曾三異等認為,一旦測量地點不在這條南北線上,指南針所指向自然「少偏」。到明代,有人假託南唐人著作指出,指南正針由大地方位系統決定,而偏角則由天體方位劃分系統所決定。關增建認為,這種說法「體現了傳統指南針理論在陰陽感應學說和磁偏角的存在這一矛盾面前所表現出來的窘迫」。
明萬曆年間(公元1573~1620年),傳教士來華,帶來西方的指南針理論、地球學說以及相關科技知識。受其影響,中國學者開始從新的視角探討指南針理論問題,在此過程中,陰陽五行的作用不斷淡化,力學角度的分析不斷增加,但吉爾伯特1600年提出的科學理論連西方學界都沒統一,更談不上入主東土。傳教士中,1658年抵華的比利時耶穌會士南懷仁的指南針理論最系統,但他認為決定磁針指向的是地球的地理南北兩極本身,理論仍然局限在古代科學的范圍,而不像吉爾伯特認識到地球本身存在一個磁體。南懷仁理論在中國影響深遠,直到19世紀中葉,我國仍有學者用它解釋指南針問題。而此時,清末來華的傳教士已開始著手把西方近代磁學知識介紹給中國了。
先秦時代我們的先人已經積累了許多這方面的認識,在探尋鐵礦時常會遇到磁鐵礦,即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鐵)。這些發現很早就被記載下來了。《管子》的數篇中最早記載了這些發現:「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銅。」其他古籍如《山海經》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磁石的吸鐵特性很早就被人發現,《呂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鐵,或引之也。」那時的人稱「磁」為「慈」他們把磁石吸引鐵看作慈母對子女的吸引。並認為:「石是鐵的母親,但石有慈和不慈兩種,慈愛的石頭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頭就不能吸引了。」據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咸陽附近修阿房宮,宮中有一座門是用磁石做成,如果有人身穿盔甲,暗藏兵器,入宮行刺,就會被磁石門吸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磁學知識。
漢朝以前人們把磁石寫做「慈石」,是慈愛石頭的意思。
既然磁石能吸引鐵,那麼是否還可以吸引其他金屬呢?我們的先民做了許多嘗試,發現磁石不僅不能吸引金、銀、銅等金屬,也不能吸引磚瓦之類的物品。西漢的時候人們已經認識到磁石只能吸引鐵,而不能吸引其他物品。
當把兩塊磁鐵放在一起相互靠近時,有時候互相吸引,有時候相互排斥。現在人們都知道磁體有兩個極,一個稱N極,一個稱S極。同性極相互排斥,異性極相互吸引。那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這個道理,但對這個現象還是能夠察覺到的。
到了西漢,有一個名叫欒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這個性質做了兩個棋子般的東西,通過調整兩個棋子極性的相互位置,有時兩個棋子相互吸引,有時相互排斥。欒大稱其為「斗棋」。他把這個新奇的玩意獻給漢武帝,並當場演示。漢武帝驚奇不已,龍心大悅,竟封欒大為「五利將軍」。欒大利用磁石的性質,製作了新奇的玩意蒙騙了漢武帝。
地球也是一個大磁體,它的兩個極分別在接近地理南極和地理北極的地方。因此地球表面的磁體,可以自由轉動時,就會因磁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指示南北。這個道理古人不夠明白,但這類現象他們很清楚。
指南針的始祖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它是用天然磁石製成的。樣子象一把湯勺,圓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盤」上並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轉。當它靜止的時候,勺柄就會指向南方。古人稱它為「司南」,當時的著作《韓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穀子》中記載了司南的應用,鄭國人采玉時就帶了司南以確保不迷失方向。
春秋時代,人們已經能夠將硬度5度至7度的軟玉和硬玉琢磨成各種形狀的器具,因此也能將硬度只有5.5度至6.5度的天然磁石製成司南。東漢時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論衡》中對司南的形狀和用法做了明確的記錄。司南是用整塊天然磁石經過琢磨製成勺型,勺柄指南極,並使整個勺的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置於光滑的地盤之中,地盤外方內圓,四周刻有干支四維,合成二十四向。這樣的設計是古人認真觀察了許多自然界有關磁的現象,積累了大量的知識和經驗,經過長期的研究才完成的。司南的出現是人們對磁體指極性認識的實際應用。 但司南也有許多缺陷,天然磁體不易找到,在加工時容易因打擊、受熱而失磁。所以司南的磁性比較弱,而且它與地盤接觸處要非常光滑,否則會因轉動摩擦阻力過大,而難於旋轉,無法達到預期的指南效果。而且司南有一定的體積和重量,攜帶很不方便,這可能是司南長期未得到廣泛應用的主要原因。
司南由青銅盤和天然磁體製成的磁勺組成,青銅盤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於盤中心圓面上,靜止時,勺尾指向為南。
指南針是磁鐵做成的。磁鐵能吸鐵,通常稱為「吸鐵石」,古代稱為「慈石」因為它一碰到鐵就吸住,好一個慈祥的母親吸引自己的孩子一樣。後來,人們才稱它為「磁石」。
每塊磁鐵兩頭都有不同的磁極,一頭叫S極,另一頭叫N極。我們居住的地球,也是一塊天然的大磁體,在南北兩頭也有不同的磁極,靠近地球北極的是S極,靠近地球南極的是N極。我們知道,同性磁極相斥,異性磁極相吸引,所以,不管在地球表面的什麼地方,拿一根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它的N極總是指向北方,S極總是指向南方。
Ⅳ 請簡要談談你對四大發明的看法
四大發明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即造紙術、指南針、版火葯、活字印刷術。此權一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提出並為後來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普遍認為這四種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①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
②印刷術的發明:加快了文化的傳播,改變了歐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讀書的狀況。
③指南針的發明:為歐洲航海家進行環球航行和發現美洲提供了重要條件,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
④火葯武器的發明: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Ⅵ 中國四大發明是在何背景下提出的
四大發明產生的原因及意義
(1)原因
①國家統一、政權鞏固、社會安定、疆域遼闊是必要的版前提。
②封建經濟的權繁榮是科技發明的物質基礎。
③民族交往、對外交往頻繁,促進了科技發展。
④統治階級的重視,文化發展的繼承性以及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
(2)意義
①四大發明是我國成為世界文明古國的重要標志,對推動中國文明的發展和進步起了重大作用。
②四大發明對人類文明的進程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a.造紙術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展。
b.火葯傳入歐洲,推動了歐洲火葯武器與歐洲采礦業和金屬製造業的發展。
c.指南針的使用,促進了遠洋航行,迎來了地理大發現的時代。
d.歐洲人借鑒中國的印刷術,造出了活字印刷機,大大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和社會的進步
Ⅶ 中國有四大發明,如果有五大發明,你推薦一個看看,並說明理由。
鑄鐵。
因為看看現在的建築就知道,如果沒有鑄鐵技術,各行各業都會受到限制。
四大發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觀點,是指古代中國的四種發明,一般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及雕版印刷術。此一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提出並為後來中,國,政,府及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此外,羅伯特·坦普爾基於李約瑟而提出中國一百發明之說,著 The Genius of China 一書。
中國有不少發明創造,根本不止四大發明。還有如:
弓箭,陶器、出現農牧業、觀察天文、開創醫葯,十進位制,籌算,九因歌,星表,精確的回歸年長度,中醫學理論,輪作制,造船術,候風地動儀,過洋牽星術,抽水馬桶,制圖六體,車磨,天元術,四元術,十二平均律,方板鏈泵、輪式碾磨機、水力輪式碾磨機、水力冶金鼓風機械、葉片式旋轉風選機、活塞風箱、拉式紡機、手搖紡絲機械、獨輪小車、航海運輸、車式碾磨機、耕畜挽具、馬蹬、胸帶挽具、軛、石弓、風箏、直升飛機螺旋漿、活動連環畫轉筒、深鑽孔法、鑄鐵、卡丹式懸架、平圓拱橋、鐵索橋、運河船閘閘門、航海制圖法、船尾舵、火葯、火葯用於戰爭技術、磁羅盤(磁石匙)、磁針羅盤、磁羅盤用於航海、紙、雕版印刷、活字印刷、金屬活字印刷、瓷器。
意,大,利數學家傑羅姆·卡丹於1550年最早提出磁羅盤、印刷術和火葯是中國的三大發明,並認為它們是「整個古代沒有能與之相匹敵的發明」。在此之後,簡·博定重申了同樣的論斷。
19世界法,國漢學家阿爾伯認為中國人發明的火葯指南針鈔票紙牌算盤和活字印刷都由蒙,古傳入歐,洲。指南針大約在十二世紀末十三世紀初之際,傳到阿拉伯,然後又由阿,拉,伯,傳,入,歐,洲,後來歐洲演變出旱羅盤,再於明代時經日,本傳回我國。
「三大發明」最早由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提出, 後來被麥都思、馬克思等學者認同。
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在《新工具》里指出:「印刷術、火葯、指南針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第一種是在學術方面,第二種是在戰事方面,第三種是在航行方面;並由此又引起難以數計的變化來: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國、任何星辰對人類事務的影響都無過於這些機械性的發現了。」我們現在很清楚地知道發明是來自中國的。後來馬克思承襲了培根的說法,提到:「火葯、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但是馬克思並沒有將這三個發明歸於中國。
英,國,漢學家麥都思也沿襲培根的說法,指出:「中國人的發明天才,很早就表現在多方面。中國人的三大發明,對歐,洲,文,明的發展,提供異乎尋常的推動力。」
來華傳,教,士、漢學家艾約瑟最先在上述三大發明中加入造紙術,他在比較日,本和中國時指出「我們必須永遠記住,他們沒有如同印刷術、造紙術、指南針和火葯那種卓越的發明。」
而李約瑟對這四大發明的贊美和強調,使得這一說法獲得了中國的很大認同,並被寫進了教,科,書。
Ⅷ 魯迅先生曾對中國的四大發明提出自己的看法,認為其在中國並沒有得到
魯迅先生就來中國的四大發明與源應用有一段精闢的論述:「外國用火葯製造子彈御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看風水;外國用鴉@片醫病,中國卻拿來當飯吃。」
可見中國的科技確曾輝煌過,但由於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封建專制,缺乏開明的社會制度,缺乏良好的社會環境,明清之際的閉關鎖國等,最終導致科技沒能成為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動力,給社會帶來更多的實惠,以致落後於西方。因此,科技能否成為第一生產力也是有條件限制的~
Ⅸ 應該怎樣評價四大發明能說說你的看法嗎
造紙術和印刷術從不覺得高大上到哪裡去,這個東西是時代的產物,我覺得遲早能發明出來,但是指南針和火葯的確根本性的改變了世界,特別是火葯,極大的推進了人類戰爭的歷史進程,這也是馬克思自己承認的事實!
Ⅹ 四大發明是誰先提出來的
“四大發明”這個說法並非是中國人自己提出的,而是一位名叫艾約瑟的英國人率先提出的。其實早在十六世紀中葉(明朝嘉靖帝統治時期)的時候就有來自德國的數學家針對中國的各項發明總結出三大最具影響力的發明,這三大發明分別是指南針、火葯以及印刷術。進入十七世紀之後英國學者培根也曾再次重申中國這三項發明對於世界發展的重要性。之後著名的馬克思與恩格斯也曾對中國這三大發明進行認證。
中國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它的出現為辨認方向提供了諸多便利,航海、軍事等領域都需要用到它。而印刷術與造紙術這兩項發明則極大程度上促進了文化記載以及知識傳播。剩餘的火葯既是軍事必備品,亦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項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