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資本論金融不創造價值

資本論金融不創造價值

發布時間:2021-06-29 09:45:07

① 金融危機來了,《資本論》火了。說明了什麼

《資本論》是馬克思用畢生的心血寫成的一部光輝燦爛的科學巨著,這部巨著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的全部發展過程,以數學般的准確性證明這一發展的方向必然引導到社會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確立。《資本論》武裝了無產階級,成為無產階級進行革命斗爭的強有力的理論武器。是馬克思「整個一生科學研究的成果」,它凝聚著馬克思的全部心血和智慧,是他獻給全世界無產階級的一部最重要的科學文獻。它在世界各國廣泛流傳,成為工人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強大思想武器。 《資本論》對資本主義進行了徹底的批判,資本主義卻從《資本論》中汲取營養,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在自身范圍內的進一步發展。馬克思認識到了經濟過程的動態性,並預見到了經濟周期的存在,而且發展了關於經濟活動的封閉理論。他同時還是第一個將經濟和歷史聯系在一起的經濟學家,而《資本論》就是他這種創舉的體現。 同時《資本論》也沒有簡單地把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一般過程歸結為它們的共同基礎——物質生產過程,而是從物質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中引出了全部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內容和形式。
《資本論》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邏輯、辯證法和認識論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正如列寧所說:「在《資本論》中,唯物主義的邏輯、辯證法和認識論都應用於一門科學」。馬克思使用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邏輯與歷史一致的方法,對資本主義社會矛盾運動的辯證分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系統全面地闡述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產生、發展和克服的過程,從而透徹詳盡地闡明了唯物辯證法關於對立面的統一和斗爭的學說,闡明了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在《資本論》中是對唯物辯證法的豐富和發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資本論》的方法不亞於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發現。 正如達爾文的《進化論》曾發現有機自然界的進化規律一樣,馬克思的《資本論》也發現了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資本論》是馬克思用畢生精力著述的偉大的科學巨著,是人類歷史上經驗和智慧的結晶,是對國際工人運動斗爭經驗的總結。它的出版,宣判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末日,為無產階級革命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因此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希望採納

② 為什麼說金融行業不創造財富

金融,基本在分配財富。

③ 資本論不適合當代 資本價值比勞動價值創造更多 法國作家

這話不正確,資本論也適合當代。在資本主義國家,工人創造的叫剩餘價值;在社會主義國家,工人創造的叫利潤。

④ 問道金融和經濟學的區別時,有這樣一句話「經濟活動能創造實際的財富;金融活動可以賺錢但不創造價值"

經濟活動是需要要素投入的。經濟活動會形成價值。即生產力中的價值轉化為回 產品或者勞務中。 這么產品以及答勞務包含著社會勞動時間,以價格來表現。經濟活動是能產生GDP的。
而金融活動,只是將已產生的 產品與勞務 進行融通交易。利用不充分的市場信息來賺取利潤。無法產生價值,只是對有價值的產品或勞務進行有目的的市場行為。

⑤ 《資本論》為什麼遭那麼多人反感

一、金融危機的爆發真的能使《資本論》重新火起來嗎?

這次金融危機爆發以後,據說在英國、德國等西歐國家,《資本論》大為暢銷,銷售量比過去增長了幾倍甚至幾十倍。另外據報道,德國財長和法國總統也開始研讀《資本論》。這些信息,給國人一種印象,馬克思又回來了,《資本論》又要開始「火起來」了。國內一些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當然更是喜上眉梢,感覺好像出頭的這一天終於到來了。因為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中國一直受到西方經濟學的嚴重排擠,甚至一些所謂權威的學術雜志根本拒絕刊載研究馬克思經濟學的論文。當然,這是一種非常不正常的學術現象,劉國光等經濟學家都曾經提出過嚴肅的批評,並引起黨中央的高度重視。於是,最近幾年來,國內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的環境略有改觀。

但是,我認為,一場金融危機,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中國學術界的弱勢地位。雖然金融危機證明了資本主義的矛盾之存在,雖然金融危機證明了馬克思的《資本論》對於資本主義的批判是有效的,雖然中央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但是,《資本論》仍然不可能再像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那樣,成為幾乎所有讀書人尊重和閱讀的對象,也不會成為所有經濟學類學生的必讀書。

⑥ 讀《資本論》有什麼現實意義

在馬克思主義以前,已經有了政治經濟學,不過那是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學。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把「國民財富」作為研究對象,只講物與物的關系,不講人與人的特殊社會關系,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看成自古有之,永恆存在的東西。

馬克思通過創作《資本論》,實現了政治經濟學的根本革命,為政治經濟學的發展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資本論》明確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作為研究對象,並以唯物辯證法作指導,運用科學抽象法進行研究,從而第一次科學地確立了政治經濟學的對象和方法。

《資本論》在批判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價值論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分析了勞動的二重性,建立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從而為政治經濟學奠定了理論基礎。

(6)資本論金融不創造價值擴展閱讀:

2018年9月14日,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出版整整150周年。這部著作問世150年來,其思想影響力經久不衰。

用馬克思的理論分析世界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所呈現的趨勢,仍具有很強的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馬克思提出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一論斷便是最明顯的例證。馬克思指出,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活動的現存生產關系或財產關系發生矛盾。

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築也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可以說,沒有什麼理論比馬克思的這一觀點更切中時弊。在現實中,經濟基礎不斷向前發展,而上層建築則具有相對穩定性,隨著時間推移,這種相對滯後性必然導致社會矛盾的增長。

我們看到,在美國和英國,生存空間被擠占的社會中下階層在2016年起來反對建制派的統治,這正是馬克思觀點最鮮活的例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資本論

⑦ 金融的人對社會不產生任何價值為何拿那麼高薪水

中國的金融業其實屬於壟斷,沒有充分市場競爭,大部分時候還是靠行政手段管理版。從業人員權素質低下,但是同等崗位薪資絕對數屬於中上。與其收入相比,大部分絕對是價值高估的。其他行業再怎麼賺錢,賺到後還是要乖乖交到金融業手裡。金融有其資源配置和優化的作用。金融包括銀行、基金、證券、保險、及其他衍生金融行業。在國外也只有投行和一般金融高層收益要高很多。 金融就像社會實體經濟的血液,負責將有限的資源進行合理調配。所以說:沒有完善的金融,就不能有高質量的實體經濟,因為市場上供求雙方的信息總是不對稱的。金融的人是因為他們利用創造有價值的人,所以他們就拿那麼高薪水吧。 以上回答希望你能理解吧。

⑧ 關於《資本論》一書的問題。

第一、《資本論》的宗旨在當代中國更具有現實意義。

《資本論》的宗旨在於揭示、論證到底是什麼創造了價值、到底是誰創造了社會財富。對於在大陸上過學的人來說,這似乎不是問題,因為這是「政治經濟學」最基本的問題,各種考試都會涉及的問題,而且答案也很明確:勞動創造了價值,社會財富是由勞動人民創造的。我原來覺得,這樣簡單的問題還用得著這樣的長篇巨著來論述嗎?當然,我覺得可能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的感覺,

在毛澤東時代的中國,這個問題確實沒有必要,因為社會已經不存在處於不同階層的階級了,大家在生產資料佔有上的情況是相同的,財富已經是社會財富。但是,現今的中國,正和馬克思時代的歐洲有著相似的基本特徵,據有關資料分析,中國的貧富差距,已經嚴重到足以發生社會變革的地步了(今天的網路媒體對此都有報道),現實的社會有著三個特點:1.市場經濟理論本身就是對資本貢獻的崇拜,這個理論認為,財富主要是由資本創造的,所以,掌握資本的資本家理所應當的應該佔有社會財富,中國現階段的社會,正是由官方不遺餘力的灌輸這一思想,在理論上就混淆了這個本來最基本的東西;2.在市場經濟理論指導下的社會實踐,也把勞動及勞動者推向了最底層,在社會分配上,資本、管理、技術等,都佔了財富分配中的大部分,唯獨勞動,成為最廉價的東西,有時連最起碼的生存需求都不能給予勞動者,因而出現了農民工欠薪、勞動與報酬不成比例等一系列問題;3.以官僚階層和新興資產階級為代表的少數人組成的「社會上層」,已經佔了全國社會財富的一半以上,他們可以通過僱傭所謂「白領」人事管理企業,自己過著「不勞而獲」的日子。

這三個特點,從根本上就否認了「勞動創造價值,社會財富是由勞動者創造的」這一基本答案,所以說,《資本論》不但沒過時,反而更像是為現在的中國所創作。

第二、《資本論》的基本內容,更像是討論中國的現實問題。

《資本論》的基本內容,是揭露資本追求剩餘價值的過程和資本家追求利潤最大化過程中顯性、隱性的罪惡手段。馬克思通過商品的價值、使用價值,分析了資本單純依據「價格」來否認和隱性化剩餘價值的手段,分析了資本家追求最大利潤所採取的顯性、隱性的手段。在書里邊,馬克思使用邏輯的、數學分析的方式,來得出資本家榨取工人剩餘價值的結論,這只是為了使論述更加有根據、更加有力度。實際上,我們通過感性的東西,也能得出相同的結論:資本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它就沒有擔負社會效益的義務,從而造成資本家財富的增多和社會其他人貧困的加劇;在私有資本的領地,資本在勞資雙方的關系中處於絕對的強勢地位,勞動者成為最弱勢的群體;資本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過程中,降低工人工資、盡量減少勞動者的勞動、生活條件支出等最無道德、最惡劣的手段,被老闆養活工人的理論變為合理、合法。

上學時學習《資本論》感到吃力,主要是對資本追求剩餘價值的過程沒有感性認識,而馬克思研究問題所用的方式又過於專業,所以覺得難。如果我們和當今中國社會直觀地一對照,就會覺得,《資本論》也不難以理解。

第三、馬克思研究《資本論》時所依據的社會背景在中國重現。

前邊第一、第二兩個問題,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資本論》里談到的問題,我們都有了社會現實可以比照,資本、資本家、剩餘價值、勞資關系、財富等一系列的詞語,都不再是干癟的,它們都成了社會生活中活生生的東西,每日每時都在影響著每一個人。

⑨ 金融創造價值嗎

經濟學上的一個偏見是:價值是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創造的。由此而簡單化地推演出服務業 不 創造價值、服務業的報酬屬於社會再分配過程的結論。證券市場本身不創造價值,似乎已 成為人們默認的前提。
事實上,這一錯覺起因於證券經營機構參與社會分配過程方式的倒置。在證券市場上,由於 證券業者的勞動,社會資金的優化配置功能對社會總產品的價值附加,本應通過最終產品的 價值增值得到反映。但在現實生活中,證券機構的發行承銷費用是在發行結束時做了預先扣 除;而進入發行公司資金賬戶的,僅僅是做了這種預先扣除之後,企業所得到的凈現金流。 經紀業務的手續費收入,更表現為股民對證券公司的一種費用支付,而顯得與企業的生產過 程毫不相干。但是,這僅僅是經濟生活的表象,分配過程的倒置並不改變經濟關系的實質: 證券業者的勞動是社會資源優化配置的必要環節,因而這種勞動屬於價值創造中的"社會必 要勞動",是價值的源泉之一。
進一步說,在證券業的價值創造中,管理階層和金融專業人才起著主導的作用。證 券業是知識密集型產業,生產知識產品的勞動包含著更大的價值創造力。這種價值創造力不 取 決於實際的活勞動投入的量,而取決於所創造的知識產品的應用所引起的社會總勞動節約的 量。根據這種看法,在證券市場對社會總產品的價值增值方面,證券業管理階層和金融專業 人才起著首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推論:在證券市場總體運行中,有巨大的社會新價值產生,而證券市場這種價值創造功能, 是傳統經濟學沒有明確闡明的;證券業者的價值創造主體地位的確立,意味著對這一行業崇 高社會地位的確認;同時,管理階層和金融人才在價值創造中主導和首要地位的發現,意味 著應當承認他們與銀行業、保險業等其他金融領域的專業幹部一樣,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寶 貴的幹部資源;應當建立證券業高級人才的社會管理制度,而不應任其在商海風濤中自發沉 浮;應當支持員工持股、管理層持股制度和其他有效的激勵機制,不應當繼續保持計稅工資 制之類的做法,從而把證券業價值貢獻與激勵措施有機地聯結起來。

閱讀全文

與資本論金融不創造價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