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問怎樣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
創造能力是一個人成才、成功必不可少的才能。創新精神惟有從小培養。
對孩子創新能力的培養要做到:要充分相信孩子,不要總以家長為中心
對待困難和問題,要採取啟發、引導的方法,指導孩子開動腦筋,尋找解決問題的可能性答案,幫助孩子獨立思考和探索,養成對問題、知識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以及對問題主動思考的質疑態度和批判精神。
創建良好的氛圍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
心理學家認為,有利於創造性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自由。當一個人的心理得到安全時,他就表現和發展他的發散思維,充分表現自己的思想。創造性活動從本質上講必定是異樣的,從而必定是異常行為。因此,家長應鼓勵那些用不平常方式理解事物的孩子,教育孩子勇於標新立異,勇於提出與眾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在家庭中形成濃郁的崇尚創新、尊重創新人才的氛圍,使孩子知道,在未來社會發展中,不具備創新能力,就難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
人才這所以稱為人才,必然不等同於他人。我們傳統的管制、說教、不能越雷池一步的教育方法,不但不能培養孩子的創造性,相反,很大程度上把孩子的創造性束縛起來,使孩子個性差別逐漸縮小,稜角磨平了,特點消失了,迫使孩子成了「小綿羊」。現代人才的培養,要求我們要為具有不同稟賦和不同潛能的孩子創造一個發展的空間,提供一個開發潛能的機會。要求我們認可孩子在智力、情感、興趣、性格、氣質、生理等方面存在的不平衡性,反對強求一律,鼓勵超前發展,多一把尺子,會多出一項才能。
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
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主要是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讓孩子自己在生活、學習中去思考、實踐、感悟、內化,形成固有思維。鼓勵充分發揮想像力,去異想天開,鼓勵反方向思考問題。
② 想要孩子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家長該如何培養
在繪本《親愛的小魚》里,那隻小貓說:「總有一天,我親愛的小魚,你會大得沒法再呆在小小的魚缸里。我會把你帶到大海邊,看你自由地離去。
孩子會一天天長大,走進社會,獨立生活。到了一定時候,父母必須狠下心,放開手,讓孩子走向更加廣闊的世界。
在這一天到來前,別忘了教給孩子一些獨立能力,讓他們早一天從跌跌撞撞變得穩穩當當,以便孩子自信從容地走好未來的路。
現在就來學習幾個提高孩子獨立能力的妙招,教給孩子做吧!
1
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事
放在溫室里的花拿到外面要不了多久就會枯萎掉。養孩子也是一樣,孩子的事情家長都大包大攬,孩子永遠不會長大。想讓孩子學著獨立,家長就要學會放手,孩子不會做的事家長可以代勞,但在孩子學會之後,家長就要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孩子親自參與到勞動中來,就會懂得沒有一件事是容易的,也才能理解家長養育他們的艱辛。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貴在堅持,家長要從生活中的細節做起,言傳身教、以身作則,這樣長久的堅持下去,孩子的獨立能力才會越來越強。
太優優能訓練課程是專為3-12歲中國幼兒研發,以提升兒童綜合能力為主要宗旨,圍繞這一核心目標,運用感覺統合訓練、視聽知覺訓練、表達能力訓練等多種訓練方法,來大幅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幫助孩子打造更堅實的基礎。
③ 怎樣培養孩子創造力及培養孩子創造力的好處有哪些
一、創造力的重要性 1、從個人本身出發。創造力是衡量一個人聰明與否的重要標准。 聰明的大腦要符合什麼條件 第一,同樣的作業,頭腦聰明的人無需怎樣努力,就能輕松做完;參加各種考試,無需挑燈夜讀,就能輕鬆通過而且成績優良。 第二,處理問題靈活而且有創造性。聰明並不是指體力和技能,而是指能力,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未來的社會需要創造型人才。探求未知世界規律和原理的科學家、塑造不朽光輝形象的文學家、善於經營理財的企業家、發明設計新產品、搞革新的工人以及在各行各業中有所作為的人……這些都是創造型人才。要成為這樣的人,都必須具備創新精神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此可見,從小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是多麼重要。
二、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1、保護幼兒的好奇心
幼兒的好奇心是其創造力形成和發展的先導,是創造的巨大動力,如果沒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就不可能產生對社會和人類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和創造。孩子往往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新鮮事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愛提問,喜追究。對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家長應予以愛護、鼓勵和引導,使之合理的發展。
幼兒對事物產生好奇,應鼓勵他提問。能提出問題說明孩子在動腦筋,進行積極思索。陶行知指出「幼兒只有言論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才能充分發揮他的創造力。發明千千萬萬,在於一個問……。」為此,他強調要解放幼兒的嘴,使他敢問。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麼重大的創造發明時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的追究問題罷了。」好提問題是孩子求知、探索精神的體現,是創造性的萌芽。所以,家長要善待幼兒的發問,認真解答並力求回答的生動具體,使孩子從小能夠享受到探索事物奧妙的樂趣。
2、發展幼兒的想像力
奇思異想是創造思維的源泉。平時,孩子總喜歡歪著腦袋、拖著兩腮靜靜的思考,並經常產生一些不合邏輯的想法。對於這些想法,他們有著強烈的表現心理,家長切不可認為是「瞎想」、「胡鬧」予以指責和否定,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斷送孩子的創造慾望。
有鑒於此,家長要允許幼兒自由地想像,允許他們產生與眾不同、前所未有的思想和觀念,如孩子的繪畫中會出現 「紅海洋」、「藍太陽」、「五彩樹」等,這是他們獨特思維、豐富想像的體現,我們應予以鼓勵並運用多種形式激發幼兒的想像,如講故事、童話敘述、朗誦詩歌、音樂、小製作等,也可通過游戲的方式培養幼兒的想像力,讓幼兒獲得間接知識,豐富想像的內容。
3、豐富幼兒的認知
任何創造性的活動都是建立在對原有事物的認識基礎上的。感性材料是想像、創造的基礎。沒有感知經驗作鋪墊,想像、創造必定是枯竭、貧乏的。因此,家長要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就應不斷增進孩子的知識,幫助他們積累經驗。
家長可向幼兒提供合適的讀物和音像材料,創造多種向自然和社會學習的機會;經常提供新穎的刺激,擴大孩子的生活面,增強他們的接受能力。孩子剛出生不久,家長可搖鈴鐺給他聽,掛彩色氣球給他看。因為嬰兒正是在不斷對外界環境信息的接受與作出反應的過程中,提高了大腦和各種器官的靈敏性,進而加速了智力發展的進程。嬰幼兒的生活環境較狹窄,但其智力發展速度又甚快,這就要求家長應經常帶他去看一些沒有見過的東西,逐步擴大他的眼界和經驗。例如,可帶孩子去動物園看看各種動物,或帶孩子去兒童游樂活動場所。由於孩子走出了家門,看見聽到各種各樣新穎的東西和聲音,就會產生一種新鮮感,激起興奮點,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觀察力、想像力、記憶力,為其將來的創造性發展奠定基礎。
當然,有觀察才能有發現,幼兒生而具有獨特的觀察力和強烈的敏感性,只要與周圍事物發生直接聯系,幼兒就會以一種輕松的洞察力獨特的感受到周圍的事物。所以,家長可利用周圍事物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培養幼兒觀察的興趣,引導幼兒掌握觀察的方法,運用各種感官進行觀察。
4、鼓勵幼兒動手動腦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頭腦、手腳、眼睛、嘴巴、時間與空間)。首先是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其次是解放他們的雙手,使他們能幹,要鼓勵孩子動手動腦進行探索。只有通過一些實際的動手活動,才能使創造思維的結果物化,同時也使他們的創新思維更符合現實,具有實際的效果。
在家庭中,家長要鼓勵引導幼兒多動手。研究者發現,適度的練習,有助於增長幼兒的動手能力,有助於其創造力的開發。幼兒在一次次動手做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拓展自己的思路,嘗試用多種方法去解決操作中的問題,這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但需要注意的是,幼兒在動手動腦的活動中難免會「闖禍」或出差錯,對此,家長應持寬容態度,理解幼兒,而非批評責備。
當然,家長要精心為孩子提供「精神營養」――玩具與圖書。但並非所有的玩具都能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玩具也不是多多益善,因此家長應視孩子的實際水平,選購最能促進孩子智力發展的玩具,如小積木、拼插車板和塑料的小炊具、小傢具等。這些玩具可幫助孩子辨別不同的形象與顏色,認識物體,對孩子的手眼配合一致與思維能力的發展,均大有益處。使幼兒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在創造性的玩法中獲得發展。圖書對於激發孩子智力有其獨到功能。圖書中的故事基本以圖為主,為幼兒提供了生動的直觀形象。但由於孩子理解能力欠缺,家長應幫助他理解作品的內容,可先給孩子講一兩遍,然後讓他自己重述其內容,這有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
5、營造民主的家庭氛圍
適宜的家庭環境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基礎和重要條件。幼兒的行為是受成人控制還是自主支配,這會直接影響其創造才能的發揮。德國學者戈特弗里德海納特指出:促發創新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家庭中輕松、無拘無束和活潑的氣氛有助於創新活動的發展。陶行知先生也認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
因此,家長要給孩子盡可能多的自由,不宜過分限制他的活動。幼兒的智力主要是在活動中發展起來的,活動能力是孩子智力水平高低的標志,限制孩子的活動就意味著限制了他的智力發展。幼兒的天性是活潑好動,只要他能拿到或搬動的東西,都可能成為玩具。如把地上拾到的小木棍插在沙土裡,自稱在「種樹」;把漏勺放在水桶里攪,說是「撈魚」。這在許多家長看來是「胡鬧」,因為家長只要求孩子干凈、整齊、聽話和守規矩,結果使孩子變得怯懦,不敢說、不敢笑、不敢跑、不敢跳。這種過分限制幼兒活動的教育方法是極為有害的。家長應多帶孩子去戶外活動玩耍,多讓孩子在沙灘上、公園里、大海邊自由地做游戲,玩沙土、爬小山坡、奔跑跳躍等。只有在民主、和諧、寬松的活動氛圍中,幼兒創造的潛力才能得以較好的發展。因此,父母應尊重幼兒,信任幼兒的能力,容許幼兒自主嘗試以及做決定。尊重獨創性,鼓勵多樣性,使幼兒樹立創造的勇氣和信心。
6、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斯坦伯格發現,個體的興趣和動機是使人們從事創造性活動的驅動力。我國中科院心理所查子秀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超常兒童的心理結構通常是智力、創造力、非智力三種成份的獨特組合,其中智力是發展的基礎,創造力是發展的高度,而個性心理則是發展的動力和支柱。托蘭斯在1973年曾得出結論:培養創造性的成功做法乃是必須促使認知與情感這兩種功能充分發揮作用。從情感和智力對創造力發揮的影響來看,很多情況下,情感的力量遠比智力強大。具有傑出創造才能的人,他們的偉大發明和發現始終伴隨著崇高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創造過程絕不是冷冰冰的智力活動,沒有火熱的崇高的情感動力,創造活動就無法展開。
因而,家長要重視對幼兒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如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培養幼兒的意志品質,培養幼兒的自製力,要求幼兒定時完成任務,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鼓勵幼兒有冒險精神,這里所說的冒險性是指,他敢於嘗試對其結果毫無把握的新鮮事情,並從中體驗樂趣,享受成功;培養幼兒對創造活動的興趣和飽滿的熱情等。
總之,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需要家長合理利用影響幼兒創造力的每個積極因素,使幼兒——「發展中的人」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生存,最終學會做人。
④ 對幼兒進行創造力的培養,未來有什麼作用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對一個孩子十分重要,思維分發散性思維和定向思維,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其思維的變化是一個曲線變化的過程,首要不能抹殺的孩子的天性創造力是一個一生當決定他的生命意義和人生高度、幸福、成就等一系列總和所不能缺乏的一種核心能力!創造有逆向思維能力、立體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的活躍,更有利於孩子在逆境中的成長。首先是情緒管理。資源不夠,困難很多,好像無路可走時,孩子能沉著冷靜,觀察當下的境況,找到突破口。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發散思維,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個引導孩子的方向。事實上,每個孩子的創造力都是無限的。
⑤ 如何培養兒童的創造能力
創造力是建立在相應的心理水平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的。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專,幼兒思維發慌正處屬在直觀動作和具體的形象思維階段,抽象的邏輯思維剛剛萌芽,知識經驗欠缺。這就決定了幼兒只能進行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缺乏邏輯性的創造。小學生、中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已達到一定的水平,且辯證思維已初步形成,知識經驗漸趨豐富,因而已能作出一些有社會實用價值的發明,撰寫有創造性的科技論文和學作品等。但總體而言,與成人特別是與發明家、科學家相比,兒童的創造力仍然處於在較低水平。
⑥ 面向未來,應該培養孩子的哪些能力
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其實通過編程做一個作品的過程,就是孩子自己創造一個事物過程。最起碼孩子首先要在心裡大致構造出自己想要的作品模樣,然後開始思考第一步該怎麼做,第二步該怎麼做。
這就是所謂「編程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理解問題——找出路徑」的思維過程,它由分解、模式識別、抽象、演算法四個步驟組成。
通過這四個步驟,一個棘手的復雜問題先被拆解成一系列好解決的小問題;每一個小問題被單獨檢視、思考,搜索解決方案;然後,聚焦幾個重要節點,忽視小細節,形成解決思路;最後,設計步驟,執行——問題解決。
這一點我認為是對孩子成長、培養高效的思考模式、做事視角,幫助最大的。
⑦ 幼兒創造能力如何培養
一、巧設環境,培養幼兒的創新興趣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幼兒年齡小,經驗缺乏,學習中以無意注意為主,他們極易被感興趣的內容所吸引,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創設一個個引人入勝、能激發幼兒好奇心和興趣的良好環境(利用花壇、走廊、牆角為孩子設立植物角、動物角、科學角、活動角等),引發幼兒探索的興趣,這樣也就為幼兒自主參與探索幼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如在活動角,教師為幼兒准備了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水和小瓶。幼兒任取顏色相互搭配,便可發現,瓶中的顏色一會兒變深,一會兒變淺,一會變綠,一會變紫,十分奇妙,孩子們一下子對顏色的變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在幼兒了解和掌握了配色的方法後,為進一步提高對配色活動的興趣,教師應及時為幼兒准備相應的宣紙和剪好的各式服裝外型。用配置的顏色裝飾服裝後,一個小朋友還興奮地告訴我:「老師,這裙子上的綠色、紫色都是我自己配的。我還能配出別的的許多顏色呢,我最喜歡這個活動角了。」幼兒一旦對所接受的事物感興趣,他們將會把學習當作一種樂趣。
二、珍惜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的創造積極性
亞里士多德說過:「求知是人的本性。」好奇、好問更是幼兒的天性,是他們萌發創新能力的起點。只有對事物好奇,才會去思考和探索,逐步發展為創新或創造的能力。
例如,小朋友經常會問:「老師,霧是哪裡來的?」「老師,你說太陽下山了,太陽真的下山了嗎?」「為什麼夏天會打雷,冬天不會打雷呢?」有時候,奇怪的問題的確把我難住了。但是此時教師決不能厭煩,用三言兩語打發孩子或乾脆批評小孩不該胡說思亂想。這樣一來,就會挫傷他們探索的積極性。
愛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樣重大的發明創造時說:「我沒有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罷了。」所以教師應特別珍惜幼兒的好奇心,發現幼兒智慧的火花,採用「助燃」方式,鼓勵孩子提問,並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想像,去創造,去尋求答案。
三、鼓勵幼兒標新立異,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不滿足已有的成果,敢於別出心裁,追求新穎奇特,這是創新活動的前提和內部動力。一次,我班王果小朋友把大海畫成紅色,並解釋說是鯊魚的血染紅的。
還有一次我要求他們學習范畫(畫一個小朋友),李平小朋友畫好示範畫後,又在旁邊加上一團黑色。當我問他為什麼要塗上黑顏色時,他回答:「那是小朋友的影子。」
諸如此類想法,看來有些不著邊際,但這些標新立異的想法恰恰展示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因此,教師應給予鼓勵,多給孩子創造、嘗試的條件和機會。
四、通過操作、實踐活動,培養幼兒創新能力
俗話說:「心靈則手巧。」對於語言能力發展還不十分完善的幼兒來說,動作是他們思維的最直接的表現形式。通過操作、實踐活動,激發幼兒的創新意識,發展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不失為一條十分有效的途徑。
例如,我發給幼兒數張彩色紙,想看看他們能用這些彩色紙折出哪些形狀。我的這個活動設計啟發了孩子們,他們折出了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許多幾何圖形和一些不規則的圖形,還充分展開想像,如三角形像雪花,圓形像桌子、餅干……在幾個小朋友帶領下,大家開始玩組合圖形:有的用橢圓形和正方形組成圓頂房;有的用三角形和長方形組成尖頂房;有的折出了不同形狀的魚;有的拼貼組合成春天的景象,等等。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充分體現,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
總之,人的創新能力是在長期的學習和訓練中逐步形成的,創新教育應從幼兒時期開始,每個幼兒都可能是小小「創造發明家」,教師應該充分認識,精心培育這些創造萌芽。
⑧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孩子沒有創造力想像力可能是感統失調了,建議帶孩子去做個感統測評吧,如果進行感統訓練的話也可以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⑨ 如何讓孩子擁有一個好的未來
一、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
孩子玩玩具的時候,要教會孩子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因為每一個孩子有每一個孩子的想法的,和思維,不同的想法和思維做出不一樣的玩具,做作業的時候一起寫,有什麼問題一起討論研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學習方法,通過合作可以學到很多方法和技巧,所以說孩子具備有合作精神的力量是強大的,不但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而且還可以和朋友友好相處。
二、學會規劃
做每一件事情都要求孩子給自己的做一個規劃,不能浪費時間和金錢,要讓孩子懂得時間的重要性,只有懂得規劃,才能把時間分配好,而且才能把每一件事情做好。
三、教會孩子吃苦
不要太驕縱孩子,那隻會把他寵壞了,多給孩子創造一些吃苦的機會,讓孩子懂行的父母的不容易,從而學會怎麼感恩,能吃苦的孩子在面對以後的人生當中的困難和挫折都能迎刃而上。
四、良好的生活習慣
培養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不但給身體帶來健康,對身心發展也起到幫助,有一些孩子小小年紀就學會了抽煙喝酒,這不但對身體發育造成一定的影響,對身心的健康發展也不利
五、懂禮貌
彬彬有禮的孩子給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很好,不但同學喜歡,也會得到老師的贊賞,這個對於交友來說,懂禮貌是交友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