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郵票的發明者是
1840年5月6日,英國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郵票。郵票是黑色的,上面印有維多利亞女王的浮雕像。郵票的發明者是英國的教師羅蘭.希爾。他後來擔任了英國的郵政大臣。
⑵ 請問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家的郵票多少錢
紀33 中國古代科抄學家(第一組襲)發行日期:1955-08-25 印刷方法:雕刻版每套枚數:4 每套面值:32 分 最新價格:500 元序號名稱面值發行量1張衡像8 分600 萬枚2祖沖之像8 分600 萬枚3曾一行像8 分600 萬枚4李時珍像8 分600 萬枚
⑶ 郵票的發明者
英國的羅蘭 希爾爵士最早提出了均一郵資法。為了實現均一郵資,按照羅蘭 希爾爵士的建議,英國於1840年發行了面值一便士(黑色)、兩便士(藍色)的郵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黑便士、藍便士。這被看為現代郵政的起源和最早發行的郵票,所以可以稱羅蘭 希爾爵士為郵票的發明者。
不過,從郵政的歷史來看,郵票是「支付郵資的憑證」,伴隨著郵政的發展,其實在17世紀甚至更早的時候,就有蓋在信封上的圖章,以證明信件已經交納了足夠的郵資,這也可以看做是郵票的雛形。
郵票的英文是stamp,字典中,這個詞的另一個意思是「圖章」。
⑷ 郵票的發明者是誰
1840年的某一天,羅蘭·希爾爵士在鄉間的小路上散步,他看見一位郵差正與版一位姑娘為一封信的權郵費而爭執。原來,郵差把信送到姑娘手中時,姑娘只是看了一眼信封,便把信件退還給郵差,而拒付郵費。羅蘭·希爾看到這一情景,便為姑娘支付了昂貴的郵費,之後,他問起姑娘拒付郵費的原因。原來姑娘為了免付如此昂貴的郵費,又可與在外的丈夫互通音訊,便約定如果丈夫一切安好,就在信封上畫個小圈,妻子只要看到這個標記就放心了,而不必把信留下。姑娘的一番話以及她的行動使羅蘭·希爾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經過認真思考,希爾覺得有必要向英國政府建議,廢除郵件與郵資付費分開郵寄的操作方式,應該發行一種郵票貼在信封上,作為郵資已付的憑證。英國政府採納了希爾的建議,實行了新郵政法。
1840年5月6日,世界上第一枚郵票誕生了,這枚郵票的圖案是維多利亞女王18歲時的側面頭像,它的底面為黑色,面值為一便士,是英國早期發行的著名的「黑便士」郵票。另一種是面值為兩便士的「藍便士」。希爾爵士雖然沒有直接設計世界上最早的具有現代意義的郵票,但因他的構想得到世人的認可,因而希爾被公認為是郵票的發明人。
黑便士
⑸ 郵票之父
郵票之父是羅蘭希爾(Rowland Hill)
羅蘭希爾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英國繁復的郵資計算方法(據當時的計演算法,一封國內平信之郵資,可能有40種以上之類別),一律劃為一便士收費,並且建立郵資預付制度。為實行郵資預付制度,便得發行郵票。
羅蘭希爾於1837年發表的《郵務改革論》,給郵票繪畫出雛形:塗有背膠,大小能容納一個手蓋郵戳的紙張。
在郵政改革的過程,羅蘭希爾受到保守勢力的強大反對,令其欲改革的項目,很多未能推行。
但他終能成功發行郵票,1879年8月2日,羅蘭希爾逝世,享年84歲。生前受封為爵士,死後賜葬西敏寺,與偉大發明家瓦特的靈位排在一起。
貴為郵票之父,郵票上有大量的羅蘭希爾圖像,可獨立成為一個收集專題。
⑹ 郵票打孔機的發明者阿切爾是哪國人
阿切爾(Arcgerm, Frederick Scott),他是抄英國人。英國發明家。1813年生於哈福德郡的比肖斯托福;1857年5月2日卒於倫敦。
1840年,英國首次正式發行郵票。最早的郵票跟現在的不一樣。每枚郵票的四周沒有齒孔,許多枚郵票連在一起,使用的時候,得用小刀裁開。
1848年的一天,英國發明家阿切爾到倫敦一家小酒館喝酒,在發明家的身旁,一位先生左手拿著一大張郵票,右手在身上翻著什麼。看樣子,他是在找裁郵票的小刀。那位先生摸遍身上所有的衣袋,也沒有找到小刀,只好向阿切爾求助:「先生,您帶小刀了嗎?」阿切爾搖搖頭,說:「對不起,我也沒帶。」
那個人想了想,從西服領帶上取下一枚別針,在每枚郵票的連接處都刺上小孔,郵票便很容易地被撕開了,而且撕得很整齊。
阿切爾被那個人的舉動吸引住了。他想:要是有一台機器能給郵票打孔,不是很好嗎?阿切爾開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郵票打孔機造出來了。用它打過孔的整張郵票,很容易一枚枚地撕開,使用的時候非常方便。英國政府部門立即採用了這種機器。直到現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郵票打孔機。
⑺ 郵票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第一枚郵票是怎樣誕生的?
《精彩紛呈的郵票世界——青少年集郵知識600題》 林衡夫編著
在19世紀30年代,英國規定郵資費由收信人支付,錢的多少按路程的遠近和重量計算。一封遠方的來信,收信人就得付出昂貴的郵費,使一些平民百姓望而生畏。有一天,在一個偏僻的鄉村,美國的艾麗絲·布朗姑娘,突然收到了郵遞員送來的一封遠方親人的來信。她滿面羞紅地匆匆從郵遞員手中拿過信件,看了片刻,沒有將信拆開,又立即還給郵遞員。她靦腆地說:「對不起,我沒有那麼多錢付郵費,請你把信退回去吧?」說完就要回走,郵遞員不同意,兩人發生爭執。於是,許多人圍了上來,大家都很同情這位美麗而貧窮的姑娘。當時正巧有一個叫羅蘭·希爾的國會議員經過這里,見此情景,好奇心頓生,趕忙走上前去,打聽發生了什麼事情。當羅蘭·希爾明白這位姑娘是由於付不起郵資而拒收信件時,便主動要代姑娘交付郵費,但艾麗絲姑娘卻說:「先生,謝謝你的好意,我不需要這封信。」姑娘自己交不起郵資,又拒絕別人的幫助,郵遞員只好收回信件走了。這時,羅蘭·希爾好奇地問道:「姑娘,遠方親人的來信,字字千金,為何拒絕收下?」艾麗絲嫣然一笑,不好意思地說:「信雖沒有收下,但是我看見信封上畫有一個小小的圓圈,便知道了親人的近況很好。」「為什麼?」希爾又追問了一句。姑娘接著答道:「是這樣的,事先我們已經約好,通信時,只在信封上作一種暗號——劃個圈,表明親人在遠方平安健康。其實信封內什麼內容也沒有,這樣,既可以不付郵資,又可以互通音訊了」。「哦,」羅蘭·希爾感觸很深地點了點頭,同時也引起了他久久的回憶:當他還是孩提時,一天,媽媽收到一封郵資很高的信,因沒有錢,媽媽叫他去賣掉了一包舊衣服來付清郵資。昂貴的郵資對人們確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他強烈要求改革現行的郵政制度。於是,他及時向國會提出:將郵費由收信人支付,改為寄信人購買憑證,貼在信封上,作為郵資已付的憑證。在這項建議中,他還主張郵資應當低廉,不論路程遠近,信件郵資一律為一便士(一英鎊合240便士)。他認為這一改革的實施,就不會發生收信人拒收信件的現象,增加郵政收入。英國政府採納了他的建議,並委託他付諸實施。1840年1月10日,政府規定信函每重半盎司收費1便士。1840年5月6日,由羅蘭·希爾設計的世界上第一枚郵資憑證——郵票,就這樣在英國誕生了。郵票以維多利亞女王18歲時的側面像為圖案,面值為1便士,黑色,所以通稱「黑便士」郵票。
有關希爾的情況請看
http://ke..com/view/962792.htm
⑻ 郵票的發明人是英國發明家阿切爾嗎
不是阿切爾,阿切爾是發明郵票打孔機的。發明郵票的應該是羅蘭.希爾。
17世紀,英國已開始創辦國家專營的郵政事業。在19世紀30年代的英國,寄信是按郵程距離及信的頁數向收信人收費的。昂貴的郵資使一般人難以承受,於是人們想盡辦法少付郵費或者免付郵費,結果造成英國實行高郵費而國家郵政收入反而減少。
羅蘭·希爾是一位傑出的改革家。他從1835年開始研究英國的郵政改革問題。為了宣傳他的郵政改革主張,他於1837年1月出版了他那著名的小冊子:《郵局改革- -其重要性與現實性》。小冊子廣為散發,引起輿論界的注意。1839年8月,議會終於通過了著名的1便士郵資法。1840年月1月10日英國決定實行羅蘭·希爾的建議,不論遠近,信函每盎斯均收費1便士。此即在世界郵政史上影響深遠的一便士均一郵資制。
英國對郵資已付憑證的圖稿進行了公開片集,當時收到的圖稿很多,介於勻不合用,後來羅蘭·希爾選定一種紀念章上的維多利亞女王側面像為票圖案。圖案頂部中間有郵資字樣,底部中間是面值1便士。國為是用黑色印刷的,所以又稱黑便士,全張橫12枚,豎20枚,共240枚,面值恰好1英磅。因當時沒有發明打孔機,所以郵票四周沒有齒孔。
黑便士郵票原定於1840年5月6日發行,但有的郵局在5月1日就開始發售,世界上第一枚郵票就這樣誕生了。為表彰羅蘭·希爾對郵政改革做出的傑出貢獻,英國女一賜他爵士稱號,人們尊稱他為郵票之父。
我國第一套郵票發行時間是1840年5月1日。圖案為蟠龍,俗稱大龍郵票。大龍郵票有三個版式,即薄紙大龍、闊邊大龍和厚紙大龍。新中國第一套郵票於1949年10月8日發行,郵票名稱為《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
⑼ 郵票打孔機 發明者
1840年,英國首次正式發行郵票。最早的郵票根現在的郵票不一樣。每枚郵票的版四周沒有齒孔權,許多郵票連在一起,使用的時候,得用小刀裁開。
1848年的一天,英國發明家阿切爾到倫敦一家小酒館喝酒,在發明家的身旁,一位先生手拿著一大張郵票,右手在身上翻著什麼。看樣子,他是在找裁郵票的小刀。那位先生摸遍全身所有的衣袋,野沒有找到小刀,只好向每枚郵票求助:「先生,您帶小刀了嗎?」阿切爾搖搖頭,說:「對不起,我也沒帶。」
那個人想了想,從西裝領帶上每枚郵票取下一枚別針,在每枚郵票的連接處刺上小孔,郵票很容易地便撕開了,而且撕得很整齊。
阿切爾被哪個人的舉動吸引住了。他想:要是有一台機器能給郵票打孔,不是很好嗎?阿切爾開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郵票打孔器造出來了。用它打過的正張郵票,很容易一枚枚地撕開,使用的時候非常方便。英國政府部門立即採用了這種機器。直到現在,世界各地仍然使用郵票打孔器。
小學二年級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