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周朝的創造

周朝的創造

發布時間:2021-06-29 07:28:28

1. 古代周代創造了多少成就

周朝是一個很偉大的朝代,按照通常的演算法,即直到秦滅周為這一朝代的結束。周朝歷經了800年的歲月,是中國有史以來壽命最長的一個朝代。這個紀元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在下不相信本朝壽命能長過周朝)。
周朝創造的許多制度、禮儀、典範成為了中國傳統政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許多制度:如戶口、如婚姻、如稅收、如家庭觀念雖然今天已與過去有了很大不同,但所有我們的創造也好,我們的改革也好,都是以那個時代的制度為藍本的。那是一個偉大的朝代。
周朝也是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學的紀元。周文王製作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易。姜子牙創作了最早的軍事書籍--六韜。周公姬旦設立了千年來都延續的傳統風俗,與政治體系架構。孔子研究周禮和風雅頌編篡了論語與詩經,最終深入化研究而形成了仁的哲學體系。研究易而做出十翼作為其最高的文學成就。老子研究周朝各類文獻,而形成了道。周朝有著燦爛的文化。以其精密的組織架構,使其能延續近千年,個人以為這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

2. 周朝是由誰所建立的啊

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西周從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東周自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周朝共傳30代37王,延續約800年時間。 在滅商之前,周部落生活於渭河流域,其始祖姬棄就是被稱為農神的「後稷」。周部落興盛於周文王姬昌作首領的時候,他的統治使周部落勢力強盛,死後他的兒子武王姬發才有條件伐紂滅商而建立周朝。武王死後,其子成王年幼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攝政,採取了許多措施來鞏固政權,並進行了東征。此後周朝向外擴張長年不斷,並對周邊的一些國家分封了諸侯國,疆域覆蓋了長江、黃河流域和今天的東北、華北的大部,西部曾到昆侖丘。周厲王時,周朝的統治開始衰落。西周厲王十分殘暴,將原來國人(平民)可以自由利用的山林川澤收歸國有,禁止國人利用。國人對此強烈不滿,怒罵譴責,沸沸揚揚。周厲王遂命衛國神巫監視國人。公元前841年,終於爆發了國人暴動。國人沖進王宮,厲王倉皇逃走,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厲王奔彘以後,朝政由周公、召公共同執掌政權,史稱「共和執政」。 關於「共和執政」,還有另一說法,即厲王奔走後,朝中大臣就公推共和伯代行天子之職。因其名叫「共和」,爵位為伯,故稱其當政期間為「共和執政」。 對於以上兩種說法,史書上都有記載,前者見於《竹書紀年》,後者僅見於司馬遷的《史記》。從可信度來說,《竹書紀年》較為確切。同時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是我國歷史上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共和執政」結束以後,宣王即位,周宣王採取了明智的政策改善統治,在對外征討和開拓疆域上接連取得勝利,出現了歷史上稱之為「宣王中興」的時期。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即位,寵幸妃子褒姒,同時用人不當,加上各種天災人禍,民怨沸騰,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第二年,周平王即位,將都城東遷至洛邑(今河南洛陽),東周開始。平王東遷之後的周王室大權旁落,諸侯紛爭加劇,進入了列國征戰的春秋戰國時期。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周朝的統治很有特點,主要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宗法制、井田制與禮樂制,對以後的社會有很大影響。 周朝享國約800年,為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從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共傳30代37王。可分為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西周建都鎬京(今陝西西安附近),到公元前771年結束。第二年,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開始了東周的歷史。周朝各諸侯國的統治范圍包括今黃河、長江流域和東北、華北的大部。

3. 周朝從何時開始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周亦為「華夏」一詞的創造者與最初指代。周朝共傳30代37王,共計約791年。

4. 周朝的發展軌跡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朝代。周亦為「華夏」一詞的創造者與最初指代。周朝共傳30代37王,共計約791年,另一說是868年,兩者相差近一百年,問題在於周朝的建國之年一直無法確認。
周朝分為「西周」(前11世紀中期-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宗周),成王五年營建東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成周),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
其中東周時期又稱「春秋戰國」,分為「春秋」及「戰國」兩部分。周朝是中國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世襲奴隸制王朝,其後秦漢開始成為具有從中央到地方的統一政府的大一統國家。史書常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周。
在滅商之前,周部落源自華夏(漢)民族,因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擾,周部落的首領古公亶父(亶dǎn)率領周人遷移到岐山(今陝西岐山縣東北)下的平原定居下來。生活於渭河流域(陝西關中地區),其始祖姬棄就是被稱為農神的「後稷」,《說文》雲「黃帝居姬水(一說是陝西關中中部武功縣一帶的漆水河,另一說位於陝西關中北部黃陵縣附近的沮河,兩河均是渭河的支流),以姬為氏,周人嗣其姓」,語言為上古漢語,文字上仍採用古漢字,在民間記事仍以龜骨和牛骨刻字記事為主,王室則以新興的錦帛等記事為主。周朝行分封制,周王為「天下共主」。

5. 周朝歷史的簡介

周朝(前1046年—前249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朝代。周亦為「華夏」一詞的創造者與最初指代。周朝共傳30代37王,共計約798年,周朝於公元前1046年建立,也就是武王伐紂的那一年,所以周朝的建國之年就是公元前1046年。
周朝分為「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宗周),成王五年營建東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成周),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
其中東周時期又稱「春秋戰國」,分為「春秋」及「戰國」兩部分。周朝是中國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世襲奴隸制王朝,其後秦漢開始成為具有從中央到地方的統一政府的大一統國家。史書常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周。
在滅商之前,周部落源自華夏(漢)民族,因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擾,周部落的首領古公亶父(亶dǎn)率領周人遷移到岐山(今陝西岐山縣東北)下的平原定居下來。生活於渭河流域(陝西關中地區),其始祖姬棄就是被稱為農神的「後稷」,《說文》雲「黃帝居姬水,以姬為氏,周人嗣其姓」,語言為上古漢語,文字上仍採用古漢字,在民間記事仍以龜骨和牛骨刻字記事為主,王室則以新興的錦帛等記事為主。周朝行分封制,周王為「天下共主」。

6. 歷史上的周朝多少成立了年

  1. 歷史上周朝成立了790年。

  2.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朝代。周亦為「華夏」一詞的創造者與最初指代。周朝共傳30代37王,共計約791年,另一說是868年,兩者相差近一百年,問題在於周朝的建國之年一直無法確認。

    周朝分為「西周」(前11世紀中期-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宗周),成王五年營建東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成周),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

    其中東周時期又稱「春秋戰國」,分為「春秋」及「戰國」兩部分。周朝是中國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世襲奴隸制王朝,其後秦漢開始成為具有從中央到地方的統一政府的大一統國家。史書常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周。

    在滅商之前,周部落源自華夏(漢)民族,因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擾,周部落的首領古公亶父(亶dǎn)率領周人遷移到岐山(今陝西岐山縣東北)下的平原定居下來。生活於渭河流域(陝西關中地區),其始祖姬棄就是被稱為農神的「後稷」,《說文》雲「黃帝居姬水(一說是陝西關中中部武功縣一帶的漆水河,另一說位於陝西關中北部黃陵縣附近的沮河,兩河均是渭河的支流),以姬為氏,周人嗣其姓」,語言為上古漢語,文字上仍採用古漢字,在民間記事仍以龜骨和牛骨刻字記事為主,王室則以新興的錦帛等記事為主。周朝行分封制,周王為「天下共主」。

7. 周朝的建立時間

在夏商周斷代工程結論之前,一般認為周王朝建立於公元前十二世紀。夏、商、周三個王朝是銜接的,所以史學家稱為「三代」,我們也可以稱半信史時代,半信史時代中,事實成份大大地增多,而且一部份已得到考古學家發掘物的支持。但屬於神話傳說的史跡,仍然不少,有時很容易分辨,有時混淆過度,無法澄清。半信史時代是一個鬆懈的時代,往往一連數百年一片空白。
公元前一一二二年(根據劉歆編寫的《世經》記載),周部落跟它的聯盟部落,在盟津(河南孟津)會師,渡過黃河,向行都朝歌(河南淇縣)進攻。商紂王也集結他的軍隊迎擊,兩方的主力在朝歌西南二十公里的牧野(河南衛輝)決戰,這時周兵團只四萬五千人,商兵團卻有七十萬人,但商兵團人心離散,結果大敗。紂王逃到滿堆著金銀財寶的鹿台,縱火自焚而死。
姬發以征服者姿態,進入朝歌。首先向已燒焦了的紂王的屍首射了三箭,再用劍砍作數段,斬下頭顱,懸掛到大白旗上示眾。蘇姐已聽到兵敗的消息,即時自殺。姬發也向她的屍首射了三箭,把頭斬下,懸掛到小白旗上示眾。
關於蘇妲己,民間卻有另外一種傳說:「她並沒有自殺,她自信她的魅力能夠拯救自己。想不到他遇到的對頭是已經九十歲而又鐵石心腸的周兵團總司令姜子牙,終於下令把她綁赴刑場處斬。可是,她太美麗了,劊子手們無不失魂落魄,不忍下手。姜子牙就親自執行,他自己也遇到同樣困難。最後他下令把蘇妲己美麗的面容用布蒙起來,才把她殺掉。蘇妲己的故事,直到紀元後十五世紀,才產生許仲琳寫的文學價值很低的小說《封神榜》。
隨著紂王之死,商王朝滅亡。
姬發建立周王朝,定都鎬京(陝西西安西),拋棄「帝」的稱謂,改稱為「國王」,被人們尊稱為「天王」,這顯示一個迥異於前代的新時代的開始。——姬發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國王。
**但根據最新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周朝建立於公元前1046年。
==是怎麼確定的呢?周人是從 西部興起的,在商朝晚期,周人已經有了自己的文化,稱為「先周文化」。受了大量的商人文化的影響後就稱為「早周文化」,與「先周文化」差別很大,而差別的產生關鍵就在文王遷豐,武王遷鎬。我們需要找到「先周文化」跟 「早周文化」的界面,然後測定其年代。這個道理其實早就知道,可是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有兩方面:第一是找不 到這樣的遺存,第二即使找到了也測定不了,因為那時候我們碳14的測定水準不可能達到那麼精密。幸運的是,我們找到了這樣一個標准遺存,就在豐邑遺址的灰坑裡有大量可以測定的標本。在北京市房山琉璃河的燕國遺址裡面,也 找到了它最早的遺存,是燕國建立之後最早的。這樣,我們測定的結果就是武王伐紂在公元前1050至1020年之間。我們就在這30年裡面,根據金文和文獻中有關武王伐紂時的天象記錄進行推算。結果得出三個方案,分別是公元前1027年、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1046年。這三個方案裡面,公元前1027年是不符合天象記錄 的。公元前1044年和西周金文的月相不好配合。最後,只有公元前1046這一年各方面都比較符合,所以最後選定公元 前1046年為武王伐紂年。=======
西周年表:
武王 公元前1046年——前1043年 在位4年
成王 前1042年——前1021年 在位22年
康王 前1020年——前996年 在位25年
昭王 前995年——前997年 在位19年
穆王 前976年——前992年 在位55年
(共王當年改元)
共王 前922年——前900年 在位23年
懿王 前899年——前892年 在位8年
孝王 前892年——前886年 在位6年
夷王 前885年——前878年 在位8年
厲王 前877年——前841年 在位37年
(共和當年改元)
共和 前841年——前828年 在位14年
宣王 前827年——前782年 在位46年
幽王 前781年——前771年 在位11年

8. 周天子是如何開創周朝的八百年基業的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只用一天時間就在商郊牧野戰勝了商國大軍。牧野之上沒有血流成河,迎著夕陽,是一支又一支不戰而降的部隊。商國首領紂王自焚而死,屬於周的時代到了。

為了這一天,周人足足等了三代。從季歷到文王,又到武王,三代人的努力在夕陽下的牧野得以實現。牧野一戰由此載入史冊。周本是商朝治下的一個小邦,地處偏遠蠻荒,乾的是給商國守衛邊疆的臟活累活。周擊敗商,妥妥的小國征服大國。

從牧野之戰那一天算起,到周赧王去世東周滅亡,周國延續了近八百年。周不但給上古三代收了尾,還給後世開了個好頭。對很多人來說,中華文明的源頭就在這里,盛世大同就出現在這八百年中。面對上古三代浩如煙海的故事,孔子都說“鬱郁乎文哉,吾從周”。

沒有任何成功能夠憑空而來。牧野之戰後不久,武王病逝,周公旦成為實際領導人。八百年基業靠的是周公旦基礎打得好。周公旦為了穩定局勢,開拓進取,採取了一系列政治舉措。我們可以把周公旦的政治舉措歸結為三點:興滅繼絕、封建親戚、柔遠能邇。


上圖_ 商周甲骨文

興滅繼絕、封建親戚、柔遠能邇,這三條政治政策面對的分別是舊貴族、新貴族和周邊民族。這三條措施帶來的直接效應就是大規模移民。西周初年的移民工程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這次移民范圍之大,涉及范圍之廣,遠遠超出了上古兩代。地處當今甘肅的秦、趙兩國,就是從山東移民來的,位於東部的齊魯兩國,也是從西部遷來的。

樹挪死,人挪活,東邊的人往西邊去,西邊的人往東邊來。現代人想傳播文化技術,只要幾本書,幾堂課就夠了。周代的技術文化只靠口、手相傳,人在哪技術就在哪,想傳播,只能靠移民。不斷的通婚繁衍,讓中華文明遠播四海,給進一步的政治大一統打下堅實基礎。

9. 周朝興起的原因是什麼

周的先祖的經營,積極的措施促進周領地的繁榮,吸納了賢才。牧野之戰,1046年,周武王和商辛,武王勝,周立。周武王 1046 陽城,鞏固統治,建立完善的統治網路.

周朝(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朝代。周亦為「華夏」一詞的創造者與最初指代。周朝共傳30代37王,共計約791年,另一說是868年,兩者相差近一百年,問題在於周朝的建國之年一直無法確認。
周朝分為「西周」(前11世紀中期-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西岐)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成王五年營建東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

10. 西周朝的創造者

姬發
周武王姬發(約前1087年―前1043年),姬姓,名發[1] (西周時代青銅器銘文常稱其為珷),周文王姬昌與太姒的嫡次子,其正妻為邑姜[2] ,西周王朝開國君主,在位13年。

姬發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紂王所殺,故得以繼位。繼承父親遺志,於公元前11世紀消滅商朝,奪取全國政權,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政治才能,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西周(前1046年 ―前771年)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滅商後所建立,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殺為止,共經歷11代12王,大約歷經275年。定都於鎬京和豐京(今陝西西安市西南),成王五年營建東都成周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

歷史上將東遷之前那一時期的周朝稱為西周。周朝是中國遠古社會的鼎盛時期。從西周開始,進行境內各個民族與部落不斷融合的過程,在這期間,華夏族逐步形成,成為漢族的前身。從周朝開始,進行境內各個民族與部落不斷融合的過程,其它還有夷、蠻、越、戎狄、肅慎、東胡等諸多少數民族。西周國野之制最為典型,到春秋時期國野之制開始瓦解,到戰國則普遍為郡縣。
西周後期社會矛盾包括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日趨激化,對土地以及政權的爭奪,加速了西周的滅亡。國人暴動動搖了西周統治的基礎,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殺死,西周滅亡了。
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諸侯立周平王(宜臼)為國王,平王將都城從鎬京遷至成周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歷史上稱東遷以後的周王朝為東周 。
國號
周朝先祖古公亶父因避戎族之侵,乃率族人遷之於「周原」。後其族居之而興,終滅商而代之。故周人將自己的王朝名定為「周」。後因地理上其都鎬京位於周東遷後之都成周洛邑之西,後世乃稱鎬京時期的周朝為西周。又因其王室是姬姓,故又稱姬周。「西周」除了朝代名,還是東周時期的國家名稱,即西周公國(前367——前256),是戰國末年周王室分裂的產物。
歷代繼承者
1.周武王, 西周的創建者,姓名姬發,西周時代青銅器銘文常稱其為珷王。是周文王的次子。約前1050年文王死,他繼承王位,沿用「受命」年。武王繼位後,繼承父志,重用姜尚、周公姬旦、召公姬奭等人治理國家,周朝日益強盛。受命十一年(約前1046年),武王便聯合庸、蜀、羌、髳盧、彭、濮等部族,進攻商紂行都朝歌,討伐腐朽的商朝。兩軍戰於牧野,因商朝奴隸兵陣前倒戈,商軍大敗,昏庸的紂自焚於「鹿台」,商朝滅亡。克商三年後(約前1043年),周武王駕崩,時年四十五歲(一作五十四歲)。由周公姬旦,召公姬奭和太公姜尚輔佐継承人成王。傳統上,周武王,周文王,堯舜禹和商湯一向為後世所尊崇。
2. 周成王,姓名姬誦,是西周第二代王,周武王之子。武王克商後在位3年卒,「天下聞武王崩而扳」,成王即位時年少,由周公姬旦攝政,引起管叔、蔡叔、霍叔等的不滿,製造謠言說周公想謀篡王位,聯合武庚發動叛亂,召公奭也懷疑起來,史稱「三監之亂」。周公率兵東征,三年後平亂,管叔自殺,蔡叔被囚,奪商、衛、邶、鄘四國封地。周公攝政七年後,還政於成王,周公擔心成王貪圖安逸,寫了一篇《無逸》。後世以「成康之治」評價成王與其子康王的政績,史稱當時天下安寧,四十餘年不用刑罰。夏商周斷代工程把成王在位時間定為前1042年至前1021年。
3.周康王,姓名姬釗,西周第三代王,周成王之子。《尚書·顧命》描繪了周成王之崩以及周康王之即位。夏商周斷代工程把康王在位時間定為前1020年至前996年。
4.周昭王,姓名姬瑕,西周第四代王。周康王之子。《史記》稱他為昭王,西周青銅器銘文多稱他為卲王或者王卲 王,與周代青銅器銘文將周文王、周武王稱為玟王、珷王的格式是一樣的。昭王十九年,他南巡荊楚不返,死於漢水之中。死因史書隱諱不言,傳說為所坐船為膠船,行至水中膠解,溺死。夏商周斷代工程把昭王在位時間定為前995年至前977年。
5.周穆王(又作周繆王),名滿,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代天子。傳說享壽105歲,在位時間約為55年(夏商周斷代工程定為前976年—前922年,一說前1001年—前947年)。據汲縣戰國墓所出土的《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喜好游歷,曾於穆王十三年至十七年駕八駿之乘驅馳九萬里,西行至「飛鳥之所解羽」的昆侖之丘,觀黃帝之宮。又設宴於瑤池,與西王母做歌相和。又說他寵幸美人盛姬,為盛姬築台。周穆王時期,國力強盛,周王朝在西部的影響已擴展到很遠的地區。穆王又致力於向東南方發展,通過巡遊,使許多方國部落歸順於周的統治,對周的鞏固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但同時導致了朝政的鬆弛。
6.周共王,姓名姬繄扈(「繄扈」,拼音:yī hù,中古拼音:qe ghox),西周第六代王,謚號共王(「共」,拼音:gōng,中古拼音:kyung)。西周青銅器銘文多稱他為龔王,有時又作恭王。周穆王之子。夏商周斷代工程把共王在位時間定為前922年至前900年。
7.周懿王,姓名姬囏,西周第七代王 。《史記》記載懿王時期,周朝開始衰落,有人寫詩諷刺他。《竹書紀年》記載:「懿王元年,天再旦於鄭」,指的是周懿王元年,在一天之內,接連出現兩次天亮的現象,當時在陝西華縣的鄭國一帶可見到這個奇景。夏商周斷代工程把懿王在位時間定為前899年至前892年,《太平御覽》引《史記》雲「懿王在位二十五年」。據白川靜的西周斷代銘器分類結果,懿王在位時間有15年以上。
8.周孝王,姓名姬辟方,西周第八代王,陝西眉縣楊家村出土《逨盤》銘文作考王。周共王之弟。夏商周斷代工程把孝王在位時間定為前891年至前886年,有人質疑它的准確性。
9.周夷王,姬姓,名燮,西周第九代王,周懿王之子。《史記》稱他為夷王,西周青銅器銘文多稱他為彳屖王。夏商周斷代工程把夷王在位時期定為前885年至前878年,有人質疑它的准確性。《竹書紀年》稱夷王三年「烹齊哀公於鼎」。據白川靜的西周斷代銘器分類結果,夷王在位時間有9年以上。
10.周厲王(?-前828年),姬姓,名胡,在西周青銅器銘文中作「害夫」。為周夷王之子。厲王為西周第十位君王,在位約16年(約前857年-前842年在位,夏商周斷代工程作前877年-前841年)。厲王在位期間,重用奸佞榮夷公,不聽賢臣周公、召穆公等人勸阻,實行殘暴的「專利」政策,奴役百姓,不讓他們有絲毫的言論自由,以至於行人來往,只能以目光、眼神來示意。於是周朝國勢更加衰落,朝政更加腐敗。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於是在前842年聚眾起義,沖進王宮,試圖殺掉厲王,史稱「國人暴動」。厲王只好逃出鎬京,越過黃河,逃到汾水流域的彘(今山西霍州市),周公及召公代為執政(一說是共伯和執政),史稱「共和行政」。周共和十四年(前828年)厲王死,周公及召公立厲王之子靜,是為宣王。
11.周宣王,姓名姬靜或姬靖,西周第十一代王。前828年周厲王去世後,周召共和結束,周定公及召穆公立厲王太子姬靜為王,是為宣王。周定公、召穆公輔政。宣王在位時振興了宗周,史稱宣王中興。
12.周幽王(前795年-前771年),姓姬,名宮涅(史記作宮湦,「湦」,拼音:shēng,注音:ㄕㄥ,中古拼音:srieng),周宣王之子,西周第十二代王,自前782年至前771年間在位,共11年,謚號幽王。《搜神記》稱他生於宣王三十三年。幽王二年(前780年),關中發生大地震,有一位叫伯陽甫的人認為這是周朝將滅亡的徵兆。幽王三年,美女褒姒入宮,相當得到幽王寵愛,並生下一子伯服。於是幽王廢其正室申後與太子宜臼,改立褒姒為後,以其子伯服做太子。褒姒不愛笑,幽王為博美人一笑,試過許多方法都不成功,最後想到烽火戲諸侯的把戲,舉烽火將諸侯軍隊引來,自己則與褒姒觀看他們的糗態,褒姒終於大笑起來,卻沒有敵軍,使幽王在喜悅褒姒一笑後,屢次舉烽火,但從此失去諸侯對他的信任,使諸侯不再理會他舉烽火。此外,幽王又任用佞臣虢石父為卿,但國人埋怨。此人善於阿諛奉承,又相當勢利。再加上他廢申後與太子的事,讓申後的父親申侯很憤怒,遂串連繒國與西夷犬戎進攻幽王。此時幽王再舉烽火求救,已經沒有諸侯願意來救他了。最後幽王在驪山下被殺,褒姒被擄走後下落不明,西周滅亡。

閱讀全文

與周朝的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