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酸湯面條誰發明的

酸湯面條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6-29 04:04:53

1. 酸湯面是哪裡的特產

山西、陝西、河北都有,算不上哪的特產,不過現在市場上不多見。

2. 掛面的起源

中國人喜歡吃麵食,尤其在北方,方便麵、掛面等大行其道。新的研究表明,遠在唐代,中國人就已經在食用這種「快餐」。專門從事敦煌飲食研究的高啟安博士說:「檢閱敦煌文獻發現,遠在唐代就出現了掛面,當時叫做『須面』。」
過去,學術界一直認為成書於元代的《飲膳正要》所記的「掛面」,是中國有關掛面的最早記載。而在敦煌文書中不止一次出現「須面「,並被裝入禮盒送人。如當時敦煌的一戶人家將「須面」用作了婚俗中的聘禮。今日中國仍有地方將掛面稱作「龍須面」。
清朝大臣謝墉《食味雜詠》記載:「北地麥面既佳,而掛面之入貢者更精善,乃有翻嫌其太細者。」這種太細的入貢掛面,即所謂上用銀絲掛面。今揚州、鹽城一帶,亦稱銀絲掛面。將和好的濕面團搓成小手指一般粗的面條,盤掛於木頭架子上,下墜一個較短的圓形木棒,粗面條在木頭的壓力下逐漸被拉細拉長,並自然風干,就成為掛面。此法始於元朝北方人首創。
相傳古時,軍卒和百姓不分酷暑嚴寒日夜苦幹,家人為使親人能吃上面條,便把擀好切細的面條掛在竹竿上曬干捆把,連同調好的酸湯送到工地,讓親人在勞動之餘,下鍋煮熟,入酸湯食之。這種吃法既能充飢又能解渴,被譽為上等慰勞飯食。後來有人將曬面條改進為手工掛面,在酸湯中加入「漂稍」(雞蛋煎餅、嫩韭菜、白菜心切碎即成),就成了如今在民間及宴會上廣為流傳的酸湯掛面。

3. 請問掛面源於哪個朝代

掛面是一種細若發絲、潔白光韌,並且耐存、耐煮的手工麵食,中國人喜歡吃面,尤其在北方,方便麵、掛面等大行其道。
新的研究表明,遠在唐代,中國人就已經在食用這種「快餐」。
專門從事敦煌飲食研究的高啟安博士說:「檢閱敦煌文獻發現,遠在唐代就出現了掛面,當時叫做『須面』。」
過去,學術界一直認為成書於元代的《飲膳正要》所記的「掛面」,是中國有關掛面的最早記載。而在敦煌文書中不止一次出現「須面」,並被裝入禮盒送人。如當時敦煌的一戶人家將「須面」用作了婚俗中的聘禮。今日中國仍有地方將掛面稱作「龍須面」。

相傳古時,軍卒和百姓不分酷暑嚴寒日夜苦幹,家人為使親人能吃上面條,便把擀好切細的面條掛在竹竿上曬干捆把,連同調好的酸湯送到工地,讓親人在勞動之餘,下鍋煮熟,入酸湯食之。這種吃法既能充飢又能解渴,被譽為上等慰勞飯食。後來有人將曬面條改進為手工掛面,在酸湯中加入「漂稍」(雞蛋煎餅、嫩韭菜、白菜心切碎即成),就成了如今在民間及宴會上廣為流傳的酸湯掛面。

「掛面」出自敦煌唐朝時稱「須面」

中國人喜歡吃面,尤其在北方,方便麵、掛面等大行其道。新的研究表明,遠在唐代,中國人就已經在食用這種「快餐」。專門從事敦煌飲食研究的高啟安博士說:「檢閱敦煌文獻發現,遠在唐代就出現了掛面,當時叫做『須面』。」
過去,學術界一直認為成書於元代的《飲膳正要》所記的「掛面」,是中國有關掛面的最早記載。而在敦煌文書中不止一次出現「須面」,並被裝入禮盒送人。如當時敦煌的一戶人家將「須面」用作了婚俗中的聘禮。今日中國仍有地方將掛面稱作「龍須面」。
參考資料:http://202.102.247.129/papers/dhb/200504/15/279627/279633.html

閱讀全文

與酸湯面條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