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幼兒園創造性角色游戲計劃

幼兒園創造性角色游戲計劃

發布時間:2021-06-29 02:43:47

1. 幼兒教師指導幼兒的創造性游戲有什麼具體的要求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顯著的特色之一,在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游戲是佔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動,是幼兒園環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兒獲得快樂的原動力。正如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在其著作《兒童心理之研究》中所言, 游戲是兒童的生命 。通過實踐性研究,專家發現:玩游戲比上課更能發展孩子的體能、認知和社會性,是兒童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是教師觀察和了解幼兒各方面的發展水平和內心世界的最佳窗口。 幼兒的學習生活往往與游戲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綱要 提出:作為教師應合理科學地安排組織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項活動,寓教育與一日生活中,發揮一日生活的整體教育功能,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靈活的實施教育,並善於發現並利用周邊生活中的教育資源,組織教育內容。滿足幼兒發展過程中的需要,使每一個孩子都能獲得快樂和自信。 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活動,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一個幼兒向另一個幼兒建議: 來玩跳繩的游戲吧 。可見,幼兒的游戲是出於自己內心的興趣或願望,而不是由別人所能夠支配的。那麼,是不是所有的游戲都不需要教師的指導,讓幼兒自己發揮呢?我覺得並不是這樣,幼兒教師在游戲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在尊重幼兒的前提下對幼兒的游戲進行指導,以保證幼兒游戲的正常進行。 一、給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游戲的環境,激發幼兒游戲的慾望。 在幼兒游戲前,我們可以給幼兒准備許多有利於游戲的材料,以保證幼兒有充分的發揮空間。比如在角色游戲區,放上幼兒自製的電話,兩個幼兒商量後,就可能玩打電話的游戲,這樣既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之間的相互合作能力;放上聽診器、白大褂的時候,三四個幼兒一商量,可能會玩起醫院游戲;在一塊空地上放上沙包,他們可能不由自主地就玩起丟沙包的游戲 所以,我們應盡可能的給幼兒創造一個能引發他們游戲的環境,包括游戲用的場地及游戲用到的材料等等。但要注意其適宜性,既不能琳琅滿目,給幼兒過多的刺激,使幼兒無所適從,又要適量的增加引起幼兒興趣的東西,以便更長時間的啟發幼兒游戲的興趣。 二、給幼兒充分的游戲時間,以保證幼兒能夠盡情的玩游戲。 游戲對幼兒來說就是他們的生活,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因為游戲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各種需要。有很多的社會行為,如遵守游戲的規則、積極的幫助他人、幼兒相互交流合作、和同伴的和平共處等,幼兒都是在游戲中學會的,因此,教師每天都要給幼兒一段相對集中的時間,來保證幼兒的游戲,是幼兒積累知識經驗,體驗成功的愉快,由此來獲得自信和滿足。 三、教給幼兒游戲活動的規則和方法,以保證幼兒的游戲能夠順利地進行。 掌握一定的游戲活動技能是順利開展游戲的前提條件,也是激發幼兒游戲活動興趣的良好保證。教師要用簡單明了的語言和適當的動作示範,讓幼兒明白游戲的名稱、玩法及規則,可以先教會個別的幼兒玩游戲,然後讓他們用互相學習的方法學會玩游戲;也可以講解游戲的玩法和規則。在進行游戲時,教師應指導幼兒遵守游戲規則,同時對個別的幼兒進行指導,掌握游戲的時間,使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游戲。 四、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幼兒游戲的方法,對幼兒游戲進行適當的引導。 教師要通過觀察,了解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以及了解游戲中的材料是否能夠滿足幼兒的需要等情況對幼兒進行指導。教師以游戲者的身份用自己的行動及游戲的語言或游戲的材料,暗示幼兒的游戲行為,從而促進幼兒游戲的發展,如小班的小朋友在拿著電話不知道該怎麼辦時教師可以拿起另一部電話開始和他聊天,是小明嗎?是呀,你是雍老師嗎? 這樣,教師就以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游戲中來,並不自不覺地指導了幼兒的游戲。 五、教師在指導幼兒游戲時,應考慮到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指導。 幼兒的游戲隨著幼兒的成長發生和發展,教師在指導幼兒游戲時也應該考慮這種發展。如小班的幼兒,在玩游戲的時候,都是各玩各的,全部玩一樣的游戲,但他們不會進行交流,因此,教師在對小班的幼兒進行指導時,要幫助幼兒進行交流和合作,使他們學會玩游戲;中班的幼兒在游戲中雖然有分工也有合作,但他們的計劃性較差,教師應盡量多的為幼兒提供多種條件,以便引導他們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游戲;大班的游戲水平較高,可以給他們增加具有競爭性內容的游戲,以便將來更快的適應社會 六、對不同的游戲活動,給予不同的指導方式,保證幼兒能夠在愉快的氛圍中獲得游戲的快樂。 對於幼兒游戲的指導沒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在指導幼兒游戲的過程中,我們應根據不同的游戲活動,給予幼兒不同的指導。如幼兒進行角色游戲的時候,我們要通過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也要盡可能的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為主要指導方向;而在進行指導表演游戲的時候,則要幫助幼兒選擇健康而又適合的作品,通過各種方式,使幼兒熟悉理解作品的內容,如講故事、聽錄音、看電視等形式;如指導幼兒結構游戲的時候,則要通過豐富幼兒對物體的想像和加深他們的印象為主要指導目標;所以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指導藝術。 1、把握好指導的度。 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活動時, 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和間接指導的活動相結合 ,就是要求教師靈活的根據不同的現象,不同對象採取不同的指導藝術。因此,掌握好游戲指導的度 非常重要,完全直接指導會讓幼兒墨守成規,不敢逾越;完全的不指導也會使幼兒無規則意識,形成惟我獨尊的性格。 2、把握好指導的時機。 在幼兒園游戲中,教師要改善指導技巧,既要實現延續游戲的教育目標,又要促進兒童的發展,在把握好指導的度 的基礎上,把握好指導的時機。教師的指導時機也是一門藝術,把握得當,幼兒的自主性就能充分體現。 3、把握游戲前的引發。 總之,教師對幼兒游戲的指導,一定要本著體現幼兒的自主性和體現幼兒游戲的特點為前提,教師應該做一個有心人,細心觀察了解幼兒各方面的發展水平和內心世界,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願望,用幼兒的眼光來看世界,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創造性,創造有利的條件來滿足幼兒的實際需要。

2. 淺談角色游戲對幼兒創造力的影響

供參考!!! 淺談角色游戲對幼兒創造性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角色游戲 創造力 創新意識 一、問題的提出瑞士心理學家認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創新的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所做過事的人。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創新:世界各國的經濟競爭實質上是科技的競爭,是人的創新與發明的競爭;創新決定著一個國家、民族的綜合實力,關系著一個國家的命運和前途。吉爾富特也說:「沒有哪一種現象或一門學科,象創造問題那樣,被如此長久地忽視,又如此突然地復甦。」在當代,也只有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今社會,創新和創造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言以蔽,實施創新教育已成為時代的要求。我們的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因此幼兒園的創新教育任重而道遠。有研究表明,人的創造力的發展始於幼兒時代,每個幼兒都具有潛在或正在萌發的創造力,而這種創造能力對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創造能力是智力活動的一種表現,創造能力越高的人往往具有較好的個性品質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表現為自信、自立,興趣廣泛,喜歡探索、情感豐富等,這些品質會對孩子今後的學習生活、工作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使更多幼兒將來成為創造型人才,自然也就成為了每個幼教工作者思考的中心問題。而創造潛能的挖掘就在於幼兒生活中的游戲。對孩子來說游戲不僅是娛樂,而且還是學習。孩子往往通過游戲來對現實生活進行創造性的反映,游戲的虛構性、象徵性、愉悅性符合幼兒的思維特點。角色游戲在幼兒園游戲中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角色游戲中,兒童按照自己的意願,以模仿和想像,藉助真實和替代的材料,通過扮演角色,用語言、動作、表情等,創造性地再現周圍社會生活的游戲,角色游戲是幼兒期典型的游戲形式。為此我們進行了在角色游戲中培養幼兒創造能力的研究嘗試。 二、實施過程 (一)克服模式化,發展創造力。在平時的游戲當中,不難發現教師在指導中存在著成人化、真實化、功利化的傾向。她們往往以自己的意圖代替幼兒的意願,過分追求游戲內容和替代物的真和像,而忽視幼兒象徵性行為的發展。如有的孩子把學花片向上拋或向下擲,教師就認為這是不愛護玩具;有的孩子把娃娃家裡的煤氣灶拆掉了,教師就認為這是「破壞」行為,輕者給予批評教育,重者禁止游戲。我通過觀察、了解之後,將拋雪花片替代為「放鞭炮」,用擲雪花片替代為「種花」並予以肯定,引導他們在地上圍上「欄桿」。以後,孩子們發揮了更大的創造性,不僅在地上圍上「欄桿」,還分別用替代物做「一串紅」、「花瓶」、「花籃」。可見,孩子們在賦予物品以象徵性的過程中,想像力和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二)拓寬游戲主題,為再創造准備。幼兒角色游戲的主題內容往往是幼兒所處的實際生活的反映,是幼兒感知生活,或者經過幼兒的思維加工以後所形成的生活經驗的表現。所以幼兒所處的生活經驗是角色游戲的主題內容的直接來源,處於不同生活環境的幼兒會產生不同的主題內容。如馨馨喜歡做醫生的游戲,她打針的模仿動作很逼真,因為她經常看到當醫生的媽媽給別人看病的情景,所以對醫療小器械及各種小器械的使用方法比較熟悉;而明明在玩汽車時,嘴裡不斷發出「嗚——」的呼嘯聲,我經過了解發現,明明最近剛坐過火車,火車上的汽笛聲音和感覺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將坐火車的感受和經驗用到了開汽車上。總之,幼兒角色游戲的主題內容是生活經驗的再現。其次,根據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特點,我經常引導幼兒細致地觀察和了解身邊的父母、老師以及周圍熟悉的成人的職業及生活方式,使幼兒對成人的日常生活有了感性的認識,並能進行簡單的模仿,為角色游戲提供了豐富的活動素材,為再創造打下基礎。 (三)自製游戲材料,培養創新意識。 著名的教授楊振寧曾提出:「中國的小孩在動手的興趣和能力方面明顯不如歐洲國家和美國的小孩,主要是沒有動手的機會。」動手實踐機會和能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幼兒創新素質的發展。因此,我經常組織幼兒一起動手製作游戲材料。比如:新開設的「理發店」缺少各式發型,於是我便帶領幼兒一起製作「發型」。在製作過程中,我們先討論製作的材料,幼兒想出了製作發型的各式材料如尼龍袋、編織袋、泳帽等,最後通過大家一致討論用浴帽來做發型既簡便又容易裝飾。接著我們一起分工合作,在畫、折、剪、帖等操作中大家都發揮了超出預料的效果,最後在大家的精心設計下,一個個精美漂亮的發型就被製作出來了。另外,在游戲中替代物的使用,也能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對於成品玩具或教師自製的模擬玩具只有短暫的興趣,為此,我投放了大量的半成品,啟發幼兒積極地使用替代物,使幼兒做到以物代物,一物多用。將原本要製作成品玩具的材料,如紙、牙膏盒、棒冰棍、橡皮泥等分放在美工區里,讓幼兒找找、想想、動動製作出自己所需要的各種物品。通過幼兒自己動手製作材料,既可以促進幼兒想像力、創造力的發展,同時還通過動手實踐,可以使思維和想像變為現實,從而讓幼兒看到自己的創新成果,體驗到創新的樂趣。在製作過程中,也培養了幼兒動手動腦的習慣和能力,使幼兒的創新能力逐漸發展,創新意識更加強烈。 (四)採用內指導,拓寬創造空間。開展角色游戲,要將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充分調動幼兒的主體積極性有機結合起來。合理的指導方式有助於實現這兩者的結合。內指導是指教師作為幼兒的游戲夥伴,和幼兒共同處於游戲情景中的指導。它雖然不是直白地傳遞教育意圖,但它似乎更符合角色游戲的特徵和幼兒的意願,能充分體現教育者對幼兒的尊重,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師的影響。當教師觀察到某個游戲主題情節單調、重復、缺乏新意時,可設計某些新的誘發情節,以引發幼兒進一步開展游戲,推動游戲情節的發展,或使游戲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如在情節單調的「醫院」游戲中,我以探病者為由給「病人送花」,從而產生「花店」主題;以貨車司機的身份給氣氛平淡的「動物園」送去兩只「來自非洲的大象」,並告訴孩子「大象」會表演。幼兒就是這樣不停地將角色游戲的主題處在動態的擴展、深化和轉換之中,將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發揮地淋漓盡致,從而也拓寬了幼兒游戲的創造空間。另外,我還通過設置疑難情景,促使幼兒發揮想像力、創造力,主動克服困難。如我故意以顧客身份到「理發店」去「燙發」,引導孩子自己想辦法,尋找合適材料(如布條或紙條)來替代或製作頭發;又如我還扮演乘客,要求「公交車」買票並報站,以激發幼兒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體會角色游戲是幼兒最自發、最普遍、最喜歡的一種游戲,因為它是一種快樂的、滿足需要和願望的、自發的、不同尋常的行為。維果斯基指出,游戲創造了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總是超出他的實際年齡,高於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游戲就好象是放大鏡的焦點,凝聚和孕育著發展的所有趨向。它可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得到能力的培養。在角色游戲中,幼兒自己設定目標、方法,玩中學,自主地完成整個活動,表達了孩子的思想和情感體驗。同時,角色游戲又十分強調想像和創造的應用。我深感在游戲中制定切實可行的游戲計劃,選擇合適的游戲內容,實行因人而異的指導,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有效途徑。因此,這也是我此次嘗試的價值。

3. 幼兒園角色游戲有哪些

一、醫院角色游戲:如在「醫院」的角色游戲中,幼兒扮演醫生,用聽診器給人看病,往往並不能正確地使用聽診器,會出現病人說頭痛則聽頭,說肚子痛則聽肚子,說腳痛則聽腳;

有時幼兒還會病人哪裡痛就給哪裡打針;也有的幼兒會一邊打針一邊說:「小朋友,別害怕,阿姨輕輕地打」,「小朋友,真勇敢!」等等。

二、公共汽車角色游戲:在玩「公共汽車」的游戲時,幼兒會吆喝「九路九路,到火車站,1元1人,請快上車」等等。又如當幼兒了解了交通規則後則會玩交通警察的游戲,坐公交車遇到售票員態度不好,在游戲中幼兒也會對乘客很兇。

(3)幼兒園創造性角色游戲計劃擴展閱讀:

角色游戲的意義:

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可以自由地發揮其想像力和創造力,因而他們對角色游戲的興趣最為濃厚,幼兒玩角色游戲的主題、角色、情節也十分多樣與新穎。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想像,創造性地模仿現實生活的活動,它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現人與人關系的機會,為他們形成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打下基礎。

在角色游戲中,孩子們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模仿,再現社會中的人際交往,練習著社會交往的技能,不知不覺中就提升了人際智能。游戲中,孩子們的行為要與所扮演的角色行為相吻合,要把自己放在角色的位置上。

從角色的角度看待問題,必須學會共同擬定和改變游戲活動的主題。為了使角色游戲成功地繼續下去,他們之間就先要協商由誰擔任什麼角色,使用什麼象徵性物品及性動作;游戲中常常要改變計劃,這就需要共同合作,學會從他人角度看問題,更好地解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特殊游戲,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4. 如何結合主題推進中班幼兒角色游戲的發展

角色游戲是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以模仿和想像為主,藉助真實或替代材料,通過角色扮演,用語言、動作、表情等創造性地再現周圍社會生活的游戲。角色游戲可以由幼兒自己確定游戲主題、構思游戲內容、分配游戲角色和制訂游戲規則,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中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有較強的角色意識,游戲情節豐富,有了與他人交往的意願,但游戲主題不穩定,不具備交往的技能,在游戲中會出現頻繁「換場」的現象。由此,圍繞角色游戲中教師該發揮什麼樣的作用,該如何進行有效的指導,怎樣才能充分挖掘角色游戲的應有價值等問題,我進行了以下思考與嘗試。

一、豐富幼兒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拓展角色游戲的內容來源

角色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幼兒的生活經驗越豐富,可以開展的角色游戲主題就越廣泛,游戲情節也會越豐富。因此,豐富幼兒的相關知識和生活經驗,有助於拓展幼兒角色游戲的內容來源。
幼兒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源於生活、周圍環境等,同樣也受年齡、社會、時代的制約。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通過組織幼兒參觀、有目的的談話、信息交流、有趣的教學活動等,加深幼兒對周圍生活、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印象,使角色游戲主題廣泛、新穎,情節發展逼真而富有童趣,使幼兒對角色的認知更為完整。如為了豐富幼兒扮演理發師的經驗,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到理發店參觀,通過教師和理發師的對話,以及理發師親切的語言、熟練的動作、對顧客熱情的態度,激發幼兒模仿的願望,為「理發店」游戲的開展打下基礎。
教師應建議並提倡家長有意識地多帶幼兒外出、多接觸事物、多與幼兒交流,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如教師可以建議家長利用周末帶幼兒到自己工作的地方看一看,也可以帶他們一起去銀行、菜市場、商店等,看一看叔叔阿姨是怎樣工作的。又如,為了豐富幼兒扮演醫生的經驗,除了利用談話啟發幼兒的原有經驗外,教師還可以建議家長帶幼兒去看病時,有意識地告訴幼兒醫生、護士是怎樣工作的,讓幼兒了解醫生為病人看病要先詢問病情,然後檢查,最後才選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治療;護士則主要負責打針和護理病人等。

二、把握游戲材料投放的尺度,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求

游戲材料是幼兒開展角色游戲的物質基礎。隨著中班幼兒興趣和能力的發展,對玩具種類的需求增加,因此,教師既要把握游戲材料投放的尺度,又要為幼兒提供數量充足、內容豐富的游戲材料,以滿足幼兒不斷發展的需要。
首先,游戲材料應該是常見的、安全的,盡量真實、耐用,不講求價格昂貴,如用泡沫做成的「蛋糕」,用厚紙和透明塑料片做成的「餅干」,都很受幼兒的歡迎。其次,教師應該充分挖掘材料的多元價值,將現有材料加以改造,變成幼兒所需要的學具或玩具,如方便麵盒子可以做成手工游戲中的收納盒,也可以做成建構游戲中建築工人的安全帽等。再次,游戲材料的投放不能一味求「多」和「新」,而要有目的性、計劃性和層次性。教師既不能把材料一股腦兒全部投放進去,也不能過於頻繁地更換,而應分期、分批投放,並依計劃不斷更新材料,要遵循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數量適宜、新舊材料比例得當等原則。
最後,游戲材料的投放還要給幼兒留有想像和創造的空間,以引發幼兒以物代物、一物多用。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讓幼兒自由想像,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改變和組合這些材料,以激發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在「小吃店」,幼兒將白紙剪成細條當做面條,將紅色、綠色的信紙剪碎當做菜;在「美容店」,幼兒用頭花替代手鐲進行打扮。

三、適時指導,促進角色游戲情節的發展

中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雖然有分工、有合作,但他們的計劃性較差,不具備交往技能,常常會與同伴產生矛盾。因此,在幼兒開展角色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傾聽幼兒的談話,觀察幼兒之間的交往,了解幼兒的需要和興趣,從而有的放矢、適時地給予幼兒幫助和指導,促進角色游戲情節的發展。
教師給予幼兒的指導可以是直接的,包括指示、直接教和具體指揮等。如開展「小菜場」游戲時,教師可以直接教幼兒認識菜名、菜價和學會使用桿秤等。事實上,在角色游戲中,教師更多的應採用間接、隱性的指導,主要包括用語言提醒、提示、評論、適時地提供玩具和游戲材料、以角色身份影響或參與游戲等,這些方法都能很好地推動幼兒游戲的開展。如「小」房中的品用完了,幼兒的游戲便「卡殼」了,這時教師可以用一兩句簡單的語言提示:「是從哪裡生產出來的?可不可以在房旁開個制廠,加工生產各種各樣的呢?」在教師的啟發下,幼兒自己動手用橡皮泥製造丸,這不僅解決了游戲中的「卡殼」問題,而且及時幫助幼兒拓展思路,豐富了角色游戲的內容和情節,促使游戲向更深層次發展。又如,在「娃娃家」游戲中,當「客人」去「主人」家做客時,「主人」堅持不讓他進門,但「客人」非要擠進去,兩人便爭吵起來。這時,教師以「奶奶」的身份加入游戲,讓「主人」說一說,為什麼不讓「客人」進來。原來,娃娃家已經有許多「客人」,家裡比較擁擠,坐不下了,「客人」聽後說:「我等會兒再來。」教師通過及時介入,平息了沖突,使得游戲得以繼續開展。
角色游戲不僅僅是單純的隨意模仿行為,它實際上也是幼兒創造性和想像力的發展過程。因此,教師要進行適時指導,挖掘角色游戲中的教育功能,發揮游戲在幼兒智力發展、社會交往能力、良好品質和行為規范等方面的教育作用。在角色游戲的指導過程中,教師要經常鼓勵幼兒進行語言交流,激發幼兒的想像力,促進幼兒語言和智力的發展。在社會交往方面,教師要指導幼兒學會與同伴協商,學會合理解決游戲分歧、糾紛甚至沖突等,促進幼兒掌握新的交往技能。如在「快餐店」游戲中,兩名幼兒都爭著要去送外賣,教師建議「快餐店」的其他「員工」出謀劃策,最後大家建議用「剪刀、石頭、布」來解決,贏的人去送外賣,輸的人就留在店裡做服務員。幼兒通過同伴協商,順利解決了這一問題。

四、有效講評,深化角色游戲的價值和內涵

角色游戲的講評是教師有效指導和深化角色游戲不可缺少的環節。講評內容主要包括角色意識、主題選擇、材料使用情況、交往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品德和行為習慣等,講評方法可以採取小組互評、個人自評或者教師對典型案例適當評價等。
要做到有效講評,教師就要發揮幼兒的主動性,給幼兒充分表達表現的機會,盡量不要提出「是不是、好不好、能不能」之類的封閉性問題,也不要按照自己固定的模式和標准對幼兒的表現進行評價,如「某某玩得很好」「某某收拾東西很整齊」「某某很有禮貌」。通過講評,教師要幫助幼兒積累經驗,明確角色意識和游戲規則,掌握交往技能和相應的規范。
此外,教師在講評中要善於挖掘幼兒游戲中有價值的經驗,並加以強調、肯定,從而推動幼兒的發展。如游戲中幼兒出現用形狀和功能相似的物品替代其他物品的行為,教師在講評環節要對這些以物代物的經驗加以強調和肯定;又如,「小超市」游戲中,營業員在小超市沒人光顧時,想到去其他游戲區(理發店)進行「上門銷售」,教師要對這些新的游戲行為給予贊賞和肯定。教師也可以在講評中有選擇地改變一些游戲主題,或者適時延伸、拓展出新的游戲主題,進一步深化游戲的內涵。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創造性角色游戲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