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篆」是李斯發明的嗎
西周和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字體並不通用,普遍採用的字體統稱金文(又稱「鍾鼎文」),是從甲骨文演變而來的一種文字;我們可以看到出土的各種銅器上銘刻的文字(即「鍾鼎文」)經常發現同一個字的寫法是有所區別的,而且因年代不同也會有所變化。
石鼓文比金文規范、嚴正,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徵,它是從金文向小篆發展的一種過渡性書體。
籀文,是古代秦國使用的文字(秦人所作《史籀篇》中有此文字,故稱籀文),是小篆的前身。
秦國統一中國、建立秦朝以後,客觀上有統一文字的要求,促成了小篆字體的問世。
B. 中國漢字創始人是秦朝李斯
不是
中國在商周就有甲骨文和金文
戰國列國也都有各自文字
秦滅六國後
統一文字時李斯,趙高都有貢獻
望採納
C. 一代名相李斯最終死於腰斬,這種刑罰從何而來到底有多殘忍
腰斬是古代比較早的一種刑罰,就是把犯人的身體從腰處斬一刀,分成兩半,這種刑罰恐怖的地方在於犯人不會立刻就死掉,十分痛苦。
想起古代的各種刑罰簡直是令人豎起汗毛,在電視劇里經常看見用非常殘忍的方式來懲罰犯人,像當今死刑都是很溫和的,古代的死刑更是恐懼,凌遲、斬首還有腰斬,我們比較常看到的就是斬首,就是將人的頭砍下來,斬首後來用槍決代替了。
而俞宏圖根本不知道,可是他的僕人和小妾都承認了,他不得不認,最後執行腰斬,俞宏圖執行腰斬後在地上寫了七個「慘」字才死去,雍正知道後,認為這個刑罰太殘酷了,便下令封刀,從此便沒有了腰斬。
D. 李斯創造了什麼體
小篆
E. 書法的隸書應屬李斯發明的還是應歸程邈呢誰能回答
李斯寫的小篆,沒發明隸書,隸書也不是一個人發明的,是逐漸形成的
F. 為什麼說小篆不是李斯創造的李斯對文字所作的整理主要有哪些
字不可能是一個人造出來的,是廣大勞動人民在交流中逐漸產生的,無論在什麼時代,一個人都不可能創造出,整個時代人們共用的所有文字
但是像倉頡這個人,我還是相信他的存在,估計他也是和李斯一樣。
勞動人民創造了文字,但是肯定是不規范的,往往會一個字有很多種不同的寫法,或者很多個不同的字有一個共同的寫法
這種不規范性就造成了交流上的不便
於是士大夫階層之中就有人對這些文字進行規范整理,
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這些整理過的文字也會暴露出一些不便,於是乎,一個傑出人物誕生了,將文字整理到一種相當規范的程度,而且根據發現的造字規律創造出一些實用的字,我覺得倉頡、李斯、許慎都是這樣的人,只不過倉頡的時代太久遠,資料太少了,傳說倉頡四目,我估計他應該是戴眼鏡的。。。。。。。。
G. 李斯的一生算是個成功者還是失敗者呢
李斯是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化家在這個標題中我用了“偉大”二字,絕不是說我有多麼崇拜李斯,其實我不是學歷史的,對所有的歷史人物均無好惡之別,對於李斯,除了比較喜歡他的小篆以外,沒有其他大的感覺。
李斯能夠輔佐秦始皇統一六國,平定天下,成就萬世偉業,這本身就夠榮耀、夠偉大的了。何況,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的所有治國方略,包括經濟的、政治的,制度層面的、體制層面的,等等,都是出自李斯之手,這不能不說李斯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
李斯按照秦始皇的授意,在六國文字的基礎上匯總整理,發明了影響中國文字兩千多年的小篆,開創了中國書法藝術的新紀元,小篆也是中國書法史上第一個規范的、標準的、統一的官方書體,至今仍然是最高雅、最莊重的廟堂書體。從這一點來看,你說李斯牛不牛?
大丈夫,生不能五鼎食肉,死亦當五鼎而烹。兩千多年下來,多少豪傑的姓名已經被忘卻,但李斯的名字還是被人津津樂道。你說他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
一、少年立大志
李斯生於河南上蔡,按戰國的格局來說,他是楚國人,原本只是一名掌管文書的小吏。看到糞坑裡的老鼠整天嚼蛆為食,還整天擔驚受怕;糧倉里的老鼠吃著國庫的積蓄,反而過得優哉游哉。
H. 書法:秦國宰相李斯創造了什麼體
李斯將大篆字體刪繁就簡,整理出一套筆劃簡單,形體整齊的文字,叫做秦篆。秦始皇看了這些新書體後,很滿意,於是就把它定為標准字體,通令全國使用。
當時,人們對小篆的結構不太熟悉,很難寫得稱心如意。李斯就和趙高、胡毋等人寫了《倉頡篇》,《爰歷篇》和《博學篇》等範本,供大家臨摹。
I. 小篆是李斯所創嗎
小篆在漢字發展過程中是一種里程碑式的字體,是漢字古文字階段的休止符,對漢字的規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千百年來,秦朝宰相李斯在秦統一後將大篆(籀文)簡化為小篆的說法流傳很廣。通用著作無不沿襲此說。
但是,另有一些學者認為,此說依據不足,其主要論據是:小篆是秦代文字的說法沒有史料依據,《史記》關於秦統一文字的記載僅「書同文字」、「周道廢,秦撥去古文」兩句,並說明秦國創小篆,更無李斯造小篆的意思;對李斯一生軼聞瑣事均有詳細記載的《史記·李斯傳》隻字未提李斯作小篆的事。因此可以肯定,小篆形成於秦統一之前。秦始皇不過將其規定為全國的統一文字而已,並非新創。
然而,小篆究竟形成於秦統一之前的何時,說法又不盡一致。
一種意見只是否定秦代李斯作小篆,至於小篆具體成於何時卻言之不明。如南宋范成大所撰《跋〈詛楚文〉》中就有「小篆非出李斯」之語;民國時故宮博物院院長馬敘平先生在《中國文字之變遷》一文中也寫道:「小篆就是秦文,李斯要廢六國異形文字,用秦文來統一它,並沒有另創小篆。」
另一種意見則依據對戰國時期秦國文物所載銘文和當時人書法字體的考察,在否定小篆為秦統一後李斯所創的基礎上,進而提出小篆為戰國文字之說。對古代文字研究造詣很深的清代學者王國維在《史籀篇疏證序》中就持這種看法。
各派論者各持己見,孰是孰非,未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