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包菜發明機

包菜發明機

發布時間:2021-06-28 23:39:01

❶ 圓白菜長什麼樣子

圓白菜:圓白菜才叫捲心菜,因有許多葯用功效而備受推崇,希臘人和羅馬人將它視為萬能葯,捲心菜有綠色、白色、紅色等不同顏色,捲心菜裡面的葉子比外面的葉子略白些。捲心菜重量通常從0.9~3千克不等,直徑在10~20厘米不等。

心菜 (cabbage),學名結球甘藍,結球甘藍是十字花科、芸薹屬的植物,為甘藍(Brassica oleracea L.)的變種。又名捲心菜、洋白菜、疙瘩白、包菜、圓白菜、包心菜、蓮花白等。

甘藍具的耐寒、抗病、適應性強、易貯耐運、產量高、品質好等特點,在中國各地普遍栽培,是中國東北、西北、華北等地區春、夏、秋季的主要蔬菜之一。

拓展資料:

營養價值:

捲心菜的水分含量高(約90%),而熱量低,可是大多數捲心菜絲色拉中的熱量比單純的捲心菜高5倍,因色拉中常含有富於油脂的調料,想通過控制飲食來減肥的人最好用低熱量的調料做色拉。

用捲心菜做的酸泡菜除了含鈉較多外,與未發酵捲心菜的營養價值大致相同。各種捲心菜都是鉀的良好來源。日本科學家認為,捲心菜的防衰老、抗氧化的效果與蘆筍、菜花同樣處在較高的水平。

捲心菜的營養價值與大白菜相差無幾,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還要高出一倍左右。此外,捲心菜富含葉酸,這是甘藍類蔬菜的一個優點,所以,懷孕的婦女及貧血患者應當多吃些捲心菜。捲心菜也是重要的美容品。

捲心菜能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感冒,保障癌症患者的生活質量。在抗癌蔬菜中,捲心菜排在第五位。新鮮的捲心菜中含有植物殺菌素,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對咽喉疼痛、外傷腫痛、蚊叮蟲咬、胃痛、牙痛有一定的作用。

❷ 榨菜起源哪裡

榨菜的起源

涪陵榨菜蜚聲中外近百年,那麼涪陵榨菜究竟起源於何時,究竟系何人所發明?這是一個長期以來饒有興味的問題。因文獻資料有限,現介紹一則流行於涪陵城西一帶的民間傳說。 榨菜還未發明以來,涪陵早有用包包菜(即後來所稱的青菜頭)製作泡菜、干鹹菜的歷史,其中以城西聚雲寺(俗名賽豐都、天子殿)和尚所制最為講究,遠近馳名。相傳清朝道光年間,有邱正富者,世居忠州(今四川忠縣)。家世小康,終日雞鴨魚肉、膏粱厚味,致使食慾減退,身體漸漸消瘦,心中郁悶,悉煩不安。一天夜晚,他迷迷糊糊入睡,見一鶴發童顏老道走來,給他看相,說他是有福之人,並面授機宜,言道:「涪州(今四川涪陵市)天子殿包包菜泡菜最能送食,施主何不一試?邱正富南柯一夢醒來,一切都記得明明白白,但又半信半疑。最後想來想去,還是決定在上九會時(正月初九)去涪州天子殿晉香。晉香後,他有幸嘗到老和尚招待遠道香客的齋飯。桌上擺出好幾種香脆的鹹菜,其中一種是泡菜,顏色青生生的,入口生津,又嫩又脆,特別送食。飯畢,他找到長老,問泡菜為何種菜做成:長老回答,系本地包包菜泡製。後來又帶他去寺後菜園看包包菜。邱肯求給點兒種子帶回忠州栽種。長老吩咐小和尚去拈一小勺種子給他,並教其如何栽種,如何做泡菜和鹹菜。邱正富回家後,讓長工按其種法在自己的菜園里種植,果然長出了包包菜,制出的泡菜雖不及天子殿的嫩脆,但還是好吃。他的食慾開始好起來,精神狀態一天比一天好。於是精心留種,待第二年再種。奇怪的是情況變了,那菜長不出包包了,當然包包菜、泡菜、鹹菜都吃不成了。邱正富以為自己心不誠,長老使了法,又去天子殿晉香,並獻上一大筆善資。他再次從天子殿討回種子,頭年靈驗,種到第二年又變了。邱正富覺得神奇,又一心想吃包包菜,遂到涪州天子殿以東洗墨溪買下一塊地方,舉家遷涪。從此,年年有包包菜做的泡菜、鹹菜供其享用。他最後活到93歲,無疾而終。這時大約已是清朝光緒初期的事了。 傳說中有真實的歷史的影子。這則傳說透露出這樣幾個值得注意的信息:包包菜(或用它製作泡菜、鹹菜起於民間,系素食佳品,天子殿僧人對此獨有發現;邱氏對包包菜特有喜愛並獲得好處。 那麼,歷史文獻資料的記載又如何呢?據清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涪州志》載:又一種(即另一種青菜——筆者注)名包包菜,漬鹽為菹,甚脆。按,菹即用鹽水浸漬而成的泡菜。說明此前涪州人已有用包包菜制泡菜的習俗。又據民國17年(1928年)出版的《涪陵縣續修涪州志》載:近邱氏販榨菜至上海,行銷及海外,鄉間多種之」;又載:「青菜有包有薹,鹽腌,名五香榨菜」。民國28年(1939年)張肖梅在《四川經濟參考資料· 榨菜》一文中記載:涪陵人邱壽安,家世小康,平時自製多壇家用。邱君於宣統未年赴宜漢,隨帶十餘壇送親友,獲得贊美,遂秘密返川經營,專運省外」。在此前後,不少報刊亦有報道,但所述發明情況均較粗略,且互有出入。較系統而可靠的記載當數1963年9月涪陵縣供銷合作社收集整理的《涪陵榨菜簡史》。其資料可靠的原因如下:對當時健在的不少老榨菜技工進行了采訪並召開了座談會;查找和核對了有關歷史文獻;找到了民國28年(1939)金陵大學農學院園藝教授李家文等親自到涪調查後形成的《榨菜調查報告》,該報告稱:「調查費時兩月有餘,並訪晤榨菜發明人」,《涪陵榨菜簡史》即採用了有關榨菜發明過程的資料。茲將其中有關榨菜緣起的內容綜述如下: 榨菜起源於涪陵城西邱壽安家。邱壽安,清光緒年間涪州城西洗墨溪下邱家院人,早年在湖北宜昌開設「榮生昌」醬園,兼營多種腌菜業務,家中雇有資中人鄧炳成負責干腌菜的采辦整理和運輸。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下邱家院一帶的青菜頭豐收。鄧看到菜多難於加工,與邱家婦女們商量,試著仿照大頭菜的全形腌製法,將青菜頭全部製成腌菜。制好後,鄧順便捎帶兩壇到宜昌供邱嘗新。邱又用它待客,親友及同行一致覺得鮮香可口,為其他醬腌菜所不及。邱頓生謀利之念,決定將它投入市場,次年(1899年)正月,邱趕回老家,以鄧炳成為技師安排大量製造青菜頭腌菜。初腌後,用壓豆腐的木箱榨除鹽水。邱把這種用木箱除鹽水後製成的新的腌菜製品取名為「榨菜」。當年生產80壇(每壇摺合25公斤),全部運銷宜昌,獲利十分可觀。邱於是嚴令家人及長工保密加工方法,連年擴大生產和銷路。光緒三十四年(1908),邱壽安之弟邱翰章因經商順便捎運80壇試銷上海。當時無人問津,邱在報上登廣告,又以切細的小包榨菜在公共場所分送行人,並附上食用說明書,產品漸為消費者接受。至宣統二年(1910年)上海已能銷四五百壇;時已有人將其轉運國內其它市場,以至南洋各地;民國初年(1912年)以後,邱氏加工榨菜的技術廣泛傳開,涪陵榨菜加工業開始興起。

❸ 捲心菜是什麼樣子的有圖片可以看嗎

捲心菜(cabbage),學名結球甘藍,結球甘藍(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 L.)是十字花科、芸苔屬的植物,為甘藍(Brassica oleracea L.)的變種。又名捲心菜、洋白菜、疙瘩白、包菜、圓白菜、包心菜、蓮花白等。

拓展資料:

捲心菜矮且粗壯一年生莖肉質,不分枝,綠色或灰綠色。基生葉多數,質厚,層層包裹成球狀體,扁球形,直徑10-30厘米或更大,乳白色或淡綠色;起源於地中海沿岸,16世紀開始傳入中國。甘藍具的耐寒、抗病、適應性強、易貯耐運、產量高、品質好等特點,在中國各地普遍栽培,是中國東北、西北、華北等地區春、夏、秋季的主要蔬菜之一。

據《本草綱目》中記載,甘藍(包心菜),煮食甘美,其根經冬不死,春亦有英,生命力旺盛。故人們譽稱為「不死菜」,捲心菜在外國的地位很高,猶如白菜之在中國。這就是「洋白菜」這一名稱由來吧。

等級要求

【特級】:葉球大小整齊,外觀一致,結球緊實,修整良好;無老幫、焦邊、側芽萌發及機械損傷等,無病蟲害損傷。

【一級】:葉球大小基本整齊,外觀基本一致,結球較緊實,修整較好;無老幫、焦邊、側芽萌發及機械損傷,允許少量蟲害損傷等。

【二級】:葉球大小基本整齊,外觀相似,結球不夠緊實,修整一般;允許少量焦邊、側芽萌發及機械損傷,允許少量病蟲害損傷等。

❹ 在家怎樣做出美味又實惠的包菜呢

包菜,又叫圓白菜或者捲心菜。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而且價格相對實惠,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好食材。而且它還非常的好保存,一般焉了就將外面一層撕掉,這樣裡面就有事新鮮的葉子了,吃著又回甜,不管是糖醋還是醋溜,味道都非常的好。

這道菜放些辣椒爆香後再炒更好吃,能吃辣的建議放一些。如果包菜比較多且新鮮,炒的過程中是不需要加水的。看情況,如果炒了一會鍋內沒有水分,可以淋少許清水,以便粉絲炒軟,入味。

包菜還含有豐富的抗氧化成分,對於抗菌消炎有一定的幫助,很適合春天食用。包菜最家常的吃法就是炒著吃,今天就來製作非常機場的包菜粉絲和醋溜包菜,兩樣味道都非常好吃哦。

包菜炒粉絲需要用到的食材有:包菜、粉絲、姜、蒜、鹽、生抽、白糖。

醋溜包菜准備需要的食材,包菜、醋15克、生抽10克、海鮮醬油10克、鹽3克、白糖3克、蔥姜蒜、干辣椒、水澱粉。

步驟一:將包菜洗凈然後撕成薄片,蔥姜蒜切末。

步驟二:碗里放醋15克,生抽10克,海鮮醬油10克,鹽3克,白糖3克,蒜末適量,攪勻備用。

步驟二:鍋中倒食用油適量,倒入蔥姜蒜末爆香,倒入干辣椒適量,鍋中倒入包菜,將其翻炒至稍軟,倒入料汁,炒至六七成熟,加水澱粉勾芡,再翻炒幾下就可以出鍋啦!

醋溜包菜有醋香、辣椒香,包菜吃起來還脆脆的,讓你的味蕾一下子被喚醒,食慾暴增,簡簡單單的素菜,感覺比大魚大肉還好吃幾百倍呢。

❺ 包菜為什麼又叫高麗菜

高麗菜一般指捲心菜,高麗菜俗稱的由來,據說是日本人為廣為宣傳, 鼓勵民眾食用,將其營養價值比喻為菜中的高麗參,久而久之即稱為高麗菜。
捲心菜 ,學名結球甘藍,結球甘藍是十字花科、芸苔屬的植物,為甘藍的變種。又名捲心菜、洋白菜、疙瘩白、包菜、圓白菜、包心菜、蓮花白等。

捲心菜的功效與作用:
1.殺菌
新鮮的圓白菜有殺菌、消炎的作用。咽喉疼痛、外傷腫痛、胃痛、牙痛時,可以將圓白菜榨汁後飲下或塗於患處。
2.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它能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感冒。
3.防癌抗癌
保護癌症患者的生活指標,在抗癌蔬菜中,圓白菜排在第5位,相當顯赫。
4.促進消化
多吃圓白菜,可增進食慾,促進消化預防便秘。圓白菜也是糖尿病和肥胖患者的理想食物。

❻ 榨菜起源

榨菜的起源

涪陵榨菜蜚聲中外近百年,那麼涪陵榨菜究竟起源於何時,究竟系何人所發明?這是一個長期以來饒有興味的問題。因文獻資料有限,現介紹一則流行於涪陵城西一帶的民間傳說。 榨菜還未發明以來,涪陵早有用包包菜(即後來所稱的青菜頭)製作泡菜、干鹹菜的歷史,其中以城西聚雲寺(俗名賽豐都、天子殿)和尚所制最為講究,遠近馳名。相傳清朝道光年間,有邱正富者,世居忠州(今四川忠縣)。家世小康,終日雞鴨魚肉、膏粱厚味,致使食慾減退,身體漸漸消瘦,心中郁悶,悉煩不安。一天夜晚,他迷迷糊糊入睡,見一鶴發童顏老道走來,給他看相,說他是有福之人,並面授機宜,言道:「涪州(今四川涪陵市)天子殿包包菜泡菜最能送食,施主何不一試?邱正富南柯一夢醒來,一切都記得明明白白,但又半信半疑。最後想來想去,還是決定在上九會時(正月初九)去涪州天子殿晉香。晉香後,他有幸嘗到老和尚招待遠道香客的齋飯。桌上擺出好幾種香脆的鹹菜,其中一種是泡菜,顏色青生生的,入口生津,又嫩又脆,特別送食。飯畢,他找到長老,問泡菜為何種菜做成:長老回答,系本地包包菜泡製。後來又帶他去寺後菜園看包包菜。邱肯求給點兒種子帶回忠州栽種。長老吩咐小和尚去拈一小勺種子給他,並教其如何栽種,如何做泡菜和鹹菜。邱正富回家後,讓長工按其種法在自己的菜園里種植,果然長出了包包菜,制出的泡菜雖不及天子殿的嫩脆,但還是好吃。他的食慾開始好起來,精神狀態一天比一天好。於是精心留種,待第二年再種。奇怪的是情況變了,那菜長不出包包了,當然包包菜、泡菜、鹹菜都吃不成了。邱正富以為自己心不誠,長老使了法,又去天子殿晉香,並獻上一大筆善資。他再次從天子殿討回種子,頭年靈驗,種到第二年又變了。邱正富覺得神奇,又一心想吃包包菜,遂到涪州天子殿以東洗墨溪買下一塊地方,舉家遷涪。從此,年年有包包菜做的泡菜、鹹菜供其享用。他最後活到93歲,無疾而終。這時大約已是清朝光緒初期的事了。 傳說中有真實的歷史的影子。這則傳說透露出這樣幾個值得注意的信息:包包菜(或用它製作泡菜、鹹菜起於民間,系素食佳品,天子殿僧人對此獨有發現;邱氏對包包菜特有喜愛並獲得好處。 那麼,歷史文獻資料的記載又如何呢?據清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涪州志》載:又一種(即另一種青菜——筆者注)名包包菜,漬鹽為菹,甚脆。按,菹即用鹽水浸漬而成的泡菜。說明此前涪州人已有用包包菜制泡菜的習俗。又據民國17年(1928年)出版的《涪陵縣續修涪州志》載:近邱氏販榨菜至上海,行銷及海外,鄉間多種之」;又載:「青菜有包有薹,鹽腌,名五香榨菜」。民國28年(1939年)張肖梅在《四川經濟參考資料· 榨菜》一文中記載:涪陵人邱壽安,家世小康,平時自製多壇家用。邱君於宣統未年赴宜漢,隨帶十餘壇送親友,獲得贊美,遂秘密返川經營,專運省外」。在此前後,不少報刊亦有報道,但所述發明情況均較粗略,且互有出入。較系統而可靠的記載當數1963年9月涪陵縣供銷合作社收集整理的《涪陵榨菜簡史》。其資料可靠的原因如下:對當時健在的不少老榨菜技工進行了采訪並召開了座談會;查找和核對了有關歷史文獻;找到了民國28年(1939)金陵大學農學院園藝教授李家文等親自到涪調查後形成的《榨菜調查報告》,該報告稱:「調查費時兩月有餘,並訪晤榨菜發明人」,《涪陵榨菜簡史》即採用了有關榨菜發明過程的資料。茲將其中有關榨菜緣起的內容綜述如下: 榨菜起源於涪陵城西邱壽安家。邱壽安,清光緒年間涪州城西洗墨溪下邱家院人,早年在湖北宜昌開設「榮生昌」醬園,兼營多種腌菜業務,家中雇有資中人鄧炳成負責干腌菜的采辦整理和運輸。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下邱家院一帶的青菜頭豐收。鄧看到菜多難於加工,與邱家婦女們商量,試著仿照大頭菜的全形腌製法,將青菜頭全部製成腌菜。制好後,鄧順便捎帶兩壇到宜昌供邱嘗新。邱又用它待客,親友及同行一致覺得鮮香可口,為其他醬腌菜所不及。邱頓生謀利之念,決定將它投入市場,次年(1899年)正月,邱趕回老家,以鄧炳成為技師安排大量製造青菜頭腌菜。初腌後,用壓豆腐的木箱榨除鹽水。邱把這種用木箱除鹽水後製成的新的腌菜製品取名為「榨菜」。當年生產80壇(每壇摺合25公斤),全部運銷宜昌,獲利十分可觀。邱於是嚴令家人及長工保密加工方法,連年擴大生產和銷路。光緒三十四年(1908),邱壽安之弟邱翰章因經商順便捎運80壇試銷上海。當時無人問津,邱在報上登廣告,又以切細的小包榨菜在公共場所分送行人,並附上食用說明書,產品漸為消費者接受。至宣統二年(1910年)上海已能銷四五百壇;時已有人將其轉運國內其它市場,以至南洋各地;民國初年(1912年)以後,邱氏加工榨菜的技術廣泛傳開,涪陵榨菜加工業開始興起。

❼ 包菜出現葉片破裂是怎樣引起的

包菜,就是平時說的結球甘藍。包菜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指在包菜的栽培中多發生在葉球的生長後期。

◆建議採用高畦栽培包菜,這樣做有利於雨後的排水及時,平時灌水必須結合天氣預報和土壤的墒情來進行,需要的時候就進行浸灌,這樣可以避免大水漫灌,在包菜的葉球生長的比較緊實以後,就應該停止灌水了。

◆要及時採收。避免過度成熟引起裂球,尤其是葉球成熟的時候在多雨的季節,一定要注意,葉球成熟,在葉球抱合達到了七八成的時候就開始採收。這樣可以防止暴雨後葉球開裂。

❽ 包心菜一般會不會打農葯

包心菜一般會打農葯,主要用於防治病蟲。捲心菜病蟲危害:

1、蚜蟲:可利用黃板誘蚜或用銀灰膜避蚜,葯劑防治可用50%滅蚜松乳油1000倍液噴霧,或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噴霧,對甘藍蚜蟲有效。一般6-7天1次,連噴2-3次。

2、菜青蟲:可噴蘇雲金桿菌500-1000倍液,或用20%殺滅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噴霧防治。



(8)包菜發明機擴展閱讀

捲心菜的營養價值:捲心菜的水分含量高(約90%),而熱量低,可是大多數捲心菜絲色拉中的熱量比單純的捲心菜高5倍,因色拉中常含有富於油脂的調料,想通過控制飲食來減肥的人最好用低熱量的調料做色拉。

捲心菜的營養價值與大白菜相差無幾,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還要高出一倍左右。此外,捲心菜富含葉酸,這是甘藍類蔬菜的一個優點。圓白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卜素等,總的維生素含量比番茄多出3倍。

閱讀全文

與包菜發明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