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物質和精神財富舉個例子 舉個名人的事例..
物質財富對我們來說,是生存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我們就無法生存,開門7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看起來很平常,確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但是僅僅如此卻是不夠的,人與動物的區別就在於人除了這些物質的需求還有精神的需求,在基本的物質需求保障以後,精神的需求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是人幸福指數的最重要的指標.一般來講物質的需求可以有個限度,但是精神的需求是永無止盡的.很多偉大的人物都是在物質保障相對匱乏的情況下,追求著高尚的精神境界.當然物質的豐富,對精神的追求也有推動保障和提升作用.
② 名人知識創造財富的例子
美國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正值經濟蕭條時期,一個男孩在家小店打工收入微薄。一次工作時,他發現桌下有50美分,錢雖然不少但他並沒有據為己有,而是誠實地交給了老闆。老闆在高興之餘一口氣答應讓他長期工作下去,其實這是老闆對男孩的考驗。男孩因此在經濟困難時有生活保障,並在之後一直以誠信處事,終獲成功。他便是新澤西曼哈頓航運線總裁阿瑟。因為誠實,他贏得信任,獲得機遇,以至創造一生財富。可見誠信的巨大力量,它引導人步入一條正確航道,促進發展帶來物質財富。
③ 列舉勞動創造物質財富的例子
來到陌生城市,年輕人打工N年,默默無聞得過且過,一事無成,這是精神財富專的迷失;
看別人都娶屬了妻蓋了房子有了車,咬牙努力拚搏厚積薄發,這就是精神財富支撐個人行為;
終於N年後也獲得了勞動成果,有了車房和女人,這就是勞動創造物質財富;
接著有了娃,因為娃努力又聰明,上了重點高中,生活似乎將更美好,這就是物質財富上積累的精神財富;
後來迷上賭博,不去工作整天打牌搓麻將,沒錢還貸,女人跑了,這就是不勞動物質財富逐漸流失;
接著娃兒也無心上學,混了社會出了事被送了局子,這就是物質財富流失導致精神財富崩塌;
男子洗心革面奮發向上,還清了貸款接出了娃,並發誓要改變這一切,這就是精神財富的回歸;
生活回歸正途,男子漸漸老去,孩子茁壯成長,房子拆遷一換五,這就是財富積累需要家族多代人的努力;
優渥安逸的生活讓年輕的後來者放鬆了警惕,染了毒癮敗光了一切,即使戒了毒癮也無可挽回,這就是物質財富導致精神財富的流失;
來到陌生城市,年輕人打工N年,默默無聞得過且過,一事無成,這是精神財富的迷失;
……
個人見解,純手打,謝謝
④ 在平凡中創造奇跡 創造價值的名人事例
1、鑿壁偷光
漢朝元帝時的匡衡,從小喜好讀書。可是家裡很窮,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上學讀書呢?他只好白天幹活,晚上自己學習。家裡沒有錢買燈油,怎麼辦呢?
匡衡沒有向困難屈服,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牆壁上鑿了個小洞,借鄰居家照射過來的微弱燈光看書學習。他勤奮刻苦,學到了許多知識,後來做了宰相。
2、馬雲堅持不懈學習
1999年的阿里巴巴創辦者馬雲,對夢想從不放棄。
他曾經想考重點小學,但卻失敗了;考重點中學也失敗了;考大學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學也沒有成功。但他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通過自已的努力,最終成功了。他說:夢想,要腳踏實地,和眼淚是息息相關的。
3、奧托·瓦拉郝的故事
奧托·瓦拉郝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才過程就極富傳奇色彩。瓦拉郝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的是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個學期下來,老師為他寫下這樣的評語:「瓦拉郝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決不可能在文學上發揮出來。」
此時父母只好尊重兒子的意見,讓他改學油畫。課瓦拉郝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是潤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強,成績在班上是倒數第一,學校的評語更是令人難以接受:「你是繪畫藝術方面不可造就之才。」
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絕大部分老師認為他已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苟,具備做好化學實驗應用的品質,建議他試學化學。
父母接受了化學老師的建議。這下,瓦拉郝智慧的火花一下被點著了。文學藝術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變成了公認的化學方面的「前程遠大的高才生」。最終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4、海倫·凱勒為夢想堅持不懈
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兩耳失聰,卻努力的從一個讓人同情默默無聞的小女孩變成讓全世界尊敬的女強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麼,生活對她的不公平可謂到了極致。
她完全可以放棄她的夢想躲在陰暗的角落裡放聲痛哭,沒有人會責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像一個植物人一樣由人服侍。
可是這一切,她都沒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盲語,觸摸著事物,僅僅憑著她永不言棄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塗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5、戰勝殘疾的巴雷尼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
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 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里大哭起來。
從那以後,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
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台。
⑤ 關於名人財富的事例
蕾已經主演了近十部影視片,從《愛情麻辣燙》、《一場風花雪月的故事》到《將愛情進行到底》、《花眼》,出色的表演和才情,似乎註定了她是言情片中的青春新偶像。但在張元導演的《我愛你》中演反差極大的野蠻女友杜小桔,「突然怒放」,業界評論說演技大有突破,擺脫了偶像明星的定位。
其實徐靜蕾早就已經不再是「蓓蕾」,她已經是當今「中國四小花旦」之一。但她就這樣安安靜靜地慢慢綻放,在這喧囂忙亂的娛樂圈,難得地保持著著自己的清新與隨意。 小時候不喜歡寫字
小時候的徐靜蕾不愛上幼兒園,但即使哭天搶地還是被送去上整托;六歲時,父親要她學習書法、背誦古詩,她不感興趣,但還是被「趕鴨子上架」。那時候,她總像老鼠遇見了貓那樣害怕嚴厲的父親,每到下午五點父親下班的時刻,她的心就開始緊張起來,因為寫的毛筆字總不夠數,背的古詩總不夠多。
徐靜蕾說,自己的人生非常順,也有點陰差陽錯。小時候不喜歡寫字,被父親「逼著」上馬,雖說是「強扭的瓜」,卻真練得了一手好字。高中時喜歡畫畫,一心想考中央戲劇學院的舞美系和中央工藝美院,卻名落孫山,最後竟戲劇性地考取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學殿堂里「成長」
大學四年,是徐靜蕾成長和轉變的四年。原本喜好安靜的她,被迫走向公開化。每天都要當著老師和許多同學的面去表演,台詞課要朗誦,聲樂課要唱歌,表演課要不斷地編演小品,還要穿著大馬褂搖著大扇子學說相聲,這些都讓她頗感誠惶誠恐,壓力很大。剛開始上課的時候,她總是靜靜地躲在後面,能逃一課算一課。但是她還是非常用功,克服一切困難力求上進,終於以優秀的成績順利畢業,並分配進北京電影製片廠當演員。
徐靜蕾不屬於那種表現欲很強的演員,但是她的純靜總凸顯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這使得她很有戲緣。1995年大二的時候,氣質恬靜的徐靜蕾被著名導演趙寶剛挑中,主演電視連續劇《一場風花雪月的事》,她在劇中飾演了一個大學剛剛畢業,在執行任務時與美國黑社會富家子弟產生愛情的內地女警察,得到廣大觀眾的認可。
演繹「風花雪月」的青春世界
《一場風花雪月的事》之後,徐靜蕾連續拍攝了多部愛情劇,成為影視圈內外關注的焦點。1997年,在張揚的電影《愛情麻辣燙》中,徐靜蕾飾演了清純自然的女孩林雨清;1998年,她與李亞鵬一起合作,主演了《將愛情進行到底》;1999年,徐靜蕾突破偶像明星的簡單清純,在電視劇《情書》中飾演一位活潑開朗、獨立自主的職業女記者夏琳;2000年,主演了《讓愛做主》和《堆積情感》兩部電視連續劇。
2001年,是徐靜蕾作品最多產,成績最突出,也是表演最出彩的一年,一共主演了《開往春天的地鐵》、《花眼》、《我愛你》、《我的美麗鄉愁》等四部電影。
細水長流~ 。。。
7月12日上午11時18分,徐靜蕾博客點擊量正式突破1億大關,成為新浪博客乃至中國博客史上一個頗具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事件
從正式開通到點擊量過億,「老徐的博客」僅用了620天的時間。徐靜蕾發表文章感慨「這19個月,是我人生當中為數不多的幾個重要轉折點之一,在這里,第一次被文字用這么長的時間,永遠的記錄了下來。」
一本雜志的誕生--《開啦》
徐靜蕾說:「給電子雜志做音樂就和做電影差不多。我要做出感情來,用圖片,用更多的手段做出感情來。電子雜志的手段比起電影來可能簡單一些,但比起印刷媒體來還是豐富好多。」
」如果說小時候還有過一個像點樣子的夢想的話,辦雜志算是一個。然而這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和電影一樣,僅是太多可以想像的事務性工作,想想就先頹了,多年也未再做過這個打算。經做IT的指點,知道了電子雜志這個東西,於是,下決心一試。找了很多我最為欣賞的創作者加盟,內容涉及時事歷史時尚電影電視音樂書評小說連載,不含糊的說,目標有點遠大,希望做成內容最豐富、最原創、最精良、發行量最大的刊物。」
方正靜蕾簡體
此字體由方正電子根據徐靜蕾的手寫字體為其量身定做,被命名「方正靜蕾簡體」。用戶下載安裝此款字體後,可像使用其它字體一樣使用徐靜蕾「手寫體」。對於徐靜蕾的「方正靜蕾簡體」方正字型檔網站上這樣介紹,這是一款影視明星徐靜蕾的手寫體。字體骨骼清秀、遒勁有力,清冽而又優雅、從容,令人賞心悅目。字如其人,心素如簡,人淡如菊。特別適用於書寫信函、報告、文章等。
⑥ 創造出的偉大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有哪些
物質財富就是物質產品,比如我們日常用品等,精神財富就是精神產品,比如名著等.
⑦ 古代名人對待金錢的事例10至20字概括
思路
財富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
要合理使用財富
浪費和慳吝都是錯誤的
創造財富要通過艱苦的努力
文化遺產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社會財富的分配要公平合理
財富應該通過正當的手段獲取
不能讓財富成為人生的絆腳石
不要把金錢當成人生的目的
獲取財富要有知識和技能
百萬富翁不是一夜之間誕生的
富人要懂得回報社會
名言
金錢這種東西,只要能解決個人的生活就可以了;若是過多了,它會成為遏制人類才能的禍害。——諾貝爾
鳥翼上繫上了黃金,鳥就飛不起來了。——泰戈爾
無知和富有在一起,就更加身份大跌了。——叔本華
節約與勤勉是人類兩個名醫。——盧 梭
貧窮的人往往富於仁慈。——甘 地
把金錢奉為神明,它就會像魔鬼一樣降禍於你。——菲爾丁
沒有錢是悲哀的事。但是金錢過剩則是雙倍的悲哀。——托爾斯泰
財富不應當是生命的目的,它只是生活的工具。——比 才
金錢和時間是人生兩種最沉重的負擔,最不快樂的就是那些擁有這兩種東西太多,卻不知怎樣使用的人。——約翰生
誠實與智力遠在名氣與財富之上——羅素
要工作,要勤勞,勞作是最可靠的財富。—— 拉·封丹
好書是生活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斯邁爾斯
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佚名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古語
經典素材
5元錢
(成敗的標准)
澳大利亞有位華人企業家謝英福,當時馬來西亞有一家國營鋼鐵廠經營不景氣,虧損高達1.5億元。首相馬哈迪找到他,請他擔任公司總裁,他不假思索地答應了。在別人看來,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因為鋼鐵廠債重難還,生產設備落後,員工凝聚力渙散,這是一個巨大的洞,根本無法填平的洞。
但謝英福卻坦然對媒體說:「當年我來到馬來西亞時,口袋裡只有5元錢,這個國家令我成功,現在我要報效這個國家,如果我失敗了,那就等於損失了5元錢。」
年近六旬的謝英福從別墅里搬出來,住進了那家破敗的鋼鐵廠,三年後,工廠起死回生,開始大量創造財富。
5元錢每個人都擁有,但當你擁有1萬元、1百萬元、1千萬元的時候,還會以5元錢的標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嗎?
卡耐基的財富觀
(饋贈讓他們更富有)
美國鋼鐵巨頭、公認的私人慈善事業奠基者之一安德魯?卡耐基1889年說過,致富的目的應該是把多餘財富回報給同胞,以便為社會帶來最大、最長久的價值。100多年後的今天,卡耐基的理念在5位美國百萬富翁的生活中得到完美體現。他們或出身豪門,或賺錢有方,卻都追求「金錢的價值在於你能用它做些什麼,除此之外則毫無價值」的信條。他們樂於助人,甚至不惜生命。他們因為施捨而變得更加富有。
一輩子的承諾
(富人要懂得回報社會)
哈洛·菲爾伍德小時候家境貧寒,1959年憑借弗吉尼亞聯合大學的足球獎學金才跨進大學校門。「直到進入大學我才意識到我很窮。」現年63歲的菲爾伍德說。後來他在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下屬的巴爾的摩馬駒隊中嶄露頭角,同時受到弗吉尼亞聯合大學校長的厚愛。校長臨終之言令菲爾伍德終身難忘:「我要你立下一個諾言……盡可能地幫助別人。」
菲爾伍德沒有辜負校長的期望。他兢兢業業地為巴爾的摩警察局效力23年,1984年退休後經營兩家肯德基連鎖快餐店,並因此成為百萬富翁。菲爾伍德的妻子埃爾諾拉從此不用辛苦操勞,一雙兒女也能夠在當地最好的學校接受教育。而菲爾伍德卻用絕大多數積蓄創建了一項家庭基金,幫助出身貧困的孩子交納高額學費。迄今為止,菲爾伍德家庭基金交納的學費累計約500多萬美元,當地500多名兒童從中受益。有些人考上了哈佛大學、朱莉亞音樂學院等全美名牌學府,還有人進入菲爾伍德的母校。而菲爾伍德依舊住在20年前購買的普通公寓,依舊堅守諾言。「別人過得幸福,我也開心。我經常告訴學生,『你們不要考慮回報我什麼,只要幫助其他人就行了。』」無疑,菲爾伍德應該讓校長感到驕傲。
零雜工與140萬美元
(如何使用財富體現一個人的品格)
在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民的印象里,喬·特萊茨克是一個孤苦伶仃的老頭。他經常去慈善機構吃救濟餐,為了省錢就在報刊亭讀報紙。「你還以為他是個乞丐。」特萊茨克的私人律師威廉·旺根斯廷說。
2001年美國遭受「9·11」恐怖襲擊後,旺根斯廷徹底改變了對特萊茨克的看法。特萊茨克在電話中告訴律師,他要把遺囑中關於自己房地產的內容修改為「無償捐贈給紐約市」。一個月後,86歲高齡的特萊茨克告別人世。旺根斯廷驚訝地發現,他的遺產總額竟然多達140萬美元。
原來,波蘭移民特萊茨克以前在埃利斯島的自由女神像工作,一生節衣縮食,好不容易積攢下百萬家產。「9·11」恐怖襲擊引起他對遇難者的無限同情,於是他決定把所有資產捐給世界貿易中心的重建項目。
紐約市政府把特萊茨克的錢用作修繕曼哈頓區的破敗花園,並在市內種植了遍地的水仙花,以此緬懷「9·11」恐怖襲擊的死難者。曼哈頓唐人街的社會活動家保羅·李說:「這項遺產的確是一項美好而慷慨的饋贈。」
走出財富陰影
(僅有物質財富是不夠的)
現年54歲的傑西·奧尼爾有一個鼎鼎大名的祖父——通用汽車公司前總裁查爾斯·威爾遜。她在佛羅里達州的一棟豪華別墅里長大,從小錦衣玉食,僕人對她言聽計從。她很早就懂得金錢的魔力,同時也發現金錢好比咒語,能讓擁有它的人生活糜爛、精神空虛,甚至失去奮斗目標。在年少不羈的年代,奧尼爾把家族財富當成一種負擔。奧尼爾回憶道,兩個堂兄妹就因為終日抑鬱最終走上自殺的絕路,她自己則一度酗酒成性。
「人們發現我很有錢之後,我們的關系就發生了變化,這讓我苦惱,」她說,「因此我通常保守這個秘密。」然而,奧尼爾在不惑之年第一次感受到金錢帶來的快樂。她邀請10個朋友登上自家的豪華遊艇,一起在加勒比灣欣賞海上風景。「那是一次有意義的經歷,」她說,「我打算把更多的錢分給別人。」
奧尼爾1996年在自己寫的書《金色隔都》中分析道,財富在帶給人物質享受的同時也可能製造不幸。她隨後設計了「富貴病工程」,專門為那些富有但不會處理與財富關系的人「會診」。治病方法就是與他人一同分享財富。
如今,成功走出財富陰影的奧尼爾忙於很多社會公益活動。她為「富貴病工程」建立了工作室,在各地發表關於如何避免遭受財富之累的演講。她還毫不吝惜地從祖父遺產中拿出千百萬美元,捐獻給各種環保項目和政治活動。奧尼爾更願意把自己的所作所為看作一種使命。「我覺得我生來就應該做這些事情。追求金錢並非一個有價值的生活目標。」她笑著說,笑容中平添了幾分睿智與淡泊。如今的她,精神上和物質上一樣充實。
一個貧困學生的創業故事
(獲取財富要有知識和技能)
羅光明出生在江西革命老區一個十分貧困的家庭。刻骨銘心的飢餓、勞累一直伴隨著他,也使他變得格外堅強向上。1990年,羅光明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縣里的重點高中。羅光明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每逢假期就到電器維修部去幫忙打工,自己掙得學費,在縣城讀完了三年高中。1993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廈門大學,讀上了自己喜歡的電子工程專業。從小的勞動,使他養成了勤動手的習慣,對於電子技術的喜歡,又讓他有了勤動腦的習慣。在廈門大學就讀的四年時間里,他自己揀過廢舊零件動手組裝過自行車,不但自己用還送給別人;同學中誰的隨身聽、錄音機壞了,都是他幫忙修理。1997年,羅光明從廈門大學畢業時,不但成績門門優秀,而且也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但是找工作的時候並不順心。他在一個商場做了兩年營業員,這個過程中他對自己負責賣的電器商品仔細研究,發明了空氣清新機。在空氣清新機的基本機型上,羅光明又研發出了超聲波加濕機系列、臭氧殺菌加濕機系列。2003年5月,針對「非典」及一些流行疾病,在HEPA過濾技術的基礎上,羅光明又研發出了具有熏香機電熱效果的中草葯殺菌網,受到市場的熱烈歡迎。這樣,一個百萬富翁誕生了。
一個農民致富的故事
(勤勞才能致富)
福建建陽市童遊街道水尾村赤坭土布自然村人口不到100人,卻有個不平凡的致富能手,他叫曹宗成,今年53歲。
曹宗成致富的故事從1991年開始。當時,他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在城裡讀小學,一年借讀費要200元,這對於曹宗成一家來說是筆大數目。曹宗成一家四口人,分得10畝農田,一年收入就也在2000元左右。生活的艱辛,逼得曹宗成不得不另謀出路,赤坭土布後山四里處有一片30多畝的荒山,長年無人打理。曹宗成覺得可惜,他主動找到村委會,要求承包這片山。經過多次協商,曹宗成最終以一次性付4200元的價格取得了這片山地61年的經營權。東拼西借,曹宗成終於湊足了這筆錢。
1992年開春,曹宗成在山的東面種了10多畝蜜橘與蜜柚,在山的西面種下了20畝的板栗。1996年,蜜橘開始掛果,1997年蜜柚也開始掛果,看著樹上的果實,曹宗成喜上眉梢,多年辛苦的勞作終於有了收獲。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997年,一場大雪把曹宗成六七年的心血化為烏有,所有的果樹都被凍死了。曹宗成沒有低頭,他決定種一種效益快又能防凍的新品種水果——青花梨。1998年春,曹宗成種了10畝青花梨。去年,這片青花梨開始結果。曹宗成採得梨子500多公斤。收入超過1000元。早先種下的板栗,2002年也開始掛果,開始有了收入。
然後他越干越起勁,又承包了幾塊地,種了楊梅、西瓜等,生活越來越紅火。
溫州精神
(致富有道)
溫州市委書記李強從四個方面對溫州精神進行總結概括:
一是敢闖敢試,敢吃第一口螃蟹。在改革的進程中,溫州創造了上百個全國第一。正是靠這種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溫州創造了市場經濟的先發優勢。前些年,不少媒體廣泛報道過的溫州人膽大包「天」、膽大包「海」、膽大包「地」,從一個側面凸現了溫州人這種敢冒風險、敢為人先的精神。依靠這種精神,溫州人去年成為我國第一例民營企業打贏洋官司(應對歐盟打火機反傾銷案)的典範。
二是不戀鄉土,走南闖北築碼頭、打天下。哪裡有市場,哪裡就有溫州人;哪裡有溫州人,哪裡就有市場。溫州貨、溫州街、溫州城,溫州人在全國遍地開花,成為一道特殊的風景。在海內外創業的溫州人有200多萬,佔了溫州全市常住人口的1/4,溫州人走出家門、國門闖盪世界的比例之高,全國罕見。
三是不斷進取,永不言敗。溫州的許多老闆、企業家出身於修鞋匠、裁縫、供銷員,吃苦耐勞精神和進取心都很強。溫州人具有強烈的創業意識和致富慾望,這使得他們能義無反顧地打拚天下。「白天當老闆,晚上睡地板」,「寧當雞頭,不做鳳尾」,是溫州人艱苦創業、永不滿足的真實寫照。
四是自主意識強,善於創新。溫州土地少、資源少、國家投入少,城市居民就業難,農村農民生存難,老百姓不靠政府靠親友,不找市長找市場,自主謀生、自願組合、自籌資金、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一切靠自己。在自求發展過程中善於不斷創新,把握機遇,發揮優勢,乘勢而上。6月份溫州9家民營企業聯手成立的中瑞財團控股有限公司,肩負有演進「溫州模式」,實現民營企業由優秀到卓越的轉變,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民營經濟全新發展和經營模式的重任。可以說,中瑞財團的閃亮登場,是對溫州經濟新概念、溫州品牌新形象、溫州精神新境界最切實最具體的詮釋和展示。
托爾斯泰的簡朴生活
(生活的意義不在於物質財富)
高爾基曾說過,托爾斯泰哪怕多活一天也是這世界的財富。這位不可思議的老人,在他生命的最後30年,他一直是以燕麥粥、麵包和菜羹為主食。而且,托爾斯泰不食用糖、茶和咖啡,甚至也放棄了牛奶、黃油和雞蛋。他自己料理自己的全部生活,下地犁耕、做木工活、自己補鞋子,還給農民編寫民間故事和識字課本。誰能想到,托爾斯泰這個名號是俄羅斯的望族,世襲著伯爵名位,擁有大量土地?1895年,托爾斯泰67歲的時候,他立下遺囑,把自己所有的土地交給農民。1910年,老人不能忍受自己的妻子兒女還保持著貴族的生活方式,毅然離家出走。這是一顆偉大靈魂尋找精神家園的出走。
瑞士人的「小氣」
(要合理使用財富)
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但是瑞士人在花錢上卻小氣得很。瑞士有家公司舉辦了一次由全球十幾個國家參加的高層學術會議。會議籌備階段,他們處處精打細算,周詳編制最節省的經費方案。在選擇開會地點時,既考慮到會議廳租金的低廉、交通的方便,還要考慮是否代辦午餐,以便節省伙食開支。開會三天,每天的一日三餐都是固定的,非常簡便。另外,給與會者每人發一枝鉛筆、一個記事本。
瑞士人這樣的「小氣」,各國人士卻贊譽他們善於理財。
意林故事
蚊子賣蚊香
蚊子忽然發現錢是個好東西。有了它,要什麼有什麼,什麼都可以拿錢買到,以後就再也不用冒著生命危險去叮人了。於是,蚊子成天想著怎樣掙錢。
經「生意經」介紹,蚊子開始販賣蚊香。不久,果然賺了很多錢。
有一天,一個蠓蟲跌跌撞撞地飛來說:「你真糊塗!你知道蚊香是干什麼用的嗎?它把你的許多兄弟姐妹都熏死了!」蚊子不以為然地說:「那我就管不著了,我只管能賺錢!」
蠓蟲絕望地嘆息道:「看來,錢迷心竅的人都是不講良心的啊!」
清潔工和百萬富翁
有一個沒有工作的人到微軟去找一份清潔工的工作。在經過面試和實際操作(打掃廁所等)以後,人事部門告訴他錄取了,向他要E-mail address以寄發錄取通知和其他的文件。他說:「我沒有計算機,更別提E-mail address了。」人事部門告訴他:「對微軟來說,沒有E-mail的人等於不存在的人,所以,先生,微軟不能用您。」
他很失望地離開微軟,口袋裡只有十美元。他只好到便利商店去買了十公斤的馬鈴薯,挨家挨戶的轉手賣出。兩個鍾頭後他賣光了,獲利為200%。
他又做了好幾次生意,把本錢增加了一倍。他發現這樣可以掙錢養活自己,於是,他認真地做起這種生意來。一些運氣加上努力,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還買了車及增加人手。五年內,他建立了一個很大的「挨家挨戶」的販售公司,提供人們只要在自家門口就可以買到新鮮蔬果的服務。自己擁有了百萬家產。他考慮到為家人規劃未來,於是計劃買一份保險。 簽約時,業務員向他要E-mail address。 他再次說出:「我沒有計算機,更別提E-mail address了。」業務員很驚訝:「您有這么大一個公司,卻沒有E-mail。想想看,如果您有計算機和E-mail可以做多少事?」
他說:「我會成為微軟的清潔工。」
懶漢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懶漢,靠祖上留下的財產生活。他除了吃和睡,什麼都不想做,身上的衣服已有三年沒有洗了,又臟又臭。坐吃山空,祖上的財產花完了,房子也賣了,懶漢吃了上頓沒下頓,成了個窮光蛋。
懶漢已有兩天沒有吃到東西了,餓得慌,准備找一個工作,也好混口飯吃。懶漢來到鐵匠鋪,對打鐵師傅說:「收下我吧,我可以給你管賬。」
打鐵師傅停下手中的鐵錘,說:「我這小小的鐵匠鋪,用不著管賬的,我這里倒缺一個打鐵的伙計,如果你願意,可以試試。」
懶漢看了看大鐵錘,搖搖頭走了。懶漢來到茶館,對茶館主人說:「收下我吧,我可以給你看門。」
茶館主人一邊忙著給老虎灶加水,一邊說:「我這個小小茶館,用不著看什麼門,我這里倒是缺一個挑水的伙計,如果你不怕吃苦,可以留在這里。」懶漢看了看大水桶,搖搖頭。他嘆了口氣,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命真苦,怎麼就見不到一個賞識我的人呢?」
懶漢聽幾個喝茶的老漢在講,布店老闆是個懶老闆,他身上的衣服已有三年沒有洗了。懶漢一聽,十分高興,心想這下找到知音了,他急忙來到布店。推門進去一看,只見四處是灰塵和蜘蛛網。 老闆躺在床上,懶洋洋地說:「你來干什麼?」
懶漢急忙說:「我和你有許多共同點,我想我們一定合得來,讓我在你店中混口飯吃吧。」
老闆冷冷地說:「你錯了,懶老闆哪會喜歡懶伙計,再說,我平時懶得管理布店,如今已經破產,還招什麼工?」
懶漢一直沒有找到工作,他埋怨別人、埋怨命運,就是沒有埋怨自己。
最大的損失
從前,有一個叫施小二的青年,和同村的兩個青年一塊去淘沙金。他們起早摸黑幹了整整一年,終於每人積聚了一小袋沙金。三人拿著沙金高高興興地回家去,突然,樹叢後閃出一個拿大刀的彪形大漢。大漢大聲喝道:「留下買路錢,不然別想活著走出山谷!」
兩個青年知道遇上了強盜,拿起木棍和強盜搏鬥起來,施小二卻乘機躲進了濃密的樹叢中。強盜砍傷了兩個青年,搶走了他們的沙金。施小二回到家中,把路上遭遇強盜的事告訴了父親。父親嘆了口氣,說:「你們三人中你的損失最大,太可惜了!」施小二忙把沙金袋交給父親,說:「我一點也沒有損失,怎麼說我的損失最大呢?」
父親語重心長地說:「他們雖然損失了沙金,還挨了刀,但他們敢於和強盜搏鬥,十分勇敢,使人佩服。你在緊要關頭不是和朋友同心協力與強盜搏鬥,而是丟下朋友,只顧自己逃命,連我的面子也被丟光了,還說沒有損失?!」
最大的損失,莫過於名譽掃地,而不在於金錢的損失。
寶貴的財富
從前,有一個老公公年紀大了,積勞成疾,一病不起。彌留之際,老公公把兩個兒子叫到床前,指著窗外的地,說:「這里原來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是我一年又一年流血流汗,吃盡千辛萬苦開墾出來的,這是我留給你們的『飯碗田』、命根子,你們要好好珍惜,好好耕種,養家糊口……」
老公公話還沒有說完,就咽了氣,兄弟倆十分悲痛。喪事一辦完,老大和老二就來到地邊把地分了。水溝東邊的地歸老大,水溝西邊的地歸老二。老大把自己的地認認真真翻耕了一遍,施上基肥,播種了麥子。老二請人在自己的地里建了一座磚窯,在田中取土製磚坯,燒成磚後賣給要建房子的人家。
一天,老大指著老二取土後坑坑窪窪的地對老二說:「地是父親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你這樣糟蹋它,實在太可惜了!」老二樂呵呵地拿出一把銀子,在老大面前揮了一下,說:「種莊稼又苦又累,一年忙到頭能有多少收成?我把不值錢的泥土,變成白花花的銀子,再用銀子買糧食,這有什麼不好?我勸你也快快學我的樣,走制磚致富的捷徑!」
老大在自己的地里辛勤耕種,老二在自己的地里忙忙碌碌制磚。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時間過得飛快。老二的地由於制磚取土,被挖成了一個個深坑,到處是積水,已很難再制磚了。老二無磚可賣,手中的錢卻已花光,糧食的價格又越來越貴,眼看就要揭不開鍋了,他十分著急。老二見老大的地里莊稼茁壯,五穀豐登;河邊、溝邊果木成林,碩果累累,十分羨慕。老二想,看來制磚致富不是長久之計,還是種莊稼好。他一看自己千瘡百孔的地,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氣,這樣的地還能種什麼莊稼?他長嘆一聲,喃喃自語道:「土地啊,我不該為了眼前的利益,隨意揮霍、毫不珍惜你。我的過錯如今得到了懲罰,今後我以什麼賴以生存呢?」
老大走過來,語重心長地對老二說:「土地是慷慨無私的,你愛護它,耕耘它,它就給你奉獻糧食、瓜果;你輕視它、毀壞它,它就懲罰你。土地是我們的生命線,我們應該好好保護它、珍惜它,這不僅為了我們自己,也是為了子孫萬代。你應吸取教訓,加緊復墾土地,認真耕種,或許來年會有所收獲。」
所羅門的選擇
上帝讓所羅門從金錢、權力、智慧中選擇一樣,所羅門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智慧。他認為,金錢不是萬能的,金錢不能買來智慧,但是智慧卻可以產生金錢。於是,他憑著智慧來生產、經商,使自己家的財產富可敵國。同時他又樂善好施,急公好義,深得民心。當老國王因病去世時,國內的百姓都推舉所羅門做希伯來人的國王。他憑著智慧使人民安居樂業,使得他在位的時期成了希伯來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阿成的迷惘
阿成原本是大山裡質朴的窮孩子,因生活困頓隨鄉人出外打工,來到繁華的都市。在社會底層掙扎奮斗的日子裡,他變得精明能幹了,他認為金錢無所不能,人生的目的就在於大把大把掙錢,大把大把花錢,也學會了為了達到目的要不擇手段。於是他開始買彩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買的彩票中了大獎,有了汽車、別墅,並因此有了資本成立自己的公司。他用自己在社會底層學到的機敏狡詐在商場上大展身手,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但當午夜夢醒,他站在滿屋的豪華傢具中間,感到失落與迷惘,他不停地問自己:「我是誰?我是誰?」
貧窮帶來的財富
張嵩小的時候家裡很窮,因此他從小就懂得要努力、節儉。在鄉鄰資助他上學的過程中,他又體會到了愛心的重要性。當他大學畢業後開始創業時,他靠的是生活告訴他的真理。幾年後張嵩成為一位知名的企業家,別人笑問他現在身價多少,他說:「我的財富有七個字:努力、節儉、有愛心,這是貧窮帶給我的財富,是金錢買不到的。」
應用與創新
我是一個守財奴
如果我在大街上對人宣稱:「我是一個守財奴」,人們十之八九都會用鄙夷的目光斜視我。是啊,巴爾扎克在《歐也妮·葛朗台》中塑造的守財奴——老葛朗台的形象,已經把人類貪婪的丑態展現得淋漓盡致。還有吳敬梓《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他臨死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中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眾親友卻不能猜出他的心事,只因燈盞里點著兩根燈芯,老婆知道他的心事,挑滅了一根燈芯,他頓時就沒了氣。
不過,我說的守財奴不是葛朗台那樣只認金錢六親不認,也不是嚴監生臨死也只想著省錢。我只是看見這個社會存在著過於嚴重的物資浪費和財富分配不均,心中有感,而有一些小小的舉措罷了。
其一,每次和爸媽去餐館吃飯,我都提醒爸媽不要點太多菜。如果沒吃完,我要求把剩下的飯菜打包。一開始爸媽很驚詫,說:「咱家怎麼出了這么個小葛朗台啊?」我說:「這些飯菜扔掉了只是給城市增加垃圾。你們沒看見那些垃圾堆嗎?」爸媽被我說服了,慢慢地也習慣了我的做法。我的同學也受了我的影響,和父母出去吃飯時總記得打包。
其二,除非找不到衣服穿了,不上街買衣服。已經不能穿的舊衣服,我也不隨便扔到垃圾桶,而是捐給災區和貧困地區。
第三,不吃零食。以前我也愛吃零食。有一次看到《讀者》上的一篇文章,說,某個貧困山區的孩子問一個城裡來的人什麼是方便麵。他們從來沒見過方便麵。當時我很驚詫,城裡的孩子早已經把方便麵當垃圾了。這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太大了!為此,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剋制自己的浪費,把剩餘的物資轉移到更加需要它們的地方。
⑧ 在古代勞動是如何創造物質財富和豐富物質生活的
有一個問題,「物質是不生不滅的,但勞動創造財富。」它是指前提是「物質是不生不滅的」,因為物質也可以是可生可滅,無法證偽如果前提是「物質是不生不滅的」那麼這個論述其實是如下表述「勞動創造不了物質,但勞動創造財富。」財富是什麼?財富是人類需要的物質形態,所以勞動是做了物質形態的轉換
⑨ 關於名人勤勞創造財富的故事
《懸梁刺骨》《聞雞起舞》《愛因斯坦》
⑩ 中國古代有哪些理財名人
一、范蠡
范蠡大概是古代第一個暴發戶,而且是單乾的。史書上只說他三致千金,但他究竟是
怎麼先富起來的,沒有記載。這很是急壞了我們這些想富的現代人。
據我猜想,范蠡在激流勇退之後,作了自由作家,寫了諸如《我在勾踐身邊的日子》
、《勾踐的成功之路》、《我與西施———不得不說的故事》、《我所知道的勾踐》等一
系列暢銷書,因而一躍成為富翁的。
大概是出版社約稿太多,忙不過來,齊國人請他做官他都不幹;又擔心遭人暗算,於
是用了之夷子皮和陶朱公等筆名。
二、伯樂
伯樂原名孫陽,因為善相馬,被人稱為伯樂。雖然沒有看到書上說伯樂有多少錢財,
但伯樂肯定是富起來的一部分———因為他是相馬界權威人士。
書上說,有人在市場上賣馬,去了三次都沒人買,正巧伯樂站在該馬前面看了看,臨
走的時候還回頭看了一眼。結果……結果是該馬身價猛增十倍,成了搶手貨(暴利啊,物
價部門也不管管)。
接下來的事書上沒有說,但可以想像,那個賣馬人開心極啦,開心之餘與伯樂聯手售
馬,能不大把賺銀子嗎?
伯樂還向領導推薦專業人才———九方皋。這九方皋實在不是專業人才,連馬的公母
和顏色都分不清,領導問他怎麼舉薦這樣的人時,他居然還說了一番道理。九方皋有沒有
送些銀子給伯樂,實在有待考證。假如伯樂專門推薦這樣的人才,恐怕銀子有得賺也。而
且伯樂已經到了給人作序的級別,遂天天給後進們的書作序,潤筆費實在不在少數。
非但如此,伯樂自己也寫書,至少寫過一本《相馬經》。這本書的價值有多高我們不
知道,只知道伯樂的兒子看了該書也是不得要領,相馬相出了蛤蟆。
雖然書寫得不怎麼樣,但憑著專業領域內的權威地位,伯樂能不富嗎?
三、方仲永的爸爸
方仲永是神童,方仲永的爸爸更是致富能手。眼看方仲永身上蘊含著商業價值,就拉
他出去巡迴表演(當場賦詩)、簽名售書,等等,反正是好處撈了一大把。據說還給方仲永
買了跑車,夫跑車者,高檔消費品也,由此可見方氏之富,亦可見方仲永的爸爸的經營頭
腦。
四、智永禪師
智永和尚的字寫得好————這當然是專業技能。所以上門求字的人這個多呀,竟然
把門檻都踏破了,而我們的智永和尚是很節約的,他在門檻上包了一層鐵皮,這樣僅僅換
門檻的費用,一年就可以節約開支若干。
智永和尚的妙處不僅僅在於節約,還在於開反炒之先河,人家求字他不給,還呆在樓
上幾年都不下來————據說是專心練字。這樣一來,名氣反而更響,不用說,身價定然
陡增。聽說巴黎有一家店鋪,專門賣女士皮包,但有規定,每天只賣五十隻,來晚了明天
請早,結果是該店生意火爆。很顯然,這只不過採用了智永的老辦法。
智永和尚還有驚人之舉,他寫了八百本千字文分贈浙東諸寺。這一行為完全是炒作行
為。首先,千字文不過是一本啟蒙讀物而已,寺院里要那個幹嘛?其次,別人求字而不得
,他偏偏白送若干到寺院里。這整個是追求轟動效應,這種做法,跟現在的人砸大奔砸空
調是一個道理。就憑這吸引眼球的功夫,智永和尚也應該先富起來。
五、柳永
柳永先生一不小心因為一句詞丟了前程———本來柳永是打算走三年清知府的路線的
———只好奉旨填詞。柳永先生苦思冥想之後,決定走下半身路線。於是寫出了大量膾炙
人口的詩歌作品並迅速引起了轟動效應,以至於凡是有水井的地方,就有人看他的作品。
這種情形下,你說柳永先生不富,打死我也不信。
大概那時候大家的版權意識不強,以至柳永一旦喪失了寫作能力,就無收入可言,明
乎此就可以知道柳永身後蕭條的原因,也可以知道版權保護的重要性了。
六、白居易
說老實話,白居易富不富我不知道。但推斷起來,恐怕不富不行。
首先,白居易會走後門,初到長安就謁見名士,雖然先被人看不起,但走後門的勇氣
是可嘉的。再加上詩確實寫得好,出名簡直是等閑事耳。
其次,白居易是做官的,千里求官只為財,在任上弄了銀子沒有,實在說不清楚。
再次,白居易的商業頭腦簡直是比當時的人高出幾個數量級。他在著名的《賣炭翁》
里寫道:心憂炭賤願天寒。這說明白居易已經深刻的理解經商必須注意外部環境的道理。
這比那些賣羽絨服而不知道暖冬來臨的人高出了若干倍。
有此數點,白居易先生想要不富,可得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