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老百姓發明

老百姓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28 21:58:58

❶ 老百姓這個詞是誰發明的 啊

應該是集體的智慧,普通民眾的自稱,白紙黑字的古書中,從來沒有在「百姓」前面還加個「老」字的。詳見參考資料里,老百姓的由來
歌曲《大刀進行曲》應該是最早出現老百姓的歌曲

不過同樣意義的黎民百姓有最早出現在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17回:「那六街三市勛衛宰臣,黎民百姓,奉天子之命,與民同樂。」

❷ 中國發明了哪些食物

第一種,拉麵
說到拉麵,很多人一定馬上想到日本各種有名的拉麵,但是這種食物卻是正宗的「國貨」,也就是中國人發明的。拉麵是中國北方城鄉獨具地方風味的一種傳統麵食,是山西省的名產,為山西四大麵食之一。1912年的時候才傳到日本。那是的日本拉麵館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面館的服務員都是要穿著中式服裝的,據說是為了要凸顯中國特色。至於日本拉麵溫和的口味,也是由於最早在日本的中國人大多都是從南方過去的,飲食比較清淡。
第二種,生魚片
這同樣是一種中國人的發明,在唐代吃生魚片已經非常流行,是很多王公貴族非常喜歡的一種食物。而那個時候也是日本向中國派遣使者前來學習最頻繁的時候,來自日本的遣唐使知道了這種吃魚的方式,而且覺得味道非常不錯,就把這種飲食方式連同其他文化一同帶回了日本並發揚光大。反而現在在中國吃還保留著吃生魚片這種飲食方式的地方越來越少,目前比較有名的就是順德和潮汕地區了。只不過這兩個地方吃法和日本不太一樣,用的是淡水魚,把河魚切成薄片,然後加入各種配菜,混合在一起吃。
第三種,抹茶
中國人喝茶的歷史相當悠久,而抹茶的產生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不過當時喝的人並不多,只有貴族才能夠享用。而唐朝時開始大規模發展,普通老百姓也能喝到這種抹茶,到了宋代,達到頂峰,到了明代,抹茶逐漸在中國衰落,並不是人們不喜歡喝了,而是隨著制茶技術的發展,人們能夠喝到更好的茶葉泡成的茶。

❸ 中國古代的發明有哪些

雕版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同樣雕版印刷術也是中國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我國著名科技史家潘吉星證實,在韓國慶州發現的唐武周時期印刷的《無垢金剛經》印自中國長安,而且中國還有比此更早的印刷品。因此,中國成為世界雕版印刷術當之無愧的先驅。
中國古代科技成就之略說(包括四大發明)
1、中國古代科技成就—遙望蒼穹(上) 神秘的天體,遙遠的星空,千百年來一直是我們的祖先關注的對象。月亮的圓缺代表了什麼?太陽的運動軌跡有規律可尋嗎?天上恆星有多少,它們的位置又在哪裡?一代代的古天文學家們為此進行了不懈的探索,留下了無數的發現。隕石,北極光這些天文現象很早就出現在古代的神話里,戰國時期的石申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漢代的史官司馬遷寫了《天官書》,這是對前代天象觀測記錄的一次總結。
2、中國古代科技成就—遙望蒼穹(下) 漢代以後,中國古代天象觀測繼續發展。兩晉時期的陳卓,建立了全新的星官體系,並用《玄象詩》將其記錄下來;到了宋代,流傳下來了一副石刻星圖,在公元1054年的時候,觀測到了一次罕見的超新星爆發,這對現代天體物理學的發展意義重大。天象觀測記錄豐富,古代天文學人才輩出,使得中國古代天象觀測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3、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歷法的變遷 原始社會,人們發現天象的變化與四季交替存在可循的規律。這個規律成為了古人天象觀測的最實際的應用,歷法便在百姓生存與貴族統治的雙重需求下誕生了。
4、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天象觀測工具 古人在觀測天象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製造工具的天賦,圭表、漏壺、渾儀、渾象,每一件都顯示著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輝煌,尤其是到了宋元時期,中國天象觀測儀器製造水平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但非常遺憾的是,元朝以後,這些儀器的製造水平也停滯不前,隨著西方入侵者的隆隆炮聲,這些精美的儀器成為中國屈辱歷史的見證。
5、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地震檔案 中國是一個地震多發國家,同時也是地震記錄最豐富的國家。打開古代地震檔案會發現:有智者超前地發明儀器觀測地震,也有勇者身處險境去記錄分析地震,更有許多無名史官記錄下兩千多年的地震資料,讓我們有可能分析研究腳下的大地何時會發脾氣。
6、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神農滄桑(上) 遠古時期,人類靠打漁、捕獵採集著野果為生。農業的產生讓人類的腳步踏上了文明之路。從此人類開始了定居、耕種、養殖的生活……
7、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神農滄桑(中) 古老的育種技術……甚至皇帝都親手做過。富有創意的祖先……是怎樣給農作物起名字?悠遠的中國農業發展的歷程,就近在一日三餐的變化。
8、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神農滄桑(下) 這些我們祖先使用過的工具……是農具?或是武器?無數巧奪天工的農具……可能是一個很普通的老百姓發明的。牛犁的出現……使人類的生產力有了第一次解放。
9、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改變世界的發明:火葯(上) 古代醫葯學家把硝石、硫磺入葯治病,而煉丹家卻用它來煉制長生不死的仙丹。陰差陽錯,仙丹沒煉成,倒煉出了火葯。剛問世的火葯因為各種原因被嚴格保密,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有人開始用它作法行騙,也有人帶者它投身軍事,一個偉大的發明終於公諸於世。
10、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改變世界的發明:火葯(下) 火葯讓古老的「石包」發展為今天的「炮」,刀槍劍戟的冷兵器逐漸被各式各樣的火葯兵器所替代。走上正軌的火葯開始廣泛介入軍事和民用,與此同時,戰爭和和平貿易卻帶著它原離故土,向西行進。
11、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東方之光:造紙術 一堆亂麻,一塊破布,一張樹皮,這些廢料卻能夠造出潔白的紙,紙的發明是中國人最偉大的創造,它使文明可以傳承,使知識可以傳播。千年來,紙的發展從沒有停止過,一張普通的紙,卻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12、中國古代科技成就┈青銅時代 一個紛爭的年代,一段青銅兵器的歷史,一把王者之劍背後的故事,本期科學歷程將向你娓娓道來.....
13、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傳播文明:印刷術(上) 印刷術不折不扣的是一種改變歷史進程的工藝技術。最先發明的是雕版印刷。但對於它的起源眾說紛紜,「肇自隋時,行於唐世,闊於五代,精於宋人」是迄今為止最為人們所接受的種精典說法。隋代佛教的興盛為雕版印刷的起源與初步發展起了推動作用;在唐代,印刷術不僅僅用於佛經的印刷,一般書籍,日歷印量大增;戰亂不休的五代,印刷術卻沒有停止,而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
14、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傳播文明:印刷術(下) 宋代對印刷術的發展來講是一個精彩的時代,這一時期出現了偉大的活字印刷術,出現了永載史冊的布衣畢升;元代是一過渡性階段,但王楨發明的轉輪排字法離機器印刷只有一步之遙;明朝的豆版印刷流傳至今,成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形式,印刷術的成熟使清代出現了許多精典的印刷巨著。
15、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指南針史話(上) 指南針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這已是盡人皆知的事實,但是指南針究竟是由誰發明的呢?本片將為你講述一個關於指南針的神奇故事。
16、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指南針史話(下) 指南針傳到西方後,大大促進了西方航海的發展,直接推動了達伽瑪、哥倫布的遠洋航行,而作為最早發明指南針的中國為什麼卻講指南針用於看風水的迷信活動上呢?
17、中國古代科技成就┈輝煌的古船(上) 清朝末期,西方人的鐵甲戰艦打開了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但是,又有誰知道這些西方的鐵甲戰艦曾經得益於我們古代船隻的發明創造!
18、中國古代科技成就┈輝煌的古船(下) 戰船是我國古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大雄偉的戰艦讓人生畏,為保衛國家立下汗馬功勞。但如此輝煌的造船史,為什麼到了近現代就沒落了呢?
19、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漫話古代橋梁 古橋的歷史本來就妙趣橫生,更何況中國古人又被加上「古代橋梁工程師」的桂冠。本期節目以拱橋的技術發展為線索,為您描述了中國古代各領風騷的五座橋梁。
天文方面還有:
看星(日食、彗星、黑子)
記星(最早)
測星(張衡、僧一行、郭守敬)
(1)、張衡——東張西望(東漢);(水運渾象儀;地動儀)。
(2)、僧一行——唐僧(唐朝);一(子午線);行(黃道游儀)。
(3)、郭守敬——郭子興(元代); 割(簡儀);守(《授時歷》
敬(黃赤夾角精確)。
數學方面有 :
(1)、春秋:九九籌算度量衡。
元代:珠算(圓珠筆)。
(2)、西漢《周髀算經》勾股弦(理論);
東漢《九章算術》成體系(實踐)。
(3)、南朝:祖沖之——孫行者。
農學方面的:
(1)、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北方農業早發展(北朝);
(2)、《農書》:元朝王禎;生產工具改革《農器圖譜》。
(3)《農政全書》: 徐光啟;(明朝);
醫學方面的
(1)、西漢:(《皇帝內經》)
(2)、東漢:(張仲景;華佗)
———醫聖 張仲景:理論《傷寒雜病論》;實踐「四診法」。
———在世 華 佗:駝背---麻醉---針灸---五禽戲。
發明了人
酷刑,地震儀,酒
史學有司馬光編寫的<<資治通鑒>>
黃帝發明車船,他的妻子發明養蠶術

❹ 大到發明家,小到普通老百姓的創造發明事件

大的發明家 特斯拉(交流電 無線電) 愛迪生(改良電燈 留聲機 攝影機) 等等

老百姓 畢升(活字印刷術)

❺ 中國發明了什麼

中國發明了中華文明,有先進的制度,豐富的物質,高超的技藝和深邃的思想。

❻ 大家幫幫忙,幫我找些有關發明創造的事例,越普通的越好。像常人老百姓的發明創造案例。。

魯班(鋸子。。。。。。)
愛迪生(電燈。。。。。。)
西門子(電話)

❼ 老百姓的發明創造!

我認識一個普通的農民,是一個修車師傅。剛開始沒幾個人相信他的成果,即使現回在簡單的對他作一答些簡單的介紹也沒幾個人會相信,因為他的發明可能是解決了這兩百多年來全球這么多科學家所沒能解決的技術問題,他發明了一個利用海浪驅動的動力機——波浪能萬向動力機,已經申請了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因為其結構簡單而且可以任意方向吸收波浪能,可以很好的提高能量吸收轉換效率,同時具有很好的抗風浪能力,所以效益有望超越現有風力發電。這個項目一旦大規模開發應用,有望造福全人類解決能源的危機問題。

❽ 老百姓發明物理新定律咋辦

如果發現了新的定律(一般而言,定律是客觀存在的,應當用「發現」而不是「發明」。發明多指某種方法或裝置),最好的辦法就是寫成論文,然後向各大期刊投稿。如果有條件,甚至可以翻譯成英語之後,向國外的著名期刊投稿,例如《Nature》和《Science》等,只要你的論文邏輯嚴密,經得得推敲,哪怕語言表述不是很完美,只要能讓科學家們正常理解,那麼,極大概率是會經過幾位科學家審稿之後(可能還會建議修改論文),得以發表。那麼,全世界的科學家都會關注到這事,甚至參與進一步論證或推翻您的觀點。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寫論文(最好再翻譯),向頂級期刊投稿!

如果我說得正確,請採納、點贊,謝謝。

❾ 「老百姓」這個詞起源於什麼時候

我們大家有一亇通稱:「老百姓」,這亇稱呼是怎麼來的呢?我們當了一輩子老百姓,連這個問題都沒搞清楚,實在有點說不過去。所以,筆者專此進行了一番考證。 姓名起源於何時,迄今無確考。據推測,應起源於母系氏族時代,因為那個時代有了集體性的勞動,而集體勞動需要對勞動參與者進行安排,所以,需要給每個勞動參與者起一亇名以便於呼喚,這便是最早的「名」。 人類因為勞動促進了進化而有了尊卑之分,而原始狀態的尊卑,尊者的地位是由「超一般的付出和能力」換來的,所以,這種原始狀態的尊卑是卑者發自內心的對尊者的崇敬和恐懼以及尊者日益膨脹的內心私慾。 隨著記錄事物的符號完成了轉化為文字的發明和人類文明的進步,需要用姓氏來規范和區別人的社會行為和地位,於是,姓就應運而生了。漢班固《白虎通義》曰:「人之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愛、厚親親、遠禽獸、別婚姻也.故紀世別類,使生相愛,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者,皆為重人倫也。」班固的論述證實了:1、早先的姓是一種氏族的族號,即所謂的「世紀別類。」如黃帝姓姬,姬就是一亇氏族的族號。氏族社會中有很多不同的氏族,因而,就有很多不同的姓,「百姓」一詞,即源於此。對此,顧炎武老先生也有評述:「姓者本於五帝,見於春秋者,得二十二」。這就是說,春秋時有22個氏族以及22個姓。2、姓可以防止近親通婚.事實上,在氏族社會,就已經「同姓不通婚」了。恩格斯對這個現象所下的定義是「氏族的根本原則」。3、姓一方面體現人倫,這就是所謂「崇恩愛、厚親親」;另一方面,牽涉到氏族每個人的政治權利和物質利益。「百姓」在奴隸制社會指的都是貴族,而奴隸是沒有姓的。如:《莊子》中的庖丁、匠石等等,都是有名無姓。貴族有姓,平民無姓,因此,姓從一開始,就是區分階級地位的標志。 到了春秋時代,大批新興力量登上了社會舞台,他們也需要「姓」來確立自已的社會地位,原來的「百姓」顯然不能滿足大批新崛起的社會新貴,於是,又有了許多以封邑、居地、官名、祖先命名的姓,如「西門豹」、「解狐」、「孔丘」等等。不甘心然而又莫可奈何的沒落老貴族們,為了以示區別,就將原來形成的「百姓」稱作「老百姓」。 到了漢代,以奴隸制為基礎、受奴隸制影響而建立的貴族制度隨著奴隸制度的土崩瓦解受到嚴重挑戰,地位低下的劉邦,也可以當皇帝了。上至天子,下至平民,都可以有姓,作為族號和貴族地位象徵的姓,在人類歷史的變革中,完成了自已的歷史使命,終於「壽終正寢」了。遺留下來的「『老』、『新』百姓」的等級「官司」,也以統一到「老百姓」的稱謂而宣告結束。自此,我們就擁有了一個曾經是無比顯赫的稱謂:「老百姓」。歷史有時候就是這樣開「蒼海桑田」般的「超級玩笑」,你說,搞笑不搞笑?

❿ 我們老百姓想要搞發明,可是東西發明出來了,卻沒人給生產,給別人沒人要,自己生產有沒有錢。

發明的什麼,有價值就有市場

閱讀全文

與老百姓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