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四大發明是如何發明以及傳播的
四大發明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印刷術。它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而且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造紙術的發明和傳播
造紙應始於西漢,地下的考古材料證明了紙的發明應在西漢。1957年西安灞橋出土了公元前2世紀的麻紙,質地粗糙,尚不便書寫。1977年甘肅居延烽燧再次出土西漢的麻紙,色澤白凈,薄而均勻,已可書寫,經鑒定原料是大麻纖維。內蒙古額濟納河接著出土了的紙張,而且有殘字六七行,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字紙。考古材料告訴了我們紙的發明過程。蔡倫造紙首見於《東觀漢記》,《東觀漢記》的《蔡倫傳》是東漢元嘉元年(151)曹壽和延篤所撰,距蔡倫之死僅30年,說蔡倫「典作尚方,造意用樹皮及敝布、漁網作紙。元興元年(105)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此莫不用,天下咸稱蔡侯紙。」經蔡倫的總結經驗,改良技術,造得更精美了。造紙術發明後,很快傳向國外,先後傳入朝鮮、日本、印度、阿拉伯、埃及和西班牙等,至1690年荷蘭人將造紙術傳到美國的費城,19世紀初傳到澳洲的墨爾本,至此造紙術傳遍了全世界。紙取代了埃及的紙草,印度的貝葉和歐洲的羊皮,成為全世界的書寫物,對世界的科學和文化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
漢代以後,造紙術有了新發展,西晉有藤紙,當時晉代會稽已有竹紙。隋代有士紙。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提到煮楮皮製紙,並記載了「染黃及治蟲法」,開始使用以黃櫱染紙防串的技術。隋唐時期出現了檀皮紙、瑞香皮紙、稻麥稈紙。唐代的名品有「宣紙」、「硬黃」,五代的名紙有「澄心堂紙」等等。唐代的造紙加礬、加膠、塗粉、灑金、染色等加工技術也有提高,生產出全國有名的十色箋、五色金花綾紙、深紅小彩箋等。唐代許多紙本的繪畫藝術珍品保存至今,它們是唐紙技術高超、質量優異的有力證明。
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
印刷技術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是我國人民辛勤勞動、長期生產實踐的結果,是中華民族在漫長歲月中集體智慧的結晶。
印刷術有一個發生發展的歷史。追根溯源,它最老的前輩應該是印章,第二個前輩是石刻。圖章和石刻為雕版印刷鋪平了道路,到此時雕版印刷的誕生已經到了瓜熟蒂落的程度。雕版印刷是印章和石刻結合的產物,是兩者取長補短的結果。印章刻的是陽文(字凸起來),便於印刷,缺點是面積太小;石刻刻的是陰文(字凹下去)不便印刷,但面積很大。人們自然地開始雕刻大面積的陽文木板,開始印刷歷書、佛像、經書等。貞觀十年(636)雕版印刷的《女則》一書,是目前為止所知文獻記載的最早的雕版印刷書籍。
印刷術到了宋代有了重要的突破——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沈括的《夢溪筆談》卷18記載了這一發明:「慶歷中,有布衣畢,又為活板。其昇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臘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葯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十平如砥。若只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干本,則極為神速。」
到了元代,農學家王禎研究木活字印刷術取得了成功。王禎還製造了轉輪排字架,大大提高了排字效率。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和應用對世界文明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首先傳入了近鄰朝鮮、日本,而後傳入西亞各國,接著又從西亞傳入非洲,又傳入了歐洲。1445年德國人戈登堡發明金屬活字,接著活字印刷術傳入了義大利、瑞士、捷克、法國、荷蘭、比利時、西班牙、英國等。至1802年澳洲的悉尼出版了活字印刷書籍,活字印刷術傳遍了全世界,它造福於人類的功績是永垂史冊的。
火葯的發明與應用
我們的祖先不僅發明了火葯,而且最早解決了將火葯應用於軍事這一重要問題。火葯的最初配方記於《道藏·諸家神品丹法》中,此書轉載了唐初孫思邈的「伏硫磺法」巾,以二兩硫磺、二兩硝石,研成粉末,加入三個皂角,炒而起火。但火葯的科學配方和大量應用於軍事是在宋代。
宋代的火葯武器已有爆炸性火器的萌芽。如霹靂火球,就是用火葯、瓷片、竹子等製成,燃放時聲如霹靂。靖康元年(1126)李綱在抵禦金人的汴京守衛戰中,曾使用霹靂炮。宋代的火箭是燃燒性武器,也廣泛用於戰爭。南宋的火槍盛行一時,又稱梨花槍。宋代還出現了管形火器。紹興二年(1132),陳規發明了用巨竹為槍簡的管形火器,這種噴射火焰的突火槍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的管形火器。開慶元年(1259),壽春府出現了在竹筒內發射「子窠」的突火槍,「子窠」是瓷片、碎鐵、石子之類,它開創了世界上管形火器使用彈丸的先河。
金軍在與宋軍的交戰中,逐漸掌握了火葯武器。大約13世紀初,金人製造了鐵制外殼的爆炸性武器,這就是金人自製的「震天雷」,宋人稱它「鐵火炮」,還曾製造過「飛火槍」。
元代的重要創造是在宋、金的基礎上進行的。宋人的突火槍,槍筒是竹製的,而元人發明了金屬制的銅火銃,它是世界上最先出現的金屬管形火器。保存至今的元代金屬管形火器,以元至順三年(1332)的銅火銃為最早,它比歐洲最古老的火銃早500年,是世界火葯武器史上的一項重大貢獻。
在12世紀至13世紀。火葯首先傳入阿拉伯國家,然後傳到希臘和歐洲乃至世界各地。對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對經濟和科學文化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美法各國直到14世紀中葉,才有應用火葯和火器的記載。
指南針的發明
指南針是中國史上的偉大發明之一,也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發展的一項重大貢獻。
指南針是利用磁鐵在地球磁場中的南北指極性而製成的一種指向儀器。磁石的這種特性,被古人利用製成指南工具。據古文獻記載,我國最早的指向器是司南,早在稱秦的典籍中對司南已有記載。但是,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的司南,成品較低,磁性較弱。到了宋代,人們發明了人工磁化方法,製造了指南魚和指南針,而指南針更為簡便,更具實用價值。它是以天然磁石摩擦鋼針製成,在地磁作用下保持指南性能,以後把它裝置在方位盤上,就稱為羅盤。
宋代人的製造指南魚的方法是很有科學性的,它把鐵片人工磁化並利用磁傾角作用,增大磁化程度,這說明了我國當時已在世界上首先發現了地球的磁傾角。這種人工磁化的方法,在歐洲是由英國人吉爾伯特在《磁石》一書中首先記載的,時間是公元1600年,比我國晚了500多年。
當時指南針的裝置方法有四種,第一種裝置方法是水浮,其缺點是「盪搖」。第二種裝置方法是放在指爪上,第三種裝置方法是放在碗唇上,這兩種方法的缺點是「堅滑剔墜」,第四種裝置方法是以蠟粘懸絲,這種方法為「最善」。特別強調用「新纊中獨繭縷」,這種新纊的纖維彈性和韌性強而均勻,以芥子點蠟相粘不會產生扭轉彈性,可以確保准確指極性。
指南針在公元11世紀時已是常用的定向儀器。指南針的最大用途,是用來導航。中國典籍記載指南針用於航海,始於宋代,大大地促進了航海事業的發展。大約在12世紀末到13世紀初,指南針由海路傳入阿拉伯,然後由阿拉伯傳入歐洲。
② 哪些科技發明來源於傳說
嫦娥工程
③ 中國近代有哪些重大的科技發明
1、一種用三聚氰胺中的氮替代蛋白質中的氮通過檢測以提高被稀釋的牛奶以及原奶含量不足的奶製品檢測合格率的方法。
【影響結果:世界各國拒絕進口中國奶製品,中國大量進口或走私境外奶製品,中國第一大奶製品企業老闆為了產品得以行銷,在媒體上公開保證銷往香港的奶製品絕對不含三聚氰胺。】
2、一種利用硝和生物蛋白酶反應生成粉紅色化合物用於美化肉製品的方法。
【影響結果:硝作為食品添加劑造就了中國兩個傳統名吃:平遙牛肉和鎮江硝肉(現名餚肉),但在食品添加劑管理下,硝石、尿鹼成為非法食品添加劑,導致這兩種粉紅色的肉變為棕褐色,各肉製品企業(包括但不限於這兩家)只能在表面刷色素保持粉紅色原狀。】
3、一種用硫化物中和發酵面制食品中過量的鹼以保持食品原色的方法。
【古代人蒸饅頭需要把麵粉發酵之後再用,為了中和發酵產生的酸味,需要在發酵後的面團當中添加適量的鹼,如果添加過量,饅頭會發黃,為了再次中和過量的鹼,蒸饅頭的人會用硫磺熏蒸發黃的饅頭使之變白。這個方法被濫用,用於一切希望發白的食品當中,導致大量硫化物進入食物當中,並影響了中國食品(含原料)的銷售和出口。】
4、量化考核。
【嚴格講,量化考核不是中國的發明,而是西方近代生產技術進步產生的工業考核方法,但中國人率先將其應用於一切考核領域,無論被考核內容是否可以量化、是否能夠量化,一概事先規定量化指標,並在事後按指標進行測評,導致中國各行業(尤其是行政管理方面)出現嚴重的非科學化、非人性化和非標准化勢頭,直接造成長官意志和形式主義危害,對中國的發展和進步產生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
④ 科傳股份現在有什麼研發成果
2011 「一種基於三層架構的數據傳輸系統」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號:ZL201020547403.52012 「WEB-RMIS科傳互聯網零售管理資訊系統"獲得廣東省高新技術產品證書2013 「一種基於三層架構的數據傳輸系統及數據傳輸方法」獲得國家專利,發明專利號:ZL201010296179.12014 「廣州科傳WEB-RMIS系統的開發及應用技術」獲得廣州市越秀區科技攻關與成果推廣計劃資助「廣州市專利技術產業化示範項目(廣州科傳WEB-RMIS系統的開發及產業化)」「科傳零售批發及加盟管理軟體NET-WFRMIS V3.1"獲得廣東省高新技術產品證書「科傳購物中心信息管理軟體 SPMIS V4.0"獲得廣東省高新技術產品證書「科傳互聯網零售管理資訊系統 V1.0"獲得廣東省高新技術產品證書2015 「2015年越秀區科技計劃項目(第一批)申報(科技創新和產業化專項資金申報)-O2O環境下智能零售管理系統的新技術新應用」「廣州市科傳WEB-RMIS系統的開發及應用技術」被確認為廣州市科學技術成果
⑤ 為什麼近代科技發明都是西方傳入中國
近代中國封建王朝太發達,阻礙了人們的發展
⑥ 科技發明有什麼
科技發明有什麼
科技發明的名稱:電燈 發明人: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 科技發明的時間:1879 發明的國家:美國
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就 春秋:九九乘法表,籌算計演算法 戰國:司南;《甘石星經》我國最早的天文學專著;《石氏星表》世界上最早星表;《黃帝內經》。 東漢:蔡倫造紙術(4世紀起外傳);東漢張衡渾象儀,候風地動儀;《九章算術》;
⑦ 科學家的發明
樓上的,你好多是發現。
蔡倫,紙。
萊特兄弟,飛機
愛迪生,留聲機,電燈
貝爾,電話
毛瑟,毛瑟槍
福特,福特汽車
瓦特,蒸汽機
華佗,麻沸散
弗蘭克尼,避雷針
畢升,活字印刷
約澤夫·莫尼哀,混凝土
普蘭特,蓄電池
列文虎克,顯微鏡
利伯希,望遠鏡
法
拉
第
,冰箱
羅松,自行車
約翰·洛吉·貝爾德或斯福羅金,電視
馮
諾依曼,電腦
科尼利斯·德雷爾,潛水船(簡稱潛艇)
孫思邈,火葯(雖說他是葯王,但他煉丹時無意發明火葯
)
傳說黃帝發明司南,但其實戰國
陳規,火槍
⑧ 20世紀重大科技發明有哪些
1、核武器
美國首先在1945年7月於新墨西哥州試爆成功,蘇聯緊接著在1949年成功試爆,英國是1952年,法國是1960年,中國是1964年。
⑨ 科學家都發明了什麼
1685~1687年,在天文學家哈雷的鼓勵和贊助下,牛頓發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完成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發現——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1703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長.1727年3月27日,逝世於倫敦郊外的一個小村落里.
牛頓,
12歲他在格蘭撒姆的公立學校讀書時,就表現了對實驗和機械發明的興趣,自己動手製作了水鍾、風磨和日晷等.1661年,牛頓就讀於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成了一名優秀學生.1669年,年僅27歲,就擔任了劍橋的數學教授.1672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牛頓不僅對於力學,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貢獻.在數學方面,他發現了二項式定理,創立了微積分學;在光學方面,進行了太陽光的色散實驗,證明了白光是由單色光復合而成的,研究了顏色的理論,還發明了反射望遠鏡.
牛頓一人在家中的果園中,無意間撞到園中的蘋果樹,這時一個蘋果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這時他又陷入一個問題:為什麼蘋果會落到地上,而不是飄上天空。最終牛頓提出一個最簡單的現象產生的舉世定律:萬有引力。
。
在長長的隊列里排隊等候時,他頭腦還滿是關於研究的事,叫到他的名字時他都沒反應。正好旁邊一熟人告訴他:「你的名字不是叫托馬斯•愛迪生嗎?」可他卻說:「我在哪聽到這個名字。哦!對了,這不是我的名字嗎?」
由於愛迪生對許多事情感興趣,他經常碰到危險。一次,他到儲麥子的房子里,不小心一頭栽到麥囤里,麥子埋住了腦袋,動也不能動了。他差一點死去,幸虧被人及時發現,抓住愛迪生的腳把他拉了出來。
起初,愛迪生發明的石蠟紙用於包裝上,後來他嘗試在上面刻出文字,在紙版下墊上白紙,再用墨水的滾輪從石蠟紙上滾一滾,白紙上出現清楚的字跡。之後又經過多次的改良試驗,1876年,愛迪生開始量產他發明的復印機,一下子,團體都採用這種蠟紙油印機
有一次,他要把牆上的一幅舊畫換下來,就搬來一架梯子爬上去。突然,從梯子上摔下來。摔到地上以後,他顧不得疼痛,馬上想到:人為什麼會筆直地掉下來呢?看來物體總是沿著阻力最小的線路運動的。愛因斯坦地走到桌邊,把自己的這個想法記了下來。這對他正在研究相對論有很大的啟發。
伽利略認為自己需要公開進行一次更有說服力的實證演示,讓眾人接受他的發現。據說,為了演示新發現,他站在著名的比薩斜塔頂上,從191英尺的高度同時扔下一個10磅的鉛球和一個1磅的鉛球。雖然無法確定他究竟是否在高塔上扔過鉛球,但自由落體定律終成事實。
湯川秀樹喜歡沉思,不好交際,但思想上勇於探索,敢於提出創見。他的預言,正如狄拉克正電子預言一樣,顯示了理論偽巨大威力。湯川理論推動了介子物理學的發展。他的成就促成了日本物理學的發展。。他領導的研究所成了生物物理學和宇宙學等新學科的中心。
全部是我自己整理的
從網上來的資料
自己刪除補充
我就是把這個交個老師的
採納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