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哪些關於簡單機械製造的書籍
現在有很多的關於機械製造方面的書籍,建議你可以到書店裡學習一下關於機電一體化的初級應用這方面的書籍。
多學習,有知識准備才可能做發明。多思考,遇到問題多思考。
『叄』 構造最簡單的機械是什麼
台鑽,這個你還真的不能說他不是一個機械。
壓力機,機械部分簡單,但是液壓部分比較繁瑣
台式砂輪機,是最簡單的機械吧?一個馬達加兩個砂輪片。馬達不能拆開來說,拆開來就不是最簡單的了
轆轤 最簡單的起重機械
不知道撬棍算不算機械,加個支點就能用。
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上面也有許多簡單機械,可以參考。
『肆』 簡單機械的發明創造是指什麼
簡單機械是人類最早發明的機械,主要有杠桿、滑車、斜面、螺旋等幾大類。杠桿是發明最早且應用很普遍的一種簡單機械,可以直接運用,也可以與其他簡單機械組合應用。圖2-2是杠桿在腳踏杵臼上的應用,利用人腳的踏動實現舂米。圖2-24(a)是杠桿在錐井機上的應用,利用人的跳上跳下動作,使錐具上下工作。圖2-24(b)是利用杠桿原理提水澆地。
圖2-24杠桿應用由杠桿演化而成的滑車也是一種簡單機械,使用較為普遍的有轆轤、絞車等。圖2-25是提水用的轆轤,利用轉動手柄的半徑大於輪軸半徑而達到省力的目的。
『伍』 機械創新設計的方法都有哪些
創新設計的正常開展和完成,必須正確運用創新設計方法。常用的創新設計方法主要有下面幾種:
一、智力激勵法
智力激勵法又叫集思廣益法,它是由美國創造學家A.F.奧斯本提出的。人的創造性思維特別是直覺思維在受激發情況下能得到較好的發揮。一批人集合在一起,針對某個問題進行討論時,由於每個人的知識和經驗不同,觀察問題的角度和分析問題的方法各異,提出的各種意見能互相啟發,從而誘導出更多創意。通過激智、集智、交流,可實現創新的目的。智力激勵法可以通過召開會議,也可以通過信函、書面等形式,達到互相啟發、補充和完善見解,或發展為新的見解。
二、提問追溯法
提問追溯法是有針對性地、系統地提出問題,在回答問題過程中,便可能產生各種解決問題的設想,使設計所需要的信息更充分,解法更完善。提問追溯法提出的問題如下:
1)有沒有其他用途?有沒有新的用途?稍加改進有沒有其他用途?
2)能否借用其他經驗或發明?是否有相似的東西?是否有可模仿或可借用的東西?3)能否在結構、造型或其他方面變化一下?能否增加或減少什麼?能否加高或降低一點?能否加長或縮短一點?能否加厚或減薄一點?能否減輕或加重一點?能否擴大或縮小一點?能否重新組合或再分解?
4)能否用其他東西代替?能否用代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或其他的代用製造方法?
5)能否增加或減少功能?
6)能否在成本不變的前提下提高產品的性能?
7)能否採用廉價代用材料、簡化結構、使用簡單而高效的製造工藝、提高零部件的標准化程度來降低成本?
通過一連串從不同角度的發問,可啟發思維,提出新的設計方案。
三、缺點列舉法
運用缺點列舉法始於發現事物的缺點,挑出事物的毛病。在明確需要克服的缺點後,有的放矢地進行創造性思考,並通過改進設計去獲得新的設計方案。例如,一家生產汽車喇叭繼電器的小廠,為了改變產品銷路不暢的被動局面,廠長和技術人員、銷售人員一起對有關產品進行分析,在廣泛收集用戶意見的基礎上,分析產品的缺點,然後針對缺點採取各種不同的措施,改進了原有的產品,很快打開了銷路,銷售量一年內便增長了一倍。
四、希望點列舉法
希望點列舉法從設計者(發明者)或用戶的意願出發提出新設想、新要求,從而激發人們去開發新產品或改進原有的產品。例如有了黑白電視機,還希望有彩色的、遙控的。又如人們希望在給別人打電話時不僅能聞其聲,而且能見其人,為適應這種要求,開發了可視電話。
希望點列舉法與缺點列舉法都是將思維收斂於某「點」,然後發散思維,最後又集中於某種創意。但希望點列舉法比缺點列舉法涉及的目標更廣,而且更側重自由聯想。
五、聯想類比法
聯想是由一個事物想到另一個事物的心理過程。對應聯想由一件事物聯想到與其對立的另一事物。例如由小想到大,由集中想到分散等。要增強聯想能力,必須注意增加知識和經驗,不但注意吸納本專業及其他專業的學科知識,更要重視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利用聯想進行發明創造是一種常用而且十分有效的方法,很多發明家都善於聯想,也得益於聯想的妙用。例如,貝爾發明電話,開始沒有成功,以後從吉他的聲音中想到了共鳴原理,改進了裝置,才使電話發明成功。又如布拉特從看到蜘蛛織網聯想到可以從上到下造橋,從而發明了吊橋,突破了傳統的造橋模式。
聯想類比由一事物或現象聯想到與其有類似特點(如性質、外形、結構、功能等)的其他事物或現象。例如,由水波想到聲波、光波;由水波可出現干涉現象,想到光也有干涉現象等。
六、反向探求法
反向探求將人們通常思考問題的思路反轉過來,從背逆常規的途徑探尋新的解法,因此反向探求法亦稱為逆向思維法。例如在鎢絲燈泡發明初期,為了避免鎢絲在高溫下的氧化,需要將燈泡內抽真空,但是使用後發現抽真空後的燈絲通電後仍會變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當時多數人的意見是繼續提高燈泡內的真空度。而美國科學家蘭米爾卻應用反向探求法提出向燈泡內充氣的方法,他分別試驗了將氫氣、氧氣、氮氣、二氧化碳氣、水蒸氣等充入燈泡,試驗結果表明氮氣有明顯的減少鎢蒸發的作用,可使鎢絲在其中長期工作,因而發明了充氣燈泡。又例如:化學能為什麼不能變成電能?聲音既是振動,那麼振動為什麼不能復現原聲?根據這些反問,相繼發明了電池、留聲機。
七、組合創新法
組合創新法是將現有技術或產品通過功能、原理、結構等方面的組合變化形成新的技術思想或新產品。組合法的優點是組合形式多樣,應用廣泛,便於操作,經濟有效。組合創新法應用的技術單元一般是已經成熟或比較成熟的技術,不需要從頭開始,因而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當代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存在著大量已經開發出來的技術,只要合理組合,就能創造出適合需要的技術系統。例如,美國的「阿波羅」宇宙飛船由700萬個零件組成,但沒有一個零件是新研製的,用這些已有的零件組合出把人送上月球又重返地球的神奇系統。同樣「阿波羅」宇宙飛船技術中的全部技術都是現有技術的組合。
組合創新法的類型很多。常用的有性能組合、原理組合、功能組合、結構重組、模塊組合等。雖然組合創新法所使用的技術是已有的技術,但適當組合後,同樣可以做出重大的發明。
『陸』 有沒有介紹簡單機械發明創造網站
你可以和中央台《我愛發明》電視欄目,或者山東台的《就你不知道》電視節目聯系
『柒』 簡單的小發明小創造
1、水管蹺蹺板
1.材料 粗細均勻、直徑3厘米、長度40厘米的硬塑料管一根;粗細與塑料管相當,長度5厘米的軟木棍一根;軟木塞兩個;薄鐵片兩塊;縫衣針一根。 2.製作工具 小鋼鋸、剪刀、錐子、刀子各一把。 3.製作步驟 ①把塑料管從中間截開,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並在每段管的上下各鑽一個小孔。然後用5厘米長的軟木棍把兩段管連起來,用縫衣針從軟木棍中部穿過。 ②用薄鐵片剪成兩個支架和兩個小人,將小人固定在塑料管兩邊, ③向管內注滿水並用軟木塞塞住,將縫衣針放在支架上,調節此管在支架上平衡。此時水從管下面小孔有節奏地流出。 這時候,只要按下蹺蹺板的一端,蹺蹺板就會自動地翹起落下,兩邊的水輪流地滴出來,直到水全部滴完為止。注意,請把它放在一個盆里,以免水弄濕桌子。想一想它為什麼會自動地翹起落下。
2、爬樓梯車
搬運重物上樓十分吃力,我看到小狗上樓梯的動作,受到啟發,設計了 可以運重物上樓梯的小車。
運重物上樓時,先把小車前輪推近樓梯,壓下扶手,前輪懸空,被橡筋
拉起,再推小車,使前輪搭在上面的樓梯上;再提起扶手,後輪懸空,後輪 被橡筋拉起,稍向前推,使後輪搭在上一級樓梯上??這樣一級一級地爬, 小車就爬上樓去了。
3、自動抽水的塞
養金魚的同學也許有體會,在利用虹吸管的原理給魚缸換水的時候,為 了趕走管里的空氣,不是先往換水管注滿水,就是用嘴含住換水管的一端吸。 這樣既不衛生又不方便。
找一隻與換水管(一般都是橡皮管)內徑差不多大小的膠塞子。穿過膠 塞中心繫一根結實的線,線的另一端系一個小重物。
換水前,把繫上線的小重物,從換水管的一端放進去,另一端取出來。 這樣,線從換水管中穿過,膠塞子塞住換水管的一端。換水的時候,把帶有 膠塞子的一端放入水底。用手拉小重物,將膠塞子從換水管中拉出來,同時 也就把管里的空氣趕跑了,水也就順著管子不斷地流了出來。家裡用水缸盛 水的,也可以用這種辦法把缸底的沉澱物抽出來。
4、巧畫角平分線
在透明三角板上的空白處畫一個直徑 1cm 左右的圓,用燒熱的鐵絲在圓 心處穿一個孔,孔的大小要能插進鉛筆尖。
使用時,將三角板上的圓與角的兩邊相切,在圓心處點上一點。角的頂
點和這個點的連線,就是角平分線。
5、旋轉電鈴
用一隻玩具電機,一個車鈴蓋和一根兩頭焊上小錘的彈簧,就可以組裝 一套圖示的新式電鈴。只要一接通電源,電鈴就會清脆地響起來。
6、簡單顯微鏡
這個顯微鏡非常簡單,用兩個火柴盒平放在桌子上,把塑料薄膜放在火 柴盒上,使薄膜距離桌面 15 毫米。
往塑料薄膜上滴一滴小水珠,直徑大約 5 毫米。 在薄膜下面的桌上鋪一張白紙,在紙上畫一個極小的箭頭,作為觀察的
標准。透過這個水滴,應該看到一個和原來方向相反放大了的箭頭。這時, 距離最適當。
在白紙上放著要觀察的東西,再用放大鏡觀察水滴,剛開始,你可能什 么也看不清,慢慢改變放大鏡的高度,就能看到觀察物。
『捌』 機械怎麼製造,怎麼創造
你這問題問的太寬泛了 機械行業包括很多東西 一兩句話怎麼說的完 你必須給他具體化啊
『玖』 機械製造技術基礎與控制工程基礎哪個簡單些
控制工程基礎要簡單一些,把幾個基本的控制環節記住了就差不多了,很多考題都是直接套公式。
機械製造技術基礎則是個綜合科目,你要了解各種機械加工方法,後面還有很多工藝規程的東西,總之記的東西很多。真正掌握要到工廠多實踐。
『拾』 中國機械發明創造簡史是什麼
機械始於工具,機械領域中絕大部分的發明創造是由於生存、生活的需要和生產中的需要,一些發明創造是戰爭的需要,還有一些發明創造是為了探索科學技術的需要。50萬年前,中國猿人學會了製作石器。20萬年前,生活在我國四川資陽地區的古猿人學會了製作骨針、骨錐等骨器。15000年前,古人類學會了用骨、角、牙、蚌殼等製作形狀復雜的器械,並學會了磨製技術。5000年前,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在西安的半坡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製造技術水平較高的各種重要的骨器。4000年前,人類發現了金屬,並學會了冶煉技術,我國進入了金屬時代。不久,又發明了由銅錫合金組成的青銅器,金屬器械逐步取代了石制和骨制的器械。2000年前,又發現了鐵金屬,並掌握了冶煉技術和製造技術,我國在春秋時代就已進入了鐵器時代。
1簡單機械的發明創造
人類發明最早的機械主要有杠桿、滑車、斜面、螺旋等幾大類。杠桿是發明最早且應用很普遍的一種簡單機械。圖1-1(a)是杠桿在錐井機上的應用,利用人的跳上跳下動作,使錐具上下工作。圖1-1(b)是利用杠桿原理提水澆地。
圖1-10古代火箭4機械傳動領域的發明創造
隨著人類的不斷進步,古代人們已經開始利用繩索、鏈條和齒輪進行動力傳遞,使得各種工具的功能日趨強大,人的勞動強度得到了更進一步減輕,但其結構也逐漸變得復雜起來,在圖1-11所示的木棉紡車中,雙腳交替踏動擺桿時,大繩輪轉動,再由一繩帶動三個小繩輪高速轉動。三個小繩輪上各裝一錠,紡線人手持棉條,即可在錠子上紡出線來。如圖1-12所示,記里鼓車是我國機械發明的代表作之一,其應用了復雜的齒輪輪系,根據車輪走過的距離折算成轉過的圈數,再通過齒輪傳動比計算得出准確的里程,每走過一段距離擊鼓一次。
圖1-11木棉紡車
圖1-12記里鼓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