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努爾哈赤是如何統一女真各部並且發展八旗的
明萬曆十一年(1583)努爾哈赤以祖、父遺甲十三副起兵,開始了統一女真各部的事業。經過五年戰爭,統一了建州各部。他在羽翼尚未豐滿的時候,對明朝十分恭順,接受其所授官號,並多次親自赴北京朝貢。此後,努爾哈赤又擊敗海西女真的哈達(1601)、輝發(1607)、烏拉(1613)、葉赫(1619)等四部,基本上統一了女真各部。在戰爭過程中,努爾哈赤創建了八旗制度。八旗是軍政合一的組織,它把分散的女真族組織起來,進行生產和戰爭。努爾哈赤使子侄們分別擔任各旗的旗主。又發展經濟,促進貿易,訂立行政和法制規條,選拔人才,創制文字,設立了議政王大臣。
B. 為什麼以金朝後裔自稱的努爾哈赤,要獨自創立滿文呢
這么做,一方面是自信可以超越偽祖宗女真人,一方面是淡化漢人對自己的仇恨。
《滿文老檔》里載有皇太極寫給大凌河守將祖大壽的一封信,信中說:“金國汗致書與大將軍。前李喇嘛、方吉納等往來時,我誠心欲和,……而明君臣,惟以前宋帝為鑒,竟無一言回報。然大明非宋帝之裔,我又非先金汗之後……”
這一句“然大明非宋帝之裔,我又非先金汗之後”,已經揭曉了事情的真相:此女真非彼女真,後金非先金之後!
C. 努爾哈赤何時統一建州女真
1594年
1593年九月(明萬曆二十一年)努爾哈赤在古勒山(今遼寧省新賓縣上夾河鄉以西8公里)擊敗以葉赫部為首的九部聯軍。隨即先對參加聯軍各部中較弱的訥殷與朱舍里兩部展開報復。
1594年(明萬曆二十二年)十月努爾哈赤先破訥殷(今吉林省撫松縣松江河鎮北5公里),十一月再破朱舍里(今吉林省撫松縣北崗鄉西23公里)。至此原屬建州女真各部均為努爾哈赤吞並。
D.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的詳細信息是什麼
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五月至四十七年(1619年)八月,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起兵復仇並相繼統一女真各部的戰爭。
明朝初年,散居白山黑水一帶的女真族,經過長期戰爭、遷徙、融合,逐步分化為建州、海西、東海(又稱「野人」)三大部分,由奴兒干都司管轄。建州女真主要居住於明朝撫順關(今遼寧撫順東)以東,鴨綠江以北及長白山南麓地區;東海女真主要散居於長白山北麓、烏蘇里江濱海及黑龍江中下游地區;海西女真則主要居於松花江及其上游的輝發河、烏拉河以及東遼河流域。女真各部地相交錯,各自雄長、不相歸一,長期處於分裂割據狀態。加之明朝採取分而治之,相互牽制的分化政策,更加劇了女真族各部的混戰。萬曆十一年五月,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以祖、父遺甲13副起兵,討伐尼堪外蘭,開始了長達36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努爾哈赤採取先內後外、先弱後強、遠交近攻等策略,首先統一建州本部,繼而奪取東海部,最後征服海西部。
。《滿洲實錄》卷一(滿文體)譯錄如下:
時各地之國為亂。滿洲國之蘇克護河部、渾河部、完顏部、棟鄂部、哲陳部、長白山納殷部、鴨綠江部、東海窩集部、瓦爾喀部、庫爾喀部,呼倫國之烏拉部、哈達部、葉赫部、輝發部,各地盜賊蜂起,各自僭稱汗、貝勒、大人,每村每寨為主,各族為長,互相征伐,兄弟相殺,族眾力強之人,欺凌、搶掠懦弱者,甚亂。
《滿洲實錄》所記之女真三大系統,即:「滿洲國」就是建州女真,「呼倫國」是海西女真,「東海」是「野人女真」的一支,另一支為黑龍江女真。各系統又分為若幹部,各部人丁多少不一,地域廣寬不等,這大大小小的數百個部落城寨的女真,人丁總共約有六至八萬。
此時努爾哈赤只有三十丁,在建州女真中也只能算是一個微弱小部,不少部長如棟鄂諸部的一個部長阿海就有兵四百,蘇完部的一個部長三潭有部眾三百戶,另一蘇完部長索爾果轄戶五百。海西女真的哈達、烏拉、葉赫、輝發四部,人丁馬匹皆遠遠超過努爾哈赤。哈達首領王台曾轄地數千里,建州各部皆被迫歸順於彼。葉赫貝勒一再欲圖侵吞建州。
在這群雄爭長,兼並盛行,四面皆敵的險惡形勢下,只有區區三十丁實力的頭人努爾哈赤,怎樣才能擺脫被征服的危險,確實是一大難題。至於要想力戰群雄,威行各部,更是難於上青天。然而,奇跡出現了,這位有志青年,竟在三十來年的時間里,力挫群雄,完成了幾百年未曾完成的統一女真各部的偉大事業,躍居「承奉天命覆育列國英明汗」(簡稱英明汗)的寶座。
這一奇跡之出現,既非什麼天命有歸,也不是個別偶然因素所致,而是由於女真——滿族正在興起,努爾哈赤作為這一民族的傑出領袖,能順應時代潮流,勇於進取,採取了正確的方針、政策和策略,統率本族人員,三十年如一日地艱苦奮斗,因而出現了這一符合歷史規律的必然結局。
自元以降,三百多年裡,女真人由於渙散分裂,先後隸於元、明君主之下,受盡了壓迫剝削。明帝及文武官將,賤視女真,稱其為「東夷」,任意欺凌,百般盤剝。史載明臣「藐視女真諸大臣,欺凌侮辱,用拳毆打,不許站在門口」,「勢不使盡不休,利不括盡不已,(對女真)苦害欺凌,千態莫狀」。更為可惡的是,明廷因女真「兵滿萬人,則不可敵」,而對其實行以夷制夷、「犬牙相制」的「分而治之」的政策,千方百計阻礙女真各部的統一,誅戮欲圖統一之領袖。一百二十四年前,努爾哈赤的五世祖建州左衛都督同知董山,便因驍勇善戰,威行建州女真各部,反對明朝欺凌,並欲擄掠人畜,而夥同建州衛、建州右衛酋長,多次入邊劫掠,致被明帝誘入京師斬殺。明軍還征剿三衛,大肆燒殺擄掠。
廣大女真人員深受明朝之害,吃盡分裂力弱之苦,切盼統一、強大起來,擺脫明朝奴役。努爾哈赤胸懷大志,奮發圖強,適應了女真人的願望,使其目標的實現有了堅實的基礎。
努爾哈赤竭力網羅能人,重用賢者,厚待功臣,招徠了許多機智忠貞、武藝超群之人。以助汗理政聽訟統兵征戰的「五大臣」而言,額亦都驍勇善戰,能挽強弓十石,善於以少敗眾,軍功累累,所向無敵。「輒為軍前鋒,用兵垂四十年,未嘗挫衄」。費英東,智勇雙全,多次領兵出征,功勛卓著,被譽為「萬人敵」。三十餘年裡,每戰必「身先兵士,沖突堅陣,當其鋒者,
莫不披靡」。安費揚古,屢敗敵兵,克城破堡,勇冠三軍,被賜號為「碩翁科羅巴圖魯」。扈爾漢、何和禮亦為能征慣戰軍功卓著之勇將。「五大臣」以外,揚古利幼年從征,「凡在行間,率先破敵,沖鋒挫銳,所向披靡」,「行軍四十餘年,大小百餘戰,功業絕特」。勞薩、圖魯什、巴篤禮、冷格里、薩穆什喀、阿山、吳拜等等,也是身經百戰,屢建奇功之猛將。就文臣而言,額爾德尼自幼明敏,精通蒙、漢文,從征蒙古諸部,「能因其土俗、語言、文字宣示意旨,招納降附」。他遵照努爾哈赤的指示,借用蒙文字母,創制了滿文,通行建州全境,為後金國的建立和滿族的加速形成,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被譽為一代傑出人物。達海,九歲即通滿漢文義,翻譯了《素書》、《明會典》、《三略》等漢文典籍,並增補十二字頭,於舊滿文字旁加以圈點,使滿文更為完善,被稱為新滿文,通行於後金。這些猛將文臣皆雲集努爾哈赤麾下,同心事主,為貫徹其統一女真各部的總方針,而各盡所能,艱苦奮斗,終使經濟發展,「民殷國富」,國勢日強,軍威大振。
努爾哈赤又採取了正確的用兵方針,「恩威並行,順者以德服,逆者以兵臨」。這與兵法中「攻心為上」十分吻合。具體內容有三:一為抗拒者殺,俘獲者為奴。二系降者編戶,對於女真人員,不管是大軍壓境被迫歸順,還是交戰失敗,城寨陷落,不得不降,他都予以「恩養」,編戶,不貶為奴,不奪其財,原系諸申(女真平民),仍為諸申,原是部長寨主,大多授予官職,轄其舊部人員。三是來歸者獎。這對促使各部女真在努爾哈赤無敵軍威的影響下率部歸順,起了很大作用。僅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黑龍江、吉林、遼寧各地女真頭目率眾來歸者,就有二三百起之多,從而大大加速了女真統一的過程,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傷亡和損失。
在用兵順序上,努爾哈赤的策略也很高超,一般是由近及遠,先弱後強,逐步擴大,積極爭取蒙古,盡力避免過早地與明國發生正面沖突。他先進攻和招撫附近建州女真部落,並合為一,致使原來幾十人之兵力發展到「驍騎數千」,再以此為基礎,先攻海西四部中內訌激烈、國勢劇衰的哈達,繼滅烏拉,取輝發,最後才征服最強之葉赫,統一了建州、海西各部及部分「野
人」女真。
起兵之初,努爾哈赤在建州女真中力量弱小。他雖以建州左衛都指揮使的封職和替父、祖報仇的義名興師,但並未得到所有族人的擁護。尼堪外蘭反而被建州各部甚至同族一些寨主所庇護。於是,努爾哈赤首先著手解決建州左衛同族內部的分裂。萬曆十二年(1584年)正月,攻克兆佳城(今遼寧新賓下營子趙家村),俘李岱;六月克馬爾敦城(今遼寧新賓上夾馬爾敦村附近),大敗納木占、薩木占、訥申和完濟漢等,基本上穩定了自己在建州左衛的統治地位。隨著勢力的加強,他不斷出兵。七月,乘董鄂部內亂之機,取瓮鄂洛城,降服近鄰董鄂部。十三年(1585年)初轉兵西向,在太蘭岡(今遼寧撫順營盤八寶溝),擊敗馬爾敦、薩爾滸、巴爾達等5寨聯軍400人,殺馬爾敦寨主訥申、界凡寨主巴穆厄。四月,又以4人大敗5寨聯軍800人,控制渾河部。九月,攻克蘇克素護部的安土瓜爾佳城,殺城主諾謨琿。次年七月,攻略哲陳部的托漠河城,並乘勢攻佔尼堪外蘭所居之鄂爾渾城(今遼寧撫順河口台東北),追斬尼堪外蘭,征服蘇克素護部。十五年六月,攻取克山寨,殺城主阿爾泰,征服哲陳部。十六年九月,攻克完顏城,斬城主戴度墨爾根,收服完顏部。經過5年的征戰,努爾哈赤相繼征服建州5部。從十九年正月始,揮師東向,攻取鴨綠江路。二十一年末,相繼征服珠舍里路和訥殷路,將長白山部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進而,他出兵奪取東海部。由於努爾哈赤於萬曆十五年六月正式頒定國政,自稱淑勒貝勒之後,就引起海西女真的不滿。二十一年九月,正當努爾哈赤率兵東向,征討長白山各部的時候,海西女真葉赫部首領卜寨聯合烏拉、輝發、哈達及蒙古科爾沁等9部向建州發動進攻。雙方戰於古勒山。努爾哈赤集中兵力,攻其主力,大敗9部聯軍,陣斬卜寨,生擒烏拉部首領布占泰,從而為其統一戰爭奠定了基礎。由於海西勢力強大,難以迅速征服,努爾哈赤遂採取遠交近攻、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策略。在與明廷深示臣服,與朝鮮、蒙古表示友善的同時,重點拉攏勢力較強的葉赫、烏拉二部。二十四年七月,努爾哈赤送回布占泰,支持布占泰為烏拉首領,又娶其妹為妻。次年正月,又與葉赫首領布楊古、錦台失聯姻,椎牛刑馬為盟,逐步孤立了哈達部和輝發部。二十七年九月,努爾哈赤以背盟為由,滅掉哈達部,擒殺猛格孛羅。三十五年九月,又以同樣理由,消滅輝發部。
海西女真的削弱,使努爾哈赤得以全力進攻東海部。從萬曆二十六年正月,至四十三年十一月,他連續進兵東海。相繼征服渥集部的瑚葉路、那木都魯、綏芬、寧古塔、尼馬察、雅蘭、烏爾古宸、木倫、西林等路,攻佔渥集部東額赫庫倫城。東海庫爾喀部亦紛紛歸附。四十四年(後金元年)七月,努爾哈赤首次派兵進入黑龍江、精奇里江、牛滿河一帶的薩哈連地區,攻佔52村寨。至四十七年,東海各部基本上為其所征服。
隨著東海各部的相繼征服,努爾哈赤轉兵征討海西。自萬曆三十五年九月,輝發部被消滅,海西僅剩葉赫、烏拉二部。四十年九月,努爾哈赤以布占泰背盟負約為由,率軍3萬征討烏拉部,克其6城,盡毀其屯寨糧儲。次年正月,再次出兵,攻克烏拉大城,消滅烏拉部。九月,以葉赫部藏匿烏拉部首領布占泰為由,出兵攻擊葉赫,克烏蘇等19座城寨。正當努爾哈赤即將消滅葉赫部時,明朝出面干涉,並直接出兵駐守葉赫2城。不排除明朝的插足,努爾哈赤的統一戰爭就無法進行下去。於是,從四十六年四月開始,努爾哈赤轉兵伐明。經過撫順、清河城、薩爾滸以及開原、鐵嶺數次大戰,使明朝在遼東的軍事實力受到毀滅性打擊,葉赫部由此勢成孤立。四十七年八月,努爾哈赤親率大軍圍困葉赫部東西2城,一舉攻克,殺葉赫首領錦台失、布揚古,消滅葉赫部。
E. 金朝說的女真語言,與努爾哈赤創滿文時的滿語是不是一種語言
他們本來就是一個種族的人,只是後來清朝入關為了改為滿族,因為南宋抗金很多年,對金人有種骨子裡的恨意,所以清朝人就把自己和金人劃分開了
F. 根據漢字和契丹大字創制了女真文字是誰
阿骨打即令曾習契丹字和漢字的臣僚完顏希尹和葉魯仿依契丹大字和漢字為基礎試制女真文字並於1119年(金天輔三年)詔令頒行,此即後世所謂女真大字。
G. 編制女真文字的使用歷史
金國創制女真字的主要目的是宣示民族國家的形象,故而在女真字製成後主要用於官方文件的書寫,直到金朝中後期的12世紀才開始使用這兩套文字將漢文典籍女真化。在1234年金國被蒙古滅亡之後,此文字仍然繼續使用於今中國東北女真各部,由1185年所立的《大金得勝陀頌碑》到1413年的《奴兒干永寧寺碑》之間的228年,金國文字都是東北通古斯諸部的溝通媒介,由此亦可推斷女真文字的實際使用時間應該為446年左右。一直要到15世紀中葉女真崛起,努爾哈赤創造無圈點滿文才逐漸停止使用。
H. 請寫出努爾哈赤對女真族發展壯大的主要貢獻(至少三項)
一,統一女真各部。女真族從金朝滅亡之後,元明三百年來,沒有統一,各部分裂,互相戰伐,強凌弱,眾暴寡。努爾哈赤起兵之後先統一了建州女真,又統一了東海女真,又統一了海西女真,把女真各部基本上統一起來。這在女真發展史上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今天世界很多的民族內部紛爭、戰亂不已,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沒有一位傑出的領袖把大家統一起來。
二,統一東北地區。明朝中後期皇權衰落,對東北地區的管轄基本上控制不了。努爾哈赤興起之後,在統一女真的同時,也統一東北地區。他經過44年的時間,他兒子皇太極經過17年的時間,加在一起有半個多世紀的時間,把整個東北地區重新統一了。它的范圍用皇太極的話說是這樣子:「自東北海濱,迄西北海濱,其間使犬,使鹿之邦,及產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種,漁獵為生之俗,厄魯特部落,以至斡難河源,遠邇諸國,在在臣服」。就是說,東起日本海,西到蒙古,南接長城,北跨外興安嶺,西北到貝加爾湖,東北到庫頁島,領土面積大約五百萬平方公里,和明朝實際控制的領土面積大約相仿。這個很重要,後來清軍入關了,接著就是俄國東進,日本南下,東北這個地方是個什麼局面?難以說明,難以想像。所以這是一個大的貢獻,所以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對東北地區的統一,不僅對滿族,而且對我們中國歷史是一個重大的貢獻。
三,制定滿洲文字。女真文到明朝中期之後逐漸失傳了,滿洲沒有文字,滿族沒有文字。發布政令什麼怎麼辦,就用蒙古文發布,同朝鮮一些公文用漢文,他說是說滿語,當時叫女真語,把女真語翻譯成蒙古語向蒙古發布,又翻譯成漢語同朝鮮進行公文來往,很不方便。1599年,努爾哈赤說不行,要創立滿文,讓額爾德尼和噶蓋,說你們倆創立滿文,他們說怎麼創立,我不會呀,他們說你就把蒙古字母借用來,來拼寫滿語語音不就行了嗎,就創立了滿文。但是剛創立不太完善,皇太極的時候又改進了一下,原來的滿文叫老滿文,無圈點的滿文,皇太極改進之後,叫加圈點滿文,也叫新滿文。這個事情不得了,滿族有了自己的文字,當時整個東北亞地區,滿-通古斯語的各個民族都沒有文字,靠著滿文記錄的材料,才使的那個時期整個滿-通古斯語的各個民族,人文社會的資料得以記錄下來。還有,咱們那些儒家經典:《四書五經》、《論語》、《孟子》翻成英文,翻成西文,外國人他看不懂啊,他怎麼翻呢?是滿洲人把《四書五經》先翻成滿文,滿文是拼音文字,西方耶穌會士又把這些滿文轉成西文。所以滿文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橋梁,我說滿文的創制是滿族歷史上一個劃時代事件,是中華文化史上一件大事,也是東北亞文明史上一件大事。
四,創建八旗制度。努爾哈赤興起之後,軍隊怎麼組織?他沒有用明朝的形式,用女真人原來狩獵的時候,牛錄加以改造、加以整編,就變成牛錄組織、軍事組織,又進一步發展,變成四個旗,到1615年又發展變成八個旗。旗幟用正紅、正黃、正藍、正白,鑲紅、鑲黃、鑲白、鑲藍。黃、白、藍鑲個紅邊,紅旗鑲個白邊,這是八旗。開始八旗就是滿洲八旗,隨著後金的地廣人眾,又逐漸形成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清朝人習慣叫做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一共24個旗,但是統稱八旗。這是一件大事情,通過八旗組織這個紐帶,把原來分散的女真人,以及歸附的蒙古人,統一編制起來,形成一個整體。政治、經濟、軍事、行政、司法以至於家族,統一到一起,把分散的力量形成了一個拳頭,來對付明朝。這是後金、清能夠取得勝利,定鼎北京,入主中原一個重要原因。李自成的軍隊沒有嚴格的組織,有時候是一群烏合之眾。八旗軍隊有嚴格的紀律,分三級:固山、甲喇、牛錄,分三級,組織非常嚴密,「出則為戰,入則為民「,打仗的時候,就出去打仗,不打仗的時候回家,該種地的種地,該放牧的放牧。它不但是個軍事組織,軍事、行政經濟、司法統一起來,這個適合戰爭的需要,把它整個轄區的人統一成一個力量。有個說法叫女真人不滿萬,滿萬則天下無敵。努爾哈赤這個八旗軍隊開始有六萬人,後來到十萬人,後來到十六萬人,那當然是天下無敵了。可以說努爾哈赤組建的這支八旗的騎兵,當時是中國最強大的一支騎兵,也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最具有戰鬥力的一支騎兵。
延伸:
清太祖努爾哈赤
金天命六年(1621),努爾哈赤制訂了大量任用漢人為官的政策,多次宣布,對盡忠效勞的漢官,要破格提升,要「嘉賞賜財」,要「賞以功,給與為官」,要使他們「終身享受」,而且功臣的子孫可以世代承襲祖、父的官職。這些措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鞏固金國的統治起了相當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