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2007國家發明獎授獎

2007國家發明獎授獎

發布時間:2021-06-28 17:39:36

㈠ 新華網北京1月8日電,引人關注的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日揭曉,中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人閔恩

(1)科教興國戰略。
(2)發展教育和科學,是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通過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才能加速科技進步,提高科技水平,促進經濟發展;通過大力發展教有事業,才能提高國民素質,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㈡ 2007中國國家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和他們的主要事跡

2007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閔恩澤(1924— ,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
吳征鎰(1919— ,著名植物學家)
主要事跡:
閔恩澤(1924.2.8-)。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四川成都人。1946年中央大學化工系畢業。1951年獲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博士學位。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93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高級工程師。2008年1月8日,在2007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獲得2007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http://ke..com/view/192016.htm
吳征鎰 (1916— ),1916年出生在江西九江,祖籍安徽歙縣,寄籍江蘇儀征,從小在揚州長大。 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的、具有國際聲譽的植物學家,植物區系研究的權威學者,從事植物科學研究已逾60年,專長植物分類地理學和葯用植物學。193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本科,1940-1942年入北京大學理科研究所攻讀研究生,師從北大生物系主任張景鉞教授。張景鉞教授是我國植物形態學和植物系統學的開拓者。吳征鎰1950年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1979年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主席團成員。1958年任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長,1979年兼任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院長。後曾任雲南省科委副主任,雲南省科協主席。現任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兼研究員,《中國植物志》(中、英文版)主編。他自1980年後任美國植物學會終身外籍會員,瑞典植物地理學會名譽會員,前蘇聯植物學會通迅會員。1997年當選世界自然保護協會ISCN理事。2008年1月8日,吳征鎰院士獲得了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http://ke..com/view/90071.htm

㈢ 2007國家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是誰

閔恩澤(1924.2.8-)。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四川省成都市人。1946年中央大學化工系畢業。1951年獲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博士學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高級工程師。60年代開發成功磷酸硅藻土疊合催化劑、鉑重整催化劑、小球硅鋁裂化催化劑、微球硅鋁裂化催化劑,均建成工廠投入生產。70-80年代領導了鉬鎳磷加氫催化劑、一氧化碳助燃劑、半合成沸石裂化催化劑等的研製、開發、生產和應用。1980年以後,指導開展新催化材料和新化學反應工程的導向性基礎研究,包括非晶態合金、負載雜多酸、納米分子篩以及磁穩定流化床、懸浮催化蒸餾等,已開發成功己內醯胺磁穩定流化床加氫、懸浮催化蒸餾烷基化等新工藝。90年代,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九五」重大基礎研究項目「環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學和反應工程」的主持人,進入綠色化學領域,指導化纖單體已內醯胺成套綠色製造技術的開發,已經工業化,取得重大經濟和社會效益。近年指導開發從農林生物質可再生資源生產生物柴油及化工產品的生物煉油化工廠,再推向工業化。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3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征鎰院士,植物學家。原籍江蘇儀征,生於江西九江。193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生物系。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論證了我國植物區系的三大歷史來源和15種地理成分,提出了北緯20° -40° 間的中國南部、西南部是古南大陸、古北大陸和古地中海植物區系的發生和發展的關鍵地區的觀點;主編的200萬字《中國植被》是植物學有關學科及農、林、牧業生產的一部重要科學資料;組織領導了全國,特別是雲南植物資源的調查,並指出植物的有用物質的形成和植物種原分布區及形成歷史有一定相關性;主編了若干全國性和地區性植物志。最近,提出了「東亞植物區」的概念,認為是一最古老的植物區;還提出了被子植物起源「多系—多期—多域」的理論。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㈣ 2008中國國家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和他們的主要事跡

2008年我國最高科技獎獲得者於2009年評出。2008年頒發的是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是著名植物學家吳征鎰和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閔恩澤。
閔恩澤(1924— ,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
吳征鎰(1919— ,著名植物學家)
主要事跡:
閔恩澤(1924.2.8-)。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四川成都人。1946年中央大學化工系畢業。1951年獲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博士學位。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93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高級工程師。2008年1月8日,在2007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獲得2007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http://ke..com/view/192016.htm
吳征鎰 (1916— ),1916年出生在江西九江,祖籍安徽歙縣,寄籍江蘇儀征,從小在揚州長大。 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的、具有國際聲譽的植物學家,植物區系研究的權威學者,從事植物科學研究已逾60年,專長植物分類地理學和葯用植物學。193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本科,1940-1942年入北京大學理科研究所攻讀研究生,師從北大生物系主任張景鉞教授。張景鉞教授是我國植物形態學和植物系統學的開拓者。吳征鎰1950年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1979年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主席團成員。1958年任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長,1979年兼任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院長。後曾任雲南省科委副主任,雲南省科協主席。現任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兼研究員,《中國植物志》(中、英文版)主編。他自1980年後任美國植物學會終身外籍會員,瑞典植物地理學會名譽會員,前蘇聯植物學會通迅會員。1997年當選世界自然保護協會ISCN理事。2008年1月8日,吳征鎰院士獲得了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http://ke..com/view/90071.htm

㈤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技術發明獎的授獎條件

(1)前人尚未發明或者尚未公開;(2)具有先進性和創造性;(3)經實施,創造顯著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前人尚未發明或者尚未公開,是指在候選人所完成的產品、工藝、材料公開之前,前人所沒有的,為國內外首創,或者雖然國內外已有,但主要技術內容尚未在國內外各種公開出版物、媒體及各種公眾信息渠道上發表或者公開,也未曾公開使用。 推薦國家技術發明獎時,一般應出具獲得發明專利的證明,如果沒有獲得發明專利,應當通過國家科技獎勵工作辦公室(以下統稱國家獎勵辦)認定的科技信息部門進行文獻檢索和查新,以確認一項技術是否符合前人尚未發明或尚未公開的條件,文獻應該檢索到該技術的公開時間。 界定或者確定公開時間的形式具有多樣性,除技術鑒定外,還有專利申請、產品鑒定、產品或者技術公開銷售使用、主要技術內容公開發表等。如果一項技術同時存在著上述幾種公開方式,那麼,確定發明權的公開時間應以最早的時間為准。 具有先進性和創造性,是與國內外已有同類技術相比較而言。 先進性是指在推薦評審時,其主要性能(性狀)、技術經濟指標、科學技術水平及其促進科學進步的作用和意義等綜合優於同類技術。 先進性要求一項發明不但是新的、前人沒有的,還要求它具有技術優越性,從而具有競爭力和實用價值。創造性是指發明的技術思路有創新,技術上有實質性的特點和顯著的進步。創造性要求一項發明不是簡單的前人所沒有,必須和已有同類技術有本質的差異,有質的飛躍和突破。先進性和創造性主要是與先進的同類技術進行全面比較。 經實施,創造顯著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是指通過實踐檢驗證明技術確是成熟、實用的,而且已經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 該條件要求發明不但是先進的,還應當具有實用價值,並已較大規模地應用於生產實踐。推薦參加國家技術發明獎評審的技術發明,應該經過一年以上較大規模的實施應用,取得良好的實用效果。產品、材料至少應已批量生產和應用,對工藝要求至少經過中試或相當於中試以上規模的生產實施。

閱讀全文

與2007國家發明獎授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