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四大發明蔡倫的簡歷個人詳細資料誰有
東漢桂陽(衡陽耒陽)人,字敬仲。和帝時,為中常侍,曾任主管製造御用器物的尚方令。安帝元初元年(公元114年)封龍亭候。他總結西漢以來用麻質纖維造紙的經驗,改進造紙技術,採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造紙,於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時有「蔡候紙」之稱。《後漢書.蔡倫傳》:「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後世傳為我國造紙術的發明人。
蔡倫生活在東漢和帝時候,他是桂陽人,桂陽就是現在的湖南來陽一帶。在蔡倫出生的幾十年前,我國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次起義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封建統治,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從東漢初年到漢和帝時期,農業和手工業都不斷進步。社會經濟的發展,對紙張的生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蔡倫從小就到皇官里去當太監,擔任職位較低的職務——小黃門,後來得到漢和帝信任,被提升為中常侍,參與國家的機密大事。他還做過管理宮廷用品的官——尚方令 ,監督工匠為皇室製造寶劍和其他各種器械,因而經常和工匠們接觸。勞動人民的精湛技術和創造精神,給了他很大的影響。
當時,蔡倫看到大家寫字很不方便,竹簡和木簡太笨重,絲帛大貴,絲綿紙不可能大量生產,都有缺點。於是,他就研究改進造紙的方法。
蔡倫總結了前人造紙的經驗,帶領工匠們用樹皮麻頭、破布和破魚網等原料來造紙。他們先把樹皮、麻頭、破布和破魚網等東西剪碎或切斷,放在水裡浸漬相當時間,再搗爛成漿狀物,還可能經過蒸煮,然後在席子上攤成薄片,放在太陽底下曬干,這樣就變成紙了。
用這種方法造出來的紙,體輕質薄,很適合寫字,受到了人們的歡迎。東漢元興元年(公元一0五年),蔡倫把這個重大的成就報告了漢和帝,漢和帝贊揚了他一番。從此,全國各地都開始用這樣的方法造紙。
造紙技術很復雜,不可能是某一個人憑空想出來的;事實上,在蔡倫之前,勞動人民已經用植物纖維來造紙了。所以我們不能說紙是蔡倫發明的,但是也應該肯定蔡倫對改進造紙技術是有很大貢獻的。
蔡倫帶領工匠改進造紙方法,造出了質量較高的紙。他提出用樹皮、麻頭、破布、破魚網來做原料,也是造紙技術的一大進步。這些原料來源廣泛,價錢便宜,有的還是廢物利用,因此可以大量生產。至於用樹皮做原料,更是一個新的發現。後代人用木漿造紙,就是蔡倫用樹皮造紙的啟發。
蔡倫改進造紙方法成功,這是人類文化史上一件大事。從此,紙才有可能大量生產,給以後書芨的印刷創造了物質條件。
在蔡倫以後,別人又不斷把他的方法加以改進。蔡倫死後大約八十年(東漢未年)又出了一位造紙能手,名叫左伯。他造出來的紙厚薄均勻,質地細密,色澤鮮明。當時人們稱這種紙為「左伯紙」。可惜歷史上沒有把左伯所用的原料和製造方法記載下來。
公元121年,東漢朝廷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牽扯到蔡倫,漢武帝命令他投案。蔡倫恥於受審,即洗浴全身,換上最漂亮的衣服,然後服毒自盡。
② 古代四大發明家蔡倫是哪裡人
一般的說法是蔡倫出生在今桂陽縣。在寶山腳下,俗稱蔡子坪這個地方。東漢官方史書《東觀漢記》和南朝宋人范曄的《後漢書》都是這樣記載的:「蔡倫字敬仲,桂陽人也」。燕塘鄉紅溪村蔡家現存的清乾隆三十四年續修的《蔡氏宗譜》,記述沿革時引續康熙八年序稱:「余始祖大漢受封龍亭侯諱倫字敬仲,住桂陽城南。」清同治《桂陽直隸州志》載:「今州南門有蔡倫井,傳雲倫故居也」[11] 。
但長期以來仍有些問題,尤其原桂陽郡兩個屬地對蔡倫故里的具體地點爭論不下。桂陽郡治郴縣、耒陽縣也有可能是蔡倫的出生地[17] 。
③ 古代四大發明造紙術蔡倫的故鄉在哪
蔡倫的故鄉在湖南省衡陽市耒陽市,有一些不知道的,或者沒有來過耒陽玩的人就不要亂說話,桂陽是桂陽,和耒陽之間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是的,蔡倫不是在耒陽去世的,但是卻不能否認蔡倫是耒陽人,要知道,耒陽有個蔡倫紀念園,那裡曾是蔡倫的家,就連蔡倫當年的造紙紡還保存了下來,還有一個衣冠冢,可想而知蔡倫到底是哪裡人,其他城市自然也會有紀念蔡倫的建築物什麼的,希望不能因為對文言文的的不理解而去胡亂猜測。
④ 中國四大發明家蔡倫故鄉是那裡啊
蔡倫(61?~121)字敬仲,漢族,東漢桂陽郡(今湖南郴州市)人。我國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發明者。作為一名古代宦官,他曾在昂貴的絲綢和竹板上書寫過,但是,他發明了造紙術,用樹皮、魚網和竹子壓製成紙。造紙術的發明徹底改寫了後世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也使蔡倫屹立於古今中外的傑出人物之列
⑤ 蔡倫故里的介紹
中國「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發明人蔡倫的籍貫或出生地東漢桂陽郡(湖南桂陽)轄治今湖南省耒陽。官修史書《東觀漢記》與《後漢書》均記載;「蔡倫,字敬仲,桂陽人也」。桂陽郡也即是今湖南桂陽縣,漢初古郡、楚南名區。
⑥ 中國四大發明的發源地在現在哪四個地方
【活字印刷術】
發明者:畢升
朝代:宋朝
地點:蘄州(今湖北英山縣)
發明介紹: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
【造紙術】
發明者:蔡倫
朝代:東漢
地點:東漢桂陽郡
發明介紹: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漢族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
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漢族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指南針】
發明者:不知
朝代:難以確定,不早於北宋
地點:不知
發明介紹:指南針又稱指北針,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
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針的發明由三部曲組成:司南、磁針和羅盤。他們均屬於中國的發明。
【火葯】
發明者:不知,煉丹家
朝代:唐朝
地點:不知
發明介紹:火葯,又被稱為黑火葯。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
(6)四大發明之一蔡倫的故里擴展閱讀:
世界影響
中國的四大發明在歐洲近代文明產生之前陸續傳入西方,對西方科技發展產生一定影響。
火葯和火器的採用摧毀了歐洲中世紀天主教的思想枷鎖。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裡,使他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西方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
而李約瑟對這四大發明的贊美和強調,使得這一說法獲得了中國的很大認同,並被寫進了教科書。
恩格斯在1857年發表的《炮兵》中寫道:「在中國,還在很早的時期就用硝石和其他引火劑混合製成了煙火葯,並把它使用在軍事上和盛大典禮中」
火葯最早在公元9世紀晚唐時期的煉丹書籍中就有記載。
公元904年,楊行密軍圍攻豫章(今江西南昌),部將鄭璠命所部「發機飛火,燒龍沙門,率壯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體」,這是火葯最早使用於軍事記載,最早的火葯武器則出現在五代時期的敦煌壁畫。
十世紀五代時期的敦煌(時屬歸義軍)壁畫,目前所知最早的關於火槍和手榴彈的描繪。 世界上最早的金屬火銃出土於中國黑龍江,製作年代為1288年,現藏黑龍江省博物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四大發明
⑦ (問: 蔡倫是哪裡人)
蔡倫(?—121)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蔡倫約東漢永平四年(公元61年)生;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卒。宋陽地處今湘江支流來水流域,是穀米之鄉。
⑧ 蔡倫,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的發明者.___(判斷對錯)
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東漢時候,宦官蔡倫總結西漢以來的經驗,用樹皮、破布、麻頭和舊漁網做原料造紙,改進了造紙術,這種技術原料容易找到,又便宜,紙的質量也很高,為了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就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故答案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