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古代科學家發明是什麼
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
此外,還有:
計時器、橋牌、馬鞍.
陰陽合歷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演示天體視運動的儀器——渾天儀
我國最古老的記時儀器——壺漏
張衡的地動儀
歷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氣歷》
科苑奇葩——郭守敬發明和研製的天文儀器
祖沖之和圓周率
算盤
磁偏角和磁傾角
測量工具——游標卡尺
投影 幻燈——走馬燈
竹簡和木簡
帛書和帛畫
絲棉紙——赫蹄
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纖維紙
漢代洛下閎的赤道式儀器
蘇頌--中國宋代天文學家.和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
馬鈞——魏國人,發明了水龍骨車
丁緩(漢代)發明了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
杜詩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⑵ 我國古代科學家發明了什麼
我國古代科學家沈括他就發明了很多東西。都是我們古代科學家發四大發明。還有造紙術等等等等。
⑶ 我國古代科學家的名字和發明
蔡倫發明了造紙術,畢升發明活字版印刷。
⑷ 我國古代科學家和近代科學家發明了什麼東西
蘇頌 (1020~1101)字子容,泉州(今福建)南安人。北宋著名科學家。他主持創制了當時先進的天文鍾之一———水運儀象台,能表示天象,又能計時。蘇頌所著《新儀象法要》,詳細地介紹了水運儀象台的構造,歐洲人認為他是現代天文鍾的祖先。
賈憲 北宋數學家,創制「賈憲三角」。他最著名的數學成就,是創制了一幅數字圖式,即「開方作法本源圖」,實際上是一個指數為正整數的二項式定理系數表,被稱為中國的帕斯卡三角形。
錢乙 (1032~1113)祖籍浙江,後到鄆州(今山東省東平縣)定居。其著作《小兒葯證真訣》是中國最早的兒科學專著,被視為中醫兒科學的經典著作,錢乙被後人視為「兒科之聖」、「兒科鼻祖」。
衛朴 北宋天文學家,淮南楚州人。平民出身,因用功過度而致雙目失明。他主持編纂的頗有影響的《奉元歷》,在中國天文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公元1075年他又主持修訂《奉元歷》,使之更趨完善。
李誡 字明仲,北宋鄭州管城縣人,著名建築學家。他編著的古代建築學著作《營造法式》標志著中國古代建築技術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水平,具有高度的科學價值。
陳專 (1076~?)南宋農學家,一生勤奮好學,潛心研究農學理論,公元1149年著《農書》三卷,附《蠶書》一冊。作品對江南水田耕作,對土地利用、土壤肥料、水稻耕種、蠶桑等方面,均有獨到見解,是研究中國農業科學的寶貴資料。
宋慈 (1186~1249)字惠斧,福建建陽人。南宋傑出的法醫學家,長期擔任司法方面的官職。著有《洗冤集錄》,比西方法醫學專著要早350多年,可稱得上是世界最早的法醫學權威著作。《洗冤集錄》被譯成日、英、德、法、荷等多國文字。
秦九韶 (1202~1261)南宋普州(今四川)人,傑出數學家。他仿照「九章算術」寫成《數書九章》,提出了高次方程的解法,比西方早800多年。秦九韶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數書九章》標志著中國古代數學的一個高峰。
郭守敬 (1231~1316)元朝著名的科學家、天文水利學家。他製造了10多種天文儀器,對天象進行觀察和精密推算。所編「授時歷」比現行公歷的確立早300年,是我國一位有多方面貢獻的偉大科學家,在世界科學史上也佔有一定地位。
趙友欽 (1279~1368)宋元天算物理學家。著有科學著作《革象新書》。這本書有一篇名為《小罅光景》的文章,罅就是小孔或狹縫。趙友欽做了一系列實驗,研究小孔成像規律,以及由此引申的物理現象。
徐壽 (1818~1884)清代科學家,精於數學和工程技術,與同時代科學家華蘅芳共同製造出中國第一台蒸汽機,又製成木殼輪船「黃鵠」號,這是中國近代科學技術史上的一項新成就。1871年徐壽翻譯出版了《化學監源》等6部書。
顧觀海 (1799~1862)清代學者,字賓王,號尚之。江蘇金山人,繼承世業為醫生,兼通古今中西天文、算學,著作12種,在古代天文學方面有獨到見解,撰《周髀算經校勘記》八卷,對天文史研究做出了貢獻。
楊岫 (1699~?)清代著名農學家。字雙山,陝西興平縣桑家鎮人。他對種桑養蠶有深入研究,寫有《豳鳳廣義》和《蠶政摘要》兩本養蠶的書,從種桑到繅絲紡織,都有詳細敘述和總結,對研究種桑養蠶技術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⑸ 我國古代的哪些科學家發明了什麼
張衡 發明地動儀和渾天儀 蔡倫 改進造紙術 郭守敬 發明簡儀 制定授時歷 畢升 發明活字印刷術 華佗 發明麻沸散 李時珍 編寫本草綱目 蘇頌 發明天文鍾 水運儀像台
⑹ 我國古代的科學家發明的有哪些
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
此外,還有:
計時器、橋牌、回馬鞍。答
陰陽合歷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演示天體視運動的儀器——渾天儀
我國最古老的記時儀器——壺漏
張衡的地動儀
歷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氣歷》
科苑奇葩——郭守敬發明和研製的天文儀器
祖沖之和圓周率
算盤
磁偏角和磁傾角
測量工具——游標卡尺
投影 幻燈——走馬燈
竹簡和木簡
帛書和帛畫
絲棉紙——赫蹄
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纖維紙
漢代洛下閎的赤道式儀器
蘇頌--中國宋代天文學家。和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
馬鈞——魏國人,發明了水龍骨車
丁緩(漢代)發明了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
杜詩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⑺ 我國古代的哪些科學家發明了什麼
一、畢升的發明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
畢升在宋慶歷年間(1041年-1048年)發明在膠泥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燒硬後,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鐵框的鐵板上,敷有一層攙和紙灰的松脂蠟,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熱,使蠟稍熔化,以平板壓字平面,冷卻,泥字即固著在鐵板上,可以像雕版一樣印刷;
此外他還嘗試過木活字排版,但因為高低不平而未採用;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比雕版印刷經濟方便。畢升的活字後來為沈括的門客收藏。
畢升的活字原料「膠泥」,指燒陶器用的黏土,製成活字後在陶窯中燒,燒成後的泥活字堅硬光滑。
二、蔡倫改良造紙技術
蔡倫擔任尚方令,監督宮廷物品的製作。人們認為就是從這個時候,蔡倫開始接觸東漢最好的手工工藝,並改進當時的造紙技術。據《後漢書·宦者列傳》所記載,自古以來,書籍文檔都是用竹簡來做書寫載體的,後來出現了質地輕柔的縑帛,但是用縑帛制紙的費用很高昂;
而竹簡又笨重,於是蔡倫想進行技術創新,改用樹皮、破布、麻頭和魚網等廉價之物造紙,大大降低了造紙的成本,為紙的普及准備了條件。
漢和帝元興元年(105年),蔡倫把改進造紙術的成果報告給皇帝,皇帝對蔡倫的才能非常贊賞,並把改進過的造紙技術向各地推廣,漢安帝元初元年(114年),朝廷封蔡倫為龍亭侯,所以後來人們都把紙稱為「蔡侯紙」。
後來任職長樂太僕。元初四年(117年),漢安帝選調學者整理文獻,並令蔡倫監管負責。
同時蔡倫還有設計弩和劍,當時稱之為蔡太僕之弩,龍亭之劍,聞名天下。
三、墨子
在力學、幾何學、代數學、光學等方面,都有重大貢獻,為當時諸子所望塵莫及。在《墨經》精到地闡述了經典力學中力的概念和力矩原理,提出「力」、「動」與「止」的定義。關於杠桿原理,亦提出了「重」、「權」(力)、「稱頭」(重臂)、「稱尾」(力臂)等概念。
《墨經》中提出了「端」、「尺」、「區」、「穴」等概念,大致相當於近代幾何學上的點、線、面、體。墨子和他的學生做了世界上最早的針孔成像實驗,在當時就知道了光的直線傳播。他也提出了「粒子論」的雛形,關於「端」的論述,指出「端」是不佔有空間的,是物體不可再細分的最小單位。
墨子的科學成就被中外眾多學者稱贊。蔡元培認為:「先秦唯墨子頗治科學」。為向墨子在光學領域的突出成就致敬,中國將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命名為「墨子號」。
四、石申
西漢以後《天文》被尊為《石氏星經》,原著已失傳,《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中引有此書有關五星運動、交食、恆星等方面的一些片斷,並且在唐代天文學家瞿曇悉達編撰的《大唐開元占經》中有大量節錄。
石申在天文學方面的最大貢獻,是他與甘德所測定並精密記錄下的黃道附近恆星位置及其與北極的距離,石申還發現了日食、月食是天體相互掩蓋的現象。
《開元占經》中保存下來的石申著作的部分內容中,最重要的是標注為「石氏曰」的121顆恆星的坐標位置,是世界上第二早的星表,僅次於巴比倫星表,比希臘天文學家伊巴谷測編的歐洲第一個恆星表大約早一百多年。
現代天文學家根據對不同時代天象的計算來驗證,根據這些坐標考慮歲差的影響加以推算,證明大部分坐標值確系戰國時期所測。
今天可以通過《漢書·天文志》所引述石申著作的片斷來窺見他在天文學和占星術上的研究「歲星贏而東南,《石氏》『見彗星』,……贏東北,《石氏》『見覺星』;……縮西市,《石氏》『見檀雲,如牛』;……縮西北,《石氏》『見槍雲即天槍,彗星的一種,形狀為兩端尖銳,如馬』。
《石氏》『槍、檀、棓、彗異狀,其殃一也,『必有破國亂君,伏死其辜,餘殃不盡,為旱、凶、飢、暴疾』。」
石申和甘德各自在其本國進行天文觀測,並各有著作刊行於世,石申的著作名為《天文》,甘德的著作名為《天文星占》,都是八卷。石申與甘德的成就在戰國秦漢時影響很大,逐漸形成並列的兩大學派,石氏學派和甘氏學派。
5、張衡發明地動儀
132年,張衡發明和製造了世上第一部驗震器「候風地動儀」,形狀像圓形的酒瓮,斷面直徑八尺,其內中央置有一根很重的柱子,稱「都柱」,可以向八個方向傾側或傾擺;
酒瓮外部的八個方向各有一個龍頭,龍頭下各有一隻蟾蜍,張口對著龍頭,八條龍各口含銅丸一顆,當都柱向某一方傾側時,該方向的龍口張開,銅丸落下,掉入蟾蜍口中。地震發生時,只有震源方向上的龍頭張口,據此可知地震的方向。
范曄《後漢書》記載,地動儀放在雒陽,134年12月13日,隴西發生地震,當時雒陽並無震動,但一個龍口掉出銅丸,其後才傳來隴西地震的消息,證實其探測地震方向的功效。
而候風地動儀所謂的「候風」,是指測定風的變化,地震相信是因為陰陽兩氣相搏而形成,氣的變化會產生風;哪個地方有地震,哪個方向就有氣的變化,就有風來可以測到。候風地動儀流傳到隋代,北朝信都芳、隋代臨孝恭都研究過,到唐代失傳。
⑻ 我國古代科學家和近代科學家發明了什麼東西
蘇頌 (1020~1101)字子容,泉州(今福建)南安人.北宋著名科學家.他主持創制了當時先進的天文鍾之一———水運儀象台,能表示天象,又能計時.蘇頌所著《新儀象法要》,詳細地介紹了水運儀象台的構造,歐洲人認為他是現代天文鍾的祖先.
賈憲 北宋數學家,創制「賈憲三角」.他最著名的數學成就,是創制了一幅數字圖式,即「開方作法本源圖」,實際上是一個指數為正整數的二項式定理系數表,被稱為中國的帕斯卡三角形.
錢乙 (1032~1113)祖籍浙江,後到鄆州(今山東省東平縣)定居.其著作《小兒葯證真訣》是中國最早的兒科學專著,被視為中醫兒科學的經典著作,錢乙被後人視為「兒科之聖」、「兒科鼻祖」.
衛朴 北宋天文學家,淮南楚州人.平民出身,因用功過度而致雙目失明.他主持編纂的頗有影響的《奉元歷》,在中國天文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公元1075年他又主持修訂《奉元歷》,使之更趨完善.
李誡 字明仲,北宋鄭州管城縣人,著名建築學家.他編著的古代建築學著作《營造法式》標志著中國古代建築技術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水平,具有高度的科學價值.
陳專 (1076~?)南宋農學家,一生勤奮好學,潛心研究農學理論,公元1149年著《農書》三卷,附《蠶書》一冊.作品對江南水田耕作,對土地利用、土壤肥料、水稻耕種、蠶桑等方面,均有獨到見解,是研究中國農業科學的寶貴資料.
宋慈 (1186~1249)字惠斧,福建建陽人.南宋傑出的法醫學家,長期擔任司法方面的官職.著有《洗冤集錄》,比西方法醫學專著要早350多年,可稱得上是世界最早的法醫學權威著作.《洗冤集錄》被譯成日、英、德、法、荷等多國文字.
秦九韶 (1202~1261)南宋普州(今四川)人,傑出數學家.他仿照「九章算術」寫成《數書九章》,提出了高次方程的解法,比西方早800多年.秦九韶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數書九章》標志著中國古代數學的一個高峰.
郭守敬 (1231~1316)元朝著名的科學家、天文水利學家.他製造了10多種天文儀器,對天象進行觀察和精密推算.所編「授時歷」比現行公歷的確立早300年,是我國一位有多方面貢獻的偉大科學家,在世界科學史上也佔有一定地位.
趙友欽 (1279~1368)宋元天算物理學家.著有科學著作《革象新書》.這本書有一篇名為《小罅光景》的文章,罅就是小孔或狹縫.趙友欽做了一系列實驗,研究小孔成像規律,以及由此引申的物理現象.
徐壽 (1818~1884)清代科學家,精於數學和工程技術,與同時代科學家華蘅芳共同製造出中國第一台蒸汽機,又製成木殼輪船「黃鵠」號,這是中國近代科學技術史上的一項新成就.1871年徐壽翻譯出版了《化學監源》等6部書.
顧觀海 (1799~1862)清代學者,字賓王,號尚之.江蘇金山人,繼承世業為醫生,兼通古今中西天文、算學,著作12種,在古代天文學方面有獨到見解,撰《周髀算經校勘記》八卷,對天文史研究做出了貢獻.
楊岫 (1699~?)清代著名農學家.字雙山,陝西興平縣桑家鎮人.他對種桑養蠶有深入研究,寫有《豳鳳廣義》和《蠶政摘要》兩本養蠶的書,從種桑到繅絲紡織,都有詳細敘述和總結,對研究種桑養蠶技術有很大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