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縫紉針的發明

縫紉針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28 13:58:32

❶ 縫紉機的發明過程是怎樣的

縫紉機的發明可追溯到18世紀。英國人托馬斯·塞因特為提高製鞋的生產效率,苦苦思索設計了縫制靴鞋用的單線鏈式線跡的機器。1790年,他在倫敦造出了第一台用木料做機體,部分零件是用金屬製成的手搖縫紉機。這台機器雖然粗陋而且不太實用,但它開啟了縫紉機發明的大門。當時因沒有縫制機械製造的記錄,他的專利被歸在紡織機械的專利庫內被人疏忽了83年,後來這台機器經過復制,曾在1878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上展出。

❷ 縫衣服用的針是誰發明的

針是骨針,線是天然產物、如植物纖維『

在山頂洞人遺址中發現的山頂洞人製作和使用的骨針。 這枚骨針的發現,標志著山頂洞人出現了縫紉技術。

❸ 誰發明的縫紉機

縫紉機是用一根或多根縫紉線,在縫料上形成一種或多種線跡,使一層或多層縫料交織或縫合起來的機器。縫紉機能縫制棉、麻、絲、毛、人造纖維等織物和皮革、塑料、紙張等製品,縫出的線跡整齊美觀、平整牢固,縫紉速度快、使用簡便。

1790年,英國的聖托馬斯發明縫制靴鞋用的單線鏈式線跡的手搖縫紉機,這台縫紉機是用木材做機體,部分零件用金屬材料製造,它是世界上出現的第一台縫紉機。

1841年,法國的蒂莫尼埃設計和製造了實用的雙線鏈式線跡縫紉機;1846年,美國的豪取得曲線鎖式線跡縫紉機專利,縫紉速度為300針/分,效率超過五名手工操作的縫紉師;1851年,美國機械工人勝家獨立設計並製造出勝家縫紉機,縫紉速度為600針/分,並於1853年取得美國專利。此後,縫紉機便開始大量用於生產,並逐步增加了釘鈕扣、鎖鈕孔、加固、刺綉等功能。

1975年美國發明了微型計算機控制的家用多能縫紉機。專業性工業縫紉機發展更為廣泛,縫紉速度越來越高,如包縫機已達到1萬針/分。1979年,世界縫紉機的總產量達到15885000台,其中中國產量為5870000台,是世界上縫紉機產量最高的國家 。

縫紉機的分類方法很多,比較普遍的是按線跡和用途區分。縫紉機的線跡可歸納為鎖式線跡和鏈式線跡兩類。鎖式線跡最為常見,它由兩根縫線組成,像搓繩那樣相互交織起來,其交織點在縫料中間。從線跡的橫截面看,兩縫線像兩把鎖相互鎖住一樣,因而稱為鎖式線跡。這種線跡用在收縮率小的棉、毛織物或皮革等縫料,正面和反面形狀相同,如同一條虛線。線跡分布密實,縫紉的牢度一般超過手工縫紉。

鏈式線跡是由縫線的線環自連或互連而成,常用的有單線鏈式、雙線鏈式和三線包縫線跡。這種線跡的特點是線跡富有彈性,能隨縫料一起伸縮而不會崩斷縫線,適用於線制彈性織物的服裝或包縫容易鬆散的製品和衣坯等。

一般縫紉機都由機頭、機座、傳動和附件四部分組成。

機頭是縫紉機的主要部分。它由刺料、鉤線、挑線、送料四個機構和繞線、壓料、落牙等輔助機構組成,各機構的運動合理地配合,循環工作,把縫料縫合起來。

機座分為台板和機箱兩種形式。台板式機座的台板起著支承機頭的作用,縫紉操作時當作工作台用。台板有多種式樣,有一斗或多斗折藏式、櫃式、寫字台式等。機箱式機座的機箱起著支承和貯藏機頭的作用,使縫紉機便於攜帶和保管。

縫紉機的傳動部分由機架、手搖器或電動機等部件構成。機架是機器的支柱,支承著台板和腳踏板。使用時操作者踩動腳踏板,通過曲柄帶動皮帶輪的旋轉,又通過皮帶帶動機頭旋轉。手搖器或電動機多數直接裝在機頭上。

縫紉機的附件包括機針、梭心、開刀、油壺等。

❹ 縫紉機是誰發明

遠在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就已經懂得使用針和線縫制衣服了?此後人們一直用專手工縫制衣服,直至18世紀末縫紉屬機才出現?

最早用機器代替手工縫紉的是英國人遜德,他在1790年製造了第一台供縫紉鞋用的單線鏈式線跡手搖縫紉機,這時世界上就出現了「縫紉機」這個名稱?

縫紉機

❺ 縫紉機是怎麼發明的

關於縫紉機的發明,眾說紛紜。據考證,第一台縫紉機是美國人伊萊亞斯?豪(1819—1867)發明的。伊萊亞斯?豪生長在馬塞諸塞州的斯賓塞,並在當地一家紡織廠由學徒工成長為一名能乾的機械師。由於興趣所致,他潛心於縫紉機的研究,到1845年4月,終於創造出一台實用的縫紉機。公開演示證明,他的發明要比敏捷的縫紉工操作效率高出5倍。伊萊亞斯?豪因自己發明的機械在美國的市場化難以成功,便於1846年去了英國,並將機器的專利權賣給一位生產婦女束胸、鞋和雨傘的大製造商威廉?托馬斯。

❻ 縫紉機是誰發明的

最早的縫紉機是卡莫斯發明的,具體時間為1711年出自西方工業設計300年一書,作者通過實地考察記錄了西方各個時期的具有代表意義的工業設計產品,所以此答案是絕對可信的
麻煩採納,謝謝!

❼ 縫紉機是怎樣發明的

縫紉機的發明可追溯到18世紀。英國人托馬斯·塞因特為提高製鞋的生產效率,苦苦專思索設計了縫制靴屬鞋用的單線鏈式線跡的機器。1790年,他在倫敦造出了第一台用木料做機體,部分零件是用金屬製成的手搖縫紉機。這台機器雖然粗陋而且不太實用,但它開啟了縫紉機發明的大門。當時因沒有縫制機械製造的記錄,他的專利被歸在紡織機械的專利庫內被人疏忽了83年,後來這台機器經過復制,曾在1878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上展出。

❽ 赫威如何發明縫紉機

赫威生下來就是個跛腳的孩子,由於家裡很窮,他6歲時就不得不和哥哥們一起去縫紉廠做工,盡管赫威沒接受過多少教育,但他卻是個喜歡動腦筋和好學的孩子。在勞動過程中,通過長期的觀察,他積累了不少機械技術方面的知識。

成年後的赫威依然過著貧困的生活,因為腳有殘疾,很多活兒他都不能做,很多時候還要靠妻子做一些縫紉活來貼補家用,有時妻子到了很晚都不能休息。每當看著妻子為人趕制衣服,赫威就覺得非常內疚,他想:「如果用機器來縫制衣服,妻子就會輕松許多。」於是,他決定設計一台能縫制衣服的機器。

赫威翻閱了大量的資料,雖然以前也有人製作出了簡易的縫紉機,但都存在一定的問題,沒能得到推廣。赫威卻沒有放棄,決心要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只要妻子縫衣服,他就會在旁邊仔細觀察。他發現縫衣服的動作很簡單,就是針帶著線在衣料之間來回穿梭。一天,赫威經過一個織布作坊,他從織布機的梭子上得到啟示,把原先的縫紉方法改成針尖與梭子相結合的方法。赫威還總結了前人的經驗,通過自己的刻苦鑽研,終於做出了新型的縫紉機。用它來縫制衣服的速度是手工縫制的10倍,而且縫的針腳很均勻。

縫紉機在推廣過程中還是遇到了很多阻礙。那些手工縫紉工害怕機器會搶走他們的工作,便聯合起來抵制縫紉機。然而也有不少人看到了縫紉機的優越性,認為這種機器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最終縫紉機還是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赫威也因此改變了自己貧困的命運。

❾ 縫紉機的發展歷程

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後,紡織工業的大生產促進了縫紉機的發明和發展。1790年,美國木工托馬斯·賽特發首先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先打洞、後穿線、縫制皮鞋用的單線鏈式線跡手搖縫紉機。1841年,法國裁縫B·蒂莫尼耶(Barthelemy Thimonnier)(又譯巴特勒米·迪莫尼耶)發明和製造了機針帶鉤子的鏈式線跡縫紉機。1845年,伊萊亞斯·豪(又譯埃利阿斯·霍威)也獨立地發明了縫紉機,1851年,美國機械工人I.M.勝家〔又譯列察克·梅里特·勝家〕發明了鎖式線跡縫紉機,並成立了勝家公司。這一時期的縫紉機基本上是手搖式的。
1859年,勝家公司發明了腳踏式縫紉機。從托馬斯和愛迪生發明了電動機後,1889年,勝家公司又發明了電動機驅動縫紉機。從此開創了縫紉機工業的新紀元。
1940年,瑞士愛爾娜公司發明了採用筒式底版鋁合金鑄機殼、內裝電動機的攜帶型家用縫紉機。1950年以後,進一步發展了家用多功能縫紉機。
建立於1851年的勝家公司是美國最早開始生產縫紉機的公司,當時,縫紉機的產量僅次於時鍾。1870年,美國生產縫紉機的公司有69家,1871年,美國縫紉機年產量為70萬台。到1891年,勝家公司已累計生產1000萬台縫紉機。可以說,在較長時間內,勝家公司基本上壟斷了世界縫紉機的生產。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原西德、義大利以及日本縫紉機工業發展很快,歐洲各國除仍然生產高檔傳統家用縫紉機的公司以外,大多企業開始生產工業用縫紉機。在此時期,日本縫紉機企業在政府的資助下,開始生產廉價的縫紉機,並銷往美國及世界各地。
70年代初期,工業先進國家的家用縫紉機市場已趨飽和,日本企業,在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也不得不轉向生產工業用縫紉機,而韓國特別是抓住了台灣的機會, 使得縫紉機工業崛起, 生產中、低檔縫紉機並投入國際市場。 世界縫紉機行業經歷了由歐洲、美國向日本、韓國、台灣、新加坡的轉移後,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向中國全面轉移,21世紀初全球已有70%以上的縫紉機產量在中國。但是,國內70%-90%的高端機市場被日本、德國企業所佔領。而在中低端縫紉機產品上,世界縫紉機產業已經完成了向中國轉移,產業轉移逐步向中高端產品延伸。隨著縫紉機械製造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縫紉機械製造企業間並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優秀的縫紉機械製造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產業發展環境和產品購買者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縫紉機械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縫紉機械製造行業中的翹楚!
1890年,中國從美國引進了第一台縫紉機。1905年,上海首先開始製造縫紉機零配件,並建立了一些零配件生產小作坊。
1928年,由上海協昌縫紉機廠生產出了第一台44-13型工業用縫紉機。同年,上海勝美縫紉機廠也生產出第一台家用縫紉機。
1949年以前,整個舊中國縫紉機產量很低,年產量不足4000台,當時的縫制設備市場主要由美國勝家公司壟斷。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縫制機械工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行業經歷了改組、改造階段,公私合營、兼並合作,進行了合理的分工,形成了一批骨幹企業:如上海的切、昌、惠工、飛人、蝴蝶和天津縫紉機廠以及廣州的華南縫紉機廠等縫紉機生產廠家,主要生產普通家用縫紉機和低檔工業用縫紉機。
20世紀50年代末,輕工行業對家用縫紉機實行了通用化、標准化,統一了設計圖紙,提高零部件的兼容性,使縫紉機生產企業不斷增多,並根據需要開發了葵扇、醫療手術、羽毛球、自行車輪胎和簾子布拼接等特殊用途的縫紉機。據統計。
截至1980年全國共有縫紉機生產企業56家,分布在22個省、市。截至1982年,我國縫紉機的產量達到1286萬台,居世界第一位。
到80年代中期,隨著市場和消費結構的不斷調整,縫制設備的產品結構在中低速工業縫紉機的基礎上向著高速化、系列化方向發展,電子、電腦技術也在縫紉機上得到廣泛的應用。與此同時,我國還完成了零部件配套系統建立,構建了龐大的縫紉機銷售網點。部分縫機企業在引進了國外先進技術後,對先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
90年代初期,國際著名企業陸續進入中國,在國內設立了合資企業和獨資企業。
90年代後期,民營企業開始崛起,產業結構的大調整促進了行業的大發展,總體上形成了以上海、江蘇、浙江、陝西、天津和廣州等6大產區和基地。
截至2004年,我國縫紉機整機製造廠達600多家,零配件生產廠家達1000多個,年生產量為1400.8萬台,生產總值約280億元,品種近千個,已經成為世界上主要縫制機械生產國家之一。
縫紉機的類別按照縫紉機的用途,可分為家用縫紉機、工業用縫紉機和位於二者之間的服務性行業用縫紉機;按驅動方式可分為手搖、腳踏及電動縫紉機;按縫制的線跡可分為仿手縫線跡、鎖式線跡、單線鏈式線跡、雙線或多線鏈式線跡、單線或多線包邊鏈式線跡和多線覆蓋鏈式線跡縫紉機。
縫紉機種類 工業用縫紉機中的大部分都屬於通用縫紉機,其中包括平縫機、鏈縫機、絎縫機、包縫機及綳縫機等,而平縫機的使用率最高。

閱讀全文

與縫紉針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