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上公路劃分道線誰發明的
分道線是美國瓊斯·卡羅爾提出的泳道間及道路間等的線條。
❷ 誰發明的高速公路
秦國人發明的。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可以說就是秦直道。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陽軍事要地版雲陽權林光宮 (今淳化縣梁武帝村),北至九原郡 (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南孟家灣村),穿越14縣、700多公里。路面最寬處約60米,一般亦有20米。據《史記》載:「自九原抵甘泉,塹山堙谷,千八百里。」《漢書》稱:「道廣五十丈,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可見其工程的艱巨、宏偉。
❸ 愛因斯坦是怎樣發明公路的
公路就是道路 不是由誰發明的...何況愛因斯坦的時代能跑汽車的公路已經非常普及了.....
❹ 馬路上的線是誰發明的
瓊瑪卡若抄
瓊瑪卡若是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一名外科醫生。她在日常工作中看到太多因車禍受傷的患者。傷者的痛苦時時讓她如同身受。於是她開始思考如何能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瓊瑪卡若注意到駕駛員總喜歡靠公路的中間行駛,正是這個偏好讓汽車相撞的可能大大增加。一個念頭閃現在她腦海里:在公路中間畫一條醒目的線,讓不同方向行駛的車輛各行駛在線的一側。
當她把自己的想法提供給有關部門時,卻得到了他們的冷默和拒絕,他們認為自從有汽車那天起從沒人懷疑過汽車在公路上跑還用畫什麼線,至於汽車相撞那是不可避免的,快速行駛不相撞才不正常!對於瓊瑪卡若的提議他們笑她是異想天開。
瓊瑪卡若並沒有忘記醫院里傷員痛苦的表情與呻吟,他不停地向有關部門呼籲,經過七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在1924年內布拉斯加州的公路管理委員會終於同意在一條99號的高速公路上做試驗,試驗的結果是該州的所有公路都畫上了 「瓊瑪卡若線」,並以此為榮。
現在,我們對公路中間的那條線再熟悉不過,只是很少有人能說出它的名字叫「瓊瑪卡若線」。
❺ 信息高速公路是誰發明的
1992年,當時的參議員、前任美國副總統阿爾·戈爾提出美國信息高速公路法案。1993年9月,美國政府宣布實施一項新的高科技計劃――「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簡稱NII),旨在以網際網路為雛形,興建信息時代的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使所有的美國人方便地共享海量的信息資源。
因信息高速公路而來的時尚——蘋果iPad 信息高速公路是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始作俑者是美國。其概念是1992年2月美國總統喬治·H·W·布希發表的國情咨文中提出的,即計劃用20年時間,耗資2000~4000億美元,以建設美國國家信息基礎結構(NII),作為美國發展政策的重點和產業發展的基礎,倡議者認為,它將永遠改變人們的生活、工作和相互溝通的方式,產生比工業革命更為深刻的影響。而將NII寓意於信息高速公路(ISHW),更令人聯想到本世紀前期歐美國家興起的高速公路的建設,在振興經濟中的巨大作用和戰略意義。
建設國家信息基礎結構(NII),既有賴於全球信息技術的微電子、光電子、聲像、計算機、通信等相關領域的突破進展,也有賴於各國政府根據各國國情所作的決策。美國是在已具規模的有線電視網(家庭電視機通過率達98%)、電信網(電話普及率93%)、計算機網(聯網率50%)的基礎上提出的,構想以光纖干線為主、輔以微波和同軸電纜分配系統組建高速、寬頻綜合信息而使網路,最終過渡到光纖直接到戶。由於網路具有雙向傳輸能力,因而全網路運行的廣播、電視、電話、傳真、數據等信息都具備開發互動式業務的功能。
❻ 高速公路是誰發明的
希特勒感覺普通公路很慢,所以進行高速公路建設,並成立「帝國道版路公司」。1933年9月23日,希特勒的權高速公路計劃開始實施,希特勒指出,高速公路應該讓軍隊一天之內橫穿全國,有34米的寬度、水泥柱設置反光板、路面坡度要小、轉彎半徑要大,除了運輸的便利,更為戰機起降提供了必要條件。望採納
❼ 高速公路是那個國家發明的
西元前二一二年,統一六國之後的秦始皇,除以首都咸陽為中心,修築了通專向原六國屬首都的「馳道」之外,為防禦匈奴,還下令大將蒙恬由距咸陽不遠的陜西淳化雲陽郡為起點,修築一條通向包頭西側九原郡的大道,歷時兩年修建完成。它北起九原郡(今內蒙包頭市九原區),南抵秦都咸陽附近(今陜西淳化縣北甘泉宮),全長七百多公里,基本保持南北走向,所以稱「直道」。現存路面一般寬廿三至廿六公尺,最寬處達到四十七公尺,坡度平緩,相當於今天的二級公路(省道)標準。這便成了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
採納哦
❽ 公路上劃的線是誰發明的最早的公路劃線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道路標志線的發明者:瓊瑪卡若(June McCarroll)
瓊瑪卡若是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一名外科醫生。她在日常工作中看到太多因車禍受傷的患者。傷者的痛苦時時讓她如同身受。於是她開始思考如何能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瓊瑪卡若注意到駕駛員總喜歡靠公路的中間行駛,正是這個偏好讓汽車相撞的可能大大增加。一個念頭閃現在她腦海里:在公路中間畫一條醒目的線,讓不同方向行駛的車輛各行駛在線的一側。
當她把自己的想法提供給有關部門時,卻得到了他們的冷默和拒絕,他們認為自從有汽車那天起從沒人懷疑過汽車在公路上跑還用畫什麼線,至於汽車相撞那是不可避免的,快速行駛不相撞才不正常!對於瓊瑪卡若的提議他們笑她是異想天開。
瓊瑪卡若並沒有忘記醫院里傷員痛苦的表情與呻吟,他不停地向有關部門呼籲,經過七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在1924年內布拉斯加州的公路管理委員會終於同意在一條99號的高速公路上做試驗,試驗的結果是該州的所有公路都畫上了 「瓊瑪卡若線」,並以此為榮。
現在,我們對公路中間的那條線再熟悉不過,只是很少有人能說出它的名字叫「瓊瑪卡若線」。
❾ 公路是誰發明的
有人必有路,走的人多勢必成路,這是真理。不過,這路並非公路。若說公路的歷史,公元前三千年,古埃及人為修建金字塔而建設的路,應是世界上最早的公路。次之是大約公元前二千年古巴比倫人的街道,比我們中國公路要早很多。 公元前五百年左右,波斯帝國大道貫通了東西方,並連接起通往中國的大道,形成了世界上最早、最長的絲綢之路,這可算是二千五百年前最偉大的公路了。 古羅馬帝國的公路曾經顯赫一時,它以羅馬為中心,向四外呈放射形修建了二十九條公路,號稱世界無雙。所以產生了至今人們還常用的外國俗語,「條條道路通羅馬」。 最早時期公路是叫馬路,「馬路」是由碎石鋪設的,路中央略高而且光滑平坦,這樣利於雨水流淌到路邊,不影響交通。後來,人們用瀝青鋪塗在上面,稱之為「柏油路」。但大多數人還是習慣叫「馬路」。 18世紀中期,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工業的發展迫切需要改善當時的交通運輸狀況,特別是陸路交通。為此,蘇格蘭人約翰·馬卡丹發明設計了上面所說的「馬路」。由於「馬路」的出現使得英國不僅水路暢通而且陸路也很便利,這樣,為迅速發展英國工業和貿易往來提供了方便條件。人們取這種路的設計者姓氏,稱這種路為「馬路」,以表紀念。 公路的修建也有個不斷提高技術和更新建築材料過程。最早當然是土路,它易建但是也易壞,雨水多些,車馬多此,便凹凸不平甚至毀壞了。歐洲較早出現了碎石路,這比土 進了一大進。再後出現了磚塊路,也比中國早很多。 在碎石上鋪澆瀝青是公路史上一大突破,這是近代的事了。中國自古有驛站驛路,但是真正第一條較先進的公路,是1906年鋪設的廣西龍州至鎮南關的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