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紀錄片 文明的腳步 觀後感
隨便抄篇不就行了!!!!
過去。人類文明的觸角還未完全伸及那片遙遠的土地,那裡更像是一個世外桃源,人類還沒有「人定勝天」的思想,自然按照其本性發展。
盡管沒有充足的食物,盡管沒有時尚的衣服,盡管沒有鱗次櫛比的高樓,盡管沒有流光溢彩的霓虹燈,或許他們根本不知道這些物質享受為何物,能在祖祖輩輩生活過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是他們最大的願望,他們對土地有著特殊的虔誠與熱愛,男耕女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睦相處,與世無爭,生活平靜如水。
或許,他們並不知道法律為何物,或許,他們並不明白道德的涵義,但他們把「人之初,性本善」演繹得那麼完美,東方的思想堅信每個人生來都是善良的,而他們能把這份善良世世代代地傳遞下去。過去,人們恪守著生來的那份善良,此乃文明第一步。
現在。工業文明的汽笛早已開啟了通向現代的大門,人類社會大踏步地向前發展著。財富的積累使人民對金錢的慾望膨脹,物質之海咆哮著,周而復始地將慾望的海浪推向岸邊。面對精神的匱乏,信仰的缺失,道德的丟失,人們不得不考慮用法律強制人們的行為,「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旋律註定不屬於這個年代。
很多人都把這個時代的弊病歸結與法制不健全,而我們又不得不承認現代的世界彷彿一條奔流的大河,川流熙攘,挾帶著人們冷漠疲憊的眼神向不知名的未來奔去。我們走得太快了,快到無法看清身旁的風景,快到沒有靜心沉吟的心情。我們過多地關注身邊的物質洪流,失去了心靈深處寧靜的住所。我們依舊「人之初,性本善」,但很快就被這個社會同化。
古人雲: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而我們現在追求的,正是在法律與道德的杠桿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張弛有度,相輔相成。現在,我們追求用法律強制自己的行為,用道德約束自己的良心,此乃文明第二步。
將來。總會有一天,社會積累了足夠多的財富,物質的氣球不在無休止地膨脹,我們不再為生計、財富或是名利奔波,苦惱,我們有心情看陽光透過薄薄的玻璃,蒸騰起氤氳的清香,我們總會懂得物質與財富只是我們生活的工具,而精神可以溶入我們的血液,伴我們走過人生之路。
法律成了一種象徵,更多的時候,內心深處的道德告訴我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就像在湖邊釣魚的丹麥人,自覺把小魚放回湖中。將來,我們與道德融為一體,每個人心中都一把道德的標尺。
道德,法律,道德,文明就是踩著這樣的足跡前進,歷史就是循著這樣的軌跡上升,而人類始終在追求一種更高的境界。
② 紀錄片《創新中國》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創新中國》是一部講述中國最新科技成就和創新精神的紀錄片。它關注最前沿的科學突破、最新潮的科技熱點,聚焦信息技術、新型能源、中國製造、生命科學、航空航天與海洋探索等前沿領域,用鮮活的故事記錄當下中國偉大的創新實踐。
《創新中國》是一部由史岩、劉穎、徐歡、許丁心、史慧、胡博等人創作的講述中國最新科技成就和創新精神的紀錄片。
它關注最前沿的科學突破、最新潮的科技熱點,聚焦信息技術、新型能源、中國製造、生命科學、航空航天與海洋探索等前沿領域,用鮮活的故事記錄當下中國偉大的創新實踐。2018年1月22日20:00在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首播,3月5日20時起在央視九套重播。
在這部紀錄片中,全程擔任解說的就是AI,主創團隊用AI分析重現了已故知名配音演員李易的聲音。
劇集劇情:
第一集:信息
「0」和「1」建構起一個嶄新的世界,信息和數據無處不在,在線互聯無往不利,人類社會正在經歷一場信息革命。在中國,炙手可熱的信息領域,正在引發巨大的社會變革。
從偏遠山村到現代都市,從古老的傳統行業到新銳的試驗場,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量子通訊等最熱點的領域探索帶來最前沿的科技突破,我們將在這一集看到創新力量引導的數字變革以及它所描摹的未來圖景。
第二集:能源
煤能夠變成石油;太陽能夠被人造出來;人體能成為發電機;最大膽的嘗試、最新型的能源,都將在這里展示。思考世界能源危機、面對審時度勢的考驗,中國人在世界能源領域不讓責任與擔當。以東方智慧結合現代科技,創新精神推動能源變革,正在為中國,也為世界打造一個充滿動力的未來。
第三集:製造
現代人的生活是「製造」出來的。從簡單的製造到真正的「智」造,中國人已經加入到爭奪未來的賽跑。機器、生產以及產品,一切都在被重新定義。
傳統製造業將走向何方,透過紛繁復雜、不斷升級的技術和發明,我們正在把握製造前行的脈搏。在這一集你不僅看到世界上最薄的玻璃、最靈活的機械手臂,還有努力堅守與執著奮斗的精神。
第四集:生命
生命,有時候可以簡化成一個化學公式。 人類正是在對生命的認知中,獲得智慧和力量。在有限的地球上生存,對於攻克疾病、延長壽命、戰勝飢餓、創造出嶄新的物種等問題,中國科學家大膽探索、小心求證,創新在生命科學領域製造出一個又一個驚喜
第五集:空海
從製造「天宮」到化身「蛟龍」,中國人夢想飛向太空,也在努力探索深海。對於如何抵達11000米的海洋最深處、什麼樣的空間站能幫助中國人登上月球甚至探索火星等問題中,創新帶領夢想、塑造超越,也帶來自豪與信心。探索者無畏,必將走得更遠、飛得更高,在大海與星辰的方向。
第六集:潮起
從科學家到創業者,從基礎科學到工程建設,從政府到企業,這是一個萬眾創新的時代。故事發生在長城腳下世界最深的地鐵站,也發生在瀕倒閉的製造車間;世界上最聰明的公司夢想開發另外一種智慧,中國最老牌的經濟特區也在醞釀新的騰飛。
③ 紀錄片 概念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以不能虛構情節、不能用演員扮演、不能任意改換地點環境、不能變更生活進程為其基本特性。電影的誕生始於紀錄片的創作。1895年法國路易·盧米埃爾拍攝的《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嬰兒的午餐》等實驗性的電影,都屬於紀錄片的性質。中國紀錄電影的拍攝始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最早的一些鏡頭,包括清朝末年的社會風貌,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片斷和歷史人物李鴻章等,是由外國攝影師拍攝的。紀錄片又可以分為電影紀錄片和電視紀錄片。
創作特色:
一、「社會類」長紀錄片佳作的主要創作特色
1、 節目內容更具「深刻內涵」:
「用自己的思想去影響另一部分人的思想,用自己的話語權去影響社會輿論」。因此,中外的紀錄片作者在拍攝題材的選擇上及節目內容的主題思想表達上都頗費心血。
2、節目表述更注重濃厚的「人文關懷」精神:
「最具人情味的作品最能打動人心」。在這個方面,本屆獲獎的優秀作品都有著共同的進步和突破。
3、 節目敘事方式更「多樣化」:
一是人物傳記片敘事方法有突破。
二、「人文類」長紀錄片呈現新的創作形態及發展趨勢:
1、注重並運用紀錄片「故事化」的創作手法,融入大眾「娛樂化」元素。
2、調動多種創作元素達到完美的整體藝術效果。
在當今國內外大量經典的歷史文化類紀錄片中,絕大多數體現了新歷史主義的敘述策略,比如國際水準的紀錄片如《失落的文明》、《清宮檔案》、《國寶背後的故事》、《世界遺產》等片,現從上述幾個方面闡述。
1、真實再現。2、形式論證。3、浪漫傳奇的情節設置。(詳見http://cache..com/c?m=&p=9d7dc64ad2840bff57efc36457&user=)
④ 紀錄片的創作特色是什麼
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紀錄片的核心為真實。
電影的誕生始於紀錄片的創作。1895年法國路易·盧米埃爾拍攝的《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等實驗性的電影,都屬於紀錄片的性質。中國紀錄電影的拍攝始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軍山》。
(4)紀錄片文明與創造擴展閱讀:
分類
一、詩意型紀錄片(Poetic Documentary)
詩意紀錄片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代表作為伊文思(JorisIvens)的《雨》(Rain)。這種類型的紀錄片不強調敘事,不注重特定時空的營造,不強調連貫剪輯。它著力於節奏的創造,不同空間的並置,目的在於情緒、情調的傳達。
二、闡釋型紀錄片(Expository Documentary)
闡述型紀錄片也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中國在1990年代「新紀錄運動」(這個概念是否成立或許依然存疑)之前的紀錄片多屬此類。這種紀錄片宣傳意圖明確,創造者倚重解說詞的力量說服觀眾接受自己的觀點。形式上的典型特徵是「上帝之聲」(voice-of-God)、證據剪輯、全知視點等。
三、觀察型紀錄片(Observational Documentary)
觀察型紀錄片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其技術基礎在於攜帶型攝影機和磁帶攝像機的出現。這種紀錄片放棄解說,放棄扮演,紀錄片導演成了「牆壁上的蒼蠅」(fly on the wall)。近年來中國出現很多這種類型的紀錄片,如段錦川的《八廓南街16號》、康健寧的《陰陽》等。
這種紀錄片長於現實世界的表達,但對於歷史題材卻難以處理。由於放棄了解說、字幕,影像的表達很容易流於冗長而沉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紀錄片
⑤ 推薦幾部紀錄片,介紹計算機從產生到發展。
介紹計算機從產生到發展的紀錄片有《互聯網之子》、《代碼奔騰》、《谷歌與世界頭腦》、
《互聯網之子》講述亞倫·斯沃茨的短暫但是輝煌的一生。亞倫·斯沃茨年僅14歲就參與創造RSS1.0規格,在程式設計圈當中聲名大噪。
斯沃茨是「求進會」共同創辦人,一直關注網際網路自由及網路信息流通等議題。2011年7月19日他被指控自JSTOR非法下載大量學術期刊文章,並遭聯邦政府起訴被捕,因而獲得主流媒體關注。2013年1月11日早晨,他被發現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的公寓中上吊自殺身亡。
(5)紀錄片文明與創造擴展閱讀
計算機科學技術與農業的結合,就產生了數字化現代農業科技;計算機科學技術與金融業的結合,使得網上銀行等新型金融機構誕生了,隨之「喬布斯之問」也將因為計算機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而得到解決。計算機科技技術會通過更加多元化的形式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
智能化方面計算機學習技術的發展趨勢,網路技術的發展是計算機技術發展的重心,直接影響著計算機的功能普及。現在人們為了完善自身,拓展視野,從而不斷通過網路從各個渠道獲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人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都可以利用計算機的智能化來解決,這也是文明進步的代表,這促使著計算機科學技術必須要發展到更高和更深入的層面上。
⑥ 紀錄片有什麼優點
真實。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紀錄片的核心為真實。
紀錄片中解說詞的作用
一、形象生動,畫龍點睛
形象生動的解說詞簡潔凝練、優美流暢,能給觀眾帶來無窮的韻味和美的享受。
二、幽默詼諧,情趣盎然
富有幽默感的紀錄片解說詞不僅能表達創作者的情致和感悟,傳遞畫面語言難以表述清楚的信息與感情,還能讓觀眾在另一種「審美空間」中獲得「審美期待」的滿足。
三、抒情寫意,落筆生輝
紀錄片的解說詞在風格上接近散文,在語言的運用上更注重情感的抒發和詩情的注入,我國傳統藝術創作十分注重寫意,講究 意境。電視紀錄片解說詞有了「意」的加入,會很有韻味。
四、飽含哲理,意味深長
紀錄片通過對事物敏銳的觀察、對生活深刻的感悟、對社會深度的洞察、對人生理性的思考,揭示出一種超乎現實的普遍意義和永恆價值。
(6)紀錄片文明與創造擴展閱讀:
紀錄電影的分類,沒有固定的統一標准,依照題材與表現方法的不同,一般分為以下幾類:
1、政論
運用真實形象進行論證的紀錄片。它充分發揮電影的技術優勢和藝術優勢,運用可視材料進行論證,顯示出形象性與思辨性相輔相成的特點。運用的素材可以是現實的,也可以是歷史的,不受時間的限制;
以《中印邊界問題真相》為例,其素材來源可以是中方的、印方的、英方的,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因此,也不受事件本身序列的限制。除了材料的真實性、論證的嚴密性、觀點的鮮明性這樣一些基本要求外,政論紀錄片尤其注重形象性與科學性的統一。
2、時事報道片
指報道新近發生的新聞事件的紀錄像片,它的性質與新聞片相同。但報道的范圍不限於一時一事,結構也比較完整。如報道辛亥革命70周年紀念活動的《歷史的紀念》、報道女排比賽的《拼搏》等。
3、歷史
指再現過去時代的歷史事件的紀錄像片。它所表現的人物和事件須准確反映歷史的本來面目,不能違反歷史的真實,不能用演員扮演。
可以運用歷史影片數據、歷史照片、文物、遺跡或美術作品進行拍攝。影片應具有文獻價值。如《辛亥風雲》、《兩種命運的決戰》、《淮海千秋》等。
4、傳記
指紀錄人物生平或某一時期經歷的紀錄像片。它與一般時事報導片或歷史紀錄片的區別在於以特定的人物為中心,不允許用演員扮演,也不可有虛構的情節和人物。
如《詩人杜甫》、《偉大的孫中山》、《革命老人何香凝》、《毛澤東》、《葉劍英》等。僅表現某一人物的某一側面的人物肖像片、人物速寫片等也屬於此類。
5、生活
指記錄人們現實生活的各種情況及狀態的記錄像片。這是有別於其它紀錄片的,因為內容完全是不需要演員參加演出的,而是反映了活生生的真人與真事。
6、人文地理片
指探索一定地區的自然狀況,或介紹社會風習、城鄉風貌的紀錄片。如《黃山奇觀》、《漫遊柴達木》、《土林探奇》等。
7、舞台
指紀錄舞台演出實況的紀錄像片。對舞台演出的歌舞、戲劇、曲藝等進行現場拍攝,可以根據需要對演出節目進行剪裁、刪節,但對演出內容不能改編、增添,以區別於根據舞台節目改編的舞台藝術片。
如《民間歌舞》、《友誼舞台》等。中國第一部彩色舞台紀錄片是1953年拍的《梁山伯與祝英台》。
8、專題系列
指在統一的總題下分別出片或連續出片的紀錄像片。其中各部影片都可以連續放映,也可以各自獨立,如《漫遊世界》、《紫禁城》、《近代春秋》等。
還可分為:宣傳紀錄片、商業紀錄片、獨立紀錄片(當然,根據分類標准不同,還有其他分類方法)
⑦ 《中國十大必看紀錄片》是什麼紀錄片
《請為我投票》、《英和白》、《高三》、《算命》、《老唐頭》、《河西走廊》、《故宮100》、《布衣中國》、《我從漢朝來》、《漢字五千年》。以上10部紀錄片深刻的反應了事物的發展和文化內涵,值得深思。
9、《我從漢朝來》:漢朝是中國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漢族就是在這一時期得名。本片以獨特的視角「漢畫像石」作為核心線索,三年間尋訪百餘處歷史遺跡,用影像復原了畫像石記述的歷史事件。
10、《漢字五千年》:用講故事的方式,藉助32個富有代表性的漢字,將隱藏在文字背後的人以及歷史充分展示出來,生動描繪了一幅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長卷。看完才明白,漢字的博大精深是其它任何文字不可比擬的。
⑧ 有什麼關於世界各國文明的紀錄片
《地球脈動》,幾乎算是有史以來最好的生態紀錄片,用接近上帝的視角,審視這個叫做地球的星球,雖然探討的是科學,但是有著宗教式的觀影體驗。
⑨ 全球十大必看紀錄片都是什麼為什麼
必看紀錄片《時間的風景》、《舌尖上的中國》、《帝企鵝日記》、《 生 命 》、《 海 豚 灣 》、《人生七年》、《 美 麗 中 國 》、《 第 三 極 》、《 森 林 之 歌 》、《 河 西 走 廊 》。通過紀錄片看著渺茫的宇宙、龐大的自然界,看著真實人生,獲得一份感悟,找到一些方向。
3、《舌尖上的中國》
《舌尖上的中國》是由中央電視台出品的美食類紀錄片,主要是記錄中國各地的美食,通過中華美食的多個側面,來展示中國人生活上的變化。中國各地的風土習俗,構成中國各地美食的特色。讓中國觀眾更加了解中國飲食的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