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硫酸在什麼時候出現的
一種最原始的硫酸製作方法是用中葯「綠礬」(硫酸亞鐵)放入陶制坩鍋高溫煅燒,分解成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再用蒸餾設備收集起來,使三氧化硫與水蒸汽結合冷凝,在實驗了幾次之後,便得到一種相對較純的濃硫酸。這是8世紀時中國煉丹家發明的,比西方早了大約700年.
⑵ 硫酸制備是由西方傳入中國的嗎
現代製造硫酸的工藝是從西方傳入中國的。
據史書記載,早在2000 多年前,我國即發明了 製取硫酸的工藝。「煉石膽取精華法」,是用干餾法從石膽(CuSO4·5H2O)中提取硫酸的世界最早記錄,它比8世紀阿拉伯煉金家提出加熱礬,可蒸餾出「礬精」(硫酸),要早五六百年。
⑶ 硫酸的發現歷史
硫酸發現於公元8世紀。阿拉伯煉丹家賈比爾通過干餾硫酸亞鐵晶體得到硫酸。一些早期對化學有研究的人,如拉齊、賈比爾等,還寫了有關硫酸及與其相關的礦物質的分類名單;其他一些人,如伊本·西那醫師,則較為重視硫酸的種類以及它們在醫學上的價值。
在17世紀,德國化學家Johann Rudolf Glauber將硫與硝酸鉀混合蒸汽加熱制出硫酸,在這過程中,硝酸鉀分解並氧化硫令其成為能與水混合並變為硫酸的三氧化硫(SO3)。於是,在1736年,倫敦葯劑師Joshua Ward用此方法開拓大規模的硫酸生產。
在1746年,John Roebuck則運用這個原則,開創鉛室法,以更低成本有效地大量生產硫酸。經過多番的改良後,這個方法在工業上已被採用了將近兩個世紀。 由John Roebuck創造的這個生產硫酸的方法能製造出濃度為65%的硫酸,後來,法國化學家約瑟夫·路易·蓋-呂薩克以及英國化學家John Glover將其改良,使其能製造出濃度高達78%的硫酸,可是這濃度仍不能滿足一些工業上的用途。
在18世紀初,硫酸的生產都依賴以下的方法:黃鐵礦(FeS2)被燃燒成硫酸亞鐵(FeSO4),然後再被燃燒,變為能在480℃下分解成氧化鐵以及能用以製造任何濃度硫酸的三氧化硫的硫酸鐵[Fe2(SO4)3]。可惜,此過程的龐大成本阻礙了濃硫酸的廣泛運用。 由約翰·道爾頓在1808年繪制的早期硫酸分子圖顯示了硫酸有一個位於中心的硫原子並與三個氧原子建立共價鍵,如右圖。
後來,到了1831年,英國制醋商人Peregrine Phillips想到了接觸法,能以更低成本製造出三氧化硫以及硫酸,這種方法在現今已被廣泛運用。
在古代中國,稀硫酸被稱為「綠礬油」。 在公元650~683年(唐高宗時),煉丹家孤剛子在其所著《黃帝九鼎神丹經訣》卷九中就記載著「煉石膽取精華法」,即干餾石膽(膽礬)而獲得硫酸。
⑷ 最早的硫酸是用來干什麼
戰爭啊
⑸ 硫酸在中國古代是怎麼製造的
中國煉丹術士採用蒸餾膽礬的方式獲得硫酸,阿拉伯煉金術士,則採用將硝石和綠礬混合在一起蒸餾,再將得到的氣體(SO3)溶於水,得到硫酸
⑹ 有關於硫酸的發現
漢晉南北朝是煉丹術的發展時期。東漢末魏伯陽撰《參同契》,總結了已往的煉丹成就。如關於黃金的化學穩定性,水銀易揮發、又易與硫黃化合,胡粉(鉛粉)遇碳 (C)可還原為鉛等。從世界化學史上來看,魏伯陽實為世界上最早的煉丹家。約與葛洪同時的煉丹家狐丘,其「九轉鉛丹法」是製取鉛丹(Pb3O4)的最早文獻,也是認識和實現化學上可逆反應的創舉。他的「煉石膽取精華法」,用干餾法從石膽CuNSO4·5H2O)中提取硫酸(H2SO4),比8世紀阿拉伯國家製取硫酸要早五六百年。東晉道士葛洪的煉丹成就,集中反映在《抱朴子內篇》中。他總結了水法煉丹中金屬間的置換現象;記載了從砷化合物中提煉單質砷的方法。雖然他未能對此生成物作出有關形質的描述,但他 的方法確比西方國家一致公認的最早發明家13世紀的日耳曼煉金家馬格魯斯要早九百年。
⑺ 硫酸在中國古代是怎麼製造的
硫酸這種工業生產的重要原料始於8世紀,我們中國道士卻是拿來煉丹,生產硫酸最古老的方法是用綠礬(硫酸亞鐵)為原料,放在蒸餾釜中煅燒而製得硫酸.古代煉丹士稱硫酸為」綠礬油」就是由這種方法而得名.生產硫酸最古老的方法是用綠礬(FeSO4·7H2O)為原料,放在蒸餾釜中煅燒而製得硫酸.在煅燒過程中,綠礬發生分解,放出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其中三氧化硫與水蒸氣同時冷凝,便可得到硫酸.2(FeSO4·7H2O) Fe2O3+SO2+SO3+14H2O 在18世紀40年代以前,這種方法為不少地方所採用.古代稱硫酸為「綠礬油」就是由於採用了這種方法的緣故.
⑻ 硫酸最早在哪個國家發現
硫酸發現於公元8世紀。阿拉伯煉丹家賈比爾通過干餾硫酸亞鐵晶體得到硫酸。
在古代中國,稀硫酸被稱為綠礬油。 在公元650~683年(唐高宗時),煉丹家孤剛子在其所著《黃帝九鼎神丹經訣》卷九中就記載著「煉石膽取精華法」,即干餾石膽(膽礬)而獲得硫酸。若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則為:
CuSO4·5H2O=加熱=CuSO4+5H2O
CuSO4==高溫==CuO+SO3↑
SO3+H2O=H2SO4
至於用硫磺燃燒(通過鉛室法)制硫酸,則是17世紀以後的事,而用接觸法制硫酸則更是19世紀以後才出現的。
⑼ 誰知道硫酸工業的發展歷史
硫酸工業已有 200多年的歷史。早期的硫酸生產採用硝化法,此法按主體設備的演變又有鉛室法和塔式法之分。19世紀後期,接觸法獲得工業應用,目前已成為生產硫酸的主要方法。
早期的硫酸生產 15世紀後半葉,B.瓦倫丁在其著作中,先後提到將綠礬與砂共熱,以及將硫磺與硝石混合物焚燃的兩種製取硫酸的方法。約1740年,英國人J.沃德首先使用玻璃器皿從事硫酸生產,器皿的容積達300l。在器皿中間歇地焚燃硫磺和硝石的混合物,產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與氧、水反應生成硫酸,此即硝化法制硫酸的先導。
硝化法的興衰 1746年,英國人J.羅巴克在伯明翰建成一座6ft(lft=0.3048m)見方的鉛室,這是世界上第一座鉛室法生產硫酸的工廠。1805年前後,首次出現在鉛室之外設置燃燒爐焚燃硫磺和硝石,使鉛室法實現了連續作業。1827年,著名的法國科學家J.-L.蓋-呂薩克建議在鉛室之後設置吸硝塔,用鉛室產品(65%H2SO4)吸收廢氣中的氮氧化物。1859年,英國人J.格洛弗又在鉛室之前增設脫硝塔,成功地從含硝硫酸中充分脫除氮氧化物,並使出塔的產品濃度達76%H2SO4。這兩項發明的結合,實現了氮氧化物的循環利用,使鉛室法工藝得以基本完善。
18世紀後半期,紡織工業取得重大的技術進步,硫酸被用於亞麻織品的漂白、棉織品的酸化和毛織品的染色。呂布蘭法的成功,又需大量地從硫酸和食鹽製取硫酸鈉。迅速增長的需求為初興的硫酸工業開拓了順利發展的道路。
⑽ 硫酸在中國古代是怎麼製造的
硫酸這種工業生產的重要原料始於8世紀,我們中國道士卻是拿來煉丹,生產硫酸最古老的方法是用綠礬(硫酸亞鐵)為原料,放在蒸餾釜中煅燒而製得硫酸。古代煉丹士稱硫酸為」綠礬油」就是由這種方法而得名。 生產硫酸最古老的方法是用綠礬(FeSO4·7H2O)為原料,放在蒸餾釜中煅燒而製得硫酸。在煅燒過程中,綠礬發生分解,放出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其中三氧化硫與水蒸氣同時冷凝,便可得到硫酸。 2(FeSO4·7H2O) Fe2O3+SO2+SO3+14H2O 在18世紀40年代以前,這種方法為不少地方所採用。古代稱硫酸為「綠礬油」就是由於採用了這種方法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