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之前的發明

之前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28 04:50:50

❶ 中國五千年前祖先的發明創造

燧人鑽木取火,倉頡造字,神農氏嘗百草

❷ 發明之前似乎不太需要,但是發明之後卻離不開的一類東西稱作什麼

電,發現之初顯得不是那麼重要,後來深入各行各業方方面面,現在顯得無比重要沒有都不行。

❸ 在電話發明之前生活是什麼樣子的發明之後呢

可以體現在過年上,沒有電話前,大家都能互相走動相互串門。有了電話後鄰里關系也就淡漠了。還可以體現在書信上,沒有電話前,每個星期都會給家人或朋友寫封信,有了電話後書寫能力也就下降了。總的來說推動了社會的發展,離間了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

❹ 放大鏡之後和之前發明的是什麼鏡

放大鏡是從水晶得到的啟發,放大鏡之後有顯微鏡,眼鏡

❺ 衛生紙的發明,發明之前人們用什麼擦

造紙是中國早在漢代時的一大發明,但是直到元朝,這一技術的產品才被運用於人們最實際的生活:如廁。後人揣測,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文化相對比較落後,沒有漢民族「敬惜字紙」的意識,所以才使得廁紙進入人們的生活。而之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大家都用竹片做如廁的衛生用品,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唐宋之前,人們用的是一種叫做「廁籌」的木頭片或竹片,《元史》列傳第三後妃二記載,「裕宗徽仁裕聖皇後」伯藍也怯赤當太子妃的時候對婆婆「昭睿順聖皇後」非常孝順,她要在婆婆拭穢之前用自己的臉試試手紙的柔軟度:「後性孝謹,善事中宮,世祖每稱之為賢德媳婦。侍昭睿順聖皇後,不離左右,至溷廁所。」

連擦屁股的紙都要先用臉試試軟硬,這孝心實在是可圈可點。那麼,竹片呢?軟硬估計已經不是問題,竹子的問題在於毛刺甚多,萬一竹片不夠光滑,傷了使用者的臀部,實在是一件大煞風景的事情。

《南唐書·浮屠傳》記載,南唐後主李煜親自動手削竹片以供僧徒如廁時使用,並用面頰檢驗質量,看看是否光潔滑爽。這堪稱是禮佛的帝王中最值得稱道的了。
皇帝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用的什麼物件都應是不同凡響,有異於常人的。就拿不太雅的如廁用的手紙來說吧,皇帝的那個地方就要比百姓更高貴一些,高貴的地方當然就是用高貴的東西擦拭,所以明清兩代帝王的手紙就屬於高檔的奢侈品,如果硬要比較的話,明皇可要比清帝頂級的多。

據明代謝肇淛所記的《五雜俎》記載:「大內供御溷廁所用,乃以川中供野蠶所吐成繭,織以成帛,大僅如紙。每供御用之物,即便棄擲」。謝肇淛所生活的時代相當明孝宗,即弘治皇帝時期。皇帝如廁用的手紙是四川一地所貢的用野蠶繭織成的粗絲布,像一般手紙之大,用後丟棄。弘治皇帝自幼是在苦水中泡大的,即位後在明代皇帝中以廉潔遠色著稱,應當懂得勤儉。即使這樣一位皇帝,用絲帛當手紙,真是太奢侈了。令人稱趣的是,後來這些被皇帝用後的絲帛,卻被一名太監看著可惜,就一張一張地積攢起來,統一清洗曬干後,竟然織成一幅簾帳,掛在他的小屋裡。[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一次,皇帝閑游散步,正好看到了這個簾帳,這個簾帳是很有特色的,一小塊一小塊地織補起來,就象僧人百衲衣一樣,吸引了皇帝的眼球,於是就問此為何物,太監不敢撒謊,就如實招供是用您老人家的「手紙」做的。皇帝大為驚愕,大呼這太可惜了,這才下令以後如廁用紙代替,不要再用帛了。實際上粗帛的吸濕性並不如草紙,皇帝用著也不一定舒適,這樣用也就是顯現其身份的特殊性,用著不當回事,看到被別人重復利用才喊著可惜,純屬作秀。

後來明代皇帝用的手紙也不一般,是用內官監紙房抄造,呈淡黃色,綿軟細厚,裁方可三寸余,由專門管理凈房的近侍太監收著,隨時進呈使用。三寸見方的手紙尚不及巴掌大,哪有現代人那樣用的放心舒服,皇帝尚且如此,一般老百姓可見一斑。

到了清朝,馬背上下來的後代可節省的多。慈禧太後用的衛生紙是將一大張白棉紙,按需求裁好後,用水將紙噴得發又潮又蔫,然後墊上濕布,用熱熨斗熨兩遍,使原來帶毛發澀的紙變得光滑平整,疊好備用。這種衛生紙對太後來說,不一定是如廁用,也是她的經期用紙。對於男性皇帝,就沒有這么好了,光緒用的如廁手紙,就是普通的揉過後去掉內硝的裱心紙,就是襯裱字畫的毛邊紙,很一般,並無特別之處。

一葉而知秋,一張不雅的手紙,在炫富上清帝輸了明皇一局。可不管是明皇還是清帝,與當代人比較就更不起眼了。現代人的生活真是越來越好了,連手紙也變得講究起來,購買時看完牌子看克數,又看是不是原木漿的。相信那些皇帝在天有知,也是非常羨慕的。

❻ 它是在金屬物體發明之前發明的。它叫什麼

電是一種客觀存在,不能說是發明,只能說是發現。早在2500多年前,古希臘人就發現用毛皮磨擦過的琥珀能吸引一些像絨毛、麥桿等一些輕小的東西,他們把這種現象稱作"電"。
一、電的歷史
公元1600年,英國醫生吉爾伯特(1544~1603)做了多年的實驗,發現了"電力","電吸引"等許多現象,並最先使用了"電力","電吸引"等專用術語,因此許多人稱他是電學研究之父.1734年法國人杜伐發現了同號電相互排斥,異號電相互吸引的現象.1745,普魯士(德國的前身)的一位副主教克萊斯特在實驗中發現了放電現象
18世紀中葉,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大電學家富蘭克林又做了多次實驗,進一步揭示了電的性質,並提出了電流這一術語.他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的物體之中.如果一個物體得到了比它正常的份量更多的電,它就被稱之為帶正電(或"陽電");如果一個物體少於它正常份量的電,它就被稱之為帶負電(或"陰電").所謂放電就是正電流向負電的過程.
1800年春季,有關電流起因的爭論有了進一步的突破.伏打發明了著名的"伏打電池".這種電池是由一系列圓形鋅片和銀片相互交迭而成的裝置,在每一對銀片和鋅片之間,用一種在鹽水或其他導電溶液中浸過的紙板隔開.銀片和鋅片是兩種不同的金屬,鹽水或其他導電溶液作為電解液,它們構成了電流迴路.這是一種比較原始的電池,是由很多銀鋅電池連接而成的電池組.但在當時,伏打能發明這種電池確是很不容易的. 伏打電池的發明使人們第一次獲得了可以人為控制的持續電流,為今後電流現象的研究提供了物質基礎,也為電流效應的應用打開了前景,並很快成為進行電磁學和化學研究的有力工具. 二、電的意義
電和電流被發現以後,電的影響便無處不在,它的產生還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加速了世界工業的現代化進程,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❼ 1908年之前,發明的東西有什麼!!

火車1814,氣輪1809,發電機1866,電話,電燈,電鑽,電焊機,……

❽ 紙發明之前古代是如何生活的

在紙張發明出來之前的生活中古人所用書寫材料是竹簡,另外他們上廁所之後所用擦拭工具則是“廁籌”。對於古人來說,紙張最重要的用處就是拿來書寫。紙張最早誕生於西漢時期,但是因為當時製作工藝不夠成熟,所以紙張的質量與數量都十分有限。待東漢蔡倫對造紙術進行改良之後紙張的數量雖然得到一定提高,但是並未得到全面普及。在紙張還未出現以及還未普及的時期里,古人所用書寫材料主要是竹簡。

廁籌的使用並非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重復使用的。每用完一次,古人都會將它拿去清洗干凈,以便下次接著使用。當然除了廁籌之外,古人也會拿樹葉、瓦片等物來擦拭屁股。由此可以看出,古人並沒有因為沒有紙張而過不下去日子。

❾ 世界上都有哪些發明(1965年之前的)

郭守敬:高表、玲瓏復儀、觀象台
張衡:漏水制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
洛下閎:赤道式儀器
蘇頌:天象儀
莘七娘:孔明燈,走馬燈
馬鈞:龍骨水車
丁緩: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
杜詩:水力鼓風機
李治(不是那個唐代高宗):測園海鏡
想不出來了。
這些夠了吧。
太多了。
你也可以去網路查查。
我只能回答這么多了。

❿ 誰發明了手機之前

手機是八十年代摩托羅拉發明
在此之前 人們可以用無線電步話機 在二戰諾曼底登陸戰中開始使用的 大概那個時間段

以前無線電的缺點是 機器體積大 很重 范圍段 待機時間段 信號很爛 而且只能特定人使用 也就是官方能用

以上個人看法

與之前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