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船的發展歷史
經歷了四個時代:舟筏時代、帆船時代、蒸汽機船時代和柴油機船時代。
1、舟筏時代→獨木舟→筏→木板船→槳、篙和櫓→帆船時代→地中海的古帆船→北歐和西歐帆船→飛剪式帆船→中國帆船→蒸汽機船時代→早期的蒸汽機船→「大東方」號蒸汽機船→蒸汽機船的完善→汽輪機船、柴油機船的問世→油船和散貨船的出現→大型遠洋客船的興起→柴油機船時代
2、船舶大型化→船舶專業化→船舶高速化→船舶自動化→船舶內燃機化
部分船介紹:
1、舟筏時代
人類以舟筏作為運輸、狩獵和捕魚的工具,至少起源於石器時代。中國1956年在浙江出土的古代木槳,據鑒定是四千年前新石器時代的遺物。說明舟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史前年代。
2、帆船時代
據記載,遠在公元前四千年,古埃及就有了帆船。中國使用帆船的歷史也可以追溯到公元以前。從15世紀到19世紀中葉,是帆船發展的鼎盛時期。15世紀初中國航海家鄭和遠航東非,15世紀末C.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他們的船隊都是由帆船組成的。
在帆船發展史中,地中海沿岸地區、北歐西歐地區和中國都曾作出重大貢獻。19世紀中葉美國的飛剪式快速帆船,則是帆船發展史上的最後一個高潮。不同地區的帆船,在結構、形式和帆具等方面各有特色。
3、蒸汽機船時代
18世紀蒸汽機發明後,許多人都試圖將蒸汽機用於船上。1807年,美國人R.富爾頓首次在「克萊蒙脫」號船上用蒸汽機驅動裝在兩舷的明輪,在哈德遜河上航行成功。從此機械力開始代替自然力,船舶的發展進入新的階段。
4、柴油機船時代
柴油機船問世後,發展很快,逐漸取代了蒸汽機船。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工業化國家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國際貿易的空前興旺,中東等地石油的大量開發,促使運輸船舶迅速發展。
② 船的發展史
在中國,商代已造出有艙的木板船,漢代的造船技術更為進步,船上除版槳外,還有錨、舵。
唐代權,李皋發明了利用車輪代替櫓、槳劃行的車船、槳劃行的車船。
宋代,船普遍使用羅盤針(指南針),並有了避免觸礁沉沒的隔水艙。同時,還出現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15世紀,中國的帆船已成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適航性最優越的船舶。中國古代航海造船技術的進步,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
船,指的是:利用水的浮力,依靠人力、風帆、發動機(如蒸氣機、燃氣渦輪、柴油引擎、核子動力機組)等動力,牽、拉、推、劃、或推動螺旋槳、高壓噴嘴,使能在水上移動的交通運輸工具。
另外,民用船一般稱為船(古稱舳艫)、輪(船)、舫,軍用船稱為艦(古稱艨艟)、艇,小型船稱為舢舨、艇、筏或舟,其總稱為艦船、船舶或船艇。
船的起源國尚無定論,早在公元前6000年,人類已在水上活動。世界上最早的船可能就是一根木頭,人們試著騎到水中漂浮的較大的木頭上,從而想到了造船。
③ 車船的發明者究竟是誰
在《中興小記》中曾有這樣一段記載「其制如大桅,長十餘丈,上置巨石,遇官軍船近,即倒拍竿擊碎之。農民軍謂之『車船』。」那麼,這種車船是由誰發明的呢?
一、唐代山南東道節度使李皋發明的。據《舊唐書·李皋傳》載:「(李皋)嘗運心巧思,為戰艦,挾二輪蹈之,翔風鼓浪,疾若掛帆席,所造省易而久固。」這里所說的二輪戰船就是車船,這里認為車船就是李皋造的了。南宋紹興三年李綱奏摺道:「余得唐嗣王皋遺制,創造戰船數十艘,上下三層,挾以車輪,鼓蹈而前,觀者如堵。」這里雖不是明確地說李皋造車船,然而非唐人造無疑了。同時史載李皋曾經在江南生活過,這就不能排除江南水鄉的生活經歷使其會造此船成為可能。
二、車船是由南宋都水監水手木匠都料高宣發明的。《楊么事跡》說:「程吏部……偶得一隨軍人,原是都水監白波輦運司黃河掃岸水手木匠都料高宣者,獻車船樣……打造大車船一隻,數日並工而成。」不難看出,該書作者認為車船是高宣獻圖並製造的,而農民軍擁有的車船卻是從官軍手中奪來的。該書中寫道:「程吏部班師,奈氵止江之水漸落,氵止江口灘淺,車船不能出,賊遂力爭奪。覃統制燒之不迭,其船盡為賊有。」
車船的發明者究竟是誰,還有待於史學家們進一步考證研究得出確定的結論。
④ 汽車,輪船什麼時候發明
希望對你有幫助:世界公認的汽車發明者是德國人卡爾·佛里特立奇·賓士。他在1885年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輛馬車式三輪汽車,並於1886年1月29日獲得世界第一項汽車發明專利,這一天被大多數人稱為現代汽車誕生日,賓士也被後人譽為「汽車之父」。 被人們稱為「輪船之父」 的羅伯特富爾頓是美國機械工程師。1807年7月他設計出排水量為100噸、長45.72米、寬9.14米的汽輪船「克萊蒙特」號。船的動力是由72馬力的瓦特蒸汽機帶動車輪撥水。8月17日,載有40名乘客的「克萊蒙特號」 從紐約出發,沿著哈德遜河逆水而上,31小時後,駛進240公里以外的奧爾巴尼港,平均時速7.74公里,從此揭開了輪船時代的帷幕。此後它在哈德遜河上定期航行,成為世界上第一艘蒸汽輪船,奠定了輪船不容搖撼的地位。
⑤ 船是誰發明的它的起源歷史
舟船,是由原始的渡水浮具逐步演變而來的,具體的發明人目前尚未知道。人類的這一漫長歷史過程卻清楚地被記錄在古文獻中。《莊子•逍遙游》說:「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於江湖。」
我們從以上古文獻的記載中可以看到:「以匏濟水」、「始乘枰」、「變乘桴以造舟楫」,揭示的當是舟船最初發展的規律,即從「匏」到「桴」,再由「桴」到「舟」。任何事物的發展和演變,都要經歷漫長的過程。
(5)後世輪船之的車船發明於哪個時期擴展閱讀:
船的起源:在幾千年前,人們就發現過河困難的問題。若河淺和水流慢,人們就可以涉水渡河。但遇到河深和水流急的河流,人們就無法過河。後來,一些人發現抱著樹枝或粗的樹干,就可以浮渡過河。於是,人們就開始有意識地把樹枝捆成一紮,做成木筏。或把粗樹干挖空,使它成為獨木舟就可以過河了。這就是船的雛形。
1、古代槳船
在後來,人們開始在船上裝上許多船槳,以此來為船隻提供動力,使其不用隨波逐流,便於控制船隻,使船隻更安全。
2、古代遠洋帆船
隨著人們的科技發展和貪婪的慾望,使人們開始了遠洋探險。在技術上,探險家們所使用的帆船比以前的人力多槳船先進多了。它裝上了高大的桅桿,桅桿上掛著大面積的帆布,使它能盡最大限度地利用海上的風能。這比起以前的船,速度更快,船身更大,更堅固,住在上面更舒適。它上面放置了大量的大炮,使它的攻擊力更強。
3、近代輪船
隨著人們步入工業時代,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英國人瓦特經過多年研究,廣泛吸取前人的經驗,製成了使用可靠的蒸汽機,並投入使用。那時有一位叫富爾頓的美國人,覺得用槳劃船會很累,而且效率不高,於是他就想用明輪來代替船槳。用蒸汽機驅動船隻。並於1870年在哈德遜河上成功地進行試航。這就是輪船的雛形。
1835年,英國人史密斯造了一艘裝有螺旋槳的船模型,引起了造船專家的注意。經研究發現,螺旋槳作為船的推進器比明輪力量大。於是裝明輪的輪船逐漸退出使用。但為了稱呼方便,裝螺旋槳的船還是叫輪船。
4、現代輪船
隨著人類的發展,現代的輪船已經不再用帆來輔助船航行,而且不再使用會嚴重污染環境而且效率低的蒸汽機,改用了柴油發動機。這是船的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現代的輪船不僅裝上了高效的柴油發動機,而且還裝上了雷達、聲納、無線電等先進設備,使船隻遠洋航行變得更加安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船
⑥ 輪船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南北朝時期的中國人,已發明了輪船。以船側輪子的轉動代替劃槳,以輪激水前進。古稱為「車船」、「車輪軻」。在這里,輪成為以連續運動代替間歇運動的機械。 史載,祖沖之發明「千里船」,在建康 (南京) 新亭江試航,「日行百餘里」。可惜,該記載未明確指出,祖沖之是否以輪代槳作為動力機械。 唐代李皋發明了「槳輪船」。他在船的舷側或艉部裝上帶有槳葉的槳輪,靠人力踩動槳輪軸,使輪周上的槳葉撥水推動船體前進。因為這種船的槳輪下半部浸入水中,上半部露出水面,所以稱為「明輪船」或「輪船」,以便和人工劃槳的木船、風力推動的帆船相區別。 至宋代,火葯與輪船,已成為兩項最重要的軍事武器。宋將韓世忠在 1129 年鎮江黃天盪戰役中「用飛輪八楫,踏車蹈回江面」,有力打擊金人完顏亮;在採石磯戰役中, 輪船
宋將虞允文的輪船戰艦使金兵「相顧駭愕」等史事,都是明證。隨輪船製造技術的提高,船中槳輪數量也從 2 輪發展到 4 輪、 8 輪、 20 輪,甚至 32 輪。 後來螺旋槳推進器取代了槳輪,「明輪船」被淘汰了。因為稱呼上的通俗和習慣,用螺旋槳推進的船仍稱為「輪船」,並沿襲至今。 公元782~785年,杭州知府李皋在船的舷側或艉部裝上帶有槳葉的槳輪,靠人力踩動槳輪軸,使輪軸上的槳葉撥水推動船體前進。在19世紀以前,船舶主要靠人工搖櫓和風帆推進。
⑦ 輪船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1752年,瑞士物理學家白努利第一次提出了螺旋槳比在它以前存在的各種推進器優越的報告,他設計了具有雙導程螺旋的推進器,安裝在船尾舵的前方。1764年,瑞士數學家歐拉研究了能代替帆的其它推進器,如槳輪(明輪)。噴水,也包括了螺旋槳。
潛水器和潛艇在水面下活動,傳統的槳、帆無法應用,笨重龐大的明輪也難適應。於是第一個手動螺旋槳,不是用在船上,而是作為潛水器的推進工具。
蒸汽機問世,為船舶推進器提供了新的良好動力,推進器順應蒸汽機的發展,成為船舶推進的最新課題。
第一個實驗動力驅動螺旋槳的是美國人斯蒂芬,他在1804年建造了一艘7.6米長的小船,用蒸汽機直接驅動,在哈得遜河上做第一次實驗航行,實驗中發現發動機不行,於是換上瓦特蒸汽機,實驗航速是4節,最高航速曾達到8節。
斯蒂芬螺旋槳有4個風車式槳葉,它鍛制而成,和普通風車比較它增加了葉片的徑向寬度,為在實驗中能選擇螺距與轉速的較好配合,槳葉做成螺距可以調節的結構。在哈得遜河上兩個星期的試驗航行中,螺旋槳改變了幾個螺距值,但是實驗的結果都不理想,性能遠不及明輪。這次實驗使他明白,在蒸汽機這樣低速的條件下,明輪的優越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它的推進效率高於螺旋槳是必然的結論。
阿基米德螺旋的引入,最早見於1803年,1829年有英國的阿基米德螺旋槳的專利。並在此基礎上於1840-
1841年建造了一些民用的螺旋槳。1843年,英國海軍在「雷特勒」號艦上,第一次以螺旋槳代替明輪,隨後由斯密士設計了20艘螺旋槳艦,參加了對俄戰爭,斯密士成為著名人物。
1843年,美國海軍建造了第一艘螺旋槳船「浦林西登」號,它是由艦長愛列松設計,在愛列松的積極推廣下,美國相續建造了41艘民用螺旋槳船,最大的排水量達2000噸。
⑧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輪船出現在什麼時候
中國直到近代被迫打開大門,實行洋務運動之後,才出現了輪船。
黃鵠號長十七米,重二十五噸。因為當時還沒有發明內燃機,所以世界上的所有輪船都是蒸汽船。所以黃鵠號也不例外,只是相比於外國的鐵甲艦而言,黃鵠號除了內核用了蒸汽機,船體基本上還是木製的。但是航速已經能夠趕上當時世界的先進水平。
黃鵠號整個鑄造過程中,只向歐洲購買過蒸汽內核和中軸,其餘部分全由中國人自己設計製造和安裝完成,並沒有外國人參與,雖然比歐洲國家的火輪船晚了很多。但是他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艘輪船,是中國近代化過程中的代表性作品,具有非凡的意義。
⑨ 輪船的簡史
輪船
"輪船"一詞始於我國唐代,它的出現與船的動力改革有關。
原來,我國唐代李皋發明了"槳輪船"。他在船的舷側或艉部裝上帶有槳葉的槳輪,靠人力踩動槳輪軸,使輪周上的槳葉撥水推動船體前進。因為這種船的槳輪下半部浸入水中,上半部露出水面,所以稱為"明輪船"或"輪船",以便和人工劃槳的木船、風力推動的帆船相區別。
而最早建造蒸汽輪船的是法國發明家喬弗菜,他在1769年就建造了世界第一艘蒸汽輪船「皮羅斯卡菲」號,用蒸汽機啟動。後來,英國人薛明敦在1802年也建成一艘蒸汽輪船。可惜它們均未得到實際應用。
直到1807年9月,美國人富爾敦設計、製造的蒸汽輪船「克萊蒙特」號試航成功,才使輪船開始真正成功為水上舞台的主角。「克萊蒙特」號,全長45.72米,寬9.14米,排水量100噸,船速每小時6.4公里。
蒸汽機船發明後,用蒸汽機為動力代替人力帶動槳輪,沿用了100多年之久。
後來螺旋槳推進器取代了槳輪,這種「明輪船」被淘汰了。因為稱呼上的通俗和習慣,用螺旋槳推進的船仍稱為「輪船」,並沿襲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