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拜占庭帝國以及拜占庭建築經歷了哪些發展歷程
拜占庭帝國雖然被視作羅馬帝國在地中海東岸的繼續,其實它更像是亞歷山大皇帝建立的希臘帝國的再現。它在成為羅馬帝國一部分的時候吸收了羅馬文化的一些內容,經過長時期的融合。到公元5世紀末6世紀初,它即以被稱為「拜占庭文化」的特徵逐漸展現在人們的面前,這是一種富麗堂皇並充滿生氣的「文化」表現,是有著深厚根底的文化的「解放」。在建築領域,西里爾·曼戈認為,「在早期(4~6世紀),盡管處於轉變過程中,基本上還屬於古羅馬式建築」。「6世紀拜占庭建築(被認為是『宇宙』帝國的建築)代表著古代建築長期發展的一個終結。」「有人可能傾向於說在第7世紀後,或肯定在第9世紀後拜占庭建築的確有了一種特殊的外觀並一直保持到帝國的消亡」。
B. 拜占庭建築藝術為後世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拜占廷建築藝術影響極大,在歐、亞地區廣泛分布著拜占廷式建築,其中現存伊斯坦布爾的聖索菲亞教堂是拜占廷建築的傑作。這座教堂堪稱中古世界的一大奇觀,也是其他民族刻意模仿的榜樣。在巴爾干半島、義大利、俄羅斯、中歐,甚至在英、法等西歐國家均保留多座拜占廷式教堂。拜占廷建築特點一方面體現在設計布局和建築材料的使用上,另一方面體現在對建築物的內外裝修上。拜占廷建築的精巧特點與古典建築的質朴宏大成鮮明的對比,構成獨具特色的拜占廷建築風格。
現存義大利帕瓦的9-10世紀拜占廷工藝品——銀質鍍金墨盒。
C. 拜占庭建築的發展變化有什麼
拜占庭帝國雖然被視作羅馬帝國在地中海東岸的繼續,其實它更像是亞歷山大皇帝建立的希臘帝國的再現。它在成為羅馬帝國一部分的時候吸收了羅馬文化的一些內容,經過長時期的融合。到公元5世紀末6世紀初,它即以被稱為「拜占庭文化」的特徵逐漸展現在人們的面前,這是一種富麗堂皇並充滿生氣的「文化」表現,是有著深厚根底的文化的「解放」。在建築領域,西里爾·曼戈認為,「在早期(4~6世紀),盡管處於轉變過程中,基本上還屬於古羅馬式建築」。「6世紀拜占庭建築(被認為是『宇宙』帝國的建築)代表著古代建築長期發展的一個終結。」「有人可能傾向於說在第7世紀後,或肯定在第9世紀後拜占庭建築的確有了一種特殊的外觀並一直保持到帝國的消亡」。拜占庭建築就是拜占庭文化的形象體現,而且集中體現在君士坦丁堡。
D. 拜占庭建築的結構成就
將從西亞學來的圓拱型穹頂發揮到了極致。參見索菲亞大教堂。
E. 建築結構設計:拜占庭建築有哪些特點
拜占庭建築的特點主要有四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屋頂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頂」。
第二個特徵是整體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築中,建築構圖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體量既高又大的圓穹頂,往往成為整座建築的構圖中心,圍繞這一中心部件,周圍又常常有序地設置一些與之協調的小部件。
第三個特點是它創造了把穹頂支承在獨立方柱上的結構方法和與之相應的集中式建築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邊發券,在四個券之間砌築以對角線為直徑的穹頂,彷彿一個完整的穹頂在四邊被發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個券承擔,從而使內部空間獲得了極大的自由。
第四個特點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變化,又注意統一,使建築內部空間與外部立面顯得燦爛奪目。
F. 請列舉拜占庭在法律和建築上的突出成就各一例
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編纂的《羅馬民法大全》是歐洲第一部完整的法律匯編
建築就是索菲亞大教堂了
G. 拜占庭帝國在建築藝術上取得過哪些成就
建築和藝術也在古希臘化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出現了新的風格和形式。如聖·索非亞大教堂就是拜占庭建築風格的典型代表(圓屋頂,廣泛採用壁畫等),繪畫藝術也在「拜占庭文藝復興」時期達到全盛。
H. 哥特式建築,拜占庭是建築,巴洛克式建築,古羅馬式建築最大區別是什麼
哥特式建築,拜占庭式建築,巴洛克式建築,古羅馬式建築最大區別是特色不同。
一、特色不同
1、哥特式建築
哥特式建築的特點是尖塔高聳、尖形拱門、大窗戶及繪有聖經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設計中利用尖肋拱頂、飛扶壁、修長的束柱,營造出輕盈修長的飛天感。
2、拜占庭式建築
拜占庭式建築的特點是十字架橫向與豎向長度差異較小,其交點上為一大型圓穹頂。穹頂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蓋穹頂,並把重量落在四個獨立的支柱上,這對歐洲建築發展是一大貢獻。
3、巴洛克式建築
巴洛克時代代表了17世紀的建築風格.在義大利語中,巴洛克意指「畸形珍珠」。這種建築的特點是重於內部的裝飾.其全體多取曲線,常常穿插曲面與橢圓空間。企圖以豐富多變的風格炫耀人們的視覺,並用誇張的紋樣形式。
4、古羅馬式建築
古羅馬建築的類型很多,有羅馬萬神廟、維納斯和羅馬廟 ,以及巴爾貝克(在今黎巴嫩)太陽神廟等宗教建築,也有皇宮、劇場、角斗場、浴場以及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築。居住建築有內庭式住宅、內庭式與圍柱式院相結合的住宅,還有四、五層公寓式住宅。
二、起源不同
1、哥特式建築
哥特式建築是以法國為中心發展起來的。在12—15世紀,城市手工業和商業行會相當發達,城市內實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體,市民們以極高的熱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爭勝來表現自己的城市。
2、拜占庭式建築
公元395年,以基督教為國教的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兩個帝國。史稱東羅馬帝國為拜占庭帝國,其統治延續到15世紀,1453年被土耳其人滅亡。東羅馬帝國的版圖以巴爾干半島為中心,包括小亞細亞、地中海東岸和北非、敘利亞、巴勒斯坦、兩河流域等,建都君士坦丁堡。
3、巴洛克式建築
巴洛克藝術產生於16世紀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紀,進入18世紀,除北歐和中歐地區外,它逐漸衰落。巴洛克藝術最早產生於義大利,它無疑與反宗教改革有關,羅馬是當時教會勢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羅馬興起就不足為奇了。
可以說,巴洛克藝術雖不是宗教發明的,但它是為教會服務,被宗教利用的,教會是它最強有力的支柱。
4、古羅馬式建築
古羅馬在公元前2世紀成為地中海地區強國,與此同時羅馬人也開始了羅馬的建設工程。到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建立時,羅馬城已成為與東方長安城齊名的世界性城市。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已經相對完善,城市逐步向藝術化方向發展。
三、發展不同
1、哥特式建築
第一座哥特式教堂是1143年在法國巴黎建成的聖丹尼教堂,其四尖券巧妙地解決了各拱間的肋架拱頂結構問題,有大面積的花窗玻璃,為以後許多教堂所效法。
2、拜占庭式建築
(13-15世紀),十字軍的數次東征使拜占庭帝國大受損失,這個時期的建築既不多,也沒有什麼新的創造,後來在土耳其入主後大多破損無存了。
3、巴洛克式建築
巴洛克建築風格也在中歐一些國家流行,尤其是德國和奧地利。17世紀下半葉,德國不少建築師留學義大利歸來後,把義大利巴洛克建築風格同德國的民族建築風格結合起來。到18世紀上半葉,德國巴洛克建築藝術成為歐洲建築史上一朵奇花。
4、古羅馬式建築
羅馬帝國時期(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公元前30年羅馬共和國執政官奧古斯都稱帝。
從帝國成立到公元後180年左右是帝國的興盛時期,這時,歌頌權力、炫耀財富,表彰功績成為建築的重要任務,建造了不少雄偉壯麗的凱旋門,紀功柱和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廣場、神廟等等。
I. 以下哪座中世紀教堂是拜占庭建築最光輝的代表
君土坦丁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結構關系明確、清晰,建築空間即集中統一又曲折多變。內部採用玻璃馬賽克和彩色大理石等裝飾,色彩豐富。它是東正教的中心教堂和東羅馬皇帝舉行重要儀典之處,是拜占廷建築最光輝的代表,對當時和後來的建築發展影響巨大。
J. 拜占庭建築的特點
建築特點:
1、第一個特點是屋頂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頂」。
2、第二個特徵是整體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築中,建築構圖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體量既高又大的圓穹頂,往往成為整座建築的構圖中心,圍繞這一中心部件,周圍又常常有序地設置一些與之協調的小部件。
3、第三個特點是它創造了把穹頂支承在獨立方柱上的結構方法和與之相應的集中 式建築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邊發券,在四個券之間砌築以對角線為直徑的穹頂,彷彿一個完整的穹頂在四邊被發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個券承擔,從而使內部空間獲得了極大的自由。
4、第四個特點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變化,又注意統一,使建築內部空間與外部立面顯得燦爛奪目。
藝術簡介:
公元395年,以基督教為國教的羅馬帝國東西分治,德國史學家稱帝國東部(東羅馬帝國)為拜占庭帝國,其統治延續到15世紀,1453年被土耳其人滅亡。東羅馬帝國的版圖以巴爾干半島為中心,包括小亞細亞、地中海東岸和北非、敘利亞、巴勒斯坦、兩河流域等,建都君士坦丁堡。
東羅馬帝國以古羅馬的貴族生活方式和文化為基礎。由於貿易往來,使之融合了東方阿拉伯、波斯文化色彩,形成獨自的拜占庭藝術。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拜占庭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