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防病毒發明

防病毒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27 20:52:54

A. 最早發明病毒的人是哪位

您好:來

公認的第一個源在個人電腦上廣泛流行的病毒是1986年初誕生的大腦(C-Brain)病毒,編寫該病毒的是一對巴基斯坦的兄弟,兩兄弟經營著一家電腦公司,以出售自己編制的電腦軟體為生。當時,由於當地D版軟體猖獗,為了防止軟體被任意非法拷貝,也為了追蹤到底有多少人在非法使用他們的軟體,於是在1986年年初,他們編寫了「大腦(Brain)」病毒,又被稱為「巴基斯坦」病毒。


本回答如有不清楚或其他疑問,請繼續追問。。


如果你還有其它電腦問題,歡迎你在電腦管家企業平台提出,我們將盡力為你解答。?

B. 電腦為什麼會有病毒 是誰發明的

您好:
單機游戲也不是都有病毒,建議您玩之前使用殺毒軟體進行病毒掃描即可

C. 病毒 第一個 是誰發明的

1、最初"計算機病毒"這一概念的提出可追溯到七十年代美國作家雷恩出版的《P1的青春》一書,回書中構思了答一種能夠自我復制,利用通信進行傳播的計算機程序,並稱之為計算機病毒。

2、貝爾實驗室的三位年輕程序員也受到馮?諾依曼理論的啟發,發明了「磁芯大戰」游戲。

3、1983 年 11月,在一次國際計算機安全學術會議上,美國學者科恩第一次明確提出計算機病毒的概念,並進行了演示。

4、世界上公認的第一個在個人電腦上廣泛流行的病毒是1986年初誕生的大腦(C-Brain)病毒,編寫該病毒的是一對巴基斯坦兄弟,兩兄弟經營著一家電腦公司,以出售自己編制的電腦軟體為生。當時,由於當地盜版軟體猖獗,為了防止軟體被任意非法拷貝,也為了追蹤到底有多少人在非法使用他們的軟體,於是在1986年年初,他們編寫了「大腦(Brain)」病毒,又被稱為「巴基斯坦」病毒。該病毒運行在DOS操作系統下,通過軟盤傳播,只在盜拷軟體時才發作,發作時將盜拷者的硬碟剩餘空間吃掉。

D. 中國最有名的殺毒軟體發明者是誰

劉旭中國常見人名,劉旭1960年9月15日生於福州。曾任國家863反病毒專家、原瑞星殺毒軟體的原設計者和發明人,從事反病毒技術研究已過15年,是我國第一個發現並解決CIH病毒專家,在業內被稱為「中國殺毒軟體第一人」。現在的微點的ceo。以前被瑞星害了哎。他可是牛人啊。。

E. 為何發明病毒

最早的病毒起源於程序員無聊開發的小游戲

電腦病毒的概念其實源起相當早,在第一部商用電腦出現之前好幾年時,電腦的先驅者馮·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在他的一篇論文《復雜自動裝置的理論及組識的進行》里,已經勾勒出病毒程序的藍圖。不過在當時,絕大部分的電腦專家都無法想像會有這種能自我繁殖的程序。

1975年,美國科普作家約翰·布魯勒爾(John Brunner)寫了一本名為《震盪波騎士》(Shock Wave Rider)的書,該書第一次描寫了在信息社會中,計算機作為正義和邪惡雙方斗爭的工具的故事,成為當年最佳暢銷書之一。

1977年夏天,托馬斯·捷·瑞安(Thomas.J.Ryan)的科幻小說《P-1的春天》(The Adolescence of P-1)成為美國的暢銷書,作者在這本書中描寫了一種可以在計算機中互相傳染的病毒,病毒最後控制了 7,000 台計算機,造成了一場災難。 虛擬科幻小說世界中的東西,在幾年後終於逐漸開始成為電腦使用者的噩夢。

而差不多在同一時間,美國著名的AT&T貝爾實驗室中,三個年輕人在工作之餘,很無聊的玩起一種游戲:彼此撰寫出能夠吃掉別人程序的程序來互相作戰。這個叫做"磁芯大戰"(core war)的游戲,進一步將電腦病毒"感染性"的概念體現出來。

1983年11月3日,一位南加州大學的學生弗雷德·科恩(Fred Cohen)在UNIX系統下,寫了一個會引起系統死機的程序,但是這個程序並未引起一些教授的注意與認同。科恩為了證明其理論而將這些程序以論文發表,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震撼。科恩的程序,讓電腦病毒具備破壞性的概念具體成形。

不過,這種具備感染與破壞性的程序被真正稱之為"病毒",則是在兩年後的一本《科學美國人》的月刊中。一位叫作杜特尼(A.K.Dewdney)的專欄作家在討論"磁芯大戰"與蘋果二型電腦(別懷疑,當時流行的正是蘋果二型電腦,在那個時侯,我們熟悉的PC根本還不見蹤影)時,開始把這種程序稱之為病毒。從此以後我們對於這種具備感染或破壞性的程序,終於有一個"病毒"的名字可以稱呼了。

第一個真正的電腦病毒

到了1987年,第一個電腦病毒C-BRAIN終於誕生了(這似乎不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一般而言,業界都公認這是真正具備完整特徵的電腦病毒始祖。這個病毒程序是由一對巴基斯坦兄弟:巴斯特(Basit)和阿姆捷特(Amjad)所寫的,他們在當地經營一家販賣個人電腦的商店,由於當地盜拷軟體的風氣非常盛行,因此他們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止他們的軟體被任意盜拷。只要有人盜拷他們的軟體,C-BRAIN就會發作,將盜拷者的硬碟剩餘空間給吃掉。

這個病毒在當時並沒有太大的殺傷力,但後來一些有心人士以C-BRAIN為藍圖,製作出一些變形的病毒。而其他新的病毒創作,也紛紛出籠,不僅有個人創作,甚至出現不少創作集團(如NuKE,Phalcon/Skism,VDV)。各類掃毒、防毒與殺毒軟體以及專業公司也紛紛出現。一時間,各種病毒創作與反病毒程序,不斷推陳出新,如同百家爭鳴。

F. 病毒~病毒是誰發明出來的

腦病毒的起源 你可知道,電腦病毒的概念來自一場游戲? 電腦病毒的概念其實源起相當早,在第一部商用電腦出現之前好幾年時,電腦的先驅者馮·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在他的一篇論文《復雜自動裝置的理論及組識的進行》里,已經勾勒出病毒程序的藍圖。不過在當時,絕大部分的電腦專家都無法想像會有這種能自我繁殖的程序。 1975年,美國科普作家約翰·布魯勒爾(John Brunner)寫了一本名為《震盪波騎士》(Shock Wave Rider)的書,該書第一次描寫了在信息社會中,計算機作為正義和邪惡雙方斗爭的工具的故事,成為當年最佳暢銷書之一。 1977年夏天,托馬斯·捷·瑞安(Thomas.J.Ryan)的科幻小說《P-1的春天》(The Adolescence of P-1)成為美國的暢銷書,作者在這本書中描寫了一種可以在計算機中互相傳染的病毒,病毒最後控制了 7,000 台計算機,造成了一場災難。 虛擬科幻小說世界中的東西,在幾年後終於逐漸開始成為電腦使用者的噩夢。 而差不多在同一時間,美國著名的AT&T貝爾實驗室中,三個年輕人在工作之餘,很無聊的玩起一種游戲:彼此撰寫出能夠吃掉別人程序的程序來互相作戰。這個叫做"磁芯大戰"(core war)的游戲,進一步將電腦病毒"感染性"的概念體現出來。 1983年11月3日,一位南加州大學的學生弗雷德·科恩(Fred Cohen)在UNIX系統下,寫了一個會引起系統死機的程序,但是這個程序並未引起一些教授的注意與認同。科恩為了證明其理論而將這些程序以論文發表,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震撼。科恩的程序,讓電腦病毒具備破壞性的概念具體成形。 不過,這種具備感染與破壞性的程序被真正稱之為"病毒",則是在兩年後的一本《科學美國人》的月刊中。一位叫作杜特尼(A.K.Dewdney)的專欄作家在討論"磁芯大戰"與蘋果二型電腦(別懷疑,當時流行的正是蘋果二型電腦,在那個時侯,我們熟悉的PC根本還不見蹤影)時,開始把這種程序稱之為病毒。從此以後我們對於這種具備感染或破壞性的程序,終於有一個"病毒"的名字可以稱呼了。 第一個真正的電腦病毒 到了1987年,第一個電腦病毒C-BRAIN終於誕生了(這似乎不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一般而言,業界都公認這是真正具備完整特徵的電腦病毒始祖。這個病毒程序是由一對巴基斯坦兄弟:巴斯特(Basit)和阿姆捷特(Amjad)所寫的,他們在當地經營一家販賣個人電腦的商店,由於當地盜拷軟體的風氣非常盛行,因此他們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止他們的軟體被任意盜拷。只要有人盜拷他們的軟體,C-BRAIN就會發作,將盜拷者的硬碟剩餘空間給吃掉。 這個病毒在當時並沒有太大的殺傷力,但後來一些有心人士以C-BRAIN為藍圖,製作出一些變形的病毒。而其他新的病毒創作,也紛紛出籠,不僅有個人創作,甚至出現不少創作集團(如NuKE,Phalcon/Skism,VDV)。各類掃毒、防毒與殺毒軟體以及專業公司也紛紛出現。一時間,各種病毒創作與反病毒程序,不斷推陳出新,如同百家爭鳴。

G. 高科技新產品發明防病毒快子

據《大西洋月刊》9月4日報道,中國互聯網搜索巨頭網路,昨日在北京的年度發布會上展示了一個有趣的原型機網路筷搜,是一套「智能筷子」。這雙筷子可以分辯出煮熟的食物中是否有毒。因為很多餐館會使用廉價的「地溝油」這種從下水道里回收的垃圾油有潛在的毒性。
在不久以後,用筷子也可以測試出受污染的水。網路表示,該公司也可以製作能檢測出奶製品中的三聚氰胺的檢驗裝置,以及食物中的卡路里和污染物。
隨著中國日益惡化的食品安全,農業污染等問題,公眾希望有更多的食品檢測創新技術,就像網路的新產品一樣。目前,天津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發一種新的食品檢測試劑,它能為消費者檢測出60種不同的化學物質,並能「確定是什麼類型的病菌污染了食物和檢測出食物中過量的葯物殘留物。在淘寶購物網站上,有數以百計的食品檢測試劑可供消費者們選擇,從6美元的家庭安全「快速檢測之旅」到120美元的水果檢測裝置。
近來,消費者們也將目光轉向有機食品,甚至只買在保險公司投過保的奶粉品牌,只圖買個安心。
很顯現,自上世紀90年代起,食品安全檢測類的產品在中國發展迅速,去年此類產品的銷售額估計有44億人民幣。

H. 殺毒軟體是怎麼發明的

電腦病毒是由人編出來的程序,只不過這些程序會起破壞作用.病毒的發明者也不斷的更新,就是我們說的變種了.
猶如殺毒軟體不斷更新病毒庫一樣,病毒的發明者也會不斷的更新病毒客戶端,更新病毒碼,對抗殺毒軟體!
這就是你所說的變異種

I. 電腦病毒是怎樣發現的,第一個發明的是誰~!

1987年,第一個電腦病毒C-BRAIN終於誕生了(這似乎不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一般而言,業界都公認這是真正具備完整特徵的電腦病毒始祖。這個病毒程序是由一對巴基斯坦兄弟:巴斯特(Basit)和阿姆捷特(Amjad)所寫的,他們在當地經營一家販賣個人電腦的商店,由於當地盜拷軟體的風氣非常盛行,因此他們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止他們的軟體被任意盜拷。
只要有人盜拷他們的軟體,C-BRAIN就會發作,將盜拷者的硬碟剩餘空間給吃掉。
這個病毒在當時並沒有太大的殺傷力,但後來一些有心人士以C-BRAIN為藍圖,製作出一些變形的病毒。而其他新的病毒創作,也紛紛出籠,不僅有個人創作,甚至出現不少創作集團(如NuKE,Phalcon/Skism,VDV)。各類掃毒、防毒與殺毒軟體以及專業公司也紛紛出現。一時間,各種病毒創作與反病毒程序,不斷推陳出新,如同百家爭鳴。

閱讀全文

與防病毒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