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人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法,又稱公歷。
盤古的弟弟~盤古開天地~他弟就創造了太陽萬法~因為夭地有陰陽他弟就公布有陰歷和陽歷……~~。
Ⅱ 什麼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陽力法又稱為公歷
人類最早的太陽歷是在中國發明的。可是,通過對中國歷史與歷法的研究,發現:中國的歷法應該是世界最早的歷法!根據歷史記載與研究,中國最早的太陽歷是伏羲氏創造的,當時確定的太陽歷是10個月,有八個節氣,一年是360天。伏羲是生活在新石器時代的中華民族祖先,距今已經大約9000——7000年之間,是中華歷史第一帝王,天文學家,歷法家,科學家,預測學家,巫師。他不但發明了對太陽進行立桿測影的科學方法,而且對星空進行了分區研究,發現了北極區域與北極星,以及圍繞北極星運動的四象:至少是發現了東方青龍,西方白虎,甚至對四象全部認識齊全。還通過仔細的觀察研究,發現了大火歷法。是中國天文學史上的里程碑人物,也是世界上有記載的太陽歷與大火歷的最早的發明者,現代天文學分區研究的奠基者
Ⅲ 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是什麼
現在世界上通用的歷法——公歷,人們一般稱為「西歷」。其實,這種歷法並非產生於西方,而是產生於6000多年前的古埃及。
法老統治下的埃及(公元前840年)
古埃及氣候炎熱、雨水稀少,但是農業生產卻很發達,這與尼羅河的定期泛濫有著密切的關系。埃及的大部分國土都是沙漠,只有尼羅河流域像一條綠色的緞帶從南到北貫穿其間。直到現代,埃及有95%以上的人口都集中在這條綠色的緞帶中。因此,在古希臘時代,西方人便把埃及稱為「尼羅河送來的禮物」。古代埃及人同中國人將黃河當做母親河一樣,也將尼羅河視為母親河。
尼羅河全長6648公里,同亞洲的長江、南美洲的亞馬孫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並稱為世界最長的河流。
在埃及境內,尼羅河於每年6月開始漲水,7~10月是泛濫期。這時,洪水挾帶著大量腐殖質,灌滿了兩岸皸裂的農田。幾個星期後,當洪水退去時,農田裡就留下了一層肥沃的泥,這等於上了一次肥。古埃及人在11月進行播種,第二年的3~4月收獲。尼羅河還有一個特性,那就是每年的漲水基本是定時定量,雖有一定的出入,但差別不是太大,從沒有發生過洪水滔天淹沒一切的大災。這就為古埃及人最早創建大規模的水利灌溉系統和制定歷法提供了方便。
古埃及人為了不違農時、發展農業生產,逐漸認識到必須掌握尼羅河泛濫的規律,准確地計算時間,這就需要有一種歷法。他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許多經驗。
古埃及的田間耕種
古埃及人發現尼羅河每次泛濫之間大約相隔365天。同時,他們還發現,每年6月的某一天早晨,當尼羅河的潮頭來到今天的開羅城附近時,天狼星與太陽正好同時從地平線升起。以此為根據,古埃及人便把一年定為365天,把天狼星與太陽同時從地平線升起的那一天定為一年的起點。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年終加5天作為節日,這就是埃及的太陽歷。
埃及的太陽歷將一年定為365天,與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的時間(回歸年)相比較,只相差1/4天,這在當時已經是相當准確了。
Ⅳ 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產生於哪個國家
公元前4326年,在古埃及誕生了最早的太陽歷。他們發現地球繞太陽一周是365天多一點點。根據尼羅河水泛濫的規律,他們把一年分成3季,再分成12個月,每月30天,餘下的5天做為節日。公元前1世紀前後,歐洲人參照埃及的太陽歷,制訂自己的歷法。他們也把1年分為12個月,每個小月30天,大月31天,這樣就不再有5天的剩餘。故1年中就有7個小月和5個大月。後者分別為1、3、5、10、12月。7X30+5X31=365。這就是最初的陽歷。
羅馬共和時期,儒略凱撒主政,創立了豐功偉績。他死於7月,後繼者將7月改為大月,從2月的30天中抽取1天,變成了29天。7月命名為JULY,這就是所謂的「儒略歷」。羅馬帝國時期,奧古斯都大帝出生在8月,又下令將8月改成大月,也從2月份中抽取1天,這樣2月份就只剩下28天。8月稱為AUGST,這樣8月和7月就各有31天。4X30+28+7X31=365
比較起來,陽歷的「月」比陰歷的「月」更加精確和方便。
後來,更精確的觀測表明,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為365.2422天,這樣,無論上下是陽歷和陰歷,都會有誤差(二者皆以365天為一年)。對陽歷而言,平均每4年便會少約1天,(0.2422X4=0.9688,約等於1)。在以後的幾百年裡,由於這種誤差的存在,造成了許多不便,如時值嚴冬,歷法上卻是6月。到了16世紀,這種累積的誤差已經有375天之多,已經超過了1個回歸年。於是陽歷又進行了一次變動,規定每4年裡有1個閏年(leap year),將這一天加在天數最少的2月,故閏年的2月有29天。這稱為「格里高歷」歷,已經接近目前使用的歷法。在實際操作中,為了方便,規定:凡是能被4除盡的年份,皆為閏年。如1988,1992,1996等皆為閏年。
由於將0.9688當做1近似處理,陽歷還是有誤差的(365與365.2422之差)。由於0.2422X400~97,故實際上每400年中應有97個閏年才對,而按「4年1閏」的計演算法,400年中有100個閏年,又會比97個閏年多出來3個閏年,又會與實際觀測的天象不符。於是現代的陽歷規定,年份能被100除盡的的閏年仍按平年計算,但能被400除盡的也算閏年,如公元2000年、2400年和2800年,都可被400除盡,亦算閏年。這樣,「400年97閏」的現代歷法終於確定下來了。
陽歷的優點是:太陽經過赤道、北回歸線、赤道、南回歸線時,基本上對應著固定的日期,即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大約分別是3月22日、6月22日、9月22日和12月22日;春分和秋分時晝夜等長,夏至時白晝最長,冬至時黑夜最長。
Ⅳ 世界上第一個太陽歷是誰發明的求大神幫助
公元前4326年,在古埃及誕生了最早的太陽歷。他們發現地球繞太陽一周是365天多一點點。根據尼羅河水泛濫的規律,他們把一年分成3季,再分成12個月,每月30天,餘下的5天做為節日。公元前1世紀前後,歐洲人參照埃及的太陽歷,制訂自己的歷法。他們也把1年分為12個月,每個小月30天,大月31天,這樣就不再有5天的剩餘。故1年中就有7個小月和5個大月。後者分別為1、3、5、10、12月。7X30+5X31=365。這就是最初的陽歷。 羅馬共和時期,儒略凱撒主政,創立了豐功偉績。他死於7月,後繼者將7月改為大月,從2月的30天中抽取1天,變成了29天。7月命名為JULY,這就是所謂的「儒略歷」。羅馬帝國時期,奧古斯都大帝出生在8月,又下令將8月改成大月,也從2月份中抽取1天,這樣2月份就只剩下28天。8月稱為AUGST,這樣8月和7月就各有31天。4X30+28+7X31=365 比較起來,陽歷的「月」比陰歷的「月」更加精確和方便。 後來,更精確的觀測表明,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為365.2422天,這樣,無論上下是陽歷和陰歷,都會有誤差(二者皆以365天為一年)。對陽歷而言,平均每4年便會少約1天,(0.2422X4=0.9688,約等於1)。在以後的幾百年裡,由於這種誤差的存在,造成了許多不便,如時值嚴冬,歷法上卻是6月。到了16世紀,這種累積的誤差已經有375天之多,已經超過了1個回歸年。於是陽歷又進行了一次變動,規定每4年裡有1個閏年(leap year),將這一天加在天數最少的2月,故閏年的2月有29天。這稱為「格里高歷」歷,已經接近目前使用的歷法。在實際操作中,為了方便,規定:凡是能被4除盡的年份,皆為閏年。如1988,1992,1996等皆為閏年。 由於將0.9688當做1近似處理,陽歷還是有誤差的(365與365.2422之差)。由於0.2422X400~97,故實際上每400年中應有97個閏年才對,而按「4年1閏」的計演算法,400年中有100個閏年,又會比97個閏年多出來3個閏年,又會與實際觀測的天象不符。於是現代的陽歷規定,年份能被100除盡的的閏年仍按平年計算,但能被400除盡的也算閏年,如公元2000年、2400年和2800年,都可被400除盡,亦算閏年。這樣,「400年97閏」的現代歷法終於確定下來了。 陽歷的優點是:太陽經過赤道、北回歸線、赤道、南回歸線時,基本上對應著固定的日期,即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大約分別是3月22日、6月22日、9月22日和12月22日;春分和秋分時晝夜等長,夏至時白晝最長,冬至時黑夜最長。
Ⅵ 世界上最早的歷法
二、太陰歷
太陰歷採用朔望月做為基本周期,以月球的運動做為天文依據的歷法, 它和太陽的運動沒有任何關系。太陰歷簡稱「陰歷」, 是人類史上最早的歷法,主要成分是歷月,派生歷年。陰歷是根據月相圓缺的周期訂出的歷法,也就是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為單位,這種單位稱為月,十二個月為一年。這里所稱的「月」是指「朔望月」,等於29.53059日,接近29.5日,大月三十天、小月廿九天,全年各有六個大小月,並以「朔」為當月初一, 合計354日,但十二個朔望月的實際長度為354.3671平均太陽日, 為使更接近平均歷年的長度, 計算0.3671約等於11/30,故每三十年(陰歷)中置十一個閏年 (閏年每年有355天), 平均大約每三年就閏年一次。
由於陰歷不能准確反應季節變化的周期,歷年與回歸年相差十一天,約三十三年就循環一次,而十七年時則冬夏正好完全相反。不能符合農業生產的需求, 現已棄置不用了。回教人士採用的回歷,即系此種純陰歷。猶太歷以西元前3761年10月7日下午11時11 又1/3分為紀元,平年12個陰歷月(有353、354或355日),閏年有13個月(有383、384或385日),19年7閏。
Ⅶ 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是由誰發明的
太陽歷又稱為陽歷,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目前通行世界的公歷,是我們大家最熟悉的一種陽歷。這部歷法浸透了人類幾千年間所創造的文明,是古羅馬人向埃及人學得,並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基督教的興起而傳播於世界各地。
公歷最早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陽歷。尼羅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於計算尼羅河泛濫周期的需要,產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學和太陽歷。七千年前,他們觀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陽同時升起的那一天之後,再過五、六十天,尼羅河就開始泛濫,於是他們就以這一天作為一年的開始,推算起來,這一天是7月19日。
Ⅷ 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是由誰發明的
太陽歷又稱為陽歷,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專法。目前通行世界的公屬歷,是我們大家最熟悉的一種陽歷。這部歷法浸透了人類幾千年間所創造的文明,是古羅馬人向埃及人學得,並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基督教的興起而傳播於世界各地。
公歷最早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陽歷。尼羅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於計算尼羅河泛濫周期的需要,產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學和太陽歷。七千年前,他們觀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陽同時升起的那一天之後,再過五、六十天,尼羅河就開始泛濫,於是他們就以這一天作為一年的開始,推算起來,這一天是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