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南昌大學哪些專業最值得讀
讀了三年南昌大學,這個問題我還是有發言權的。
學校作為一個綜合性大學,開設了很多類專業,包含了工理文醫等,專業眾多。
我就讀的是計算機專業,所以,首先我覺得計算機專業是值得讀的。因為現在是互聯網時代,計算機行業正處於黃金期,薪資比起機械等高上一籌,在北上廣起薪上萬的人很多,在薪資上能和計算機相比的目前也只有金融。而且現在隨著互聯網技術進步,國家實力之間比拼,國內的互聯網公司都需要大量的計算機專業人才來發展。就看這兩年華為的實力蒸蒸日上,這裡面我們學校的計算機學生貢獻很大。10屆左右華為在我校招收了大量的學生,就在去年,還有兩個華為的金牌員工學長來演講,由此可見,報計算機是很有前途的。
其實學校很多專業都是不錯的,我的推薦只能作為一個參考,有時候選擇專業還應該尊重自己的興趣喜好,也許南昌大學的其他專業更適合你。
當然,不論你報考哪個專業,南昌大學和我們這些學長學姐都是非常歡迎的。歡迎報考南昌大學。
Ⅱ 在南昌同濟割雙眼皮毀了,一個姓黃的專家。割的線條彎彎曲曲,形狀也
南昌同濟醫院不要去,坑人的,找那個黃發明教授不知道坑了多少人的眼睛,毀了多少人。維權也很難,要說法也都是一拖再拖,特別是那個叫胡靖女人很壞,聯合那個郝主任一起合夥騙人,找個庸醫來坑客戶,好多人在他那做壞了。電視台都有曝光
Ⅲ 上海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上海遊玩參考一覽:素有「東方巴黎」之稱的上海是-個現代化,但又擁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海派文化城市。上海擁有豐富的人文資源、迷人的城市風貌、繁華的商業街市、歡樂的節慶活動和膾炙人口的各邦菜餚。近幾年來,上海相繼竣工的重點工程更是展示了上海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的風采,還能感受到上海這座城市人流熙攘、燈火璀璨的活力。吃:蘇浙匯(茂名南路127,延安路延安飯店隔壁)
榮騰魚鄉(四川北路)
吳江路(平凡
,甜蜜蜜
,小楊生煎)
穹六人間(岳陽路150號)
喝:上島咖啡(南京路步行街)
香啡閣
九龍冰室(靜安寺)
一茶一座
玩:淮海中路M-box(酒吧)
桃江路東平路
汾陽路的寶萊納(酒吧)
外灘3號
樂:漢源書店
逛街
去淮海路百富勤三樓m-box吧,上海所有好的酒吧我都去過,那裡最好,有很棒的歌手。汾陽路的寶萊納有很好喝得黑啤,桃江路的噢瑪利亞有很休閑的鄉村音樂,外灘3號和18號是高消費場所,但很值得。
如果樓主是外地朋友,請看以下內容
浦東陸家嘴不錯
東方明珠
金茂大廈
難得來一定要看看上海的標志性建築
還有就是建議去東方綠洲
很不錯
如果有時間
去朱家角也是不錯的
瀏覽一下上海古鎮
吃吃那裡的特產
最後城隍廟是一定要去的
帶一些梨膏糖和五香豆
樓主如果是隨便逛逛,請看以下內容
:如果是吃的,那就是吳江路,小吃都很多,在上海也比較有知名度。
如果買衣服,那就是七浦路,襄陽路。
如果是酒吧,那就是衡山路,淮海路。如果是夏天,從2005年起,上海將投資50億元,在奉賢區東海杭州灣辟出10公里長的海岸線,建造全國最大的人工沙灘——「碧海金沙·黃金海岸」,採用圈水隱堤、沉泥碧水的技術,將渾濁的海水和灘塗變成水清沙細的「碧海金沙」。屆時人工沙灘的總面積將達到30平方公里,像這樣的人工海灘建設,國內尚無先例。2007年,集風景、旅遊、度假、文化、休閑於一體的「碧海金沙·黃金海岸」,連同連綿數公里的濱海觀景長廊將恢弘呈現,上海人擁有592公裏海岸線卻只能去外地海濱度假的歷史也將改寫。而位於奉賢濱海的純西班牙風格度假別墅「LACALA陽光海岸」和「棕櫚灘別墅」,已經成為奉賢別墅板塊的先行者
海灣旅遊區
57120888
海灣旅遊區海鷗路1號如果是景點:·東方明珠電視塔
·金茂大廈
·陸家嘴金融區
·世紀廣場
·上海科技館
·浦東國際機場
·國際會議中心
·新上海商業城
·磁懸浮列車
·濱江大道
·世紀大道
·新國際博覽中心
·外灘
·人民廣場
·新天地
·南京路
·豫園商城
·龍華旅遊城
·七寶老街
·上海大劇院
·淮海路
·衡山路
·上海圖書館
·上海國際賽車場
·外灘觀光隧道
·南浦大橋
·延安東路隧道
·楊浦大橋
·橋鄉金澤
·古城松江
Ⅳ 上海大學的知名校友
政治界
楊尚昆: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1926年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學習。
博古: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1925年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學習。
王稼祥: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1925年進入上海大學附中部學習並擔任學生會主席。
許繼慎:革命烈士,中國紅軍早期傑出高級指揮員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36位軍事家之一,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何秉彝:革命烈士,五卅時間主要活動者,1924年進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積極參加中共領導的革命活動。同年12月被選為上海大學學生會執行委員。不久,任上海學生聯合會秘書,共青團上海地委組織主任。同年底,協助劉華開展上海工人運動。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5月30日,參加「五卅」示威遊行,遭帝國主義巡捕鎮壓,中彈犧牲。時年23歲。
李碩勛:革命烈士,南昌起義領導人之一,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張治中:著名抗日將領,愛國主義人士,曾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學習。
陳賡:中國人民解放軍36位軍事家之一,新中國開國大將,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首任院長,曾作為旁聽生入上海大學學習。
張琴秋:紅軍唯一的女將領,中國共產黨最早的女黨員之一,1924年考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
梁披雲:全國政協第六、第七、第八屆委員,著名教育家和書法家,1927年畢業於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徐匡迪:歷任上海工業大學冶金工程系主任、常務副校長,上海市高教局局長,上海市計委主任,上海市市委副書記、市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兼院長等職。現中國工程院名譽院長,上海大學校董會主席、終生教授,博士生導師。
費孝通: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民主同盟的卓越領導人,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七、八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原上海大學上海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夏征農: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共上海市原市委書記,上海大學顧問。
王力平:原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上海工大計算機工程系校友。
王林鶴:上海市總工會主席、市經委副總工程師、市發明協會副會長,全國勞動模範,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大電機系。
周慕堯:原上海市副市長,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大理化系核物理專業。
尹弘: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人民政府秘書長,1985年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冶金工程系。
薛潮: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97年畢業於上海大學管理工程系。
鍾燕群:上海市總工會主席、黨組書記,1997年畢業於上海大學管理工程系。
景瑩:曾任上海市外經貿委副秘書長、南匯區副區長、普陀區副區長;現任上海市旅遊局副局長,1983年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學院分院(現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
科學界
楊雄里: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1963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生物系。
林國強:中國科學院院士,1964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化學系。
孫晉良: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科協副主席、全國勞模,1968年畢業於上海科大化學系有機化學專業。
陳騊聲:工業微生物學家,是中國近代工業微生物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創立了上海科大生物工程系,任系主任。
鄒元爔: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58年創辦上海科大冶金系,兼任校務委員會委員、系主任、教授。
嚴東生:中國無機材料研究領域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國際陶瓷科學院院士。原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副院長,上海科大副校長、名譽校長,現上海大學名譽校長。
黃宏嘉:國際著名微波與光纖專家,我國微波光纖領域的重要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上海科大副校長、名譽校長、教授、校學術委員會主任,現上海大學博士生導師、名譽校長。
郭本瑜:著名計算數學家,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大數學系,原上海科大常務副校長、校長。
鮑家善:著名低溫物理學專家。原上海科大物理系教授,名譽系主任,校學術委員會主任。
郭禮和:著名分子生物學家,1964年畢業於上海科大生物物理化學系。
胡金豪:上海天文台黨委副書記副台長。1975年上海科大無機材料專業畢業
謝宇: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和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82年畢業於上海工大冶金工程系
干勇:中國工程院院士、副院長,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1982年於上海工大獲碩士學位。
李芸: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黃黔;歷任上海工業大學教授、校長助理、副校長,上海大學教授、副校長,國家科委科技司副司長,教育部科技司司長,國務院研究室社會發展研究司司長,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專家委員會秘書長等職;是上海工大培養出的第一位博士生,導師為錢偉長院士。
吳傑:中國計算機學會海外傑出貢獻獎獲得者,美國天普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系系主任,畢業於上海科大。
胡傳平: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所長,畢業於上大機械繫。
教育界
匡亞明:著名教育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社會活動家,原南京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名譽校長,1926年考入上海大學就讀。
王生洪:著名教育家、科學家,曾任上海科大常務副校長、上海市委統戰部長、原上海大學常務副校長、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復旦大學校長等職,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大工程力學系 。
曹家麟: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上海電力學院校長。
騰建勇: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黨委書記。
楊德廣: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全國高等教育學研究會理事長、上海市高等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原上海大學校長、上海師范大學校長。
鄭令德:中共上海市教育衛生委員會書記和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任,上海工大電機工程系校友。
周鴻剛: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上海師范大學黨委書記,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管理工程專業碩士。
劉人懷:中國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學校長。
許德良:歷任上海市總工會幹部學校副校長,上海市衛生學校校長,上海中醫學院副院長、顧問等職;中共早期黨員之一,曾長期擔任上海大學庶務員。
工商界
周忻: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1990年畢業於上海工大機械工程系。
周文波: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科技獎勵評審專家,上海城建集團副總裁兼總工程師,上海大學、同濟大學兼職教授。上海大學力學系博士,導師為錢偉長院士。
張林檢:上海市企業聯合會會長,上海儀電控股(集團)董事長。
馬新生:百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大學研究生學歷。
倪建達:上海城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上實城市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上海市青年企業家協會會長,1992年畢業於上大經濟管理專業。
劉培森:上海英達國際人才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工大1980屆機械專業。
胡逢康:曾任飛利浦照明電子全球研發中心總經理、飛利浦照明亞太區CTO(首席技術官);現任「縱領電子(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科大電子系77屆。
楊士寧: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首席營運官,上海科大電子系77屆。
唐豪:上海市工商聯合會,上海市商會副主席,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專家,上海大學副校長。
王喆:寶鋼集團資深高級技術專家。
李世平:寶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紀委書記。
解建平:寶山工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戴克明:中國戴迪國際健康產業集團董事長。
朱皓:上海慧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
何志明:新航星集團董事長。
彭宏陵:香港宏馬(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董泰康:科威特華僑華人協會主席。
吳俊:昆明俊業鑫化工原料有限公司董事長。
丁紅陽:上海飛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顧春林:上海德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施建祥:上海快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87年畢業於上海工大。
俞勇: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新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93屆校友。
廖建偉:上海興安得力軟體有限公司總經理,90屆校友。
郭瑋:新致軟體公司董事長。
張維華:上海電信黨委書記。
吳錫龍:上海電信總經理。
王文海:寶信軟體公司董事長。
龔少暉:35互聯(中國頻道)CEO,1988年畢業於計算機學院。
錢文明:上海博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95屆自動化專業博士。
龔其恩:美國鵬博控股集團公司董事長,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及中國對外貿易理事會副理事長,1985年畢業於上海工大機械製造專業。
江燕:上海市建築科學研究院(集團)科技開發部經理、研發中心主任,上海科大高分子系87屆。
蔡國鈞:全國勞動模範、上海亞太計算機信息系統有限公司總裁,上海工大計算機系77屆。
林野:國家電網華東公司總經理,77屆校友。
王國平:中國微影視第一人,全球旅遊視頻網總裁,上大文學院85屆。
余谷:美國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總監,上大國際商學院84屆。
人文界
孔另境:著名出版家、作家,曾參加過北伐革命,1925年畢業於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丁鈴:著名作家、社會活動家,1927年畢業於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施蟄存:著名文學家、翻譯家、教育家、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1923年考入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陽翰笙;著名編劇、戲劇家、作家,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之一,1924年秋考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
龔方震:原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宗教學研究室主任,中外關系史學會常務理事,畢業於上大法學院。
劉達臨:上海大學社會系教授,亞洲性學聯合會主席,中華性文化博物館館長。
葛紅兵:著名作家,中國當代有代表性的文藝評論家。
戴望舒:現代著名詩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和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1998年在上海大學中國電影史專業研究生畢業。
白賓: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畢業於上海科大精密機械專業。
高韻斐:上海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社長,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新聞學會副會長。
郭敬明:著名青年作家,2002年進入上大影視藝術工程專業,後轉為影視藝術技術專業。
許傑: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畢業於上大中文系,是第一位擔任美國重要藝術博物館的華裔館長。
政法界
翟建:上海市首屆東方大律師。
鮑培倫:上海市首屆東方大律師。
江憲:上海市首屆東方大律師。
陶鑫良:全國著名知識產權律師,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
鍾人鑒:著名銀行金融業務律師,上海虹橋正瀚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
宋學東: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畢業於上大法學院。
藝術界
黃葆戉:近現代著名書法家、篆刻家,上海大學美術科書畫教授及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國畫系主任。
陳逸飛:著名油畫家,文化實業家,導演。1965年畢業於上海市美術專科學校(現上海大學美術學院)。
謝晉:著名導演,中國文聯副主席,上海大學影視藝術與技術學院首任院長。
邱瑞敏:中國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霍尊:上海天韻文化簽約歌手,東方衛視真人秀節目《聲動亞洲》亞洲賽區三強。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真人秀節目《中國好歌曲》第一季冠軍。
滕俊傑:國家一級導演,上海廣播電視台、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1999年進入上海大學影視學院研究生班學習。
Ⅳ 關於古代懸棺之迷
懸棺葬是古代一種比較奇特的葬式:在江河沿岸,選擇一處壁立千仞的懸崖,用我們至今仍不知曉的方法,將仙逝者連同裝殮他的尺棺高高地懸掛(置)於懸崖半腰的適當位置。葬地的形勢各異,歸葬的個體方式也略有差別:或於崖壁鑿孔,椽木為樁,尺棺就置放在崖樁拓展出來的空間;或在約壁上開鑿石龕,屍棺置入龕內;或利用懸崖上的天然岩溝、岩墩、岩洞置放屍棺……人死了,要找個歸宿,要為失去靈魂的軀殼找一個妥當的安置辦法,從這個意義上講,懸棺葬和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等葬式一樣平常。然而,凝神屏息想想:一口沉甸甸的屍棺,一具冷冰冰的屍骨,怎麼會「飛」到那高高的懸崖上?屍棺的主人是誰?我們有限的智慧還難以解讀這用千年的沉默寫下的寓言,夢魘中便無法逃避懸棺的陰影。有這樣一側鐵聞:1933年,一位姓陳的地方官為了探究僰人懸棺的奧秘,僱用兩名樵夫,從豆沙關的絕壁上掀下兩具懸棺,其中一具運到昭通省立第二中學供考察、展覽。未久,兩名樵夫均意外慘死。翌年,一位大號熊廷權的賑災的官員,公務之餘,到省立二中參觀,看了懸棺及棺木中遺骸,又詢悉慘死的樵夫的故事,便有些坐不住了,對校長再三進言:「文王澤及枯骨,古人遺骸何當玩弄?請以禮瘞之」。校長只得將懸棺遺骸歸葬。這位熊大人仍難以心安,又顫顫驚驚地寫了一篇誄文:「霜凄凄兮露氵襄氵襄,風雨剝蝕兮日月迎將。翳何人兮骨骸堅強,胡不速朽兮戀此高崗。惡有報兮善有慶,毀棺露骸兮吾意凄惶。山之廣大兮地厚無疆,以為宅兆兮永此潛藏。臻百福兮降百祥,千秋萬歲兮無厲無殃」。敬鬼神而遠之。
在雲南,今昭通地區沿金沙江、白水江、關河流域的懸棺不說是絕無僅有,肯定是分布最多、最為集中的地區。就已知情況,鹽津縣的豆沙關、底坪、棺木岩、靈官岩,威信縣的瓦石、石洞、永善縣地黃華,不下10餘處;岩樁、岩墩、岩龕、岩溝、岩洞等各種懸棺葬的形式一應俱全。尤其是豆沙關懸棺,保存最多、最完好,地勢最險峻,被學者稱為「上古遺存,天下奇跡」,「懸棺博物館」。
豆沙關懸棺在鹽津縣豆沙鄉石門村關河南岸的絕壁上,緊傍213國道。秦開「五尺道」、漢修南夷道、隋造偏梁橋閣、唐開石門道,都無一例外地選擇豆沙關作為人滇的門戶。「關津樞紐」,「南滇鎖鑰」,名不虛傳。關河北岸,「五尺道」貴跡、石門關古城堡、唐貞元十年御史中丞袁滋冊南詔題名摩崖,昭示著這里曾有過人文蔚起的繁榮。關河南岸,削壁騰立,參天而起,高達四五百米,懸棺就存放於絕壁半腰一工方形岩坎內。20世紀30年代調查有棺40多具,此後,或墮落入關河,或被好奇者、居心叵測者破壞,今仍存有10餘具。遠眺,在清淡得近乎透明的天穹下,在沉重得勢將傾倒的絕壁的陰影中,屍棺累累,凌空懸置,確實會讓人生出許多難以言喻的思緒,臆想出許多神魔怪異的故事,難怪熊大人要苦苦祈告「臻百福兮降百祥,千秋萬歲兮無厲無殃」。
懸棺的主人,一般認為是春秋時期以前居住在今川南、滇東北一帶的僰人人,故稱「僰人懸棺」。可靠嗎?1932年,幾位昭通籍的學人曾對豆沙關懸棺進行考察,據當時留下的考察文字,棺內屍骸的頭顱骨較今人碩大,手足骨亦較粗壯,也較長,推測身高在1.8-1.9米間。棺木用整根原木鑿空成形,長約2米,高約50厘米,寬約41厘米,棺蓋厚約41厘米。按木質紋理,似為杉木,形制古樸。參加考察的周夢雲等認為「此物出自上古,絕非數百年前物。何以言之?史稱,大禹死後,衣衾三領、桐棺三寸,見諸《孟子》矣。孟子又雲:蓋上世常有不葬其親者。其親死,則委之壑。今查置棺處所,河流下陷,足證當時河水必高,又且兩岸多系水造成屋,知為上古大壑,毫無疑問」。同樣在1932年前後,一位美國學者對威信長安的懸棺進行考察,也得出與周夢雲大致相同的認識。如此說來,「僰人人懸棺」應該成為結論了。不然,著名的自然科學家陳一得又對周夢雲和美國學者的判斷提出質疑:首先,居住在今川南、滇東北一帶的僰人,自春秋以來,或向滇西遷徙,或與漢族及其他民族融合,過早地結束了作為一個單一民族存在的歷史。也就是說,僰人生活的時代,在公元前250年以前。其次,如果豆沙關懸棺所在是因河流下陷而成數百米高懸崖,這個過程沒有幾千年恐怕不能完成。陳一得反詰:歷二三千年之長久。「任何堅硬木質,日射水浸,鮮不化為齏粉?」更何言骨骼完整,棺木紋理清晰。不得不承認,陳一得的反詰是有道理的。事實上,查考史籍,較僰人晚近一千多年生活在這一帶的白僚、仡佬等民族也有懸棺葬習俗。「殮死有棺而不葬,置於岩穴間,高者絕地千尺,或臨大河,不施蔽蓋」。元代李京《雲南治略》、明代周汝成《炎檄紀略》於此均有記述。誰能說懸棺就不會是白僚、仡佬人的作品呢?
懸棺之所以讓人有神秘、魔幻的感覺,成為所謂「千古之謎」,最根本的原因是:懸棺到底是怎樣「懸」上去的?在一本叫做《朝野僉載》的書中,提出了一種假設:屍棺先抬到懸崖絕頂,再懸索緣樁往下放。證之於懸棺現場所見,此說難以成立。試想,懸棺多在懸崖的半腰,距頂甚遠,且多置放於崖部面的凹陷處,怎麼「往下放」?在另一本《嶺表紀蠻》的書中,又提出了另一種設想:「築土為台,運棺其中,事後台卸土撤,而棺乃獨標岩際。」說的有些道理,同樣以懸棺現場情況參證,其不可操作性就暴露了。還有一說,即前面提到的周夢雲的論證,其可以質疑處已由陳一得先生提出來了。「千古之謎」,有些費解,但費解與神魔不是一回事。
古代先民為什麼對懸棺這種葬式興致盎然,莫不真有什麼玄機?說白了讓人掃興。《雲南志略》雲:「人死則棺木盛之,置之千仞巔崖,以先墮者為吉」。……不遺餘力地爬上去只是為了墮下來,為了盡快地墮下來。
http://www.cctv.com/science/20050221/100780.shtml
http://www.nettvl.com/sc/xguan.htm
Ⅵ 研究生期間有獎學金嗎
研究生期間有獎學金,研究生國家助學金用於資助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納入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資收入的除外),補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獲得資助的研究生須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部屬高校博士研究生資助標准為每生每年12000元,碩士研究生資助標准為每生每年6000元。 同時,中央財政還將針對中央高校納入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的全日制研究生,設立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獎勵支持表現良好的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學業。
(6)南昌同濟黃發明擴展閱讀:
申請條件
一、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憲法和法律,遵守學校規章制度。
二、誠實守信,道德品質優良;團結協作,樂於奉獻;綜合素質高。
三、學風端正,學術品德良好。
四、學習努力刻苦,善於鑽研,勇於創新;研究生學習階段的各科必修課成績合格,外語水平高;學 業成績優異。
五、符合上述四條要求且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優先考慮評選:
1、研究生學習階段,勤勉努力,勇於創新,科研成果突出,在本學科高水平學術期刊上發表具有創新性學術研究論文、或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或出版學術專著等;
2、研究生學習階段,在市級以上學科競賽、競技比賽、以及專業相關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獲得社會廣泛認可,並為學校和社會爭得崇高榮譽;
3、研究生學習階段,獲校級以上優秀學生標兵,省級以上三好學生、優秀研究生幹部、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先進個人,或其它省級以上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Ⅶ 能否介紹一下應用物理這個專業
這個專業的就業方向很廣泛!學起來有點難,不過只要你肯努力學絕對沒問題的!學了這個專業,你可以接著考研,可能比較困難。這個專業的優點就在於學成以後出路很多,可以往各個方向發展!
總而言之,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專業。永遠都不會冷的專業!
就業前景非常的不錯!
祝你成功!呵呵
Ⅷ 南昌大學是985嗎
南昌大學不是985大學,但南昌大學是211大學。
相關學校信息:
中文名:南昌大學
外文名:Nanchang University
簡稱:南大(NCU)
創辦時間:1921年
屬性:211工程(1997年) ,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04年) ,「卓越計劃」試點學校(2010年) ,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2012年)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2012年),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7年) ,國防生高校
院系設置:醫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建築工程學院等
校訓:格物致新,厚德澤人
院校代碼:10403
主要獎項: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獎1項 ,國際親水膠體基金會大獎(2014年) ,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
知名校友:孔棟、饒毅、胡振鵬、張小攀、鍾恩淇等
(8)南昌同濟黃發明擴展閱讀:
學校學術資源:
學術期刊:
1,南昌大學學報
《南昌大學學報》(原《江西大學學報》)。1963年創刊。1966年停刊。1993-1975年間以《新江大》刊名出刊6期。
1977年復刊。1993年,江西大學與江西工業大學合並組建南昌大學,《江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隨之改名為《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是由南昌大學主辦的人文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雙月刊,大16開,逢單月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
主要刊登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史學、新聞、藝術、語言文字、圖書情報學等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的科研成果。
常設欄目有馬克思主義研究、道德與人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時代、經濟與管理、法學與法治、新聞與傳播、歷史與文化、詩學縱橫、文藝思潮與創作評論、當代社會保障研究、語言與文字、教育與科學、學術爭鳴園地等,「道德與人生」欄目獲全國高校社科期刊「優秀欄目」。
「詩學縱橫」欄目獲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為中文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擴展版)、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歷屆全國百強社科學報、華東地區優秀期刊、江西省優秀社科期刊。
2,實用臨床醫學
《實用臨床醫學》由吳階平題寫刊名,是國家科技部、國家新聞出版署聯合批准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臨床醫學雜志,由南昌大學主管主辦,2000年12月創刊,月刊。
是江西省優秀科技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期刊、中國生物醫學期刊引文資料庫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資料庫期刊;獲第四屆江西省優秀期刊欄目獎 。
圖書資源:
據官網顯示,圖書館有圖書文獻380萬余冊;年訂購中、外期刊1912種;引進EI、SCI、ISTP、SPRINGER、ELSEVIER、PQDD等資料庫56種;
自建「重點學科導航資料庫」、「南昌大學博、碩論文資料庫」等特色資料庫6種;電子圖書110萬余冊。已基本形成了以重點學科文獻建設為中心,理、工、醫、農、文、史、哲、經、管、法、教育等多學科文獻並存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
建成了綜合網路環境下的文獻資源雲存儲平台、計算機集成管理系統、電子文獻閱覽室、電子文獻檢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