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識產權法. 題:名詞解釋 1:發表權 2:創造性 3.集體商標 4.地理標志 5.平行進口 幫
發表權,也稱公開作品權,指作者對其尚未發表的作品享有決定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是著作權法中規定的著作權中的一項權利。
2. 什麼是創造性
心理學解釋
創造性(creativity):是指人們應用新穎的方式解決問題,並能產生新的、有社回會價值的產品的答心理過程。
創造性的心理成分及測量:輻合思維與發散思維(在發散生成測驗中,用發散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的好壞來衡量創造性的高低),遠距離聯想能力,非智力因素,如人的堅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責任感、勤奮、熱情、善於形象、興趣廣泛、獨立性等。
其他解釋:(發明專利的創造性)
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對於發明專利應具有突出的實質特點性和顯著的進步;對於實用新型專利,應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3. 關於專利的創造性
第四章創造性
1.引言根據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因此,申請專利的發明和實用新型具備創造性是授予其專利權的必要條件之一。本章僅對發明的創造性審查作了規定。
2.發明創造性的概念發明的創造性,是指與現有技術相比,該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
2.1現有技術
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所述的現有技術,是指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五款和本部分第三章第2.1節所定義的現有技術。
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中所述的,在申請日以前由任何單位或個人向專利局提出過申請並且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或者公告的專利文件中的內容,不屬於現有技術,因此,在評價發明創造性時不予考慮。
2.2突出的實質性特點
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是指對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是非顯而易見的。如果發明是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僅僅通過合乎邏輯的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試驗可以得到的,則該發明是顯而易見的,也就不具備突出的實質性特點。
2.3顯著的進步
發明有顯著的進步,是指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能夠產生有益的技術效果。例如,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或者為解決某一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不同構思的技術方案,或者代表某種新的技術發展趨勢。
2.4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
發明是否具備創造性,應當基於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的知識和能力進行評價。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也可稱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是指一種假設的「人」,假定他知曉申請日或者優先權日之前發明所屬技術領域所有的普通技術知識,能夠獲知該領域中所有的現有技術,並且具有應用該日期之前常規實驗手段的能力,但他不具有創造能力。如果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能夠促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其他技術領域尋找技術手段,他也應具有從該其他技術領域中獲知該申請日或優先權日之前的相關現有技術、普通技術知識和常規實驗手段的能力。
設定這一概念的目的,在於統一審查標准,盡量避免審查員主觀因素的影響。
3.發明創造性的審查
一件發明專利申請是否具備創造性,只有在該發明具備新穎性的條件下才予以考慮。
3.1審查原則
根據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的規定,審查發明是否具備創造性,應當審查發明是否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同時還應當審查發明是否具有顯著的進步。
在評價發明是否具備創造性時,審查員不僅要考慮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身,而且還要考慮發明所屬技術領域、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和所產生的技術效果,將發明作為一個整體看待。
與新穎性「單獨對比」 的審查原則(參見本部分第三章第3.1節) 不同,審查創造性時,將一份或者多份現有技術中的不同的技術內容組合在一起對要求保護的發明進行評價。
如果一項獨立權利要求具備創造性,則不再審查該獨立權利要求的從屬權利要求的創造性。
3.2審查基準
評價發明有無創造性,應當以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為基準。為有助於正確掌握該基準,下面分別給出突出的實質性特點的一般性判斷方法和顯著的進步的判斷標准。
3.2.1突出的實質性特點的判斷
判斷發明是否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就是要判斷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要求保護的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是否顯而易見。
如果要求保護的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是顯而易見的,則不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反之,如果對比的結果表明要求保護的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是非顯而易見的,則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
3.2.1.1判斷方法
判斷要求保護的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是否顯而易見,通常可按照以下三個步驟進行。
(1)確定最接近的現有技術
最接近的現有技術,是指現有技術中與要求保護的發明最密切相關的一個技術方案,它是判斷發明是否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的基礎。最接近的現有技術,例如可以是,與要求保護的發明技術領域相同,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效果或者用途最接近和/或公開了發明的技術特徵最多的現有技術,或者雖然與要求保護的發明技術領域不同,但能夠實現發明的功能,並且公開發明的技術特徵最多的現有技術。
應當注意的是,在確定最接近的現有技術時,應首先考慮技術領域相同或相近的現有技術。
(2)確定發明的區別特徵和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
在審查中應當客觀分析並確定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為此,首先應當分析要求保護的發明與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相比有哪些區別特徵,然後根據該區別特徵所能達到的技術效果確定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指為獲得更好的技術效果而需對最接近的現有技術進行改進的技術任務。
審查過程中,由於審查員所認定的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可能不同於申請人在說明書中所描述的現有技術,因此,基於最接近的現有技術重新確定的該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可能不同於說明書中所描述的技術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應當根據審查員所認定的最接近的現有技術重新確定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
重新確定的技術問題可能要依據每項發明的具體情況而定。作為一個原則,發明的任何技術效果都可以作為重新確定技術問題的基礎,只要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從該申請說明書中所記載的內容能夠得知該技術效果即可。
(3)判斷要求保護的發明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否顯而易見
在該步驟中,要從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和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出發,判斷要求保護的發明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否顯而易見。判斷過程中,要確定的是現有技術整體上是否存在某種技術啟示,即現有技術中是否給出將上述區別特徵應用到該最接近的現有技術以解決其存在的技術問題(即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 的啟示,這種啟示會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面對所述技術問題時,有動機改進該最接近的現有技術並獲得要求保護的發明。如果現有技術存在這種技術啟示,則發明是顯而易見的,不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
下述情況,通常認為現有技術中存在上述技術啟示:
(i)所述區別特徵為公知常識,例如,本領域中解決該重新確定的技術問題的慣用手段,或教科書或者工具書等中披露的解決該重新確定的技術問題的技術手段
(1)如果新的用途僅僅是使用了已知材料的已知的性質,則該用途發明不具備創造性果、功能及用途的變化是可預料到的,則發明不具備創造性
4. 創造性思維能力表現的三個特徵是
創造性思維具有三個主要特徵: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
1、流暢性
指個體面對問題情境時,在規定的單位時間內產生的不同觀念的數量的多少,產生的數量越多,代表流暢性越好。
例如,讓學生說出「紅磚」都有哪些用途,學生可能回答:蓋房子,築牆,砌台階,修路,當錘子,當武器,壓紙,作畫寫字,磨紅粉當顏料,練功,墊東西,吸水.在有限的時間內,提供的數量越多,說明思維的流暢性越好。
2、變通性
又稱為靈活性,指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能夠靈活處理,隨機應變,不墨守成規。思維在發散方向上所表現出的變化和靈活,在變通性的特徵強調對於同一個問題想出不同類型的答案越多著,變通性越好。
例如,讓學生說出「杯子」都有哪些用途,學生可能回答:喝水,裝東西,帽子,當花盆,當漏斗,當燈罩,當武器等等,在不限時間的情形下,學生提供的不同類型答案越多,即能說出不同的用途,說明變通性越好。
3、獨創性
指思維發散的新穎、新奇、獨特的程度。即個體面對問題情境時,能夠獨具慧心,想出不尋常的、超越自己和前輩的獨特想法。對同一個問題提出的想法越新奇獨特的,說明獨創性越高。即思考問題的角度是別人沒有說出的、新異的、獨特的,說明具有獨創性。
例如:「旱冰鞋」的發明,之前人們滑冰都是在冬季,發明者通過思考把腳上穿的鞋和能滑行的輪子結合在一起,終於製成了四季都能用的「旱冰鞋」。這就是獨創性思維的體現。獨創性思維是在流暢性和靈活性基礎上形成的高層次的發散思維能力。
5. 實用性 新穎性 創造性三者的關系
我是 法學(知識產權) 專業的學生,根據課本上的知識回答
這是專利專申請獲得專利權的實質性條屬件,是對專利申請進行實質審查的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22條規定: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
新穎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不屬於現有技術;也沒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就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申請日以前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並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或者公告的專利文件中。
創造性,是指與現有技術相比,該發明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實用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製造或者使用,並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
這三項被稱為 授予專利權的實質條件,因為他們關繫到專利申請中被認為是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是指,即技術方案的技術內容。
新穎性是發明和實用新型被授予專利權的最基本條件。國家對發明人授予專利全,目的就是為了換取發明人將其新發明公開。
實用性是為了在產業上應用。如果沒有應用價值,就不值得給予保護。
創造性要求的提出比較晚。晚於前兩項。
6.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反應了教師勞動的哪種特點() 1主體性2創造性3間接性4示
第四項,示範性.
7. 什麼是創造性
1.創造性按照現行 專利法第二十二條規定:是指與 現有技術相比,該發明具有回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答顯著的 進步。2.創造性由創造性意識、 創造性思維過程和 創造性活動三部分組成。3.創造性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發明,二是 發現。發明是製造新事物,例如瓦特發明 蒸汽機,魯班發明 鋸子。
8. 談創造性思維1-3段有什麼作用
創造性思維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首先,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增加人類知識的總量;其次,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提高人類的認識能力;再次,創造性思維可以為實踐活動開辟新的局面。此外,創造性思維的成功,又可以反饋激勵人們去進一步進行創造性思維。
正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所說:「『人』之可貴在於能創造性地思維。」
(8)創造性3擴展閱讀
培養思維的創造性應注意:加強學習的獨立性,保持應有的好奇心。增強問題意識,在課堂聽講和讀書學習中,注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注重思維的發散,在解題練習中進行多解、多變。
創造性思維為人類的高級心理活動。創造性思維是政治家、教育家、科學家、藝術家等各種出類拔萃的人才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心理學認為:創造思維是指思維不僅能提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內在聯系,而且能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穎的、具有社會價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
9. 產生創造力的三要素是什麼
創造力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知識(我們在小學、中學、大學中,從專書本中、電影里、圖書館獲屬得的一切),思維(使用不同的思維工具使我們的念頭轉化為思考)和自我意識。所以,知識、思維和自我意識構成了創造力的基本要素。
10. 美國心理學教授阿瑪比爾提出了創造力三結構理論包括哪些
一、創造力的定義
自古以來,
創造力始終是有關人類精神現象的探討中一個最熱門的話題
之一。到目前為止關於創造力還沒有較為統一的定義,但是現在被大家
較普遍接受的定義是:創造力即根據一定目的,運用一切已知信息,產
生出某種新穎、獨特、具有社會價值或個人價值的精神或物質產品的能
力或特徵。
二、創造力的本質
關於創造力的本質,有史以來有許多不同的看法。現代心理學領域中,
對創造力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種看法:
精神分析黨派的心理學家們認為,創造過程是自我控制被放鬆的狀態
下,前意識(介於意與潛意識之間的精神活動)中的觀念自由組合、自
發釋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個體回歸於幻想,並把幻想與問題解決
結合起來,新觀念通過自由表達就產生了。在這派心理學家中,弗洛伊
德強調無意識在創造力中的作用;
榮格將創造性的藝術看成是個體在不
受意識控制的情況下,對集體無意識的改造。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創造力是與自我實現相聯系的人格特徵。
馬斯洛
認為,自我實現的創造力來源於人格,表現於日常生活之中,是人生來
就具備的潛能,在後天一定的環境中得到開發。這派心理學家認為,提
高個體創造力的途徑主要是誘導個體產生更多的創造性自我知覺,
或改
善環境,使環境有利於個體創造力的表達。
認知派心理學家認為創造力是人的頭腦對情景的一種完美經驗的組織
以及完善、
靈活的認知結構。
格式塔心理學家把創造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
1
)准備(收集信息);
(
2
)孕育(讓觀念在頭腦中自由聯結);
(
3
)
明朗(以頓悟方式產生解決問題的思路);(
4
)驗證(檢驗解決的正
確性、有效性);吉爾福特強調創造力是一種心理能力,來源於具有流
暢性、靈活性和獨創性三個重要特徵的發散思維。斯騰伯格提出創造力
的三維模型理論,認為創造力由智力維度、
智力方式維度、人格維度
構成。
一些研究大腦半球功能特化的心理學家強調大腦右半球是創造力的物
質基礎,創造過程依賴於通過胼胝體實現的大腦兩半球機能聯合。一些
專家認為,傳統教育教學活動過分強調了輻合思維,重左腦、輕右腦。
他們建議:以通過延遲判斷(不急於評判學生作業的對與錯)、創造和
諧人際關系、刺激潛伏期(引發思索),並通過生物反饋、默想以及放
松等技術,幫助學生增強右腦功能。
從上述有關創造力本質的不同理論中,
我們可以看出存在於其中的一些
共同點:
(
1
)
教學應創設有利於消除創造性思維障礙的各種條件;
(
2
)
讓學生了解自己觀念的價值所在;(
3
)延遲判斷;(
4
)訓練思維的靈
活性;(
5
)不斷激發創造性行為。
三、創造力的結構
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創造力研究之後,
人們越來越明確地認識到創造力
絕非一種單一能力,而是能力與其他方面的復合。人們逐漸放棄了那種
「單維創造論」,漸漸地構建起了創造力系統觀,使得創造力研究向
「多維取向」和「聚合模型」發展。
這樣的模型主要有吉爾福特創造力
結構理論,艾曼貝爾的創造力成分理論,斯騰伯格的創造力三維模型和
創造力投資理論,以及西克森特火哈伊的創造力系統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