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專利法中的獨立權利要求和從屬權利要求、給我舉個例子、謝謝
通常,獨立權利要求由二部分構成,即前序部分和特徵部分。
前序部分應當寫明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名稱,以及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與一份最為接近的現有技術所共有的必要技術特徵;特徵部分應當使用「其特徵是……」或者類似的用語,寫明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區別於其最為接近的現有技術的技術特徵。
前序部分和特徵部分的特徵合在一起,限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從屬權利要求應當用附加的技術特徵,對所引用的權利要求作進一步的限定。附加的技術特徵可以是對被引用權利要求的技術特徵作進一步限定的技術特徵,也可以是另外增加的技術特徵。
從屬權利要求也應當由二部分構成,即引用部分和特徵部分。
引用部分應當寫明被引用的權利要求的編號及其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名稱;特徵部分應當寫明該從屬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在被引用權利要求基礎上附加的技術特徵。
從屬權利要求所包含的技術特徵,不僅包括它所附加的技術特徵,還包括它所從屬的那個權利要求的全部技術特徵。因此,一項從屬權利要求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必定小於它所從屬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1)從屬發明研究擴展閱讀
根據發明是否屬於個人為履行其職務而產生的成果,可以將發明分為職務發明和非職務發明。非職務發明的相關權利當然歸屬於發明人本人所有。在一件專利申請的權利要求書中,獨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一項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最寬。
而關於職務發明的權利歸屬,各國立法採取了不同的策略,有的將其歸屬於員工個人(稱為「發明人主義」或「雇員主義」),有的則將其歸屬於對該發明行為做出指示或職務安排的公司或其他單位(稱為「僱傭者主義」)。
我國專利法將執行公司任務或主要是利用公司物質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定義為職務發明創造,並規定其權利歸屬於用人單位。同時,我國專利法要求用人單位在一定條件下應對做出該發明創造的個人予以獎勵和支付報酬。
在專利申請中,如只有一個權利要求,即是獨立權利要求。但如果兩個權利要求是相關的,符合單一發明構思的要求,不從屬於其他權利要求也稱為獨立權利要求,可包括在一項專利申請中。例如,切削機和切削所使用的特殊刀具即屬這種情況。
從屬權利要求保護的發明與獨立權利要求保護的發明相同,但反映更加具體。從屬權利要求可以從屬於獨立權利要求,也可以從屬於在前的從屬權利要求。從屬權利要求的內容一般包括其所引用的前述權利要求和需要進一步說明的內容兩部分。
② 發明專利沒有從屬權利要求可以嗎
可以沒有從屬權利要求,但是最好有從屬。可以從獨權中找幾個特徵作為從屬。
這樣,審查員審查的時候,如果說獨權沒有創造性,還可以通過修改的方式,來進行創造性答辯。
對以後授權也比較有利。
③ 如何提高發明專利申請風險代理成功率
如何提高發明專利申請風險代理成功率?發明專利申請風險代理,是指專利代理機構為客戶代理發明專利申請時,把代理費的收取與申請結果綁定,如最終專利申請獲得授權,則收取相應的代理費用,否則無償提供專利代理服務。如何提高發明專利申請風險代理成功率不言而喻,發明專利申請風險代理業務的產生是申請人意志與專利代理機構實力相結合的產物。由於這種代理模式存在較大風險,國內大多數專利代理機構並沒有開展此項業務。如何提高發明專利申請風險代理的成功率也成為業內普遍關心的問題。該問題如不能得到很好解決,開展此業務的代理機構將無法保證其收益大於風險。從小編所在八戒知識產權網開展的風險代理實踐來看,可採用以下方法提高發明專利申請風險代理成功率:一、團隊建設是提高發明專利申請風險代理成功率的前提和保障,機構內應創建一支專門負責該業務的團隊,這個團隊應由專業基礎好、掌握專利檢索及專利信息分析技術、外語水平較高,並能與發明人形成良好溝通互動的資深專利代理人構成,由法律技術部進行管理和業務指導。二、代理團隊中的評估小組要對申請人提交的交底材料或經代理人完善後的交底材料進行預先評估,經評估認定後認為可做風險代理的,按發明專利申請風險代理業務辦理,否則評估小組和發明人會進一步研究更改技術方案,直至修改成為有價值的專利申請材料。另外,評估工作也可咨詢有關技術專家,或撰寫完成專利申請文件後委託相關單位或機構進行檢索。這也是專利代理人完成二次創造的過程。三、專利申請文件的撰寫工作至少需要由團隊中2個熟悉相關技術領域、代理經驗豐富的代理人來完成,並要求專利代理人在撰寫過程中積極、深入地與發明人進行交流溝通。四、關於撰寫質量的管控,代理人完成專利申請文件撰寫後要經過機構內不同層級審改,然後再經發明人審核,方能提交專利申請。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發明專利申請風險代理量是以授權結果作為唯一考量標准,但是作為專業化、負責任的專利代理機構,其在撰寫專利申請文件時應當對質量要求有嚴格把控。在撰寫權利要求書時,應圍繞發明的創新點,深入挖掘,多方位布局。具體而言:在縱向上,既要考慮將發明點進行概括和總結,以獲得盡可能寬的保護范圍,防止競爭對手輕易繞過,還要多角度地設置從屬權利要求,將發明點逐級細化,構築遞進式的防守策略;在橫向上,應拓展發明主題、發明類型,這樣在後繼程序中,才能游刃有餘,使專利權的可塑性不斷伸展。在撰寫說明書時,專利代理人應在技術背景中詳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在說明書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詳盡描述,並提供現有技術與專利技術的效果對比。說明書應客觀撰寫,用數據說話,盡可能提供試驗或模擬試驗數據。針對代理人完成的待申請文件,可由法律技術部組織進行模擬現場辯論,該方式能很好地發現待申請文件中存在的實質問題,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五、對於產品生命周期比專利權獲得周期短的技術,在專利申請文件撰寫中可採取有利於盡快授權的寫法,權利要求限定的技術方案緊緊貼合發明改進點本身,保護范圍要適當。業內有觀點認為,上述發明專利就是所謂的低質量專利。筆者認為,這種看法忽視了一件發明專利存在的合理性。對於企業而言,能夠幫助企業提高競爭優勢和廣告宣傳效應,已達到企業的預期收益。而發明專利對競爭對手來說,也具有一定的震懾作用,這些當然也是專利價值的體現。六、為了減少代理機構的損失,在與申請人協商後,代理人可提交多於要求發明專利授權件數的專利申請。七、為提高從事發明專利申請風險代理業務代理人的積極性,應提高其業務提成比例。
④ 發明型專利如何確定所屬技術領域
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應當是要求保護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所屬或者直接應回用的具體技術領域,答而不是上位的或者相鄰的技術領域,也不是發明或者實用新型本身。
該具體的技術領域往往與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國際專利分類表中可能分入的最低位置有關。
對於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而言,需要分別設立合理的創造性判斷標准。由於技術領域范圍的劃分與專利創造性要求的高低密切相關,因此技術比對時所考慮的現有技術領域就很重要。
審判實踐中,確定技術領域應當是要求保護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所屬或者應用的具體技術領域,而不是上位的或者相鄰的技術領域。
注意事項:
1.通常可按國際專利分類表確定其直接所屬技術領域,盡可能確定在其最低的分類位置上;
2.應體現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主題名稱和發明的類型;
3.不應寫入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相對於最接近的現有技術作出改進的區別技術特徵。
⑤ 從屬專利
你說的應該是在他人專利的基礎上做的改進而申請的專利,從屬專利也是一項專版利權,只是不能在未經權在先專利權人許可的情況下生產自己的專利,因為你在生產自己的專利的時候,也必然採用了別人的專利,是一種侵權行為。當然,如果該在先專利權人生產具有你的創新點的產品,也是不行的,也是一種侵權行為。
你注意到專利的撰寫時,權利要求中,有一個前序部分和特徵部分,前序部分說明的是現有的技術,特徵部分是所作的創新,實際保護的是整個具有前序部分和特徵部分的整體。既然前序部分是別人的專利技術,當然就是從屬專利,除非你不需要利用別人在前面的創造性勞動成果。
⑥ 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是從屬關系並列關系交叉關系
並列關系。
根據專利法的規定,專利法中所稱的發明創造是指「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種。
上述三種都是專利,三種專利的保護客體有區別、審查原則有區別、審查內容有區別。
⑦ 發明專利,發明人順序問題
發明專利的發明人沒有順序之分,也就是說,排第一個和最後一個沒有區別,沒意義。
⑧ 如何描述發明專利技術效果從屬權利的技術效果要描述嗎
應描述原來什麼不能做,現在能夠做了;原來什麼做的不夠細致、徹底、全面...,現在能了。
⑨ 請問一個關於專利的從屬權利的問題
暈 :)
我措辭就不那麼嚴謹,簡單說說吧。
1的特徵是a。
2的特徵a+b
3的特徵a+b+c
而:「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a有特徵c"則是a+c,因此,這當然和3即(特徵a+b+c)不同啦 :)
覺得還行,就請加分,謝謝 :)
⑩ 職務發明創造與從屬發明創造的區別
發明創造可以分為職務發明創造和非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是指完成本版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權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完成的發明創造,反之則為非職務發明創造。
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申請權和專利權是屬於單位的,而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申請權和專利權是屬於發明人或設計人的。
不過有特殊情況,對於職務發明創造,如果發明人或設計人與單位簽有合同對發明創造的權利歸屬有約定的,需按照約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