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者身上學到

發明者身上學到

發布時間:2021-06-27 15:56:21

① 收集一位科學家的事跡,說說從他的身上學到什麼(500字))

袁隆平——讓所有人遠離飢餓

袁隆平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雜交水稻專家,國家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獲得者。在國際上11次捧回大獎。獲得的「世界糧食獎」更是農業領域國際上的最高榮譽。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於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飢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檢舉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7-20 13:53
袁隆平院士熱愛祖國、品德高尚,他的成就和貢獻,在國內外產生了強烈反響。雜交水稻的研究成果獲得我國迄今為止唯一的發明特等獎。並先後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糧農組織等多項國際獎勵。袁隆平雖已年屆70歲,仍然一如既往地活躍在科研與

② 讀了飛機的發明者萊特兄弟從他們的身上你學會了什麼樣的精神。

你好

首先是永不言棄的精神

他們說人類能夠上天

結果經過他們的努力

人類真的上了版天

還有權就是不設限

永遠相信沒有什麼不可能

鳥兒能飛

人也能飛

所以不能給自己設限

人有無限的可能

萊特兄弟身上我大概就是學到了這些

祝你生活愉快!

③ 你知道愛迪生發明了什麼,從他身上學到了什麼

愛迪生發明了:投票計數器、普用印刷機、電動畫機電報、自動復記電報法,二重、四重電報法、製造蠟紙炭質電阻器、聲波分析諧振器、留聲機、微音器、擴音器、空中揚聲器、聲音發動機、調音發動機、微熱計、驗味計、高阻力白熾燈、電燈座和開關、磁力析礦法、唱筒型留聲機、活動電影機、電氣鐵道、蓄電池……
從他身上學到了:堅持不屈,不懈努力的,哪怕跌倒再多次,也一定要堅持的科學實驗精神。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後,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麼。

④ 著名的發明家身上學到了什麼的

有想法就要付諸行動

⑤ 從科學發明家諾貝爾身上我們得到哪些啟示

社會的收入分配機制,都是按照已有的行業和已有的業務,進行分配的。付出多少,收入多少。發明創造都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現,現有的分配機制,給不了酬勞,只有獎勵能彌補過來。倘若不能彌補,發明創造者就處於不利地位,就怕創造力得不到維持深耕。獎勵是重要的。

⑥ 人類的發明創造是從哪些動物身上學來的

1.海豚,將海豚的體形或皮膚結構應用到潛艇設計原理上設計出潛艇。

2.水母,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水母耳風暴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3.青蛙,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

4.蒼蠅,蒼蠅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導航儀」,人們模仿它製成了「振動陀螺儀」。這種儀器已經應用在火箭和高速飛機上,實現了自動駕駛。蒼蠅的眼睛是一種「復眼」,由3000多隻小眼組成,人們模仿它製成了「蠅眼透鏡」。

5.蝙蝠,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製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著它可以發現電桿、台階、橋上的人等。

6.藍藻,模擬藍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將設計出仿生光解水的裝置,從而可獲得大量的氫氣。

(6)發明者身上學到擴展閱讀:

生物具有的功能迄今比任何人工製造的機械都優越得多,仿生學就是要在工程上實現並有效地應用生物功能的一門學科 。例如關於信息接收、信息傳遞、自動控制系統等,這種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在機械設計方面給了很大啟發。可舉出的仿生學例子,如將海豚的體形或皮膚結構應用到潛艇設計原理上。仿生學也被認為是與控制論有密切關系的一門學科,而控制論主要是將生命現象和機械原理加以比較,進行研究和解釋的一門學科。

仿生是模仿生物系統的功能和行為,來建造技術系統的一種科學方法。它打破了生物和機器的界限,將各種不同的系統溝通起來。

運用仿生方法可創制新的機械,發明現代化識辨儀器,改進通信系統,設計新穎的工藝和研製人工臟器等。如現代的飛機、極地越野汽車、雷達系統的電子蛙眼、航海的聲納系統、航空建造工程的蜂窩結構、人工腎及人工心臟等,都是仿生的結晶。

參考資料:網路-仿生

⑦ 從我國古代的發明家身上,你學到了什麼精神

從我國古代的發明家身上
學到了不畏艱難的精神
勇於探索的精神

⑧ 從愛迪生愛因斯坦身上,你學到了什麼

成功是天才加努力的結果。

愛迪生主要成就

1877年,愛迪生
發現電話傳話器里的膜板隨著說話聲會引起振動的現象,便拿短針作了試驗,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發。說話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針產生相應的不同顫動。那麼,反過來,這種顫動也一定能發出原先的說話聲音,於是他開始研究聲音重發的問題。

8月15日,愛迪生讓助手按圖樣制出一台由大圓筒、曲柄、受話機和膜板組成的「怪機器」,製成之後,愛迪生取出一張
錫箔,卷在刻有螺旋槽紋的金屬圓筒上,讓針的一頭輕擦著錫箔轉動,另一頭和受話機連接,然後愛迪生搖動曲柄,對著受話機唱歌,之後把針又放回原處,再搖動曲柄,接著機器就回放出愛迪生的聲音。12月,愛迪生公開展示這台「錫箔筒式留聲機」,轟動了全世界。

電燈

與人們通常的認識恰恰相反,最初電燈的發明者不是愛迪生,愛迪生是改進了電燈。早在1801年,英國一位名叫
漢弗里·戴維的化學家就在實驗室中用鉑絲通電發光;1810年,他又發明了用兩根通電 碳棒之間發生的 電弧而照明的「
電燭」,這算是是電燈的最早雛形。另一位英國電技工程師 約瑟夫·斯旺經過近30年的研究,於1878年12月製成了以 碳絲通電發光的 真空燈泡。

當年有關斯旺的電燈泡的報道給了愛迪生以很大啟發。1879年10月,愛迪生終於成功製成了以碳化纖維作為燈絲的白熾燈泡,稱之為「碳化棉絲白熾燈」,隨後大量投產,並成立公司設立發電站和輸電網等相應基礎設施,很快使電燈在美國被普遍使用。期間,他不斷改進技術,最終確定以
鎢絲作為燈絲,稱之為「 鎢絲燈」,並定型使用至今,愛迪生也由此成為公認的電燈發明者。

電影方面

1889年,愛迪生發明了一種活動電影攝影機,這種攝影機用一個尖形齒輪來帶動19毫米寬的沒打孔的膠帶,在棘輪的控制下,帶動膠帶間歇移動,同時打孔。這種攝影機由電機驅動,遮光器軸與一台留聲機連動,攝影機運轉時留聲機便將聲音記錄下來,並且可以連續拍攝圖像。

1891年,愛迪生發明了 活動電影放映機,是早期電影顯示設備,引入了電影放映的基本方法,通過在
光源前使用發動機來高速轉動帶有連續圖片的電影膠片條,從而產生活動的錯覺,光源將膠片上的圖片投射到銀幕。

1910年,愛迪生發明了一部由留聲機和攝影機組合而成的電影攝影機,在電機能量下,攝影機的遮光曲軸與留聲機連動,攝影機運轉時留聲機就能夠記錄下聲音。放映時,留聲機就隨畫面同步運轉,使得聲音和圖像實現同時出現。

愛因斯坦主要成就

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的創立;廣義相對論的建立;相對論的意義。

E=mc^2

物質不滅定律,說的是物質的質量不滅;能量守恆定律,說的是物質的能量守恆。(信息守恆定律)

雖然這兩條偉大的定律相繼被人們發現了,但是人們以為這是兩個風馬牛不相關的定律,各自說明了不同的自然規律。甚至有人以為,物質不滅定律是一條化學定律,能量守恆定律是一條物理定律,它們分屬於不同的科學范疇。

愛因斯坦認為,物質的質量是慣性的量度,能量是運動的量度;能量與質量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的,不可分割的。物體質量的改變,會使能量發生相應的改變;而物體能量的改變,也會使質量發生相應的改變。

在狹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質能公式:E=mc^2
(這里的E代表物體的能量,m代表物體的質量,c代表光的速度,即3×10^8m/s)。

光電效應

光照射到某些物質上,引起物質的電性質發生變化。這類光致電變的現象被人們統稱為光電效應(Photoelectric effect)。

光電效應分為光電子發射、光電導效應和光生伏特效應。前一種現象發生在物體表面,又稱外光電效應。後兩種現象發生在物體內部,稱為內光電效應。

宇宙常數

愛因斯坦在提出相對論的時候,曾將宇宙常數(為了解釋物質密度不為零的靜態宇宙的存在﹐他在引力場方程中引進一個與度規張量成比例的項﹐用符號Λ
表示。該比例常數很小﹐在銀河系尺度范圍可忽略不計。只在宇宙尺度下﹐Λ
才可能有意義﹐所以叫作宇宙常數。即所謂的反引力的固定數值)代入他的方程。他認為,有一種反引力,能與引力平衡,促使宇宙有限而靜態。當哈勃得意洋洋的在天文望遠鏡展示給愛因斯坦看時,愛因斯坦慚愧極了,他說:「這是我一生所犯下的最大錯誤。」宇宙是膨脹著的!哈勃等認為,反引力是不存在的,由於星系間的引力,促使膨脹速度越來越慢。

愛因斯坦評論自然辯證法

愛因斯坦對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手稿閱讀完畢後曾做出這樣的評價:「愛德華•伯恩斯坦先生把恩格斯的一
部關於自然科學內容的手稿交給我,託付我發表意見,看這部手稿是否應該付印。我的意見如下:要是這部手稿出自一位並非作為一個歷史人物而引人注意的作者,
那麼我就不會建議把它付印,因為不論從當代物理學的觀點來看,還是從物理學史方面來說,這部手稿的內容都沒有特殊的趣味。可是,我可以這樣設想:如果考慮到這部著作對於闡明恩格斯的思想的意義是一個有趣的文獻,那是可以出版的。」

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堅持不屈,不懈努力的,哪怕跌倒再多次,也一定要堅持的科學實驗精神。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後,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麼。

⑨ 科學家從哪些生物身上受到啟示發明了哪些東西

蜘蛛上發明了蜘蛛給科學家的啟示三百多年前,英國有一位年輕的科學家對「八卦飛將軍」蜘蛛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經常從早到晚,目不轉睛地觀察蜘蛛。他看見蜘蛛忙忙碌碌,吐絲織網。剛從蛛囊里拉出的細絲是粘液,迎風一吹,一瞬間變成又韌又結實的蛛絲。(想像)
這位青年科學家想,要能發明一個機器蜘蛛,「吃」進化學葯品,抽出晶瑩的絲來紡線織布,那該多好啊!他一頭扎進化學實驗室,擺弄起瓶瓶罐罐,用各種化學葯品做開了試驗。他用硝酸處理棉花得到了硝酸纖維素,把它溶解在酒精里,製成粘稠的液體,通過玻璃細管,在空氣中讓酒精揮發干以後,便成了細絲。這是世界上第一根人造纖維。但是這種纖維容易燃燒、質量差、成本高,沒法用來紡紗織布。
後來,科學家模仿吐絲的蠶兒,將便宜、易得的木材里的木質纖維素溶解在燒鹼和二硫化碳里,做成粘液,再在水面下噴絲,拉出千絲萬縷。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人造絲」(粘膠纖維)。它的長纖維可以織成人造絲印花綢、人造絲襪。短纖維造出「人造棉」布、「人造毛」呢。它們穿著舒適,和棉麻織物差不多:透氣良好,容易吸水,可以染上漂亮的顏色,而且價格低廉,頗受歡迎。這樣,人造纖維在問世僅三十年後,就代替了十分之一的棉、麻、絲、毛。
可是,人們並不滿意。人造絲、人造棉潮濕的時候很不結實,洗滌後容易變形,縮水嚴重。再說,人造纖維雖然擴大了原料的來源,把不能直接紡紗織布的木材、短的棉花纖維、草類利用了起來,可是,資源畢竟有限。於是,人們眼光從天然纖維跳到了礦物上頭,石頭、煤、石油能不能變纖維呢?
五十年前,德國出現了用煤、鹽、水和空氣做原料製成的聚氯乙烯纖維(氯綸)。它的化學成分和最普通的塑料一個樣。這是最早的合成纖維。用氯綸織成的棉毛衫褲、毛線衣褲,既保暖又容易摩擦後帶靜電,穿著它,對治療關節炎還有好處呢。
比氯綸晚幾年出世的尼龍(錦綸),比蛛絲還細,但非常結實,晶瑩透明,一下子以它巨大的魅力使人們著了魔。用尼龍絲織成的襪子結實耐磨,一雙頂四五雙普通的棉線襪穿用。曾經很流行的「的確良」(滌綸),挺括不皺,免燙快乾,是產量最大的一種合成纖維。晴綸,俗稱「合成羊毛」,蓬鬆耐曬,用它做的毛線,毛毯,針織衣褲,我們都很熟悉。價廉耐用的維尼龍(維綸),織成維棉布,做床單或內衣,吸水、透氣性跟棉織品差不多。維綸棉絮酷似棉花,人稱「合成棉花」。除了滌綸、錦綸、睛綸、維綸四大合成纖維外,由丙烯聚合而成的丙綸一躍而起,成為合成纖維的新秀。
丙綸是比重最輕的合成纖維,入水不沉。飛機上的毛毯、宇航員的衣服用它製作,可以減輕升空的負擔。如今,化學纖維的年產量已經和天然纖維平起平坐了,而它在國民經濟和國防事業上的作用卻遠遠超過了天然纖維。不過,今天規模巨大的「機器蠶」在日夜運轉,還多虧了蠶兒吐絲、蜘蛛織網給人們的啟示呢!
科學家現已探明,蜘蛛的飛毛腿根本沒有肌肉,甚至連肌肉纖維也沒有。最令人感興趣的是它的跳躍不是由肌肉,而是依靠壓向大腿的體液來提供動力的。蜘蛛的腳竟是一種獨特的液壓傳動機構,在這個裝置中的液體就是血液。進一步研究證明,它們依靠這種裝置,能夠把血壓迅速升高,使軟的腳爪變硬。也正是依靠這種液壓傳動,蜘蛛才能成為優秀的跳高運動員,它能跳到10倍於身高的高度。據計算,要取得這樣的成績,它們必須在剎那間把自己的血壓提高半個大氣壓。測量蜘蛛腳伸展時腳爪內的張力,剛巧等於這樣的壓力

閱讀全文

與發明者身上學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