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海倫凱勒創造的奇跡

海倫凱勒創造的奇跡

發布時間:2021-06-27 15:00:31

❶ 海倫凱勒的<<奇跡的創造者>>的網站是

http://www.mtime.com/movie/

看看去吧

❷ 海倫凱勒創造了什麼奇跡

影片《奇跡創造者》描述了美國盲聾女作家和教育家海倫-凱勒的早期教育情形和安妮-莎莉文老師在語言、閱讀、獨立生活技能、行為品格等方面對5歲小海倫進行嚴格的悉心教導。看完影片,我總結一些創造海倫-凱勒奇跡的主要條件,願與聾兒家長談談。
海倫18個月(1歲半)才因疾病失去聽覺和視覺。要知道,這18個月期間,海倫已經聽到過和看到過很多東西。海倫1歲半失明和耳聾以後,摸著媽媽的嘴,要模仿說話;拉著媽媽的衣角跟著媽媽走,從而了解媽媽所做的家務事。到海倫5歲時,海倫的媽媽對新來的老師安妮說海倫6個月時就能說出「水」的咿呀語。 後來安妮在海倫手上拼了很多單詞比如「娃娃」「餅干」,但是海倫開始時不能理解老師在她手心上寫的詞所代表的意義,不能把詞和實物聯系起來,不能使詞形和詞義聯系起來。後來,安妮老師讓海倫用手心感受流水,接著再另一手的手心拼寫「水」,海倫還摸著老師的嘴巴感受「水」的發音,這時候海倫可能聯想到以前聽過的「水」一詞,頓時開竅了,明白事物都有名字。接著5歲的海倫主動地詢問:「這是什麼? 」「那是什麼」「你是誰」,雖然海倫只伸出食指發問,安妮馬上明白海倫問的問題,迅速地在海倫手心上拼寫她所指的事物的名詞,包括「老師」。海倫很快記住了很多詞,不停地問,如飢似渴地學。
海倫好學而且非常倔強。海倫能走路以後,用雙手摸索著走出屋門,把家裡和庭院都摸索得比較清楚,還能從氣息和氣氛來判斷家裡有什麼大事或客人來訪等。海倫有自己的意志,想干什麼就干什麼,根本不管別人。比如:吃飯時自己不好好坐著,而是伸手摸媽媽盤子里有什麼,抓一把就吃,再伸手去摸爸爸盤子里有什麼,抓一把就吃。父母皺眉,遷就她。直到安妮訓練,海倫才懂得和遵守用餐的禮儀。海倫的奶奶給海倫做了一個布娃娃。海倫撫摸布娃娃,發現這個布娃娃的臉是平的沒有五官,就大哭大鬧起來,非要給布娃娃撞上眼珠不可。家庭教師安妮到來之前,海倫常常摔東西、發脾氣、有股不屈的勁兒。這一點,安妮老師費了很大的力氣來矯正海倫的撒野行為。
海倫的老師安妮不僅是嚴格耐心的老師,而且是全陪翻譯。安妮和海倫初次見面那天,海倫正坐在門口的木台階上。安妮老師走到海倫身邊,使勁地把行李箱砸在木台階上。海倫感覺到振動,馬上伸手摸行李箱,用手認識她的新老師。安妮蹲下身,海倫用手撫摸安妮的臉,安妮馬上重重地點點頭。安妮自己曾經失明過好幾年,懂得盲童的學習方式。安妮開始教海倫詞語,是用正常速度拼寫整個詞,不是慢騰騰地一個字母一個字母的寫。安妮用正常速度拼寫單詞,拼寫上千上萬遍,海倫不懂不開竅,安妮仍不放棄。安妮在海倫手心拼寫的詞和海倫觸摸到的實物是反復交替,強化刺激,試圖在海倫頭腦中建立信號聯系。海倫接受1千多單詞的刺激以後,學習「水」一詞才被點醒,腦袋開竅了,海倫的語言和認知發展進入新的里程了----語詞概念形成了,心智成熟起來。刺激和經驗積累是從量變到質變的,喚起孩子過去聽和看過的記憶。此外,安妮用她那雙手告訴海倫每天的所見所聞,就像海倫自己看和自己聽一樣在安妮的全陪翻譯下了解世界。安妮每天給海倫讀書,用手拼寫或拼打來閱讀和討論很多書。海倫閱讀不比一般人家的耳聰目明的孩子少。
安妮訓練5歲的海倫獨立吃飯穿衣,灌輸是非觀念,矯正海倫的撒野嬌氣行為用了有效的策略。海倫深得父母的寵愛和遷就,養成不良習慣。吃飯時,她不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吃自己盤子里的食物,而是下位子走到別人的座位處,抓別人盤子的食物往自己嘴裡塞。安妮堅決要海倫改掉這個壞習慣,老老實實坐在自己位子上吃自己盤子里的食物,因為海倫要長大成人,必須好好坐下來吃飯。海倫特別倔犟,不輕易服從老師的管教,安妮讓海倫父母離開,強迫海倫坐好,也絕對不許海倫伸手摸別人盤子。經過一場「大鬧天宮」摔了盤子,倒了椅子,再扶正椅子,海倫忠於乖乖就範。 再有,海倫的媽媽不管海倫做得對還是錯,一看海倫哭鬧,就塞給海倫一塊糖,讓她平靜下來。海倫就習慣用大鬧來得到「糖果獎勵」和關注。安妮反對這種做法,據理力爭。安妮堅持在海倫做得正確時才能給她糖果或別的東西獎勵,要是海倫做得不對或不服從,就停止給她糖也停止給她吃的喝的。最後,海倫乖乖地穿上衣服,穿好衣服以後,香噴噴的早餐就奇跡般地出現在她面前。安妮曾經帶海倫搬到一個與海倫父母「隔離」的小屋,訓練海倫減少對父母的依賴和庇護,而是養成獨立生活的習慣,同時對她的老師安妮產生最強地依賴和信任,親其師而信其教。
海倫有一個幸福而殷實的家庭。海倫的父母疼愛海倫,重視又聾又盲還不會說話的海倫的教育,有經濟實力和社會關系聘請到好的家庭教師兼全陪翻譯。沒有安妮老師,海倫的父母光寵愛但不會教育盲聾兒童,就不能創造海倫-凱勒奇跡的。聽力或視力障礙兒童由於缺少某種感官的信息充分輸入,就是看到了,但是不知道說的是什麼,不知道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也不能准確跟蹤和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就缺少了學習機會。他們常常表現為「自我中心」,只想著自己,只管自己,不考慮別人,不懂規矩,這是因為他們與別人缺乏交流溝通,或交流溝通不足、滯後。他們不知道別人怎麼說怎麼想,即使看到別人的動作,仍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做,無法進一步懂得是與非。有些家長告訴孩子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用嚴厲的表情和言辭警告甚至懲罰,但是孩子不理解為什麼不能這樣做,不知道怎樣預想事情的後果,不知道怎樣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欲求,他們學習機會少,考慮問題也就不全面。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可能創造這種奇跡的,關鍵是家長要早開始培養孩子。
•要滿足孩子的特殊需要,支持孩子通過獨特途徑去學習、獲得信息和與外界交流。
•早對孩子進行社會化行為習慣的訓練,培養是非觀念和自我調控能力。
•使用獎勵和懲罰要和培養是非觀念一致。
•經常為孩子的將來著想,想孩子長大成什麼樣的人,早讓孩子開始生活自理,獨立判斷是非,自我調控。
•雙向交流很重要。要先說服,通過講話、打手勢、動作表情、扮演角色,作示範和演示等,讓孩子明白道理。
如果當初有條件,海倫-凱勒會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嗎?
我想會的。海倫有18個月的聽知覺經驗,植入電子耳蝸以後能喚起部分聲音聯系或學習新的聲音建立新的信號聯系。海倫從小有要學習開口說話的慾望,常常撫摸媽媽的臉,企圖模仿說話。海倫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倔強的意志力,她能用手來感知辨別別人說的是什麼。海倫的父母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海倫有家庭教師全陪翻譯和培訓。

❸ 海倫凱勒一個盲聾啞人是如何創造出奇跡的

一個人能不能取得成就,就能發揮自己的潛能,胸有成竹地去獲得成功。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國盲聾啞女作家和殘疾有障礙的教育家。1880年6月27日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叫塔斯喀姆比亞的城鎮。她在19個月的時候因猩紅熱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不久,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然而就在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裡,她並沒有放棄,而是自強不息,並在她的導師安妮·莎利文(Annie Sullivan)的努力下,學會了讀書和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而且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人,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贊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
海倫才剛看到世界一年多,就被黑暗之神奪取了光明,被聲音之神奪取了聽力,從此,海倫又聾又瞎,生活在一個既沒有聲音又沒有光明的世界中。這對一般人來說是不可想像、不可忍受的痛苦。但是,她沒有為此而感到自卑,沒有被病魔嚇住,沒有退縮,而是勇敢地去面對人生中的困難,堅持不懈地努力著、學習著,在老師的教育、幫助下,她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講話、用手指「聽話」,並掌握了五種文字。功夫不負有心人,海倫凱勒終於成功了!24歲,她以優等成績畢業於著名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女子學院。她成了一個世界著名的博士!
一個盲聾人能取得這么大的成就,是何等令人驚訝。如果海倫屈服於不幸的命運,那麼她將成為一個可憐而又愚昧無知的寄生者。然而她並沒有向命運低頭,她以驚人的毅力,頑強的精神,走完了人生道路,並為人類作出了貢獻,成為一個知識廣博、令人尊敬的人。因為海倫凱勒遇到困難不退縮,而是勇敢地去戰勝困難,所以她會成功。

❹ 海倫凱勒為什麼是一個創造出奇跡的人

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勇敢地接受生命的挑戰就能夠贏得生命中的光明。

❺ 海倫凱勒創造了那些奇跡

影片《奇跡創造者》描述了美國盲聾女作家和教育家海倫-凱勒的早期教育情形和安妮-莎莉文老師在語言、閱讀、獨立生活技能、行為品格等方面對5歲小海倫進行嚴格的悉心教導。看完影片,我總結一些創造海倫-凱勒奇跡的主要條件,願與聾兒家長談談。 海倫18個月(1歲半)才因疾病失去聽覺和視覺。要知道,這18個月期間,海倫已經聽到過和看到過很多東西。海倫1歲半失明和耳聾以後,摸著媽媽的嘴,要模仿說話;拉著媽媽的衣角跟著媽媽走,從而了解媽媽所做的家務事。到海倫5歲時,海倫的媽媽對新來的老師安妮說海倫6個月時就能說出「水」的咿呀語。 後來安妮在海倫手上拼了很多單詞比如「娃娃」「餅干」,但是海倫開始時不能理解老師在她手心上寫的詞所代表的意義,不能把詞和實物聯系起來,不能使詞形和詞義聯系起來。後來,安妮老師讓海倫用手心感受流水,接著再另一手的手心拼寫「水」,海倫還摸著老師的嘴巴感受「水」的發音,這時候海倫可能聯想到以前聽過的「水」一詞,頓時開竅了,明白事物都有名字。接著5歲的海倫主動地詢問:「這是什麼? 」「那是什麼」「你是誰」,雖然海倫只伸出食指發問,安妮馬上明白海倫問的問題,迅速地在海倫手心上拼寫她所指的事物的名詞,包括「老師」。海倫很快記住了很多詞,不停地問,如飢似渴地學。 海倫好學而且非常倔強。海倫能走路以後,用雙手摸索著走出屋門,把家裡和庭院都摸索得比較清楚,還能從氣息和氣氛來判斷家裡有什麼大事或客人來訪等。海倫有自己的意志,想干什麼就干什麼,根本不管別人。比如:吃飯時自己不好好坐著,而是伸手摸媽媽盤子里有什麼,抓一把就吃,再伸手去摸爸爸盤子里有什麼,抓一把就吃。父母皺眉,遷就她。直到安妮訓練,海倫才懂得和遵守用餐的禮儀。海倫的奶奶給海倫做了一個布娃娃。海倫撫摸布娃娃,發現這個布娃娃的臉是平的沒有五官,就大哭大鬧起來,非要給布娃娃撞上眼珠不可。家庭教師安妮到來之前,海倫常常摔東西、發脾氣、有股不屈的勁兒。這一點,安妮老師費了很大的力氣來矯正海倫的撒野行為。 海倫的老師安妮不僅是嚴格耐心的老師,而且是全陪翻譯。安妮和海倫初次見面那天,海倫正坐在門口的木台階上。安妮老師走到海倫身邊,使勁地把行李箱砸在木台階上。海倫感覺到振動,馬上伸手摸行李箱,用手認識她的新老師。安妮蹲下身,海倫用手撫摸安妮的臉,安妮馬上重重地點點頭。安妮自己曾經失明過好幾年,懂得盲童的學習方式。安妮開始教海倫詞語,是用正常速度拼寫整個詞,不是慢騰騰地一個字母一個字母的寫。安妮用正常速度拼寫單詞,拼寫上千上萬遍,海倫不懂不開竅,安妮仍不放棄。安妮在海倫手心拼寫的詞和海倫觸摸到的實物是反復交替,強化刺激,試圖在海倫頭腦中建立信號聯系。海倫接受1千多單詞的刺激以後,學習「水」一詞才被點醒,腦袋開竅了,海倫的語言和認知發展進入新的里程了----語詞概念形成了,心智成熟起來。刺激和經驗積累是從量變到質變的,喚起孩子過去聽和看過的記憶。此外,安妮用她那雙手告訴海倫每天的所見所聞,就像海倫自己看和自己聽一樣在安妮的全陪翻譯下了解世界。安妮每天給海倫讀書,用手拼寫或拼打來閱讀和討論很多書。海倫閱讀不比一般人家的耳聰目明的孩子少。 安妮訓練5歲的海倫獨立吃飯穿衣,灌輸是非觀念,矯正海倫的撒野嬌氣行為用了有效的策略。海倫深得父母的寵愛和遷就,養成不良習慣。吃飯時,她不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吃自己盤子里的食物,而是下位子走到別人的座位處,抓別人盤子的食物往自己嘴裡塞。安妮堅決要海倫改掉這個壞習慣,老老實實坐在自己位子上吃自己盤子里的食物,因為海倫要長大成人,必須好好坐下來吃飯。海倫特別倔犟,不輕易服從老師的管教,安妮讓海倫父母離開,強迫海倫坐好,也絕對不許海倫伸手摸別人盤子。經過一場「大鬧天宮」摔了盤子,倒了椅子,再扶正椅子,海倫忠於乖乖就範。 再有,海倫的媽媽不管海倫做得對還是錯,一看海倫哭鬧,就塞給海倫一塊糖,讓她平靜下來。海倫就習慣用大鬧來得到「糖果獎勵」和關注。安妮反對這種做法,據理力爭。安妮堅持在海倫做得正確時才能給她糖果或別的東西獎勵,要是海倫做得不對或不服從,就停止給她糖也停止給她吃的喝的。最後,海倫乖乖地穿上衣服,穿好衣服以後,香噴噴的早餐就奇跡般地出現在她面前。安妮曾經帶海倫搬到一個與海倫父母「隔離」的小屋,訓練海倫減少對父母的依賴和庇護,而是養成獨立生活的習慣,同時對她的老師安妮產生最強地依賴和信任,親其師而信其教。 海倫有一個幸福而殷實的家庭。海倫的父母疼愛海倫,重視又聾又盲還不會說話的海倫的教育,有經濟實力和社會關系聘請到好的家庭教師兼全陪翻譯。沒有安妮老師,海倫的父母光寵愛但不會教育盲聾兒童,就不能創造海倫-凱勒奇跡的。聽力或視力障礙兒童由於缺少某種感官的信息充分輸入,就是看到了,但是不知道說的是什麼,不知道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也不能准確跟蹤和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就缺少了學習機會。他們常常表現為「自我中心」,只想著自己,只管自己,不考慮別人,不懂規矩,這是因為他們與別人缺乏交流溝通,或交流溝通不足、滯後。他們不知道別人怎麼說怎麼想,即使看到別人的動作,仍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做,無法進一步懂得是與非。有些家長告訴孩子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用嚴厲的表情和言辭警告甚至懲罰,但是孩子不理解為什麼不能這樣做,不知道怎樣預想事情的後果,不知道怎樣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欲求,他們學習機會少,考慮問題也就不全面。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可能創造這種奇跡的,關鍵是家長要早開始培養孩子。 •要滿足孩子的特殊需要,支持孩子通過獨特途徑去學習、獲得信息和與外界交流。 •早對孩子進行社會化行為習慣的訓練,培養是非觀念和自我調控能力。 •使用獎勵和懲罰要和培養是非觀念一致。 •經常為孩子的將來著想,想孩子長大成什麼樣的人,早讓孩子開始生活自理,獨立判斷是非,自我調控。 •雙向交流很重要。要先說服,通過講話、打手勢、動作表情、扮演角色,作示範和演示等,讓孩子明白道理。 如果當初有條件,海倫-凱勒會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嗎? 我想會的。海倫有18個月的聽知覺經驗,植入電子耳蝸以後能喚起部分聲音聯系或學習新的聲音建立新的信號聯系。海倫從小有要學習開口說話的慾望,常常撫摸媽媽的臉,企圖模仿說話。海倫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倔強的意志力,她能用手來感知辨別別人說的是什麼。海倫的父母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海倫有家庭教師全陪翻譯和培訓。

❻ 簡要寫出海倫凱勒她創造的奇跡

描述了美國盲聾女作家和教育家海倫-凱勒的早期教育情形和安妮-莎莉文老師在語言、閱讀、獨立生活技能、行為品格等方面對5歲小海倫進行嚴格的悉心教導。看完影片,我總結一些創造海倫-凱勒奇跡的主要條件,願與聾兒家長談談。
海倫18個月(1歲半)才因疾病失去聽覺和視覺。要知道,這18個月期間,海倫已經聽到過和看到過很多東西。海倫1歲半失明和耳聾以後,摸著媽媽的嘴,要模仿說話;拉著媽媽的衣角跟著媽媽走,從而了解媽媽所做的家務事。到海倫5歲時,海倫的媽媽對新來的老師安妮說海倫6個月時就能說出「水」的咿呀語。 後來安妮在海倫手上拼了很多單詞比如「娃娃」「餅干」,但是海倫開始時不能理解老師在她手心上寫的詞所代表的意義,不能把詞和實物聯系起來,不能使詞形和詞義聯系起來。後來,安妮老師讓海倫用手心感受流水,接著再另一手的手心拼寫「水」,海倫還摸著老師的嘴巴感受「水」的發音,這時候海倫可能聯想到以前聽過的「水」一詞,頓時開竅了,明白事物都有名字。接著5歲的海倫主動地詢問:「這是什麼? 」「那是什麼」「你是誰」,雖然海倫只伸出食指發問,安妮馬上明白海倫問的問題,迅速地在海倫手心上拼寫她所指的事物的名詞,包括「老師」。海倫很快記住了很多詞,不停地問,如飢似渴地學。
海倫好學而且非常倔強。海倫能走路以後,用雙手摸索著走出屋門,把家裡和庭院都摸索得比較清楚,還能從氣息和氣氛來判斷家裡有什麼大事或客人來訪等。海倫有自己的意志,想干什麼就干什麼,根本不管別人。比如:吃飯時自己不好好坐著,而是伸手摸媽媽盤子里有什麼,抓一把就吃,再伸手去摸爸爸盤子里有什麼,抓一把就吃。父母皺眉,遷就她。直到安妮訓練,海倫才懂得和遵守用餐的禮儀。海倫的奶奶給海倫做了一個布娃娃。海倫撫摸布娃娃,發現這個布娃娃的臉是平的沒有五官,就大哭大鬧起來,非要給布娃娃撞上眼珠不可。家庭教師安妮到來之前,海倫常常摔東西、發脾氣、有股不屈的勁兒。這一點,安妮老師費了很大的力氣來矯正海倫的撒野行為。
海倫的老師安妮不僅是嚴格耐心的老師,而且是全陪翻譯。安妮和海倫初次見面那天,海倫正坐在門口的木台階上。安妮老師走到海倫身邊,使勁地把行李箱砸在木台階上。海倫感覺到振動,馬上伸手摸行李箱,用手認識她的新老師。安妮蹲下身,海倫用手撫摸安妮的臉,安妮馬上重重地點點頭。安妮自己曾經失明過好幾年,懂得盲童的學習方式。安妮開始教海倫詞語,是用正常速度拼寫整個詞,不是慢騰騰地一個字母一個字母的寫。安妮用正常速度拼寫單詞,拼寫上千上萬遍,海倫不懂不開竅,安妮仍不放棄。安妮在海倫手心拼寫的詞和海倫觸摸到的實物是反復交替,強化刺激,試圖在海倫頭腦中建立信號聯系。海倫接受1千多單詞的刺激以後,學習「水」一詞才被點醒,腦袋開竅了,海倫的語言和認知發展進入新的里程了----語詞概念形成了,心智成熟起來。刺激和經驗積累是從量變到質變的,喚起孩子過去聽和看過的記憶。此外,安妮用她那雙手告訴海倫每天的所見所聞,就像海倫自己看和自己聽一樣在安妮的全陪翻譯下了解世界。安妮每天給海倫讀書,用手拼寫或拼打來閱讀和討論很多書。海倫閱讀不比一般人家的耳聰目明的孩子少。
安妮訓練5歲的海倫獨立吃飯穿衣,灌輸是非觀念,矯正海倫的撒野嬌氣行為用了有效的策略。海倫深得父母的寵愛和遷就,養成不良習慣。吃飯時,她不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吃自己盤子里的食物,而是下位子走到別人的座位處,抓別人盤子的食物往自己嘴裡塞。安妮堅決要海倫改掉這個壞習慣,老老實實坐在自己位子上吃自己盤子里的食物,因為海倫要長大成人,必須好好坐下來吃飯。海倫特別倔犟,不輕易服從老師的管教,安妮讓海倫父母離開,強迫海倫坐好,也絕對不許海倫伸手摸別人盤子。經過一場「大鬧天宮」摔了盤子,倒了椅子,再扶正椅子,海倫忠於乖乖就範。 再有,海倫的媽媽不管海倫做得對還是錯,一看海倫哭鬧,就塞給海倫一塊糖,讓她平靜下來。海倫就習慣用大鬧來得到「糖果獎勵」和關注。安妮反對這種做法,據理力爭。安妮堅持在海倫做得正確時才能給她糖果或別的東西獎勵,要是海倫做得不對或不服從,就停止給她糖也停止給她吃的喝的。最後,海倫乖乖地穿上衣服,穿好衣服以後,香噴噴的早餐就奇跡般地出現在她面前。安妮曾經帶海倫搬到一個與海倫父母「隔離」的小屋,訓練海倫減少對父母的依賴和庇護,而是養成獨立生活的習慣,同時對她的老師安妮產生最強地依賴和信任,親其師而信其教。
海倫有一個幸福而殷實的家庭。海倫的父母疼愛海倫,重視又聾又盲還不會說話的海倫的教育,有經濟實力和社會關系聘請到好的家庭教師兼全陪翻譯。沒有安妮老師,海倫的父母光寵愛但不會教育盲聾兒童,就不能創造海倫-凱勒奇跡的。聽力或視力障礙兒童由於缺少某種感官的信息充分輸入,就是看到了,但是不知道說的是什麼,不知道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也不能准確跟蹤和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就缺少了學習機會。他們常常表現為「自我中心」,只想著自己,只管自己,不考慮別人,不懂規矩,這是因為他們與別人缺乏交流溝通,或交流溝通不足、滯後。他們不知道別人怎麼說怎麼想,即使看到別人的動作,仍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做,無法進一步懂得是與非。有些家長告訴孩子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用嚴厲的表情和言辭警告甚至懲罰,但是孩子不理解為什麼不能這樣做,不知道怎樣預想事情的後果,不知道怎樣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欲求,他們學習機會少,考慮問題也就不全面。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可能創造這種奇跡的,關鍵是家長要早開始培養孩子。
•要滿足孩子的特殊需要,支持孩子通過獨特途徑去學習、獲得信息和與外界交流。
•早對孩子進行社會化行為習慣的訓練,培養是非觀念和自我調控能力。
•使用獎勵和懲罰要和培養是非觀念一致。
•經常為孩子的將來著想,想孩子長大成什麼樣的人,早讓孩子開始生活自理,獨立判斷是非,自我調控。
•雙向交流很重要。要先說服,通過講話、打手勢、動作表情、扮演角色,作示範和演示等,讓孩子明白道理。
如果當初有條件,海倫-凱勒會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嗎?
我想會的。海倫有18個月的聽知覺經驗,植入電子耳蝸以後能喚起部分聲音聯系或學習新的聲音建立新的信號聯系。海倫從小有要學習開口說話的慾望,常常撫摸媽媽的臉,企圖模仿說話。海倫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倔強的意志力,她能用手來感知辨別別人說的是什麼。海倫的父母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海倫有家庭教師全陪翻譯和培訓。

❼ 簡要寫出他(她)海倫凱勒創造的奇跡

意志堅強、克服障礙、頑強寫作

❽ 海倫凱勒能創造奇跡的原因( )和( )。一小時內回答。

因為莎莉文耐心地教導她..讓她學會認字..讓她沒有對自己的生命失去希望...就是因為莎莉文...海倫才有現在的成就...

❾ 假如我是海倫凱勒會怎麼創造生命的奇跡

假如我是海倫·凱勒,在這種情況下,我也要建議學校開設一門必修課程——如何使用你的耳朵。老師應該讓學生知道,聽清他們耳邊一閃而過的聲音,和老師同學輕松的交談,是多麼難能可貴的奇跡!是人類社會多麼大的財富啊!從而喚醒人們對自己各種器官功能的認識和珍惜!喚起人們對自己天賦的認識,對健康體魄的熱愛……從而更好的去創造,去勞動,去生活!

海倫說:「我常這樣想,當我今天活著的時候就想到明天可能會死去,這或許是一個好習慣。這樣的態度將使生活顯得特別有價值。我們每天的生活應當過得從容不迫,朝氣蓬勃,觀察銳敏,而這些東西往往在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時間長流中慢慢消失。」假如我是海倫·凱勒,也要請你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假如你只有三天的聽力,你將如何使用你的耳朵?想到三天以後,聲音再也不會在你耳邊響起,你又將如何度過那寶貴的三日?你又會讓你的聽覺停留在何處?假如我是海倫,如果靠某種奇跡我能有三天健聽的時間,然後又回到寂靜中去,我想,在這珍貴三天里我不會睡覺,並且也會像海倫一樣將把這三天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我要學習聆聽語言和知識,記住給我愛和給我教導的人們……;第二個階段:我要創造財富,自立、自強、自愛、愛人……;第三個階段:在這個大限降臨的時刻,我才會和愛我和我愛的人一起,享受有聲世界的歡樂。

這三天我將作如下安排……

第一天。

我要和海倫一樣,好好聆聽那些好心的、溫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變得有價值的人們的聲音!首先,我想長時間的、仔仔細細的聽清我親愛的媽媽的聲音!是她生育了我,給了我如此珍貴的生命!我要把頭貼到她親愛的胸口,聽一聽我從來也不曾聽見過的人類心臟跳動的聲音!聽一聽腸胃的蠕動,聽一聽人體——這部世界上最偉大的機器是怎樣工作,怎樣運行的……我還要戴上聽診器,聽聽脈搏收縮壓的聲音,聽聽血液,這個人類生命的長河,是怎樣在心臟的泵壓下源源不斷的流動的……我要和我的媽媽交談,我要不用助聽器,聽一聽我清晰的母語,從我的最親愛的媽媽的嘴巴里,獲知人類的真真切切的語音到底是怎樣發出的……而不是那種被機器放大了的,揚聲器里的含混不清的金屬的聲音……我會把這些語音記住!記住媽媽!記住人類生命的延續……。

然後,我要跑到我的爸爸那裡去聆聽,聆聽這個世界上對於我來說的多麼偉大的雄性的聲音!我的爸爸不僅和我的媽媽一起給了我生命,而且,還用他辛勤的勞作賺取物質財富,養活著我,治療著我,康復著我的生命……他的聲音也許是低沉的,但是對於我卻是永遠也不可缺少的……記得不久之前家裡給我換助聽器,需要3萬多元,而這在我的爸爸並不是輕而易舉的,因為他把畢生的財富都用到了學術研究之上。

記得那一天,我流了很多淚,給一份報紙的編輯寫信。

我寫道:「寫作能做什麼?你知道我為什麼寫作……?因為我聾了!因為我聾了,要配助聽器,所以我寫作!一隻助聽器要18000元!聽著,是18000,可不是1800!兩只助聽器就是36000,可不是3600……我不想看著爸爸疲倦的臉上再加疲憊,媽媽憂愁的臉上再添憂愁!因此我想自己掙錢買。然而我還這么小,我還不會掙錢。因此,我想寫作,平均每篇稿子100元,那就要3600份稿子。可是我知道,那個賣助聽器的商家,每賣一對助聽器就能賺18000元……我們的錢,我們聾人,大多是兒童,或他們親屬的錢。然而商家無罪,那是他們的生存方式!有時他們也是最善良的,他們熱心服務,曾經慷慨的給予過我優惠的價格……。

「每當走過天橋,看見那些行乞者的時候,我就想:我不會那麼做……但我真的好羨慕他們的勇氣!每當我從報紙上看見有人被援助,我就想:我不會那麼做,但我真的好羨慕他們的幸運!每當我知道有人中了頭彩,我會說:我不會那麼做,但我真的好渴望那人就是我……好可憐的人是我!因為在小學里我只學會了作文和打字,於是我想打出文章來賣,來換回我的耳朵,我的助聽器,我的生活和學習的最重要的器官!然而我真的不行……後來我只想換回我的學費,再後來聽說借讀費漲了,我就只想換回那漲了的一部分!爸爸是因為我的耳聾而來南方的,因為聽說這里可掙到足夠的醫療費,而不用求人……別人說每個闖南方的人都有一些問題要解決,我知道這是真的。

❿ 海倫凱勒的事例

閱讀全文

與海倫凱勒創造的奇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