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中國誰發明了氫彈

中國誰發明了氫彈

發布時間:2021-06-27 14:37:36

A. 中國第一顆氫彈什麼時候開始研製的

科學家們從1960年年底已開始摸索氫彈原理。當時的二機部劉傑部長、錢三強副部回長把研究氫彈答的任務交給了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的黃祖洽、於敏、何祚庥等人。
1967年6月17日,中國在西部地區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B. 中國發明氫彈的歷史,詳細一點

利用原子彈爆炸的能量點燃氫的同位素氘、氚等輕原子核的聚變反應瞬時釋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又稱聚變彈 、 熱核彈.氫彈的殺傷破壞因素與原子彈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彈大得多.原子彈的威力通常為幾百至幾萬噸級TNT當量,氫彈的威力則可大至幾千萬噸級TNT當量.還可通過設計增強或減弱其某些殺傷破壞因素,其戰術技術性能比原子彈更好,用途也更廣泛.
1942年,美國科學家在研製原子彈的過程中,推斷原子彈爆炸提供的能量有可能點燃輕核,引起聚變反應,並想以此來製造一種威力比原子彈更大的超級彈 .1952 年11月1日,美國進行了世界上首次氫彈原理試驗.從50年代初至60年代後期,美國、蘇聯、英國、中國和法國都相繼研製成功氫彈,並裝備部隊.
三相彈是目前裝備得最多的一種氫彈,它的特點是威力和比威力都較大.在其三相彈的總威力中,裂變當量所佔的份額相當高.一枚威力為幾百萬噸TNT當量的三相彈,裂變份額一般在50%左右,放射性沾染較嚴重,所以有時也稱之為「臟彈」.
氫彈具有巨大殺傷破壞威力,它在戰略上有很重要的作用.對氫彈的研究與改進主要在3個方面 :① 提高比威力和使之小型化.②提高突防能力、生存能力和安全性能.③研製各種特殊性能的氫彈.
氫彈的運載工具一般是導彈或飛機.為使武器系統具有良好的作戰性能,要求氫彈自身的體積小、重量輕、威力大.因此,比威力的大小是氫彈技術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當基本結構相同時,氫彈的比威力隨其重量的增加而增加.20世紀60年代中期,大型氫彈的比威力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小型氫彈則經過了60年代和70年代的發展,比威力也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但一般認為,無論是大型氫彈還是小型氫彈,它們的比威力似乎都已接近極限.在實戰條件下,氫彈必須在核戰爭環境中具有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因此,對氫彈進行抗核加固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此外,還必須採取措施 ,確保氫彈在貯存、運輸和使用過程中的安全.
在某些戰爭場合,需要使用具有特殊性能的武器.至80年代初,已研製出一些能增強或減弱某種殺傷破壞因素的特殊氫彈,如中子彈、減少剩餘放射性武器等.中子彈是一種以中子為主要殺傷因素的 小型氫彈 .減少剩餘 放射性武器(Reced-Resial-Radioactivity weapon)亦稱RRR彈,也屬於一種以沖擊波毀傷效應為主,放射性沉降少的氫彈 .一枚威力為萬噸級TNT當量的RRR彈 ,剩餘放射性沉降可比相同當量的純裂變彈減少一個數量級以上,因而是一種較好的戰術核武器.從總的趨勢來看,對氫彈的研究,更多的注意力可能會轉向特殊性能武器方面.
氫彈比原子彈優越的地方在於:
1.單位殺傷面積的成本低
2.自然界中氫和鋰的儲藏量比鈾和釷的儲藏量還大得多
3.所需的核原料實際上沒有上限值,這就能製造TNT當量相當大的氫彈
氫彈的缺點
1.在戰術使用上有某種程度上困難
2.含有氚的氫彈不能長期貯存,因為這種同位素能自發進行放射性蛻變
3.熱核武器的載具,以及儲存這種武器的倉庫等,都必須要有相當可靠的防護
在歷史上,輕核的聚變反應實際上比重核裂變現象還要發現得早,但氫彈卻比原子彈出現得晚,第一顆氫彈在1952年才試製成功,而可控制的聚變反應堆由於障礙重重,至今仍是科學技術上尚未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原因是要實現輕核聚變反應的條件比實現重核裂變的條件要困難得多.
目前發展氫彈之重點有二點:如何使得威力增加以及如何使彈徑及重量減少,目前已有1000萬至1400萬噸威力的核彈進行試爆,威力是不小,但是要縮小它的體積及重量就沒有那麼簡單,其中最令人注目的理論是集中雷射使氫彈引爆,這類炸彈可以變得很小,因為它不需原子彈的部分,新式氫彈之原理一直沒有公開,1956年5月間美國宣稱已能製造小型熱核武器,其體積小到可以裝在戰機使用的飛彈內,也可用飛機空投或放在無人飛機(UAV)上,甚至使用在短、中、長程彈道飛彈上.
探索新原理,研究新的熱核材料,用雷射來引爆氫彈,使氫彈可達到真正的"干凈",熱核武器中除使用氘化鋰和一定數量的氚化鋰外,還含有少量的氚,以加速熱核反應,美國的氚年產量較大,每年也不過一、二公斤,由於氚的衰變,需要定期替換,所以大部分氚除了用來維持核武庫貯備,只能有一小部分用於製造新武器,因此除了設法增加氚的生產外,俄、美兩國都研究新的熱核材料,據報導美國已經掌握了幾種特殊聚變材料,曾用在義勇兵2型ICBM的MK-11C彈頭上,多年來俄、美兩國也展開了對超鈽元素的研究,這種元素可用來製造微型核子武器,但是獲取這種材料是相當困難的,而且費用極為高昂.
氫彈的研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開始的,自從原子彈試爆之後,因為它能產生上千萬度的超高溫,也為日後研製氫彈開創了條件,美國在研製氫彈初期,經過了多次試驗都沒有成功,1950年以後美國又重新開始試驗,並且利用電腦對熱核反應的條件進行了大量計算之後,證明在鈽彈爆炸時所產生的高溫下,熱核原料的氘和氚混合物確實有可能開始聚變反應,為了檢查這些結論,他們曾經准備了少量的氘和氚裝在鈽彈內進行試驗,結果測得這枚鈽彈爆炸時產生的中子數大大增加,說明了其中的氘氚確實有一部分會進行熱核反應,於是在這次試驗後,美國加緊了製造氫彈的工作,終於在1952年11月1日,在太平洋上進行了第一次氫彈試驗,當時所用的氫彈重65噸,體積十分龐大,沒有實戰價值,直到1954年找到了用固態的氘化鋰替代液態的氘氚作為熱核裝料之後,才縮小了體積和減輕重量,制出了可用於實戰的氫彈,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氫彈與洲際彈道飛彈的結合就為現代世界帶來了以暴制暴的恐怖和平,使得人類進入按鈕戰爭的時代,任何一個核子強國在戰爭中使用氫彈,也就是世界末日的來臨!到目前為止,所有被製造出的氫彈當中,威力最大的是由蘇聯所製造的,當量為七千萬噸的超大型氫彈,但因為過於笨重及龐大,難以搬運,欠缺實用性,因此早已退役.
核子武器發展水平的高低衡量標准,一般來說有四個,就是威力比、核原料利用率、干凈化程度和突防能力:
所謂威力比是指每公斤重的核子彈所產生的爆炸威力,即爆炸的總當量與核武器重量之比,它是核武的一項極其重要的指標,從威力比的大小,可以看出核武小型化的水平,目前俄、美兩國在百萬噸當量以上的核子武器,它的威力比水平約為每公斤彈頭達到2500~5000噸當量,20萬噸~100萬噸當量的核武威力比水平大約為每公斤彈頭約2200~2500噸當量,跟威力比有關的另一個問題是分導式多彈頭飛彈的大力發展,由於多彈頭增加了額外的結構重量,所以威力比會相對應地降低,彈頭數目越多,下降的幅度越大,例如美國的義勇兵2型和海神潛射飛彈的核彈頭,它們的威力比大約是每公斤600噸TNT當量,目前俄、美兩國都在加緊進行地下核子試驗,改進核彈頭的質量,使其不斷地小型化,進一步提高威力比,但不管怎麼改進,如果還是採用鈾235和鈽239作為核原料的話,那麼它的威力比就不能像過去那樣大幅度的幾十倍甚至幾百萬倍的增長.
核原料的利用率反映了核武的技術水平,是指在核爆的時候,核彈中有多少核原料產生裂變鏈式反應而釋放了能量,有多少核原料沒有產生裂變鏈式反應而被核彈中的炸葯給炸散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核原料的利用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已經提高到25%以上,比以前提高了5倍左右,近年來在新型的核武器中,核原料利用率又有新的提高,但是要達到100%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所謂干凈化程度是指核武在爆炸時總能量中裂變能和聚變能所佔的比重,由於現在的氫彈必須依賴原子彈來引爆,所以必然會產生大量的放射性裂變物質,根本談不上什麼干凈,俄、美兩國自稱已經擁有了所謂的干凈氫彈,實際上只是在氫彈爆炸的時候相對地增加了聚變的比重,減少了裂變的比重,使得放射性裂變產物相對地減少了,據說美國的氫彈裂變比重已經降到只佔總能量的百分之幾.
突防能力也是核武水平高低的一項衡量標准,所謂突防能力,主要是指核武本身突破敵方各種防禦措施的能力,例如把單彈頭發展到多彈頭,就是提高核武突防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另外,由於反飛彈武器的出現,人們正利用X射線、γ射線、中子、β粒子、電磁脈沖,以及雷射和粒子束武器等等來對付攻擊性核子武器,這迫使核子武器必須具有相對應的抵抗能力,也就是所謂突防能力,對核武各種部件的薄弱環節進行強化,就是抵抗那些敵方防禦手段的有效辦法.
現今俄、美兩國都在積極發展新的核原料和各種新型號的核彈頭,使核武不斷地小型化,隨著核彈頭小型化的發展,分導式飛彈攜帶的核彈頭越來越多,進一步提高了核子武器的威力,氫彈是現代戰略核子武器的主力,氫彈被個別國家(指美國)掌握時曾對其它國家起著核威懾的作用,當個別國家壟斷氫彈製造技術被打破以後,核子武器就成為人類這個地球上保持政治、軍事和經濟穩定的手段,氫彈作為戰略核武還在向小型化、定向化方向進一步發展,這種核子武器在和平時期具有新的安全參數,而在戰時則能有效並可靠地摧毀目標,這種武器一方面它對全球的放射性污染僅為現有核武的數百分之一,而另方面,能摧毀敵方在外層空間和地面的目標,正是這種武器引起世界各國人們的恐懼.

C. 氫彈是那個國家發明的

1942年,美國科學家在研製原子彈的過程中,推斷原子彈爆炸提供的能量有可能點燃輕核,引起聚變反應,並想以此來製造一種威力比原子彈更大的超級彈 。1952 年11月1日,美國進行了世界上首次氫彈原理試驗。從50年代初至60年代後期,美國、蘇聯、英國、中國和法國都相繼研製成功氫彈,並裝備部隊。

D. 中國原子彈、氫彈發明者是誰

不能說是由哪一個人發明的。 都是科學技術組合作的成績

兩彈元勛是鄧稼先

E. 氫彈誰發明的

破壞力極大,我國最早由鄧稼先發明

F. 中國氫彈最早是誰製造的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20分,我國西部地區新疆羅布泊上空,由飛機空投的威力達330萬噸梯恩梯當量版的氫彈試驗權成功,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獲得完全的成功。1.錢三強 ,2.錢驥,3.姚桐斌 ,4.趙九章,5.鄧稼先 6.王淦昌,7.彭桓武,8.程開甲,9.黃緯祿,10.屠守鍔 11錢學森,12.周光召 13.楊嘉墀 14.陳能寬 15.陳芳允 16.吳自良 17.任新民 18.孫家棟 19.朱光亞 20.王希季 21.王大珩 22.於敏 23.郭永懷 氫彈主要負責人:於敏。

G. 誰發明的氫彈

愛德華·特勒於1908年1月15日出生於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一個猶太家庭,父親是一名律師,母親是鋼琴家。和愛因斯坦一樣,將近兩歲才張口說話的特勒在小學就顯露出超人的數學才能。苦於父親的壓力,特勒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學習的是物理,但他從來沒有放棄對數學的鑽研。1930年,特勒獲得了萊比錫大學的物理博士學位,並在德國的一所大學任教。
-1935年移居美國
1935年,由於納粹勢力的甚囂塵上,特勒和妻子米奇被迫離開德國前往美國執教於喬治華盛頓大學,直到1941年才離開該校,而他就是在那一年成為美國公民。
-1939年開始投入原子彈研究
1939年,特勒和其他兩名資深核物理學家一起,竭力支持愛因斯坦向當時的美國總統福蘭克林·羅斯福寫信,說明研製開發原子彈的必要性。在白宮的授意下,由著名核物理學家、「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牽頭,在新墨西哥州的拉斯阿拉莫斯成立秘密實驗室,研製原子彈。1943年,特勒攜妻帶子離開芝加哥大學,加入了奧本海默製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並成為該計劃的主要研究人員之一。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新墨西哥州試爆成功。
-1952年第一枚氫彈試爆成功
1949年,當蘇聯研製成功第一枚原子彈之後,特勒力促杜魯門總統加快氫彈的研究。他也因此重返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全力以赴投入到氫彈的研製工作中去。1952年11月1日,世界上第一個熱核聚變裝置在太平洋上的恩尼威托克島爆炸成功。特勒名副其實地成為了「氫彈之父」。
與此同時,特勒又說服政府在1952年成立了第二個核武器實驗室———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他首先出任顧問,於1954年出任副所長,1958年到1960年出任所長。在此之後一直在那裡擔任顧問,直到1975年退休。

H. 氫彈是誰發明的

好像是美國的一堆人 -------------------------------------------------------------------------------- 太陽.是人類仿製太陽的..美國最先製造成功的. -------------------------------------------------------------------------------- 1942年,美國科學家在研製原{子**}的過程中,推斷原{子**}爆炸提供的能量有可能點燃輕核,引起聚變反應,並想以此來製造一種威力比原{子**}更大的超級彈 。1952 年11月1日,美國進行了世界上首次氫彈原理試驗。從50年代初至60年代後期,美國、蘇聯、英國、中國和法國都相繼研製成功氫彈,並裝備部隊。 破壞力極大,我國最早由鄧稼先發明的

I. 氫彈是誰發明的

愛德華·特勒。

1949年,當蘇聯研製成功第一枚原子彈之後,特勒力促杜魯門總統加快氫彈的研究。他也因此重返拉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全力以赴投入到氫彈的研製工作中去。1952年11月1日,世界上第一個熱核聚變裝置在太平洋上的恩尼威托克島爆炸成功。特勒名副其實地成為了「氫彈之父」。

與此同時,特勒又說服政府在1952年成立了第二個核武器實驗室———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他首先出任顧問,於1954年出任副所長,1958年到1960年出任所長。在此之後一直在那裡擔任顧問,直到1975年退休。

(9)中國誰發明了氫彈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1951年5月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恩尼威托克島試驗場進行氫彈試驗。但其是一個極其笨重(達62噸)的試驗裝置放在60餘米的鋼架上,裝置以液態氘作為核聚變原料,並有冷卻系統使氘處於極低溫。基本不具備實戰價值。

1953年8月,蘇聯宣布氫彈試驗成功,當量40萬噸。蘇聯是第一個成功把氫彈實用化的國家。但是其構造問題導致爆炸比較小。

1954年3月1日,美國的第一顆實用型氫彈(也是真正意義上的氫彈)在比基尼島試驗成功。預測當量600萬噸,實際當量高達1500萬噸。隨後,在美國幫助下,英國於1957年5月15日進行了第一次氫彈實驗。

1966年12月28日中國成功地進行氫彈原理試驗,當量30萬噸。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20分,由飛機空投的330萬噸當量的氫彈試驗獲得成功。

1968年8月,法國也擁有氫彈。美國從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到爆炸第一顆氫彈用了7年零3個月,英國用了4年零7個月,蘇聯不到4年,法國是8年零6個月,中國用了2年零8個月。

2015年12月10日媒體報道,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宣布該國已有氫彈,並准備好將該武器用於維護國家主權。朝鮮在2005年正式宣布擁有核武器。

2006年、2009年和2013年,平壤進行了多次地下核試驗,引起國際社會的抗議。2012年12月,該國使用「銀河三號」運載火箭發射了「光明星三號」二期衛星。以日本、美國、和韓國為首的許多國家擔心,朝鮮可能實際試射了洲際彈道導彈。

2016年1月6日,朝鮮宣布第一枚氫彈成功試驗。

閱讀全文

與中國誰發明了氫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