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老兵發明

老兵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27 13:24:31

1. 求一戰時期真實故事。

一戰的故事
綠油油的麥田,在微風中掀起陣陣麥浪。在優雅的維也納歌曲聲中,一支由126人組成的德意志帝國步兵連隊排成整齊的方陣,行進在開闊的田野上。腰佩指揮刀的普魯士軍官帶著深藍色軟帽,得意地走在方陣的左側。士兵們身著綠色軍制服,扣著綠色鋼盔,扛著步槍,手榴彈在腰間的輕輕晃動著。一排排白色的手套蹭著褲線,好似白色的波浪。
突然,一發炮彈落在了方陣左翼,4個士兵當場喪命。「保持隊形!」軍官不緊不慢地揮動著手槍。後面的士兵小跑著迅速填補了陣亡士兵的空位,整個方陣依然有條不紊地邁著整齊的步伐繼續前進。
又一發炮彈落了下來。這次只有2名士兵喪命。看樣子是步兵攜帶式迫擊炮的炮彈,威力不是很大。步兵方陣毫不在意,步伐依舊整齊。
漸漸的,炮彈多了起來,一發接一發地落在步兵方陣的旁邊。有十餘名外圍的士兵先後被彈片殺傷倒地,但是很快就有新的士兵填補上來。「法國佬們,瞄準點再打呀」老兵們嘲笑著。「保持隊形,繼續前進」軍官高聲命令著。
終於,隊伍前排的士兵近得已經能夠看到法軍的迫擊炮手們了——這些身穿黃綠色制服的鄉巴佬們蹲在灌木叢里,正滿頭大汗地往炮筒里填炮彈呢。幾個擔任護衛的法軍步兵看到德軍方陣逼近,慌忙舉槍射擊。
「一排上刺刀!」軍官高舉手槍下令。
前排的德意志步兵們端著刺刀向法軍陣地狂奔,後排的士兵排成橫列端起步槍射擊。法軍的迫擊炮手抬起迫擊炮拚命往後撤,但是很快就遭到射殺,其餘的法軍步兵被迫換上刺刀作最後的抵抗。
戰斗很快結束,普魯士軍官重整他的隊伍——還有將近一百人。方陣排列整齊後,在維也納歌曲聲中繼續前進。
「嗖——嗚——」一道尖銳刺耳的聲音劃過長空,緊接著方陣正中間炸開了花。大地震動著,泥土混著血水四處飛濺。當軍官掙扎著試圖重整他的部隊時,他看到在巨大彈坑的附近至少有60具冒著灰煙的屍體——他的步兵連隊在一瞬間就完蛋了。這是一枚重磅炮彈,可能是遠方法軍陣地的巨型大炮射出來的。
軍官重新編組了倖存的士兵們。只剩下不到30人了,無法排成完美的方陣了。正在不知所措之際,忽然一小隊身著華麗制服的法蘭西驃騎兵從左翼奔襲而來。「射擊!」軍官絕望地舉起手槍,但是在飛揚的驃騎兵隊面前,這東西此刻顯得小的可憐。
一個驃騎兵沖了過來,揚起發亮的馬刀,一刀就砍翻了步兵軍官。失去軍官的步兵陣一下子就亂掉了,在馬隊的分割中,士兵們各自為戰。一個士兵情急之下扔出了手榴彈,但是反倒炸傷了己方的戰友。
「嗖——嗚——」又一枚重磅炮彈帶著火焰落下,不清楚是交戰的那一方發射的,也許是來自遙遠海面上的戰列艦吧。法軍驃騎兵隊人仰馬翻,連同殘余的德國步兵一起倒在血土之中……
天空中一架紅色的三翼飛機在此上空盤旋了一圈之後消失在雲端里。維也納的田園歌聲依舊悠揚。
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場風雲)的世界裡,平凡的一幕

2. 中國56式胸掛單兵裝具為何被稱為最偉大的發明

這個中國造的胸掛連續受到了士兵們的好評,甚至很多外國老兵也都十分喜愛。

3. 日歷是誰發明的

萬年歷的發明人不確定,只有一個關於發明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專以前,有個名叫萬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

可是,天陰雨霧,影響測量。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了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復一遍。

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的。


(3)老兵發明擴展閱讀

萬年歷的作用:

萬年歷能記錄一定時間范圍內(比如100年或更多)的具體陽歷與陰歷的日期,方便有需要的人查詢使用,萬年只是一種象徵,表示時間跨度大,萬年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最古老的一部太陽歷。

而現在所使用的萬年歷,即包括若干年或適用於若干年的歷書。現代的萬年歷能同時顯示公歷、農歷和干支歷等多套歷法,更能包含黃歷相關吉凶宜忌、節假日、提醒等多種功能信息,極為方便人們查詢使用。

4. 以下東西發明起因是什麼

1.可口可樂

美國內戰老兵,同時也是葯劑師的約翰·彭伯頓從可樂果和古柯葉中提取,本來是做醫用糖漿的。後來他發現這種糖漿味道獨特,和碳酸水混合效果更佳,於是當作飲料銷售。再後來另一位商人將配方買下,將可口可樂變成了世界性飲料。

5. 請教電影名字

名字是「Сваты- 6. Без тебя」。

不是電影,是烏克蘭電視劇片段,超文藝的追妹子手段。

網路視頻搜索 「 Сваты- 6. Без тебя」 即可找到視頻。

6. 德國二戰後備役老兵

二戰前期順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德軍發動的戰術理念是將裝甲部隊單獨編隊使用,空中的戰機和地面坦克協同作戰,形成一個立體化的進攻方式,充分運用機械化部隊的速度優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對方的主力部隊進行切割,包圍。這種戰術由古德里安發明,名為「閃擊戰術」也稱為「閃電戰」。

一開始由於整個歐洲的陸軍對這種戰術並不熟悉,他們還停留在一戰時候的戰術理念當中,他們以為通過一些堅固的防禦工事和德軍打升級版的塹壕戰就可以把德國拖死。結果法國、波蘭,還有北非的英軍面對這樣的全新戰術毫無招架之力,完全被打懵了。

而蘇軍主場作戰,且有美國源源不斷的援助來進行輸血,最後活活把德軍給耗死了,其實在東線戰場上德軍哪怕是在被動轉入防守的階段面對蘇軍仍然可以用更少的代價換取更多的戰損比。

蘇軍每攻下一個要塞都要付出比德軍傷亡更慘重的代價,但是蘇軍國土面積大,人口眾多,且有美國輸血,戰略物資和裝備源源不斷,而德軍補給完全跟不上了,跟蘇軍換兵也換不起了。並且西線盟軍從諾曼底登陸,也就加快了德軍滅亡的時間。

7. 求今年9月9日上映的那片電影<9>的故事情節

由蒂姆·波頓和《通緝令》導演提莫·貝克曼貝托夫聯手製片、動畫藝術家申·阿克執導的電腦動畫長片《9》發布預告片。故事講述了一個後啟示錄時代的噩夢,幻想和黑暗交織的怪誕風格。

導演申·阿克將自己在2005年拍攝的、曾榮獲奧斯卡最佳短片獎的同名短片拓展為如今的長片《9》。故事開始於我們的主人公9醒來,發現自己置身於毀滅後的荒涼世界,人類消失了、漫遊在地球上的巨大的機器想要殺死最後僅存的生命。如《我是傳奇》中的威爾·史密斯,9幸運的找到了幾個殘存的同類——包括戰爭老兵1、老發明家2、健壯的機械工5、喜歡夢想的藝術家6和一位女戰士7,他們必須為了生存掙扎斗爭……

影片中的人類都是由拉鏈、紐扣、別針和麻布頭組成的布娃娃,造型十分另類。本片的配音陣容同樣強大,伊利亞·伍德為主人公9配音,還有約翰·C·賴利、克里斯托弗·普盧默和詹妮弗·康納利一一獻聲。

robot vs human sf 電影中不變的主題
預告中有句 after our world ended ,their mission began

8. 工兵鏟是什麼時候發明和生產的

又名工兵鍬。我軍陸軍人數是解放軍三軍人數中



最多的,前蘇聯解體後目前也是全世界人數最多的陸軍。歷史上解放軍最早在軍事用途大范圍的使用鐵鏟是在三大戰役,之前都是打游擊,地道戰不是解放軍而且也不算是大范圍。解放後又由於歷史原因,共和國曾在全國各地大搞備戰備荒、深挖洞廣積糧等軍事策略,進行了大量地下掩體工事的建造工程,就是從那時起工兵鍬才正式納入我軍軍用裝備范疇,之前一直沒有統一的、真正的軍用工兵鏟,一直使用非常常見的長木柄鐵鏟。

第一代工兵鏟

一代軍用工兵鏟的誕生可以說是生存的需要,戰士們發現



普通的鐵鏟木柄太長,不易攜帶,又容易暴露目標,於是將木柄鋸短。後來這種方法逐漸流傳開,當時的後勤部又根據很多老兵的建議和實地觀察很多已使用多年的鐵鏟,在鐵鏟上增加了一些小改動,首先是在木柄遠離鐵鏟的最上端與鏟面平行開了一個貫通的小孔,其次根據一些經常使用老鏟的磨損情況,將木柄改為粗-細-粗流線型狀,還在鏟面兩側也分別加了小孔。四個小孔是為了使用繩子拴住鐵鏟在行軍包上,在武裝泅渡、劇烈運動和長時間行軍中不易掉落,流線型木柄更適合手握,也使用了傳統軍綠漆。

第二代工兵鏟

二代鏟是什麼時候開始換裝的說實話我也不太清楚,但是已經有很多部隊裝備了,可以說是主流工兵鍬。不過由於一代鏟使用時間非常長,再加上我軍的裝備通常是庫存充足,所以很多地方部隊都還普遍使用一代鍬。

二代鏟的誕生根據很大程度還是參考了蘇軍工兵鏟,簡單的說就是可以折疊一次,手柄根據力學原理改為類三角流線型。

第三代工兵鏟

三代鏟改進為折疊兩次,手柄仍為類三角流線型,有鏟、鎬、撬棍(刺),鋸、刀的功能,在生產工藝上,一代鏟使用上好鋼材,但是我個人覺得這後兩代鏟工藝都沒有太大變化,都採用上好淬火高碳鋼,增加強度、抗磨損、抗腐蝕、耐高溫。

9. 是誰發明了游戲

1958年世界上第一款視頻游戲由物理學家威利.希金博特姆發明

10. 同志們好,首長好。同志們辛苦了,為人民服務。這句話來歷(誰發明的)

最早應該是鄧小平在1984年國慶35周年閱兵的時候開始使用的。

這句話最初出現在前蘇俄共和國紅場的閱兵式上,後來由於中國向蘇俄學習共產主義而傳入中國的,不過國內在對最高領導人的稱呼上有所改變,蘇聯當時喊的是「斯大林同志好」,而到中國喊的就成了"首長好"。

35周年閱兵的變化:

1、 35周年國慶閱兵,改變了以往的閱兵程序,國防部長不再發表講話,閱兵總指揮向中央軍委主席報告後即開始閱兵,軍委主席將首次在國慶閱兵中檢閱部隊。

(此前的11次國慶閱兵中,從1949年到195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檢閱部隊;1954年到1959年,檢閱者改由國防部長擔綱。)


2、閱兵村的首次出現,成為京郊的一道新景觀——分別在北京郊區的沙河、通縣、南苑3個機場按正規化要求修建臨時駐訓區,實行集中駐訓,配備了專門的炊事人員、醫務人員和保障部隊,為受閱部隊的訓練提供服務。

這就是現在人們熟知的「閱兵村」。

3、軍委主席鄧小平乘紅旗活動頂篷高級檢閱車,檢閱三軍。 車行前方,鄧小平抬右手向受閱官兵致意,並不斷發出問候:「同志們好!」官兵們齊聲應答:「首長好!」 鄧小平再次問候:「同志們辛苦了!」官兵們回答:「為人民服務!」 所有的人聽出了不同。

在以往的閱兵中,檢閱者喊的大都是「中國共產黨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這兩句口號,小平同志首次喊出了問候性口號。


(10)老兵發明擴展閱讀


1,1984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


2015年9月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此次閱兵,邀請了抗戰老兵參加,組成兩個方隊,充分體現全國人民對抗戰老兵的敬重、對抗日英烈的敬仰、對支前模範的敬意。

空中梯隊在參閱戰機隊形編排和表現形式上加入抗戰元素和時代特色,參閱飛機過百架,數量創歷史之最。


此外,來自五大洲的17個國家軍隊方隊或代表隊參加勝利日閱兵分列式。

這是我國首次邀請外軍參加閱兵,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一道維護和平的共同心願。

閱讀全文

與老兵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