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上帝創造塔

上帝創造塔

發布時間:2021-06-27 12:43:04

1. 通天塔在哪裡

2. 上帝創造語言的傳說

【創11:1】 那時來,天下人的口自音,言語,都是一樣。
【創11:2】 他們往東邊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遇見一片平原,就住在那裡。
【創11:3】 他們彼此商量說,來吧,我們要作磚,把磚燒透了。他們就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
【創11:4】 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
【創11:5】 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創11:6】 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作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
【創11:7】 我們下去,在那裡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
【創11:8】 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裡分散在全地上。他們就停工,不造那城了。
【創11:9】 因為耶和華在那裡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別(就是變亂的意思)。

3. 漢諾塔 就是漢諾威塔嗎

好像沒有漢諾威塔這東西。

漢諾塔:漢諾塔(又稱河內塔)問題是源於印度一個古老傳說的益智玩具。上帝創造世界的時候做了三根金剛石柱子,在一根柱子上從下往上安大小順序摞著64片黃金圓盤。上帝命令婆羅門把圓盤從下面開始按大小順序重新擺放在另一根柱子上。並且規定,在小圓盤上不能放大圓盤,在三根柱子之間一次只能移動一個圓盤。

4. 游戲Hannoi塔的由來

幾種大同小異的說法
1、<漢諾塔(Hannoi塔)的由來>

漢諾塔來自印度神話里的玩具。

上帝創造世界時作了三根金剛石柱子,在一根柱子上從下往上按大小順序摞著64片黃金圓盤。

上帝命令婆羅門把圓盤從下面開始按大小順序重新擺放在另一根柱子上。並且規定,在小圓盤上不能放大圓盤,在三根柱子之間一回只能移動一個圓盤。

有預言說,這件事完成時宇宙會在一瞬間閃電式毀滅。也有人相信婆羅門至今仍在一刻不停地搬動著圓盤。

http://yjrg.net/HT/bbsindex?b=con?B=334&F=M.1142862375.A

2、相傳在印度的貝納雷斯有座大寺廟,寺廟內有一塊紅木板,上面插著三根鑽石棒,在盤古開天地,世界剛創造不久之時,神便在其中的一根鑽石棒上放了64枚純金的圓盤。有一個叫婆羅門的門徒,不分日夜地向這座寺廟趕路,抵達後,就盡力將64枚純金的圓盤移到另一根鑽石棒上。等到婆羅門完成這項工作,寺廟和婆羅門本身都崩潰了,世界在一聲霹靂中也毀滅了。

喜歡玩具或者給孩子買過玩具的朋友,一定知道這個傳說。這個傳說是關於「漢諾塔」的,我們慣常見到的是大小不一的7枚圓盤或者8枚圓盤的漢諾塔,相對於婆羅門的繁瑣和疲憊來講,我們接觸到的是非常簡單的了,即就是這樣,完全移動7枚圓盤的漢諾塔最少也需要63步,而8枚圓盤的最少需要255步,那可想而知,移動64塊圓盤需要多少步。

漢諾塔的基本玩法是這樣的:每次只能移動一塊圓盤,而且大的不能移到小的上面。

http://www.gansudaily.com.cn/20030105/162/2003105A00462014.htm

3、很早以前,三位得道的高僧逝世後被埋葬在三座「金塔」之下,並立下重誓,稱任何移動金塔的行為都將得到報應,除非:一是每次只移動一層,二是直徑大的層不可以壓住直徑小的層。

傳說二:在印度的貝納雷斯,有座大寺廟,寺廟?有一塊紅木板,上面插著三根鑽石棒,在盤古開天地,世界剛創造不久之時,神便在其中的一根鑽石棒上,放了64枚純金的圓盤。有一個叫婆羅門的門徒,不分日夜的向這座寺廟趕路,抵達後,就盡力將64枚純金的圓盤移到另一根鑽石棒上。等到婆羅門完成這項工作,寺廟和婆羅門本身都崩潰了,世界在一聲霹靂中也毀滅了。

http://www.ec.com.cn/pubnews/2006_07_26/103285/1191737.jsp

4、http://qzc.zgz.cn/hanno1.htm

5. 為什麼上帝要取消通天塔

「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因為我來是叫人與父親生疏,女兒與母親生疏,媳婦與婆婆生疏。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不背著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門徒。得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得著生命。」——耶穌

耶和華所喜悅的人

分散無組織

想蒙耶和華上帝的喜悅,承受上帝的恩愛,除了自認無知,或智慧服從信仰而外,分散而沒有組織,也是絕對必要的。這可從上帝的作為中看出來,如說:
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他們往東邊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見一片平原,就住在那裡。他們彼此商量說:「來罷!我們要作磚」。把磚燒透了,他們就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他們說:「來罷!我們要建一座城,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人於上」(創一一·1-4)
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作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就了。我們下去,在那裡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裡分散在全地上,他們就停止不造那城了(創一一·6-8)

這一變亂口音的《經》文,神父、牧師、神學家,怕從來都讀不通,測不透上帝的意思,讓我來把讀《經》的心得,向大家報告。人自從吃了禁果,有了分別的智慧,耶和華就非常的擔心。「耶和華神說:那人已經和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吃,就永遠活著」(創三·22)。依耶和華的意思,人不是上帝,就不能與上帝一樣的有分別善惡的智慧;人應該盲目無知的,永作造物主耶和華的忠實僕人。現在有了分別的智慧,如再像上帝那樣的永遠活下去,經驗而智慧一天天大起來,那簡直要與耶和華稱兄道弟或取而代之了。那還了得!不如趁人沒有吃下生命樹果以前,趕出伊甸園去,讓人接受殘廢的命運。然而,死亡並不能阻礙人類智慧的增高;人類一代代的延續,不但承受前人的經驗,而且又不斷的進步。到上帝要變亂口音的時候,人已經從農耕而進步到工業;會造磚,會造城,還想造塔頂通天的高塔。造城與造塔,是「為要傳揚我們(人類)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地上」。這是人類要過更有組織的集體生活;團結就是力量,從而顯揚人類自己,人類文化的光榮。這確是使耶和華擔心的事。人類散居,還那樣一天天聰明,如再過城市生活,有組織的集體生活,那「如今既然作這(建城建塔的)事業,以後他們所要作的事(如升空、如入水、如征服太空等),就沒有不成就的了」。人類什麼事都能作,那還有誰將榮耀歸於上帝呢?耶和華上帝的智慧,到底是偉大的!他作成了有效的對策——變亂人的語言。人與人間,為了語言不通,而形成種族的不同。這不但造成了種族的、區域的不同生活文化,而互相對立;由於語言隔礙,更不斷引起了矛盾、沖突、斗爭,而對消了人類團結進步的力量。所以,耶和華變亂人類的語音,目的在要人類分散。只要彼此間多分散,多斗爭,耶和華的大能,就會到處顯揚出來。因此,「耶和華使他們分散在全地上,他們就停止不造那城(與塔)了」。由於人類不能團結,分散力量,就無法完成這偉大的工程。人類做不到,耶和華就得到了輝煌的勝利。人類分散了,就不免削弱了人類的智慧與力量(其實還在進步之中);斗爭多、苦難多,耶和華就可以振振有辭的責備那些傲慢的人類,應受打擊與毀滅的懲處;人類也會痛悔自己的罪惡,承認自己的渺小,而回歸於主耶和華的名下,接受耶和華上帝的領導。耶和華叫人類分散對立,就是達成上帝愛世人的辦法。

耶和華使人分散,是怕人「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就了」;不再願意作耶和華上帝的奴隸。所以,人類的分散,等於接受耶和華上帝的領導(其實也不一定)。耶和華害怕人類的智慧、團結、能幹,只是為了要由耶和華自己來領導一切。變亂口音一舉,上帝似乎是勝利了,但並非決定性的勝利,人類還是向智慧、團結、能力而邁進。耶和華也就不斷的憤怒、抗爭,而企圖確保宇宙王國的統治。這是有「上帝說」為證的(神父牧師們就是相信這樣的話)試舉兩例。

一、「眾人彼此說:我們不如立一個首領,回埃及去罷」(民一四·4)
「耶和華對摩西說:這百姓藐視我要到幾時呢?」(民一四·11)

二、「以色列的長老,都聚集來到拉瑪,見撒母耳,對他說:……現在求你為我們立一個王,治理我們,像列國一樣。」(撒上八·4-5)
「耶和華對撒母耳說:百姓向你說的一切話,你只管依從。因為他們不是厭棄你,而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撒上八·7)
「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你們今日卻厭棄了救你們脫離一切災難的神,說:求你立一個王,治理我們」(撒上八·18-19)

第一例,是以色列民族,從埃及出來的時候。當時的領導者——摩西,利用以色列上帝(保護神)耶和華的名義,鼓舞同族,而進行脫離埃及統治的斗爭。在進入祖宗的故鄉——迦南以前,居留曠野的艱苦生活,是可以想見的。每日吃嗎哪(大概是野菌)而生活,受到生活的熬煉,也就不免有了怨言!「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耶和華的手下。那時,我們坐在肉鍋旁邊,吃得飽足。你們將我們領出來,到這曠野,是要叫這全會眾都餓死啊!」(出一六·3)「誰給我們肉吃呢?我們記得在埃及的時候,不花錢就吃魚」(民一一·4-5)。民族的獨立固然重要,肚子吃飽也非常要緊。這些牢騷,以人的立場來說,是人情之常;以耶和華來說,就顯得不夠信心,不夠服從,免不得要發怒了。後來,以色列人聽到迦南地方的人民,強壯有力,就失望的哀哭起來:「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這曠野。耶和華為什麼(要)把我們領到那(迦南)地,使我們倒在刀下呢?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擄掠。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嗎?」眾人彼此說:「我們不如立一個首領,回埃及去罷」(民一四·2-3-4)。另立一個領袖,不只是不要摩西,而就是不信任耶和華上帝的領導,嫌耶和華的領導無方,使大眾面臨絕地。嫌耶和華領導無方,不再要耶和華領導;對於耶和華上帝的藐視,嚴重到什麼程度?所以這一次,上帝生的氣可大了!准備用瘟疫來擊殺他們——耶和華最心愛的以色列人。後來,雖答應了摩西的懇求:「求你照你的大慈愛,赦免這百姓的罪孽」(民一四·19),而還是給了「你們的屍首,必倒在曠野」(在進迦南以前就死了)的懲罰。耶和華上帝的法律是:誰不受耶和華的領導,誰就該死。上帝的大慈悲、愛世人,是不能與統治人類分離的。因為,耶和華的身分,是宇宙的大統治者(主宰)。在上帝,非統治人類,就無法愛人類。所以人類也就非服從主,作忠實的僕人,不能獲得上帝的愛。耶和華與耶穌先生的信徒啊!你們要記著:統治你就是愛你。

第二例,在以色列民族,進入了迦南,由祭師撒母耳領導的時候。那時,以色列還是部落(十二支族)時代,士師(祭師)治理——耶和華神權統治的時代。當時的列國,都有了國家組織,有國王治理。以色列人也就向撒母耳要求,為他們立一個王。從祭師治理到國王治理,本是人類歷史的一定演進。從人本的文化來說,這是可喜的進步。但從耶和華的神權統治,神人間的主奴關系來說,那等於叛逆,不要耶和華作他們的王了。所以,耶和華對撒母耳說:「他們不是厭棄你,而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人類由於眼睛明亮,人類文明進展到了這一階段,任憑耶和華怎樣的全知全能,也無法扭轉這一歷史的要求。雖然耶和華還是努力作最後的說服:「告訴他們,那王將來怎樣管轄他們」(撒上八·9):服勞役、納賦稅,還要奪取他們的財產。然而人類有了國家組織的堅決要求,也就不聽耶和華的說話。耶和華到底是聰明的,見事已如此,反對無效,也就順水推舟,給他們立一個王了。

耶和華不願意以色列人成立國家,還是為了不願意人類的團結。人類集合於國家的組織之下,至少是以政統教(怕還要政教分離,……),人類再也不會無組織的,受耶和華神權政治的直接領導了。國家制度,是人類進一步的社會組織;在國家的統一組織下,營為群體的活動。文化、事業、公共福利,一切都更迅速的進步。在這大地上,人類要顯揚自己的名字,不再將榮耀歸於上帝。企圖反對國家,誹毀國家為管轄人類,虐待人類的力量,耶和華上帝早在馬列主義以前,吐露這種高見了。其實,他們也不一定討厭國家,只是國家制的存在,使他們統治世界的雄才大略,無法實現罷了!

人類既有了分別善惡的智力,那惟有使人類分散、對立、斗爭,才能信受耶和華上帝的領導。這一政略,到耶穌先生宣揚福音的時代,雖因人智進步,而大大修正(不,這叫做成全)了耶和華的意思。但以促使人類分散、對立,為達成信仰上帝的有效方法,還是一樣。如耶穌先生說:
「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乃是叫地上動刀兵。因為我來,是叫人與父親生疏,女兒與母親生疏,媳婦與婆婆生疏。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太十·34-35)
「你們以為我來,是叫地上太平嗎?我告訴你們:不是,乃是叫人分爭。從今以後,一家五個人將要分爭:三個人和兩個人相爭,兩個人和三個人相爭。父親和兒子相爭,兒子和父親相爭;母親和女兒相爭,女兒和母親相爭;婆婆和媳婦相爭,媳婦和婆婆相爭。」(路十二·51-53)

耶穌先生的福音,強調信主得救——主要是信上帝的兒子,信上帝的化身,也就是信耶穌自己。他強調來世間宣揚福音的中心工作,是促使家庭內的自相鬥爭,就是動刀動槍,也在所不惜。有些讀《經》而沒有讀通的好好先生,懷疑耶穌先生那樣的愛人如己,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怎麼會叫世人自相分爭呢?不只說愛而又談仇恨;不說和平而強調斗爭呢?這怕不是耶穌先生的意見吧!這是不明白希伯來精神(也可說西方精神)的幼稚想法!如明白耶和華上帝的主宰人類,是從人的分散對立中而完成統治,就容易明白耶穌先生這一平常的道理了。不過,耶和華上帝的愛世人,著重於種族的,不脫氏族宗教的色彩。而耶穌先生的愛世人,著重於個人的,使每個人因信而得永生。耶和華上帝(聖父)的時代,是從嚴格統治人類,而逐漸失去控制的力量,所以用分散——種族分散、階層對立,及無組織以維持統治。耶穌先生(聖子)的時代,是大大革新,從頭收拾舊山河,這就非採用矛盾斗爭的神聖策略不可。不著重家庭的斗爭,怎能達成新王國的統治呢?

結說

上帝的恩情說不完!我已寫得多了,還是留些在別的論題下說吧!

要通達「上帝愛世人」的「經」意,必須確認上帝與人的主奴關系。這才能確信「為了愛人,必須治人」的結論。有以為上帝與人是父子關系,有以為耶穌與門徒為師生關系,這都是不對的。老子中學畢業,兒子也是中學畢業,老子絕不會心裡難過。兒子大學畢業,那老子一定是特別歡喜。又如老子官拜一品,兒子竟稱孤道寡,不論老子的表情如何,心裡總是不亦樂乎?父子的關系是這樣的,而耶和華與人類呢?自己有智慧,卻不許人吃分別善惡的果子。人有了智慧,上帝就不願人類的團結,作成更大的事業。天下有這樣的父子嗎?這樣的耶和華,能相信是你們的父嗎?耶穌先生說:「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僕人不能高過主人」(太十·24)。僕人不能高過主人,以西方的奴隸社會來說,是對的;學生不能高過先生,或者也是西方文化吧!在東方,「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受到人的稱贊。正因為學生高過先生,人類的文化才有進步!所以,「上帝與人為主奴關系」,是讀通《聖經》的匯流排索,也可說是《聖經》的一貫之道。確認了這,上帝愛世人的微言大意,才明白地顯露在人的眼前。

我在讀《經》的過程中,偶然悟得了一點,這雖然又是泄露天機,干犯天怒的。但這樣奧妙的學問,我還是把他吐露出來吧。如中國有從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傳來的一貫的政治哲學一樣,新舊約中,卻有西方真傳的一貫的統治哲學。扼要的說,盲目無知識,是愚民政策。蒙蔽人的眼目,管制人的思想,才能造成狂熱的一致信仰。分散無組織——分爭、對立、仇恨、斗爭,是分化政策。運用這些才能分散他們,而集中到自己這邊來。這些,中國的道家、法家,多少摸到邊緣,但那裡有耶和華上帝啟示的博大精深呢?又如為了愛人,所以要治人;為了深切的愛人,所以非嚴格的治人不可——愛與治的矛盾統一,是怎樣的奧妙?如應用這些而才成快要到來的天國藍圖,作成響亮的政治號召:為了救人類、解放人類,非經過專政,嚴格控制你,教育你不可。如宣傳到使人信仰,大家跟著走,這就是應用耶和華上帝的統治學,到了爐火純青了!我起初希奇,希伯來的偉大宗教,怎麼也搞這一套?但不久就明白:耶和華上帝,是宇宙王國的大統治者,不搞這一套,又搞些什麼呢?我是一位不想做奴隸,又不想做主人的人,所以對這樣的高深學問,盡管欣賞他而並不想宣揚他。而且,不但與我的個性不合,也因為覺得:耶和華那樣的極權大獨裁者,他的宇宙王國,在舊約里清楚的顯示出來,他不得不不斷的向人類讓步,向人類低頭。在人類的知識進步,互相團結下,耶和華的宇宙王國,分崩離析到無可維持,不得不讓位給他的兒子——耶穌先生,一新世人眼目,而謀王國的中興。耶穌先生再建的王國,由祭師們(現在名為主教、神父等)代表執行。然自文藝復興以來,不也在向人類讓步低頭嗎?不也成為派別紛歧,自相爭吵,封建割據,如戰國時代嗎?那樣的極權獨裁,也終於如此,何況那些法西斯的邪惡極權,人民的眼睛雪亮,又能維持幾久呢?所以,我雖欣賞那西方一貫真傳的統治學,而從無宣揚贊嘆的信心。

末了,讓我向耶和華上帝禱告吧!

萬王之王,以色列的上帝,耶和華啊!我贊美你,感謝你!你的大慈愛,使我這外邦人,通曉你的啟示。不是你,有誰給我以智慧?誰能通曉你為了愛人,必須治人的真理!耶和華上帝啊!願你的恩典,臨到神父、牧師、傳道——宣揚你與主耶穌名字的僕人,也像臨到我一樣!勿使他們誤以撒但的知見,作為你的意思而到處宣揚!耶和華上帝啊!你是大慈愛者!你忍耐,你寬恕,赦免那些推重智慧,歌頌團結,不願向你作奴隸的人們!阿門!

6. 【故事】通天塔為什麼建不成的 寓意

不要懷疑自己的信仰,不要試探上帝

7. 通天塔的秘密是什麼,上帝為何執意要毀滅通天塔

關於通天塔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了,它是否真的存在過,仍然是個未知的秘密。而且一直到現在,通天塔還存有爭議。

但是後來,在伊拉克的幼發拉底河沿岸,竟然有人發現了通天塔的殘骸,在挖掘過程中,人們發現了所謂的遺址。但與聖經中的描述極為不同,即便如此,人們還是將其稱為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一。在遺址中考古學家、歷史學家發現了用來祭祀聖靈、討好僧侶的建築物,所以其實通天塔是一座宗教類型的建築物,是用來維持國家安穩昌盛的建築物。不過,對於這個遺址,有的人認為是假的,是為了拉動經濟而編織的謊言。

8. 通天塔出自哪裡

《聖經》(拉丁語:Biblia,希臘語:Β?βλο?,英語:Bible,本意為莎草紙,中文亦稱耶經)可以

指猶太教和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和基督新教)的宗教經典。猶太教的宗教經典是指《塔納赫》(

或稱《希伯來聖經》),而基督宗教的則指《舊約聖經》(《舊約全書》)和《新約聖經》(《新約全書

》)兩部分。

Bible(聖經)的希臘文biblion是「書」或「卷軸」的意思。這字是從byblos一字而來,byblos是指一種

生長於尼羅河畔,沼澤地帶的紙草(papyrus)。將一英尺的紙草木髓切下,剝去樹皮,讓烈日把它曬干

,就能製成書寫的材料。人要將橫的木條放在直的木條上面,互相交迭,好像現代三夾板的製法。橫的木

條表皮較為光滑,可用來書寫;將多個斷片的木條合起來,就可製成長達三十英尺的卷軸。 後來,說拉

丁語的基督徒,用biblia(biblion的眾數)這字來稱新舊約的書卷。

Scripture(經卷)的希臘文是graphe,意思是「著作」。在舊約,這種著作被確認為帶有無上權威(比

較王下十四6;代下二十三18;拉三2;尼十34)。後來舊約的「著作」逐漸被收集,分成三類:稱為律法

書(Laws)、先知書(Prophets)和聖卷「Writings,或稱詩歌(Psalms)」。這些著作構成舊約的三十

九卷,就是現在的舊約正典了。
在新約希臘文聖經,grapho(當作動詞使用)被解作「聖經」約有九十次;而以名詞出現(graphe)也有

五十一次,差不多全部都用來指聖經。新約有幾種對經卷不同的稱呼:有指全本聖經(如太二十一42,二

十二29,二十六54;路二十四27、32、45;約五39;羅十五4;彼後三16),有指聖經中的個別部分(可

十二10,十五28;約十三18,十九24、36;徒一16,八35;羅十一2;提後三16),有用作「神的話語」

的同義詞(如羅四3,九17,十11;加四30,提前五18)。它們也被稱為「聖經」(Holy Scriptures)(

羅一2)。提摩太後書三章15節用了另一個希臘文hiera grammata(神聖的著作)。提摩太後書三章16節

強調,這些著作不是平凡的著作,而是「神的所呼氣默示的」,這正是指它具有權威,在教訓上沒有錯誤

而說。
《塔納赫》是猶太教的經典,記載關於上帝和古時猶太人的歷史。《塔納赫》亦同時是基督教聖經的《舊

約》部分。
《希伯來聖經》記載的是從上帝創造世界,人類犯罪,猶太人的歷史及關於世界的預言。基督教的聖經由

《舊約》和《新約》兩部分構成,而其《舊約聖經》與《希伯來聖經》內容大致相同,不過天主教版本就

多了數篇《塔納赫》跟基督教新教《舊約》都沒有的數篇經卷。《新約聖經》記載耶穌基督和其門徒的言

行與早期基督教的事件紀錄,使徒書信及關於世界末日的預言。
據統計現在共有大約一萬四千多種不同語言版本的聖經,尤其是「希伯來聖經」部分,而基督教新約部分

,就有大約五千三百種不同語言版本。在眾古書中可說是現在世界上最多不同語言翻譯版本的書。

9. 阿瓦塔的由來

美赫巴巴論阿瓦塔
阿瓦塔
每一個生靈都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尋求著某樣東西。對於低級生命形式和不太開化的人類,這種追求是無意識的;對於先進的人類,這種追求則是有意識的。追求的目標有多種稱謂:幸福,和平,自由,真理,愛,完美,圓滿,證悟自性,覺悟大我,成道,與神合一。在本質上,它是對所有這一切的追求,只不過是以特殊的方式而已。每個人都有過幸福的時刻,對真理的瞥見和與神結合的瞬間體驗;他們想要的是使之永久。他們想在無常中建立永恆。
這是很自然的願望,它在根本上建立在靈魂對自己與神本質合一的某種記憶之上——記憶因個體靈魂進化的高低而呈清晰或模糊。這是因為每個生物都是上帝的部分顯現,只是因缺乏對自身真性的認識而受到限制。事實上,整個進化過程乃是從無意識神性到有意識神性的進化,其間,本質上永恆不變的上帝呈現出無限個形式,經歷無限種體驗,並且超越他強加給自己的無限種局限。從造物主的角度看,進化乃是神的游戲,其中無條件者在各種條件下檢驗自己的絕對知識、能力和喜樂的無限性。但從被造物的角度看,由於其有限的知識、有限的能力和享受喜樂的有限能力,進化則是一部史詩,充滿安定與斗爭、歡樂與悲傷、愛與恨的交替,直到在達到完美者那裡,上帝才能平衡並超越二元對立。
這時被造物和造物主認識到他們是一體;不變被確立於變化中;永恆在時間里被體驗。上帝知道自己是上帝,具有不變的本質和無限的顯現,在自己對自己的常新覺知中,永恆地體驗著大我覺悟的無上喜樂。這種證悟必須也只有在生命中完成;因為只有在生命中才能體驗和超越局限性,才能享受無限制的自由。無局限的自由有三個形式。
大多數已成道的靈魂立刻永遠離開肉身,並永遠融入上帝的非顯現方面。他們僅僅意識到結合的極樂。造物界對於他們已不復存在,不斷的生死循環就此結束。這叫做「莫克希」(Moksha,普通的Mukti),或者說「解脫」。
有些靈魂在成道之後,其肉身保留一段時間;但他們的意識已完全融入上帝的非顯現方面,因此他們既意識不到自身的存在,也意識不到造物界的存在。他們持續地體驗著上帝的無限喜樂、能力和知識;但他們卻不能有意識地在造物界使用它們或者幫助其他人獲得解脫。盡管如此,他們在地球上的存在就像是上帝的無限能力、知識和喜樂的集中與輻射焦點;那些親近他們、服侍他們和膜拜他們的人,能夠從同他們的接觸中獲得靈性上的好處。這些靈魂叫做「瑪居卜-埃-卡彌爾」(Majzoob-e-Kamil);這個具體的解脫類型叫做「未狄莫克提」(Videh Mukti),或者說「帶肉身解脫」。
少數已成道的靈魂保留著肉身,同時意識到自己是非顯現和顯現兩方面的上帝。他們知道自己既是不變的神聖本質,又是其無限的各種顯現。他們體驗到自己是獨立於造物界的上帝;是作為整個宇宙的創造者、維持者與毀滅者的上帝;是接受並超越了造物界局限的上帝。這些靈魂不斷地體驗著上帝的絕對和平,無限知識、能力和喜樂。他們充分享受著神的創世游戲。他們知道自己是萬有里的上帝;因此他們能夠在靈性上幫助萬有,並幫助其他靈魂成道,成為瑪居卜-埃-卡彌爾」(Majzoob-e-Kamil),帕若姆罕撒(Paramhansa),吉萬莫克塔(Jivanmukta),甚至像他們一樣,成為賽古魯(Sadguru)。

10. 關於上帝的故事

聖跡

1、天子降生

公元1年,耶穌降世,出生在具有良好教育的木匠家庭,其祖上是顯赫的以色列國君主大衛後裔,《彌迦書》5章2節:伯利恆、以法他啊,你在猶大諸城中為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裡出來,在以色列中為我作掌權的;他的根源從亘古、從太初就有。

《以賽亞書》7章14節: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意思是「神與我們同在」),《羅馬書》1章2~4節:這福音是神從前借眾先知在聖經上所應許的。

論到他兒子我主耶穌基督,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後裔生的;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里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

2、天使報喜訊

《路加福音》2章10~14節:那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於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著布,卧在馬槽里,那就是記號了。」

忽然,有一大隊天兵同那天使贊美神說:「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有古卷作「喜悅歸與人」)。」

3、埃及避難

約瑟和馬利亞得天使警告帶著耶穌去埃及避難,後來回到老家拿撒勒定居。《馬太福音》2章15節:住在那裡,直到希律死了。這是要應驗主借先知所說的話,說:「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

4、少年耶穌

耶穌從小就知道自己的使命,曾於12歲時隨約瑟和馬利亞去耶路撒冷聖殿。《路加福音》2章49節:耶穌說:「為什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

5、受洗

耶穌30歲左右時,於約旦河謙卑地在施洗約翰處受洗。《馬太福音》3章16-17節: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裡上來。天忽然為他開了,他就看見神的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他身上。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6、戰勝試探

耶穌被聖靈引到曠野戰勝魔鬼的試探。《馬太福音》4章4節: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馬太福音》4章7節:不可試探主你的神。《馬太福音》4章10節: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

7、召門徒傳道

耶穌呼召門徒傳揚福音並從門徒中選立12人作使徒。《馬太福音》4章17節: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8、神跡

耶穌除傳道外,還行了許多神跡,福音書中記載耶穌所行的神跡很多,例如:

(1)、在婚宴上將水變成好酒——顯示耶穌超越物質的能力,基督是我們的滿足。

(2)、在異地將病危的大臣兒子治癒——顯示耶穌超越空間的能力,基督是我們的醫治,是我們的健康。

(3)、使癱瘓三十八年的癱子痊癒——顯示耶穌超越時間的能力,基督是我們的能力。

(4)、用五餅二魚喂飽五千人——顯示耶穌超越數量的能力,基督是我們生命之糧。

(5)、在海面上行走,平息風浪——顯示耶穌超越自然的能力,基督是我們的幫助,是我們的倚靠。

(6)、使天生瞎眼的看見光明——顯示耶穌超越命運的能力,基督是世界的光,也是我們的生命之光。

(7)、讓死了四天的拉撒路復活——顯示耶穌超越死亡的能力,基督是我們的生命,是我們的復活。

(9)、讓門徒打到極多魚(153條)——基督是萬有的主,一切都在他的手中,生活和傳福音都要信靠基督。

9、大誡命

《馬太福音》22章37~40節: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當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 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

10、教導

耶穌親自給了世人很多充滿慈愛和恩典的偉大教導。

《約翰福音》14章6節: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約翰福音》8章12節: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

《馬太福音》11章28節: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里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馬太福音》6章14~15節: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約翰福音》6章35節: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里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

《約翰福音》10章11節: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

《約翰福音》10章30節:我與父原為一。

11、香膏澆耶穌的頭

逾越節前兩天在伯大尼,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至貴的真哪噠香膏來,打破玉瓶,把膏澆在耶穌的頭上。《馬可福音》14章6~9節:耶穌說:「由她吧!為什麼難為她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要向他們行善隨時都可以;只是你們不常有我。

她所做的,是盡她所能的;她是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預先澆在我身上。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以為記念。」

12、最後的晚餐

《路加福音》22章19~20節:又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紀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

13、受難

耶穌的一個門徒加略人猶大以三十塊銀幣將耶穌出賣,在逾越節前夜,耶穌在耶路撒冷城郊橄欖山上的客西馬尼園被非法逮捕,隨後遭到非法刑訊和非法審判,被交給羅馬帝國猶大省總督本丟.彼拉多;彼拉多迫於壓力,釋放了強盜巴拿巴,而將耶穌押到城郊名叫各各他的地方,釘死在十字架上。

《以賽亞書》53章4~6節: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神擊打苦待了。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

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約翰福音》19章30節:耶穌嘗了那醋,就說:「成了!」,便低下頭,將靈魂交付神了。

14、復活

當天耶穌的門徒財主約瑟將耶穌埋葬於磐石里的新墳墓中,次日猶大省總督本丟.彼拉多應猶太大祭司要求,派兵把守耶穌的墳墓。耶穌死後第三日清晨,幾位門徒發現耶穌的墳墓空了,隨後身體復活的耶穌基督多次向他的眾門徒顯現。

《約翰福音》20章27~29節:就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多馬說:「我的主,我的神!」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15、大使命

《馬太福音》28章18~20節: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16、升天

復活後第40日,耶穌基督當眾升天,天使預告眾人耶穌將再來審判全地、審判世界、審判萬民。《使徒行傳》1章11節:「加利利人哪,你們為什麼站著望天呢?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他怎樣往天上去,他還要怎樣來。」

《使徒行傳》2章1~4節:五旬節到了,門徒都聚集在一處。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

(10)上帝創造塔擴展閱讀

基督教中的上帝

1、唐朝景教的唯一神譯為真主阿羅訶。天主教利瑪竇把唯一神翻譯成「天主」。基督教(新教)在清朝末年將「雅威」由"天主"改譯為「上帝」。

2、意為全知、全能、全智、全視、全權、全愛、全造的永遠至高並永生者,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無所不有。

3、是萬有的創造者、宇宙的統管者、真理的啟示者、選民的拯救者和罪惡的審判者。

而希伯來語「上帝」(Elohim伊洛伊)這個詞是「神明」這個詞的眾數形式——希伯來語單詞分單數、雙數和眾數三種形式——顧名思義,上帝是「創造諸神明的眾多大神們」。

聖經認為,上帝是萬有的創造者、宇宙的統管者、真理的啟示者、選民的拯救者和罪惡的審判者。這也是《聖經》的解釋,所以《聖經》不承認在萬物創造以前,除了耶和華還有別的上帝存在。

上帝就是有能量有位格有靈魂的信息。根據《創世記》中的典故,上帝先在黑暗和混沌中創造了光,接著創造了天地、生物和人。《聖經》說上帝是獨一無二的和全能以及世間萬物的唯一創造者。

註:基督教的上帝被主要認為是西方宗教中上帝的代表,因為基督教中的上帝較比其他宗教中的上帝要更為完美。

伊斯蘭教的安拉

安拉(真主)是伊斯蘭教所信仰的創造宇宙萬物的獨一主宰的名稱。音譯安拉。通用漢語的穆斯林因其為唯一真實的主宰而稱真主。通用突厥語,波斯語和烏爾都語的穆斯林稱「胡達」」(意為「自有者」)。

至於安拉一詞的來源,一說是古代閃米特人對造物主的尊稱;一說是由阿拉伯語中意為神的Ilah(拉胡)加冠詞a1組合而成的。

表示專門受到崇拜的至尊的美名。根據《古蘭經》記述,伊斯蘭教興起前,一部分阿拉伯人和「有經人」(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都用安拉一詞稱呼所信奉的最高神,他們相信安拉是「天地的創造者,日月星辰的支配者」,是「人類生計的賜予者,災難的解救者」。

但他們在信仰和崇拜安拉的同時,還為安拉樹立了名目不同的配神,並加以崇拜。 伊斯蘭教認為:正確的宗教信仰來自於宇宙最高的實在--造物主(真主)的啟示。所以摒棄眾多蕪雜無用的虛無神靈,獨尊真主為天地間唯一的最高主宰。安拉有99個尊名。

《古蘭經》簡明概述是:真主是最高的實在,唯一的真宰,最高的養育者、盟誓和契約的監督者、萬物的創造主,他自有自在,無始無終,永恆,無形無相,至仁至慈,賞善罰惡,本然自立,無所不能,超絕時空而又無所不在 ,絕對徹底獨一,無偶,全知全能,同時又威嚴無比,善惡必報,清算神速。

伊斯蘭教否定基督教對上帝三位一體和道成肉身的解釋。 伊斯蘭教承認基督教的先知,但以色列人和基督徒「篡改經文,並拋棄自己所受的一部分勸戒。」而《古蘭經》則是從真主降臨的「一部明確的經典」,因受真主的護佑而絲毫未被篡改。

「信我們所受的啟示,與易卜拉欣、伊斯瑪儀、伊斯哈格、葉爾孤白和各支派所受的啟示,與穆薩和爾撒受賜的經典,與眾先知受主所賜的經典;我們對他們中任何一個,都不加以歧視,我們只順真主。」

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唯一神及其使者:

伊斯蘭教承認所有基督教的先知,但認為穆罕默德是唯一神最後的先知。同時,認為耶穌不是神子,只是先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耶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上帝

閱讀全文

與上帝創造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