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誰發明的指數基金

誰發明的指數基金

發布時間:2021-06-27 09:34:32

㈠ 什麼是指數基金中國什麼時候有指數基金的

指數型基金是指基金的操作按所選定指數(例如美國標准普爾500指數(Standard&Poor's 500 index),日本日經225指數,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等)的成份股在指數所佔的比重,選擇同樣的資產配置模式投資,以獲取和大盤同步的獲利。

指數型基金是一種以擬合目標指數、跟蹤目標指數變化為原則,實現與市場同步成長的基金品種。指數基金的投資採取擬合目標指數收益率的投資策略,分散投資於目標指數的成份股,力求股票組合的收益率擬合該目標指數所代表的資本市場的平均收益率。指數基金是成熟的證券市場上不可缺少的一種基金,在西方發達國家,它與股票指數期貨、指數期權、指數權證、指數存款和指數票據等其他指數產品一樣,日益受到包括交易所、證券公司、信託公司、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等各類機構的青睞。

指數型基金是保證證券投資組合與市場指數業績類似的基金。在運作上,它與其他共同基金相同。指數基金與其他基金的區別在於,它跟蹤股票和債券市場業績,所遵循的策略穩定,它在證券市場上的優勢不僅包括有效規避非系統風險、交易費用低廉和延遲納稅,而且還具有監控投入少和操作簡便的特點,因此,從長期來看,其投資業績優於其他基金。

指數型基金是一種按照證券價格指數編制原理構建投資組合進行證券投資的一種基金。從理論上來講,指數基金的運作方法簡單,只要根據每一種證券在指數中所佔的比例購買相應比例的證券,長期持有就可。

對於一種純粹的被動管理式指數基金,基金周轉率及交易費用都比較低。管理費也趨於最小。這種基金不會對某些特定的證券或行業投入過量資金。它一般會保持全額投資而不進行市場投機。當然,不是所有的指數基金都嚴格符合這些特點。不同具有指數性質的基金也會採取不同的投資策略。

———————————————————————————————————
2002年6月,在上證所推出上證180指數僅半年的時間,深交所也推出深證100指數。之後,國內第一隻指數型基金——華安上證180指數增強型證券投資基金的面市,2003年初,又一隻緊密跟蹤上證180指數走勢的基金——天同上證180指數型基金也上市發行。

然而指數型基金在中國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為了規避系統風險及個股投資風險,我國的優化指數型基金採取了與國外指數型基金不完全相同的操作原則。其差異主要表現為:國內優化指數型基金的管理人可以根據對指數走向的判斷,調整指數化的倉位,並且在主觀選股的過程中,運用調研與財務分析優勢,防止一些風險較大的個股進入投資組合。在指數化投資部分,基金興和、景福跟蹤上證A股綜合指數,基金普豐跟蹤深圳A股綜合指數。從該類基金的實際運作結果看,表現不盡如人意。探究其原因,不僅有中國證券市場本身的缺陷,也有基金公司操作上的原因。盡管如此,指數型基金仍然成為眾多投資者喜愛的金融工具。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不斷完善,以及基金業的蓬勃發展,相信指數型基金在中國將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㈡ 指數基金是怎麼來的

指數是一種選股抄規則,按照襲某個規則挑選出一籃子股票。如果有基金公司開發一個基金產品,也完全按照指數的選股規則去買入完全一樣的一籃子股票,這就是指數基金了。簡單來說,指數基金是一種特殊的股票基金。三思投顧公眾號上面寫的都是關於基金的內容。

㈢ 指數基金的收益從何而來

指數是一籃子股票的組合,指數基金的投資收益取決於持倉股票的收益。指數基金的收益來源同股票一樣,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持倉股票的價格漲跌和分紅。而價格漲跌又取決於兩個因素,即:業績變化和估值變化。以下分別介紹業績變化、估值變化和分紅如何影響指數基金投資收益。
1、指數的業績變化
業績變化是決定指數長期投資收益的最重要因素,指數是一籃子股票的組合,指數業績的增長來自於成分股業績的增長,因此,由優質公司組成的指數通常長期表現優異,而業績差的公司組成的指數長期表現低迷。
舉個例子,中證食品飲料指數(000807),自2012年2月29日到2020年6月30日,從7519點上漲到23613點,漲幅約為214%:而同期的申萬煤炭開采指數(801021)下跌了約60%。
中證食品飲料指數和申萬煤炭開采指數歷史表現的巨大反差源於兩個行業業績的巨大差異。凈資產收益率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財務指標,該指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兩只指數的歷史業績。中證食品飲料指數的歷史凈資產收益率的平均值大約在20%左右,超過了A股絕大部分行業。而申萬煤炭開采指數的歷史凈資產收益率平均約8%,低於A股的平均水平。
歷史業績的巨大差別導致兩只指數呈現出了截然相反的走勢。可見,長期業績表現好的公司組成的指數,其價格隨著業績水漲船高,而長期業績差的指數在業績拖累下表現低迷,業績變化的方向決定了指數價格中樞的長期走向。
2、指數估值的變化
業績增長決定了指數的長期走勢,指數中短期波動則受估值的影響更大。
從2012年底到2015年,創業板指從最低585點漲到了最高4037點,又從4037點跌到2019年初的1201點,幾年時間內,指數大起大落,高點的價格是低點的近7倍,這種中期的巨幅波動主要來自市場估值的變化。
創業板指的歷史市盈率走勢,市盈率從2012年的28倍上升為2015年的122倍,又下降為2018年末的27倍,最高點估值是最低點的4倍多,表現出了巨大的波動性。
指數估值變化主要受投資者情緒波動的影響,市場樂觀時,投資者對未來充滿想像,對股票給出很高的估值。2015年的大牛市,中小創股票被爆炒,當時,看市盈率被認為輸在了起跑線上,大家看的是「市夢率」;而市場悲觀時,投資者覺得未來一片黯淡,對股票棄之如敝履。「市場先生」的沮喪和癲狂帶來指數估值的大幅波動,也導致指數基金投資收益的大幅波動,因此,投資指數基金應該考慮如何利用好「市場先生」的出價,悲觀時買入,樂觀時賣出。
3、指數的分紅
除了指數價格的漲跌,指數的分紅也是投資收益的重要來源,分紅來自於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分紅多的指數,分紅再投資能夠增厚指數投資的收益。同樣是中證食品飲料指數,考慮了分紅再投資的中證食品飲料全收益指數,2012年2月29日到2020年6月30日,從7967點漲到了29365點,漲幅為268%,明顯高於不考慮分紅的中證食品飲料價格指數的漲幅214%。
綜上,指數基金的投資收益源自三個部分:業績變化、估值變化和分紅收益。辨險識財認為投資過程中,應該重點選擇盈利能力強、業績優秀的指數。然而,好指數買的太貴,也會透支未來的漲幅。因此,還應同時關注指數的估值,低估或正常估值時入場,高估時離場,獲取估值提升的收益。

㈣ 誰的基金最牛

我認為是中郵不過可惜已經停止申購。
一隻基金成立僅八個月,凈值就增長197.11%;一隻基金僅成立八個月,就分了七次紅,累計每十份派紅7元;一隻基金從未進行過大規模持續營銷,一季度末的規模也僅為27.02億份。這只基金就是中郵核心優選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中郵創業基金公司管理的唯一一隻基金。

中郵創業是一家年輕的基金管理公司,於2006年5月19日開業,由首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郵政局、北京長安投資有限公司、中泰信用擔保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設立。公司注冊資本為1億元人民幣,注冊地為北京。

做為一家為客戶提供投資、理財服務的專業化基金管理機構。中郵基金創立伊始就遵循有關法律法規、借鑒國際經驗,建立了組織機構健全、職責劃分清晰、制衡監督有效、人才配置優化、激勵約束合理的公司制度。以「基金持有人利益最大化」為宗旨,秉承「誠信規范贏得信任、專業創新創造價值」的經營理念,努力成為以規范化、專業化、國際化為鮮明特色的一流基金管理公司。

中郵創業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今年以來,中郵核心優選基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截至上周,凈值增長達112.57%,高居股票型基金第二名。然而,該公司並沒有為了擴大規模藉此大做營銷,而是將投資收益及時地回報給投資者。該基金去年9月28日才成立,就分別於去年11月15日、12月7日、今年1月10日、2月12日、3月12日、4月20日分紅六次,並將於5月29日第七次分紅,每10份累計分紅7元,幾乎平均每個月就要分紅一次。

良好的業績和分紅記錄引來了對中郵優選的持續凈申購,基金份額也由成立時的15.88億份增加到一季度末的27.02億份。

在當前眾多基金公司為了自我利益,千方百計擴大基金規模的時候,中郵創業卻一心為投資者利益著想,以到點分紅的方式給投資者以充分的選擇權和利益保護,這樣的做法,才是基金業贏得持有人信任的根本。做基金者,當如中郵創業。

㈤ 指數型基金的歷史現狀

指數型基金起源於美國並且主要在美國獲得發展。世界上的第一隻指數基金於1971年出現於美國,是富國銀行(WELLS FARGO BANK)向機構投資者推出的指數基金產品,當時所引起的反對遠遠多於支持和擁護。到了70年代後期,才有一些年金基金,包括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在內,部分地改變了對指數投資的看法。進入80年代以後,美國股市日漸繁榮,指數基金逐漸開始吸引到了一部分投資者的注意力。直到九十年代以後,指數基金才真正獲得了巨大發展。1994年到1996年是指數基金取得成功的三年。1994年,標准普爾500指數增長了1.3%,超過了市場上78%的股票基金的表現;1995年,標准普爾500指數取得了37%的增長率,超過了市場上85%的股票基金的表現;1996年,標准普爾500指數增長了23%,又一次超過了市場上75%的股票基金的表現。三年加在一起,市場上91%的股票基金的收益增長率低於標准普爾500指數增長率,指數基金的概念開始在投資者的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也獲得了基金業的廣泛注意,指數化投資策略的優勢開始明顯地顯現出來。
據統計,美國機構投資者持有的指數基金資產在1980年為100億美元,而到了1996年底,這部分指數基金資產的總額已經達到了10,000億美元。個人投資者持有的指數基金資產也從1990年的40億增加到了580億美元。
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美國的指數基金已發展成一個規模龐大、種類豐富的基金業分支。現在美國最成功的指數基金管理人為先鋒(Vanguard)和DFA(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先鋒所管理的指數基金已逾1,000億美元,其旗下的先鋒標准普爾500指數基金(Vanguard S&;P 500 Index Fund)在1997年全球基金排行榜中,以690億的規模名列第二位。美國的各家基金管理公司,包括富達(FIDELITY)、美林(MERRILL LYNCH)、追發(DUEYFUS)等著名基金管理公司,基本上都管理著一隻或多隻指數基金。

㈥ 指數基金的發展歷史與現狀如何

指數基金是一種以擬合目標指數、跟蹤目標指數變化為原則,實現與市場同步成長的基金品種。指數基金的投資採取擬合目標指數收益率的投資策略,分散投資於目標指數的成份股,力求股票組合的收益率擬合該目標指數所代表的資本市場的平均收益率。指數基金是成熟的證券市場上不可缺少的一種基金,在西方發達國家,它與股票指數期貨、指數期權、指數權證、指數存款和指數票據等其他指數產品一樣,日益受到包括交易所、證券公司、信託公司、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等各類機構的青睞。

指數基金是保證證券投資組合與市場指數業績類似的基金。在運作上,它與其他共同基金相同。指數基金與其他基金的區別在於,它跟蹤股票和債券市場業績,所遵循的策略穩定,它在證券市場上的優勢不僅包括有效規避非系統風險、交易費用低廉和延遲納稅,而且還具有監控投入少和操作簡便的特點,因此,從長期來看,其投資業績優於其他基金。

美國是指數基金最發達的西方國家。先鋒集團率先於1976年在美國創造第一隻指數基金——先鋒500指數基金。指數基金的產生,造就了美國證券投資業的革命,迫使眾多競爭者設計出低費用的產品迎接挑戰。到目前為止,美國證券市場上已經有超過400種指數基金,而且每年還在以很快的速度增長,最新也是最令人激動的指數基金產品是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如今在美國,指數基金類型不僅包括廣泛的美國權益指數基金、美國行業指數基金、全球和國際指數基金、債券指數基金,還包括成長型、杠桿型和反向指數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則是最新開發出的一種指數基金。

指數基金在我國證券市場上的迅猛發展得益於該基金特有的上述優勢。2002年6月,在上證所推出上證180指數僅半年的時間,深交所也推出深證100指數。之後,國內第一隻指數基金——華安上證180指數增強型證券投資基金的面市,2003年初,又一隻緊密跟蹤上證180指數走勢的基金——天同上證180指數基金也上市發行。然而指數基金在中國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為了規避系統風險及個股投資風險,我國的優化指數型基金採取了與國外指數基金不完全相同的操作原則。其差異主要表現為:國內優化指數型基金的管理人可以根據對指數走向的判斷,調整指數化的倉位,並且在主觀選股的過程中,運用調研與財務分析優勢,防止一些風險較大的個股進入投資組合。在指數化投資部分,基金興和、景福跟蹤上證A股綜合指數,基金普豐跟蹤深圳A股綜合指數。從該類基金的實際運作結果看,表現不盡如人意。探究其原因,不僅有中國證券市場本身的缺陷,也有基金公司操作上的原因。盡管如此,指數基金仍然成為眾多投資者喜愛的金融工具。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不斷完善,以及基金業的蓬勃發展,相信指數基金在中國將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首先,它的業績透明度比較高。投資人在外面看到指數型基金跟蹤的目標基準指數(比如上證180指數)漲了,就會知道自己投資的指數型基金,今天凈值大約能升多少;如果今天基準指數下跌了,不必去查凈值,也能知道自己的投資大約損失了多少。所以很多機構投資人和一些看得清大勢、看不準個股的個人投資者比較喜歡投資指數型基金,因為指數型基金能夠發揮這類投資者對市場大勢判斷准確的優點,不必再有"賺了指數不賺錢"的苦惱。

其次,它的資產組合的流動性比一般集中持股的基金更好。以目前正在發行的華安上證180指數增強型基金為例,它不僅規定基金經理主要按照上證180指數成分股的權重與構成配置資產,而且規定投資於上證180成分股的數量不得少於120隻。也就是說,即使是在極端的情況下,華安上證180指數增強型基金投資的股票也不會少於120隻。由於持股分散,未來基金拋售股票時對股票的價格影響就小,甚至基本沒有影響。這樣基金資產凈值的真實性就會更高。

其三,投資指數型基金的成本一般較低。由於指數型基金一般採取買入並持有的投資策略,其股票交易的手續費支出會更少;同時基金管理人對於指數型基金所收取的管理費也會更低。像華安上證180指數增強型基金的管理費,僅相當於市場上主動型投資的股票基金管理費的2/3;其託管人收取的費用和銷售手續費也明顯降低。可能許多投資人對這點看似很小的差別不太在意,但如果是長期投資,指數型基金的成本優勢會令投資人收益不菲。

指數基金就是指按照某種指數構成的標准購買該指數包含的證券市場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證券的基金,其目的在於達到與該指數同樣的收益水平。

例如,上證綜合指數基金的目標在於獲取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指數一樣的收益,上證綜合指數基金就按照上證綜合指數的構成和權重購買指數里的股票,相應地,上證綜合指數基金的表現就會像上證綜合指數一樣波動。

指數基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費用低廉和延遲納稅,這兩方面都會對基金的收益產生很大影響。而且,這種優點將在一個較長的時期里表現得更為突出。此外,簡化的投資組合還會使基金管理人不用頻繁地接觸經紀人,也不用選擇股票或者確定市場時機。

具體來說,指數基金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費用低廉。這是指數基金最突出的優勢。費用主要包括管理費用、交易成本和銷售費用三個方面。管理費用是指基金經理人進行投資管理所產生的成本;交易成本是指在買賣證券時發生的經紀人傭金等交易費用。由於指數基金採取持有策略,不用經常換股,這些費用遠遠低於積極管理的基金,這個差異有時達到了1%?/FONT>3%,雖然從絕對額上看這是一個很小的數字,但是由於復利效應的存在,在一個較長的時期里累積的結果將對基金收益產生巨大影響。

2、分散和防範風險。一方面,由於指數基金廣泛地分散投資,任何單個股票的波動都不會對指數基金的整體表現構成影響,從而分散風險。另一個方面,由於指數基金所釘住的指數一般都具有較長的歷史可以追蹤,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指數基金的風險是可以預測的。

3、延遲納稅。由於指數基金採取了一種購買並持有的策略,所持有股票的換手率很低,只有當一個股票從指數中剔除的時候,或者投資者要求贖回投資的時候,指數基金才會出售持有的股票,實現部分資本利得,這樣,每年所交納的資本利得稅(在美國等發達國家中,資本利得屬於所得納稅的范圍)很少,再加上復利效應,延遲納稅會給投資者帶來很多好處,尤其在累積多年以後,這種效應就會愈加突出。

4、監控較少。由於運作指數基金不用進行主動的投資決策,所以基金管理人基本上不需要對基金的表現進行監控。指數基金管理人的主要任務是監控對應指數的變化,以保證指數基金的組合構成與之相適應。
希望採納

㈦ 指數基金之父的幾條金玉良言

第一條:「我們充滿缺陷的金融部門的多方面失靈,危及的不只是全國存款人的退休金安全,還有我們整個社會都參與其中的這個經濟體。」
這是一種非常強烈的表態。如果你有什麼懷疑,我建議你看看電視欄目「前線」(Frontline)播出的「退休金賭博」(The Retirement Gamble)這期。
跟前幾代人的傳統退休金計劃相比,如今很多人的退休金計劃覆蓋面更小,也更吝嗇。美國一半的勞動者表示拿不出足夠的錢存下來在退休之後使用,三分之一的家庭幾乎沒有任何退休儲蓄。
很多人在50多歲、甚至60多歲的時候才充分意識到他們面臨的捉襟見肘的形勢。到那個時候,他們大部分人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補齊他們之前本來或許能夠存下、但又沒有存下的錢。
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很多人決定大大提高投資風險,甚至是「孤注一擲」。華爾街巴不得把昂貴的、不合適的、風險常常很高的產品賣給這些投資者。畢竟這些產品的炮製者和銷售人員不管怎樣都會得到報酬,承擔風險的只有投資者。
我們的經濟和社會承擔的又是什麼風險呢?
當有大量人員在退休時沒有充足資源的時候,他們仍舊需要社會服務、醫療、食品、衣物和住所。這些負擔在很大程度上落到了整個社會、特別是成年子女的肩上,而成年子女「盡其所能幫助父母」,到頭來常常會影響了自己的前途。
這里有沒有一些特別有價值的建議呢?沒幾個人有什麼靠得住的機會來改變「我們充滿缺陷的金融部門的多方面失靈」。
我認為伯格隱含的建議是我們必須多存錢、更理智地把存款拿去投資,從而自己照顧好自己。
第二條:「基金投資者相信他們可以輕輕鬆鬆地找到優秀的基金經理。他們錯了。」
過度自信是投資者的大敵。對很多人來說,如果這個敵人終將會離開的話,那也要到他們晚年的時候了。
如果相信自己可以選到優秀的基金經理,我們可能就會期望得到非常好的回報。如果得到了非常好的回報,我們應該就不必存下「平庸」投資者所存的那麼多錢了。這種思路可能會造成事與願違,即退休時錢少了,而不是多了。
證券經紀公司和共同基金公司急於讓我們相信,如果我們只管把事情交給他們去辦,他們會更加了解情況。而且,自然少不了有很多投資通訊推銷各種風格的基金經理和系統,給出很多承諾,到頭來卻是失望多於成功。
建議:數百萬退休人士正在為他們年輕時的過度自信和錯誤決策埋單,千萬不要讓自己步他們之後塵。要樹立起合理、適中的期望,然後採取相應的行動。
第三條:「相比復合成本的殘酷,復合回報的奇跡不值一提。」
每一位投資者都知道復利的奇跡。按復利計算,一天存一美元,一直存65年,最後將會得到200萬美元。但這一法則反過來也成立。如果你付出不必要的高成本,這些成本也會經年累月地成倍增長。多數人都不這么想,但他們應該這么想想。
一 塊復一塊,一年復一年,你為管理、傭金、稅務和換手付出的多餘成本可以將你的回報率輕輕鬆鬆拉低兩個百分點。我在自己出版的免費電子書《投資新手:財富的增值與保值》(First-Time Investor: Grow and Protect Your Money)裡面演示過,平平淡淡地投資一輩子,8%的回報率可以讓你在退休的時候有2,755,274美元拿去花;但以6%的回報率,同樣的投資可能只 會給你留下1,209,551美元。
有關這個話題的另一條語錄也深得我心,來自伯格的《常識投資小書:保證獲得股市回報之合理份額的唯一方法》(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 The Only Way to Guarantee Your Fair Share of Stock Market Returns)。他寫道:「作為一個集體,我們投資者得到的東西就是我們沒有花錢的東西。所以如果不花錢,我們就會得到一切。」
也就是說,你所得到的只是一路上給人錢之後所剩下的。放心吧,你要給很多人錢的。
第四條:如前所述,伯格另一個了不起的成就是現代指數型基金。針對那些想通過選股跑贏大市的投資者,他給出了坦率的建議:「別去找那根針了,買成捆的草吧。」
「成捆的草」當然指的是整個市場或整個資產門類,如價值型小盤美股。他說,把它們全都買下來吧,不要去夜以繼日、焦頭爛額地尋找那些可能擁有驚人回報、數量相對較少的股票。
他還說:「指數型基金排除了個股、市場板塊和基金經理選股的風險。留下的只有大市風險。」
如果這條建議能讓你只做一件事──放棄跑贏大市的努力──那麼我覺得它就堪稱是一條特別有價值的建議。

㈧ 一個什麼都不懂的人投資指數基金是誰說的

不管誰說的,這個是非常有道理的,什麼都不懂,你就投資指數基金,因為這個是必然要上漲的。

㈨ 請問是誰發明的造指數

造紙術?

最開始是用次繭反復捶打,這樣既繁瑣復雜又貴。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版了造紙權術,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製造的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所以久逐漸普遍使用。

㈩ 基金的發明國家

投資基金起源於英國,在20世紀20年代傳入美國後,得到極大的發展和普及。今天,美國的投資基金業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資產量和最完備的管理系統,美國號稱基金的王國。二次大戰後投資基金遍及全世界。

英國是現代投資基金的發源地。19世紀中期,英國憑借發展工業和對外擴張積累了大量財富,使得國內利率不斷下降,資金向外尋求增值的出路。另一方面,歐美國家在推進工業化進程中,急需大量資金,故紛紛來英國發行各種證券籌集資金。投資信託因此應運而生。1868年,世界上第一個投資信託「外國和殖民地政府信託」在英國誕生。該基金成立時募集100萬英鎊,其操作方式類似於現代的封閉式契約型基金,通過契約約束各當事人的關系,委託代理人運用和管理基金資產並實行固定利率制。隨後,1873年第一家專業管理基金的組織「蘇格蘭美洲信託」成立,1879年《英國股份有限公司法》發布,從此投資基金從契約型進入股份有限公司專業管理時代。第一個具有現代開放式基金雛形的基金,在1931年出現。1943年,英國成立了「海外政府信託契約」組織,該基金除規定基金公司以凈資產價值贖回基金單位外,還在信託契約中明確了靈活的投資組合方式,標志著英國現代證券投資基金的開端。

閱讀全文

與誰發明的指數基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