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創新藝術包括哪些
藝術傳播即指藉助於一定的物質媒介和傳播方式,將藝術信息或作品傳遞給接受者的過程。 藝術接受即指在傳播的基礎上,以藝術作品為對象、以鑒賞者為主體,積極能動的消費、鑒賞和批評活動。 以往從藝術作品到藝術欣賞,大多採用簡單的、直接的傳播方式,傳播的意義並未引起人們的關注,這主要是由於生產力水平及科技水平的局限,致使傳播功能落後,未能對藝術活動產生較大的影響。而在近百年、特別是近幾十年來,世界科學技術的迅捷發展對於藝術活動產生了巨大影響。電子技術、衛星技術、計算機技術等高新科技的發展以及在文化藝術領域的廣泛應用,使藝術傳播方式和功能獲得重大進展。它不僅使影視藝術成為當今最具有大眾性的藝術樣式,同時也將其中許多表現形式和傳播方式影響到其它藝術樣式,視像技術的優越性功能得到充分的體現。藝術傳播在當代藝術活動領域,已經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對於藝術品的傳播形式、規模、速度、周期、增殖量大小,以及對於接受者的接受方式、欣賞情趣等,都具有極大的影響。 藝術的接受,包括藝術的消費、鑒賞和批評,是藝術活動的終點,也是藝術家及藝術作品內在價值獲得最終實現的根本途徑。藝術接受者的鑒賞與批評活動具有很強的主體性意義,它既是對於藝術作品的審美認知、詮釋和創造,同時也是與藝術家的精神交流和對話。藝術接受還可以對藝術家乃至客體世界予以精神性反饋,從而實現藝術活動與社會活動的聯結,使藝術活動融於人類社會活動的宏大系統中,並在其間發揮權極的作用。 是門類藝術與哲學、美學、文化學、社會學、心理學、傳播學、人類學、比較學、藝術史學等相結合的學科。從藝術本質、藝術起源、藝術發展、藝術創造、藝術鑒賞、藝術傳播等各個方面,探討人類藝術發生與發展的規律,未來的走向及變化。美術傳播的理論與歷史研究方向更著眼於美術領域中的大眾傳播,研究在新媒體背景下,美術作為傳播信息和傳播載體的種種問題。
B. 聯系實際論述藝術創造的基本過程及每個環節的特徵
所謂藝術體驗是指一種活躍的、豐富的、深刻的內心活動,它伴隨著強烈的情感情緒,把藝術家長期對於生活的感受、觀察和思考,形成藝術創作的基礎和前提,乃至萌發不可遏制的創作慾望。對於作為創作主體的藝術家來講,早在他感受、觀察、思考、體驗生活時,就已經開始了創作的准備階段或醞釀工作。這種准備或醞釀的過程可能是自覺的,也可能是不自覺的,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無意的,可能時間較短,也可能有相當長的時間。藝術體驗是藝術創作的起始階段,也是藝術創作的基礎。藝術體驗首先需要藝術家仔細地觀察生活,深切地感受生活,認真地思考生活,與此同時,藝術體驗更需要藝術家以自己的全部身心去擁抱生活,需要藝術家飽含情感的切身體驗。這種飽含藝術家情感的切身體驗,就是劉勰所講的「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就是杜甫所講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調動藝術家的全部感覺。
深切的生活體驗和豐富的感性積累,不僅為藝術創作奠定了雄厚堅實的基礎,而且常常成為藝術家從事藝術創造內在的心理動力或誘因,成為一種重要的創作動機。藝術家在觀察生活、思考生活、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必然有大量的所見、所聞、所知、所感,在腦海里積貯得越來越多,一旦這種體驗積累升華到不吐不快的程度,藝術家的創作激情就會像開閘的洪水一樣噴涌而出,一發而不可收。
(2)藝術構思活動。藝術構思是一種十分復雜的精神活動,也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它是藝術家在深入觀察、思考和體驗生活的基礎上,加以選擇、加工、提煉、組合,融匯了藝術家的想像、情感等多種心理因素,形成了主體和客體統一、現象與本質統一、感性與理性統一的審美意象。藝術構思就是在藝術家頭腦中形成主客體統一的審美意象,而以後的藝術傳達活動則是把這種審美意象通過藝術媒介或藝術語言,物態化為可供其他人欣賞的藝術形象。想像在藝術構思活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因為想像具有在原來生活的基礎上創造新形象的能力。藝術家們可以憑藉想像創造出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的藝術世界,創造出藝術家未曾親身經歷過的事件和未曾親身接觸過的人物,為藝術家們開拓了無限廣闊的思維空間,能夠「精鶩八極,心游萬仞」地去進行構思。
在藝術構思活動中,除了「想像」以外,「情感」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貫穿於藝術創作的始終。如果說想像是藝術構思的核心,那麼情感就是藝術構思的動力。在藝術構思活動中,盡管有感知、理解、聯想、想像等多種心理因素,但它們都是在情感的滲透和影響下發揮作用的,只有在藝術家熾烈的澆灌下,才能形成審美意象,完成藝術構思。
(3)藝術傳達活動。藝術創作的最終成果是藝術作品。藝術家的藝術體驗和藝術構思,必須通過各種藝術媒介和藝術語言才能形成藝術作品。因此,藝術傳達活動在藝術創作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離開了藝術傳達,再好的體驗與構思也得不到表現,無法讓其他人欣賞,只能仍然停留在藝術家的頭腦之中。藝術傳達活動作為創作過程的最後一個階段,它是指藝術家藉助一定的物質材料和藝術媒介,運用藝術技巧和藝術手法,將自己在藝術構思活動中形成的審美意象物態化,成為可供其他人欣賞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形象。藝術傳達活動作為一種藝術生產的實踐活動,離不開一定的物質材料,如繪畫需要紙、筆、墨,雕塑需要大理石、青銅,才能使審美意象物態化,成為客觀存在的藝術品。與此同時,藝術傳達活動更離不開一定的藝術媒介或藝術語言,如繪畫語言包括色彩、線條,音樂語言包括節奏、旋律,電影語言包括畫面、聲音、蒙太奇等等。由於各門藝術所採用的物質材料和藝術媒介都各不相同,因此,各門藝術的藝術傳達方式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形成自己特殊的製作方法和表現手法,使得藝術技巧和手法在藝術傳達中具有格外重要的意義。藝術傳達又不僅僅是一個技巧問題,藝術傳達更需要藝術家調動自己的聯想、想像、情感等多種心理功能,融入創作的生命和心靈,尋找到獨特的藝術傳達方式,才能創作出可以放置於世界藝術寶庫的作品來。藝術傳達活動與藝術體驗和藝術構思相互滲透、密不可分。
C. 教學是一門藝術還是一門技術,怎樣理解
教學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
首先,教師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職業,教學需要有很深的專業知識功底,因此,教學自然是一門技術。 教學技術是指教師運用已有的教學理論知識,通過練習而形成的穩固、復雜的教學行為系統。它即包括在教學理論基礎上,按照一定方式進行反復練習或由於模仿而形成的初級教學技能,也包括在教學理論基礎上因多次練習而形成的,達到自動化水平的高級教學技能,即教學技術。教學技術對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的創新,具有積極的作用。
教學技術對外表現為成功地、創造性地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卓有成效地達到教學目的和獲得有效的教學方法;對內表現為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知識、技巧、心理特徵和個性特徵的功能體系、是教師的個性、創造性與教學要求的內在統一。
從表面上看,教學技術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效促進學生學習的活動方式。從深層剖析,它是教師職業個性品格和專業修養外化的表徵,是教學能力的重要標志。每一位教師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達到藝術化教學的水平,就必須遵循教學技術發展的規律,在熟練掌握教學技術的基礎上,不斷探索、不斷創新。
其次,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安排,需要智慧,整節課就是一場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進行的演出,所以說,教學是一門藝術。 教學是一門藝術,這不僅是經驗的總結,而且是對教學的高層次概括。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
第一、從教學的主體來看,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向活動,故教學的主體題包括教師和學生,他們都在從事社會實踐活動,都在進行藝術創造,表現自己的藝術天賦。學生對教師的語言表達具有審美觀,而教師對科學的表達要有藝術性,也就是要幽默、詼諧、生動、有趣。教師和學生在作為完整的人在進行「教」和「學」時,參與其中的不僅有真的因素、善的因素,使教學具有科學性和教育性,還有美的因素,使教學具有藝術性。
第二、從教學活動來看,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作為人類最高級的實踐活動,是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的生產和再生產的過程,是培養人、塑造人的特殊實踐。在教學過程中的一舉一動,無一不體現著教師和學生發揮自己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天賦。而一切審美和藝術都表現在教學過程之中,如教學語言、板書、問答、課外輔導等等。在這過程中,教師追求藝術的創造效果,學生渴望從聽課中得到
藝術的享受和表現。按照美的規律教學已成為教學主體追求的主要目標之一。所以,教學過程在本質上有審美和藝術的創造。這是教學作為一門藝術的又一根源。
第三、從教學內容看,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內容,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都是真、善、美的統一,包含審美因素,具有藝術性。比如我所講的音樂課,它就包含了豐富的審美因素。因為音樂能給人以美感、音樂能喚起人心靈上的共鳴,而且一首優美的歌曲和樂曲,能使人在欣賞樂曲中陶醉而不知其他。所以,教學內容包含審美的因素,具有藝術性。
所以說,教學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不僅可以使學生學到豐富、扎實的學科知識,也可使學生在學和教師在教的過程中得到藝術的享受。每一位教師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達到藝術化教學的水平,就必須遵循教學技術發展的規律,在熟練掌握教學技術的基礎上,不斷探索、不斷創新。
D. 藝術都包括哪些門類
1,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包括文學、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等。
2,指富有創造性的方式。例如:領導藝術。
3,形狀獨特而美觀的。 例如:繪畫、雕塑、工藝、建築。
對於藝術,通常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認識。 第一是從精神層面,把藝術看作是文化的一個領域或文化價值的一種形態,把它與宗教、哲學、倫理等並列。第二是從活動過程的層面來認識藝術,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家的自我表現、創造活動,或對現實的模仿活動。第三是從活動結果層面,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品,強調藝術的客觀存在。 藝術是人們把握現實世界的一種方式,藝術活動是人們以直覺的、整體的方式把握客觀對象,並在此基礎上以象徵性符號形式創造某種藝術形象的精神性實踐活動。它最終以藝術品的形式出現,這種藝術品既有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反映,也有藝術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價值觀等主體性因素,它是一種精神產品。
E. 求有門或有關門的藝術作品
找了幾個給你,希望有用:
1 約瑟夫 博伊斯裝置作品《門》, 位於德國梅爾布希市一個教堂
F. 藝術的門類有哪些
建築藝術 雕梁畫棟 巧奪天工
音樂藝術 餘音繞梁 曲高和寡 膾炙人口
文學藝術 妙筆生花 陽春白雪 古色古香
書法藝術 筆走龍蛇 龍飛鳳舞
G. 如何理解美術是一門創造美的藝術
現在的社會已經有很高端的相機了,為什麼還要有繪畫之類的呢?
那肯定是因為內繪畫有相機不可取代的一面。容藝術家創作出來的作品往往是和現實有出入的,你去看看莫奈的話就知道了。創作出來的作品往往有著藝術家在創作過程的思想情緒在裡面,這是相機無法比擬的。
美術是一個創作沒得藝術的手法之一。樓主應該也見到過一副畫它往往和現實不一樣卻給人一種很美的感覺。這種視覺和心靈上的差距是不合復制的,它是一種創造。同一個畫家也不會有2張一樣的創作作品出來。正因為它的不可復制性,所以才稱之為藝術
是一種創造美的藝術。
H. 簡述什麼是藝術創造主體
藝術創造主來體——藝術家,是人類自審美活動的體驗者和實踐者,也是審美精神產品的創造者和生產者。他們通常具有獨立的人格和豐富的情感,掌握專門的藝術技能與技巧,具有良好的修養和突出的審美能力。他們的生命在於創造。同時,藝術家又是具體的和社會的人。藝術家的生命在於創造。
I. 世界七大藝術門類是什麼
七大藝術是原來的說法,現在是八大藝術。
1、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文學是由語言文字組構而成的,開拓無言之境),往往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稱作體裁)表現內心和再現一定時期,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2、繪畫是一種在二維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臨摹自然的藝術,在中世紀的歐洲,常把繪畫稱作「猴子的藝術」,因為如同猴子喜歡模仿人類活動一樣,繪畫也是模仿場景。
3、音樂就是任何一種藝術的、令人愉快的、神聖的或其他什麼方式排列起來的聲音。
4、舞蹈是一種表演藝術,是於三度空間中以身體為語言作「心智交流」現象之人體的運動表達藝術,一般有音樂伴奏,以有節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
5、造型藝術的一種。又稱雕刻,是雕、刻、塑三種創制方法的總稱。指用各種可塑材料(如石膏、樹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質材料(如木材、石頭、金屬、玉塊、瑪瑙等),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藉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
6、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藝術的總稱。
7、建築藝術是指按照美的規律,運用建築藝術獨特的藝術語言,使建築形象具有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具有象徵性和形式美,體現出民族性和時代感。
8、電影,一種綜合藝術,用強燈光把拍攝的形象連續放映在銀幕上,看起來像實在活動的形象。
電子游戲是繼繪畫、雕刻、建築、音樂、詩歌(文學)、舞蹈、戲劇、電影等八大藝術形式之後被人們公認的「第九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