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創造了哪些舉世公認的奇跡
1、我們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偉大奇跡。
中國經濟發展的偉大奇跡,植根於新中國前30年艱苦卓絕的探索,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抉擇。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在不長的時間里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改革開放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全面展開,充分釋放了中國經濟的活力,創造了人類經濟發展史上罕見的中國速度。201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900309億元,經濟總量首次站上90萬億元的歷史新台階,穩居世界第二位。
2、我們創造了民生改善的偉大奇跡。
我們黨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堅持讓人民群眾共享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成果。經過70年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從解決溫飽到實現總體小康,正在邁向全面小康。1978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高達7.7億人,到2018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已下降到1660萬人。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力度之大、效果之彰,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
3、我們創造了科技進步的偉大奇跡。
多復變函數論、陸相成油理論、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等成就,高溫超導、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納米科技等基礎科學突破,「兩彈一星」、超級雜交水稻、高性能計算機等工程技術成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也為我國成為一個有世界影響的大國奠定了重要基礎。當前,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推動數字經濟、平台經濟、共享經濟井噴式發展。古老的中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中踏浪前行。
4、我們創造了制度創新的偉大奇跡。
7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了制度創新的偉大探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了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構建起和諧的黨際關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把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的優勢結合起來,「一國兩制」偉大構想開辟了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的嶄新道路,等等。新中國70年的制度創新,為人類制度文明發展作出了獨特貢獻。
5、我們創造了社會保障體系的偉大奇跡
中國還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人口最多的社會保障體系。截至2018年6月,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9.25億、1.91億、2.3億。今天,廣大人民群眾過上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富足的生活。
⑵ 我國歷史有哪些舉世聞名的發明發現
我國歷史上有許多舉世聞名發明發現,如四大發明、敞肩石拱橋等等。
1、指南針。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發明指南針的國家。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
2、火葯。又被稱為黑火葯,由硝酸鉀、木炭和硫磺機械混合而成。據傳由晉朝葛洪發明,火葯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葯,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荒謬和可笑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葯的發明。
3、造紙術。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漢族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4、印刷術。印刷術源自道家的雕版印刷,它活躍於唐朝的雕版印刷,經宋仁宗時代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
5、南朝的祖沖之利用劉微的割圖術更精確地算出了π——3.1415926〈π〈3.1415927。
6、隋朝李春首創了在主拱圖上設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橋。有名的趙州橋就是他設計的。
7、東漢時期張衡發明候風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架測驗地震的儀器。
8、劉焯--隋代天文學家。創制了《皇極歷》,他首先考慮到了日、月視運動的不均勻性,創立了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計算日月視運動的速度。同時他把差歲改為 75 年差一度。
9、石申--戰國時期的天文學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漢後,人們尊稱「天文」一書為「石氏星經」。書中標有 121 顆恆星的位置,書中還記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及交食等情況。石申編制了最早的星表。並稱之「少陽」已認識到能自身發光。
10、馬鈞——魏國人,傑出機械設計和創造家。三國時代創制了龍骨水車(又叫翻車),他能連續提水,灌溉用的水機具——桔槔。結構非常巧妙,有天下之名巧之稱。
11、沈括—— 1031~1095 年,宋朝科學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12、杜詩—— 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13、浦元—— 300 年,三國時期。首創淬火技術,使鋼刀堅而有彈性。
⑶ 中國有哪些舉世聞名的科學家
張衡
(78~139)
東漢科學家,天文學家,哲學家。字平子。河南南陽西鄂(今河南省南召縣石橋鎮)人。少游西京長安和東京洛陽,「通五經」,「貫六藝」,永初五年(111)徵拜郎中。自元初二年(115)至永建初,兩次為太史令。精通天文、歷算,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力轉動的渾天儀和測定地震的候風地動儀。在天文學理論方面,張衡是「渾天派」的主要代表。關於天地之起源,他認為天地未分之前,乃是一片混沌,既分之後,輕者上升為天,重者凝聚為地,陰陽相盪,產生萬物。他還第一次正確地解釋了月蝕形成的原因,認為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月蝕是由於月球進入地影而產生的。他依據當時的天文學知識,肯定了宇宙的物質性和無限性。張衡把中國古代自然科學和哲學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其著作收集在清嚴可均所編的《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
錢偉長
根據如下
錢偉長是國際知名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餞偉長在中學時代十分愛好文科,而對理科特別是數學、物理視為畏途。十分有趣的是,他一生主要從事力學、應用數學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學,並在這些學術領域里作出了許多開創性的貢獻。他首次將張量分析及微分幾何用於彈性板殼研究並建立了薄板薄殼的統一理論,提出了線殼理論的非線性微分方程組,國際上稱為「錢偉長方程」。他還首次成功地用系統攝動法處理非線性方程,迄今國際上仍用此法處理這類問題。
錢偉長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其動力源於對祖國對民族的熱愛,源於「科學救國」的信念,考大學時,錢偉長的作文和歷史試卷深得歷史系和中文系教授的欣賞,而他的數理化三科的總分不到100分。因此,要棄文學理,困難可想而知。當時,清華大學物理系系主任是著名的物理學家吳有訓教授,吳教授也力勸錢偉長學中文或歷史,並告訴他中國文學和歷史也是國家民族所需要的。棄文學理,是錢偉長經過反復思考決定的願望,他是不會輕易改變的。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懇談,吳有訓教授同意他暫時讀物理學,但提出了對於中學理科基礎並不太好的錢偉長來說,可以說是十分苛刻的條件:必須保證在學年結束時,物理和微積分的成績都超過70分,同時選修化學,還要加強體育鍛煉。這就意味著當時身體羸弱的錢偉長每周除上課外,還有兩個下午的物理實驗和兩個下午的化學實驗,還有課外鍛煉。錢偉長只有加倍努力克服困難,達到這些要求,否則,他就得轉系。
這個學期,除學習正課和做實驗外,他還得補習英文和中學的一些基礎數學,他常常是夜以繼日苦讀。吳有訓教授也給予他許多指導。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一學期物理考試時,錢偉長及格了,學年終了時各科成績追到了70多分,實現他入學時的保證。四年後,錢偉長以優異的成績從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之後又赴美留學。正是科學救國的理想激勵著他日後取得一個又一個重大的科學成就。
歐冶子周衛榮
魯班張柏春
墨子金秋鵬
扁鵲蔡景峰
石申夫陳久金
甘德陳美東
李冰艾素珍
淳於意蔡景峰
張騫張平
趙過范楚玉
落下閎楊怡
召信臣程鵬舉
■勝之曾雄生
杜詩范楚玉
王景程鵬舉
班固鄭俊祥
蔡倫潘吉星
李梵楊怡
郗萌胡鐵珠
張衡薄樹人
崔■范楚玉
劉洪陳美東
魏伯陽曾敬民
張仲景趙璞珊
華佗傅芳
王叔和鄢良
蒲元周衛榮
趙爽郭書春
皇甫謐朱建平
裴秀曹婉如
陳卓胡鐵珠
馬鈞張柏春
劉徽郭書春
陸機苟萃華
郭璞汪子春
虞喜陳久金
葛洪趙匡華蔡景峰
法顯楊文衡
姜岌楊怡
何承天陳久金
趙■楊怡
祖沖之杜石然
祖■孔國平
陶弘景曾敬民
酈道元楊文衡
雷■洪武娌
賈思勰楊直民
張子信陳美東
戴凱之苟萃華
張胄玄陳美東
綦母懷文華覺明
劉焯陳美東
宇文愷金秋鵬
李春杜方
王孝通郭書春
巢元方李經緯
孫思邈李經緯
玄奘張平
李淳風陳久金
姜師度程鵬舉
瞿曇悉達陳久金
王希明楊怡
一行陳美東
南宮說楊怡
梁令瓚楊怡
宇陀·元丹貢布洪武娌
王冰傅芳
賈耽鄭錫煌
陸羽苟萃華
杜佑張平
李吉甫艾素珍
竇叔蒙李文渭
曹土■陳久金
徐昂陳美東
陸龜蒙曾雄生
邊岡陳美東
韓鄂范楚玉
燕肅張柏春
曾公亮王兆春
陳翥羅桂環
周琮陳美東
王惟一蔡景峰
蔡襄金秋鵬
賈憲郭書春
蘇頌薄樹人蔡景峰
郟■程鵬舉
沈括金秋鵬
畢■韓琦
錢乙陶廣正
龐安時蔡景峰
韓公廉胡鐵珠
唐慎微王致譜
李誡郭黛■
陳■范楚玉
趙佶鄢良
姚舜鋪陳久金
樓■范楚玉
杜綰楊文衡
劉完素趙璞珊
張元素蔡景峰
鄭樵劉昌芝
范成大楊文衡
韓彥直羅桂環
趙知微陳久金
黃裳胡鐵珠
丘處機楊文衡
張子和趙璞珊
楊忠輔陳久金
李杲趙璞珊
宋慈洪武娌
耶律楚材胡鐵珠
陳自明洪武娌
李冶孔國平
秦九韶何紹庚
賽典赤·贍思丁程鵬舉
楊輝孔國平
扎馬魯丁胡鐵珠
⑷ 中國還有哪些舉世矚目的成就,簡要說出這些成就取得有哪些意義
主要有雜交水稻技術、屠呦呦獲諾貝爾科學獎、中國高速鐵路發展、北京申奧成功、長征六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1、雜交水稻技術:1986年提出「兩系法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的發展觀點,經6年艱難攻關,與研究人員成功地突破了兩系雜交稻關鍵技術並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增產效果。中國發明的雜交水稻,除國內發展迅速外,在國外,已有越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美國在大面積生產上應用,並取得了顯著的增產效果。
2、屠呦呦獲諾貝爾科學獎:從現代科學技術中汲取創新手段,與她領導的研究團隊堅持不懈,克服困難,聯合攻關,成功地從中草葯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並研製出系列青蒿素類葯品,這一成就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在世界抗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3、中國高速鐵路:中國已經成功擁有世界先進的高鐵集成技術、施工技術、裝備製造技術和運營管理技術,具有組團出海的實力,可以挑戰任何競爭對手。中國高速列車保有量1300多列,世界最多。列車覆蓋時速200公里至380公里各個速度等級,種類最全;動車組累計運營里程約16億公里,經驗最豐富。
4、北京申奧成功:經歷百年滄桑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擁有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舉辦,將使奧林匹克精神得到更廣泛的傳播,翻開奧林匹克運動的嶄新一頁。同時,進入新世紀的奧林匹克運動也以全新的面貌向世界人民展示其特有的魅力。
5、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六號成功首飛,這也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第一次飛行試驗。此次長征六號火箭將承擔20顆衛星的發射任務,不僅創造了我國一箭多星的發射新紀錄,同時「一箭20星」的發射數量也創下了亞洲之最。
⑸ 中國古代的發明舉世聞名,為什麼工業時期的中國人從此銷聲匿跡了呢
這問題幾句話說不明白,可以看紀錄片,或者可以參考下面的鏈接看
中國沒有工業革命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⑹ 中國發明家有哪些
1、王大珩,男,漢族,中共黨員,江蘇吳縣人,生於日本東京。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38年,赴英國留學,先後就讀於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謝菲爾德大學。
王大珩開拓和推動了中國光學研究及光學儀器製造、特別是國防光學工程事業,在他的領導下研製出第一台紅寶石激光器和首台航天相機,主持研製出我國第一台大型光測設備。在雷射技術、遙感技術、計量科學、色度標准等方面也都作出了重要貢獻。
⑺ 中國偉大的發明與創造有哪些
四大發明啊。。。。漢字,書畫,園林,還有舉世聞名的中國菜
⑻ 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
四大發明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印刷術。中國古代的4大發明有3項與道教關聯密切。火葯是中國道人煉丹時的「附產品」,印刷術源自南北朝時期道家的雕版印刷,而中國最早的指南針理論則建立在陰陽五行學說基礎上。此一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提出並為後來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普遍認為這四種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⑼ 中國古代十大發明
1、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
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指南針的N指北方,E指東方,W指西方,S指南方。
2、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
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古代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3、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火葯是以其殺傷力和震懾力,帶給人類消停戰事、安全防衛的作用,成為了人類文明重要發明之一。
4、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 宋仁宗時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宋朝雖然出現活字印刷術,但並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
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地區。
5、張衡天文學 東漢時期 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張衡--是中國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對在宇宙結構的認識上,張衡是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天像個雞蛋殼,地像雞蛋黃,天大地小,他認為天殼之外還有無限的宇宙。
張衡設計和製造了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並對日月星辰做了許多觀測和分析。他測量出了太陽和月亮的角直徑是周尺的1/736,即29'24「。他統計出在中國的中原地區能看到的恆星約有2500顆。國際天文學會為了紀念張衡對天文學的突出貢獻,將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