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偃師發明

偃師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27 05:12:19

❶ 歷史上確有偃師此人么

偃師周穆王向西巡狩的時候,曾經在遙遠的異域遇見奇人偃師。 偃師是古代傳奇中最神奇的機械工程師,他曾獻給周穆王一個比起現代機械人還要出色的偶人。偃師造出的偶人和常人的外貌極為酷肖,周穆王一開始還以為只是偃師的隨行之人,經過偃師的解說,才讓這位神性極強的名王也驚奇萬分。 那偶人前進、後退、前俯、後仰,動作和真人無一不像,掰動下巴,則能夠曼聲而歌,調動手臂便會搖擺起舞,讓旁觀者驚奇萬分,周穆王看得有趣過癮,還讓 寵姬一起出來觀看。 表演將畢,那偶人卻向周穆王的寵姬拋了拋媚眼,讓周穆王勃然大怒,一心認定這個靈活宛似活人的傢伙本就是個不折不扣的真人,便要將偃師當場處決。偃師卻將偶人立刻折開,發現它只是由皮革、木頭、膠漆、黑白紅藍顏料組成 的死物。周穆王趨前細看,偶人的內部器官俱有,外邊則是筋骨、關節、皮毛、牙齒、 頭發一應俱全,但卻都是假物,一經組合,卻又是一個活生生的偶人,將傭人的心拆走,偶人便無法說話,拆走肝則眼目皆盲,將它的腎拆走,就無法走路。最後,才讓周穆王心悅誠服,大嘆偃師技法的高超。 原文記載於《列子湯問》:周穆王西巡狩道,有獻工人名偃師。偃師所造倡者,趣步俯仰,頷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千變萬化,惟意所適。王以為實人也,與盛姬內御並觀之。伎將終,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侍妾。王大怒,欲殺偃師。偃師大懾,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會革木膠漆白黑丹青之所為…… 偃師的發明——木甲術 提到「機關術」,大家都會想到公輸般以及墨家。事實上早在他們的六百年之前,便已出現遠比「機關術」更精巧的「木甲術」。 在古老的歷史文獻《列子》中,便有相關的詳細記載。周穆王前去昆侖山狩獵,回途在巴蜀一帶遇到了一位神秘的匠人——偃師。偃師身邊當時站著一位全身上下,全都是木紋色彩的奇異人物,周穆王問起那是誰?偃師從容回答:「這不是真人,這是我製造的木甲藝伶。」周穆王不禁吃驚,仔細再看,發現這個木甲人實在太栩栩如生了!不論是他的一進一退、一抬首、一低頭,彷彿都真的是個活生生的人!周穆王要他唱歌,完全可以合律;要他跳舞.也是千變萬化。周穆王驚嘆不已,立刻興高采烈叫自己的侍妾們,也來觀看他的表演。就在表演將結束之時,這個木甲藝伶竟眨巴眼睛,勾引周穆王的美麗愛妾。周穆王不禁大怒,斥責偃師:「我還以為當真是什麼木甲人!原來只是找個真人貼上木皮,想當作奇技,欺騙我這個天子?」偃師為了釋疑,便當場拆解那一個木甲人讓周穆王瞧仔細。周穆王發現,原來他真的是以木頭、皮甲、膠漆等材料製作出來的,不論是肝、膽、心、肺、脾、腎、腸、胃、筋骨、支節、皮毛、齒發等,全是人工。偃師重新把這些零件拼了起來,那個木甲人真的又再度能栩栩如生動起來!周穆王這時才不禁佩服感嘆:「原來人工的技巧,竟能達到與天地造物者同一個水準,實在不可思議!」 然而,偃師的這一脈「木甲術」,後來竟自人間失傳了。時光流逝,到了六百年後的戰國時代,當代的「工匠之神」公輸般,曾發明了會走會動、以線樞控制的「機關人」,和各式各樣具高度殺傷力之機關戰具,而墨家之祖墨子也發明了能飛行三日的機關飛鳶、以及能自由移動的機關屋。當時二人都自認自己的技藝,已達到天地間從未有過之最高水平。然而墨家的大弟子禽滑厘把他所聽到的偃師技藝之巧,告訴了這兩位老先生,二人很慚愧,從此再也不敢談論有關「機關術」技藝的事…… 木甲術與機關術 「木甲術」以磁為動力,以磁榫來控制,追求的是能靈活輕巧,栩栩如生;「機關術」以畜為動力,以樞來控制,用作為戰爭軍事工具,追求剛硬肅殺。這兩者在氣質與理念上,可以說一開始便迥然不同。

❷ 古代中國的七大發明是什麼

第7.木牛流馬
這個諸葛丞相所發明的傑作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因為當時道路崎嶇不平人力也有限,所以為了戰爭的勝利諸葛孔明就發明了神奇的木牛流馬,每隻可拉兩百斤物品,人只需輕輕推動就可以前進,現在我們已經做出了復原。

第6. 指南車
傳說當年黃帝與蚩尤大戰,蚩尤可以操縱氣象,每每都在兩軍廝殺之際放出大霧讓黃帝部落的士兵們迷失在霧中,導致戰爭連連失利。於是黃帝便發明創造出了指南車,用來幫助作戰的士兵們在大霧中分辨方向,指南車之前一直都只存在於文字記載中,一直到宋朝才被復原來出來。

第5.候風地動儀
它的發明者是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界張衡。對於這個儀器,在後漢書里總共記載了196個字,但是後來東漢覆滅,以後的任何朝代都沒有了候風地動儀的出現,直到1951年,我國的地震學家嘗試著復原它,也失敗了!但最後經過幾次改進,倒是有了一些樣子,卻始終和原本的候風地動儀有著很大差別。

第4.木鳶
在2700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有兩個人都創造出了可以飛上天的器具,叫作木鳶,他們就是大名鼎鼎墨子和魯班!這個木鳶是一種由木頭做成的飛行器,可以在天上飛行三天之久,在《墨子-魯問》中記載,墨子說公輸班也可以做木鳶,也可以飛行三天,然而後世竟然有人說那是風箏,不知道墨子和魯班聽了會怎麼想?

第3.化人
《列子-湯問》里記載,周穆王在郊遊的時候遇見了一個叫做偃師的人,從他的身邊招了一個很會跳舞的人出來給周穆王獻舞,周穆王與愛妃看得很精彩。但此時這個跳舞的人竟然給穆王的妃子拋了一個媚眼,穆王勃然大怒欲處死偃師,偃師卻說跳舞的不是人,是一個木頭做的化人。穆王於是命人將舞者拆開,一見果然身體內部都是一些木頭和布匹,偃師還向穆王展示了各種零件的功效,可以說是十分神奇了。

第2.通明寶鏡
傳說在秦始皇的手中有一面神奇的寶鏡,是他當初遍尋神仙求取長生不老葯的時候在一處洞窟中被發現的,後來就放置在秦皇宮中,這面鏡子有一個神奇的功能,它可以穿透形骸照見人的身體及內部,連心臟不正常的跳動都看得一清二楚,簡直比現代的X光還要神奇,那麼這面鏡子是否真的存在,或許也只能等待秦始皇陵被打開的那一天了!不過說不定某天真打開了,也真有這鏡子,我們也不會知道。

第1.水運儀象台!
這是全世界最早的天文鍾,由北宋天文學家蘇頌等人創建,而且是使用水力來運作的,需要82個人輪班,一出世就領先世界五百年,是國力的象徵!放眼全世界,中國是唯我獨尊!儀代表上方觀測天象的渾儀,象就叫儀象,是在中間的地方,顯示現在的天象用的。而直到五百多年以後西方才開始擁有天文鍾,並且競爭十分激烈,一整個城鎮出錢請會做天文鍾的工匠,做完之後將工匠雙眼戳瞎,以確保他的技術不能流傳到其他地方。水運儀象台現在全世界只有三台復原品,一個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一個在台灣,另一個在日本。

❸ 偃師的背景

「偃師獻技」是列子在戰國時科學發展的基礎上所獨創的科學幻想寓言,寓言中這個人工材料組裝的歌舞演員倡者,不僅外貌完全像一個真人,能歌善舞,而且還有思想感情,甚至有了情慾,以假亂真,比現在已經造出的機器人還要高出一籌。寓言中的幻想利用了戰國當時的科學技術成果,以當時科學技術發展為基礎當做出發點。其深層寓意是對當時墨家代表人物崇尚技巧的議論。
《周禮》的《冬官》部分,漢初已佚,後補入《考工記》,用以代替《周禮·冬官》。《考工記》是一部切實而具體的講述生產技藝的著作,也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最早的一部記述官府手工業生產工藝和質量規格的書籍。據後人考證,《考工記》成書約在春秋末戰國初,是春秋末戰國初一部有關手工業製造的科學技術知識的匯編,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手工業製造的科學技術水平。
《考工記》所記述的攻木之工有七種,攻皮之工有五種,刮摩之工有五種,摶埴之工有兩種,還有設色之工、攻金之工等六大類30個不同工種。手工業工匠在生產實踐中發展了數學、力學和聲學等方面的知識,並且把這種知識具體地應用於手工業製造。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種殉葬用的「俑」,據《禮記·檀弓》,孔子「謂為俑者不仁」。鄭玄註:「俑,偶人也,有面目機發,有似於生人。」皇侃疏:「機械發動踴躍,故謂之俑也。」孔穎達正義:「刻木為人,而自發動,與生人無異,但無性靈知識。」又《孟子·梁惠王》:「仲尼日: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像人而用之也。」焦循《孟子正義》:《廣雅》引(張揖)《埤蒼》雲:「俑,木人,送葬設關而能跳踴,故名之。」「為其像人者,謂為其像人之轉動跳踴也。」可見木「俑」就是由簡單機械發動能夠自己轉動跳躍的木人。
春秋末戰國初,公輸般已能削竹木為鵲,墨子已能造木鳶「飛之三日而不集」(《墨子》、《韓非子》、《淮南子·齊俗訓》)據漢代人記載,先秦已有一種自動木人,能駕馭木車木馬走得很遠。公輸般造木人,御木車馬,載母其上,一驅不還(《論衡·儒增》)。
「偃師造倡」、「薛譚學謳」、「扁鵲換心」等寓言與先秦時《周禮·冬官》、《考工記》等周代司空掌管的當時工部的手工業製造的科學技術水平息息相關,列子正是在當時科學技術發展的現實基礎上充分展開奇特的想像而創作出來的。
中國機器人最早的記載,恐怕就是黃帝與蚩尤的那場史前大戰,為對付蚩尤布下的霧陣而發明的指南車,車無論怎樣前進、後退、轉彎,木人的手一直牢牢地指向南方。後世對指南車的真偽一直有爭議,但東漢張衡,魏馬鈞,南朝劉宋劉格,南齊祖沖之都曾復制或者得過指南車。
秦漢之際,出現了能演奏各種樂器的銅人。據西漢劉歆撰《西京雜記》:漢高祖入咸陽宮,見宮中有「銅人十二枚,座皆高三尺,列在一筵上,琴築笙竽,各有所執,皆點綴花繰,儼若生人。筵下有二銅管,上口高數尺,出筵後,其一管空,一管內有繩,大如指。使一人吹空管,一人紐繩,則眾樂皆作,與真樂不異焉」。這12枚銅人,在繩索拽動空氣鼓吹之下,能演奏出與真樂一樣的各種聲音,可見其構造已經比較復雜。又據《漢書·陳平傳》段安節《樂府雜錄》記「自昔傳雲」漢高祖困於平城,陳平「即造木偶人,運機關舞於陴間」,乃傀儡子之始。
《三國志·魏書·方技傳》裴注引傅玄記「天下之名巧」扶風馬鈞「三異」,其三為:「設為女樂舞象,至使木人擊鼓吹簫;作山嶽,使木人跳丸擲劍,緣檀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暑,春磨斗雞,變巧百出……馬之巧,雖公輸般、墨翟、王爾,近漢世張平子,不能過也。」①
古代機器人有一部分也用於殺傷敵人,如明代焦周著的《焦氏說槽》中記述:「近有發陸遜墓者,叢箭射出。又聞某墓,木人運劍殺人。」此外,在《史記》、《山海經》及趙無聲的《快史拾遺》等書中,也有類似的記載。中國古代機器人的程序桉古籍記載大致可分為固定程序的和可變程序的機器人。
稍後,還有一些佛經提到「機關木人」,如西晉月支沙門法護譯《生經》卷三《佛說國王五人經》第二,北涼曇無讖譯《大般涅盤經·如來性品》第四之二,東晉譯本《華嚴經·菩薩明難品》第六,後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解了諸法釋論》第十二等等。初期的佛教傳揚不易,所以常依附於黃老道教而行。兩晉時期為格義佛學盛行之際,在當時的先秦古籍中,必定已經有了類似機器人的說法,才會在翻譯佛經時出現這個術語,否則人們是難以理解的。
《偃師獻技》正是在先秦時期科學技術發展的現實基礎上充分展開奇特的想像而創作出來的。

❹ 有沒有高人能給我講講偃師、公輸班、墨子的機械製造的故事

偃師的故事:

周穆王前去昆侖山狩獵,回途在巴蜀一帶遇到了一位神秘的匠人——偃師。偃師身邊當時站著一位全身上下,全都是木紋色彩的奇異人物,周穆王問起那是誰?偃師從容回答:「這不是真人,這是我製造的木甲藝伶。」周穆王不禁吃驚,仔細再看,發現這個木甲人實在太栩栩如生了!不論是他的一進一退、一抬首、一低頭,彷彿都真的是個活生生的人!周穆王要他唱歌,完全可以合律;要他跳舞.也是千變萬化。周穆王驚嘆不已,立刻興高采烈叫自己的侍妾們,也來觀看他的表演。就在表演將結束之時,這個木甲藝伶竟眨巴眼睛,勾引周穆王的美麗愛妾。周穆王不禁大怒,斥責偃師:「我還以為當真是什麼木甲人!原來只是找個真人貼上木皮,想當作奇技,欺騙我這個天子?」偃師為了釋疑,便當場拆解那一個木甲人讓周穆王瞧仔細。周穆王發現,原來他真的是以木頭、皮甲、膠漆等材料製作出來的,不論是肝、膽、心、肺、脾、腎、腸、胃、筋骨、支節、皮毛、齒發等,全是人工。偃師重新把這些零件拼了起來,那個木甲人真的又再度能栩栩如生動起來!周穆王這時才不禁佩服感嘆:「原來人工的技巧,竟能達到與天地造物者同一個水準,實在不可思議!」

公輸般的故事:
(魯班、公輸班)古時 班和般同音 故人們又稱為公輸般

且說有一年夏天,魯班家鄉魯國國王要魯班監工營造一座宮殿,期限為3年。但是這座宮殿所需的木料,魯班等工匠們到山上砍上3年也完不成任務。 這可急壞了魯班,因為國王的話就是聖旨,是不允許隨便更改的,如果真的是耽誤了工程進度,殺頭是不可避免的。魯班愁得連覺也睡不踏實。 為了加快砍伐木料的進度,魯班每天都要提前上山選擇好要砍的樹木。這天,天色剛蒙蒙亮,魯班便迎著晨曦,踏著夜露,提前出發了。 為了節省時間,魯班便抄小路走,小路上山近,可是坡陡路滑,而且橫七豎八地長滿了小樹、雜草,行走非常不便。 魯班只好攙著樹木、拽著茅草往上爬。忽然,腳底一滑,身體便順著山坡往下滾去,魯班急中生智,急忙抓住一把茅草,由於沒有抓牢,反而感到手掌心疼痛無比。 滑到山腳,魯班狼狽地爬了起來,伸開手掌一看,掌心已是鮮血淋漓。魯班非常驚奇,為何一把茅草能夠劃破人的手掌。 魯班顧不得疼痛,沿著滑下來的山坡,爬上去一看,這叢茅草與別的草沒有兩樣。魯班不甘心,便揪下一根茅草仔細地觀察起來。 這茅草的葉子很怪,葉子兩邊都長著鋒利的小細齒,人手握緊它一拽,手掌就會被劃破。魯班又試著用茅草在他的手指上拉了一下,果然又劃開一道血口。 魯班正想俯身探究其中的道理,忽然看到近處有一隻大蝗蟲,兩枚大板牙一開一合,很快吃著草葉。魯班把蝗蟲捉住細看,發現蝗蟲的大板牙上也排列著許多小細齒。 魯班從這兩件事中得到啟發,心想:如果仿照茅草和蝗蟲的細齒,來做一件邊緣帶有細齒的工具,用它來鋸樹,豈不比斧砍更快、更好嗎? 魯班忘記疼痛,轉身下山,做起試驗來。在金屬工匠的幫助下,魯班做了一把帶有許多細齒的鐵條。 魯班將這件工具拿去鋸樹,果然又快又省力。鋸子就這樣發明了。這個故事雖說是傳說,但是,我們從中卻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發:實踐出真知,鑽研出智慧。

傳說魯班的母親和妻子對魯班的發明創造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魯班做木工活,用墨斗放線的時候,原來是由他母親拉住墨線頭的。後來,母親在線頭上拴一個小鉤,這樣,一個人操作就可以了。後世木工把這個小鉤叫做「班母」,以紀念這個創作。

又如,木工刨木料的時候,前面頂住木頭的卡口叫做「班妻」,這是因為傳說魯班刨木料起初是由妻子扶住木料,後來才改用卡口的緣故。

魯班的妻子雲氏也是一位出色的工匠,根據《玉屑》上的記述,傘是她發明的。直到今天,傘仍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

據傳說,魯班的傑出才能使他父母均死於非命。
《墨子‧魯問》中提到,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三日不下。他還造了能載人的大木鳶,在戰爭中擔任偵查的任務。
《渚宮舊事》記載「嘗為木鳶,乘之以窺宋城。」歷史上還記載了魯班因為自己的才幹,竟然使得父母葬送了性命。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王充的《論衡‧儒增篇》說「巧工為母作木馬車,木人御者,機關俱具,載母其上,一驅不還,遂失其母。」母親就這樣不見了蹤影。而父親呢,命運更慘。根據唐朝一本《酉陽雜俎》記述,魯班曾遠離家鄉做活,因為念妻心切,就做了一隻木鳶,只要騎上去敲幾下,木鳶就會飛上天,飛回家去會妻子。沒多久,妻子就懷孕了。魯班的爸爸覺得很奇怪:媳婦怎麼會懷孕呢,於是媳婦只好就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父親。後來有一次,魯班的父親趁魯班回家時偷偷地騎上木鳶,照樣也敲了幾下,木鳶也飛了起來。但哪知一飛竟然飛到了蘇州,當地人見到由天上降下個人來,當他是妖怪,便將魯班的父親給活活打死了。

墨子的故事:
墨子是一個精通機械製造的大家,在止楚攻宋時與公輸般進行的攻防演練中,已充分地體現了他在這方面的才能和造詣。他曾花費了3年的時間,精心研製出一種能夠飛行的木鳥。他又是一個製造車輛的能手,可以在不到一日的時間內造出載重30石的車子。他所造的車子運行迅速又省力,且經久耐用,為當時的人們所贊賞。 值得指出的是,墨子幾乎諳熟了當時各種兵器、機械和工程建築的製造技術,並有不少創造。在《墨子》一書中的「備城門」、「備水」、「備穴」、「備蛾「、「迎敵祠」、「雜守」等篇中,他詳細地介紹和闡述了城門的懸門結構,城門和城內外各種防禦設施的構造,弩、桔槔和各種攻守器械的製造工藝,以及水道和地道的構築技術。他所論及的這些器械和設施,對後世的軍事活動有著很大的影響。

❺ 有關偃師的傳說嗎急!急!

《列子·湯問》中有一篇關於偃師的傳說:
周穆王西巡狩,越昆侖,不至弇山。反還,未及中國,道有獻工人名偃師, 穆王薦之,問曰:「若有何能?」偃師曰:「臣唯命所試。然臣已有所造,願王 先觀之。」穆王曰:「日以俱來,吾與若俱觀之。」翌日,偃師謁見王。王薦之 曰:「若與偕來者何人邪?」對曰:「臣之所造能倡者。」穆王驚視之,趨步俯 仰,信人也。巧夫顉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千變萬化,惟意所 適。王以為實人也,與盛姬內御並觀之。技將終,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待妾。 王大怒,立欲誅偃師。偃師大懾,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會革、木、膠、漆、 白、黑、丹、青之所為。王諦料之,內則肝、膽、心、肺、脾、腎、腸、胃,外 則筋骨、支節、皮毛、齒發,皆假物也,而無不畢具者。合會復如初見。王試廢 其心,則口不能言;廢其肝,則目不能視;廢其腎,則足不能步。穆王始悅而嘆 曰:「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詔貳車載之以歸。夫班輸之雲梯,墨翟之 飛鳶,自謂能之極也。弟子東門賈禽滑厘聞偃師之巧,以告二子,二子終身不敢 語藝,而時執規矩。

翻譯:
周穆王到西部視察,越過昆侖山,到達弇茲山。然後返回來,尚未到達中原地區,路上有人自願奉獻技藝給穆王,名叫偃師,穆王召見他,問道:「你有什麼才能?」偃師說:「我能按你的任何想法去做。但我已經造出了一件東西,希望大王先看一看。」穆王說:「過幾天你把它帶來,我們一塊兒看看。」過了一天,偃師又來拜見穆王,穆王召見了他,說:「和你一道來的是什麼人啊?」偃師回答說:「是我所造的能唱歌跳舞的人。」穆王驚奇地看著它,行走俯仰,和真人一樣。那個巧木匠搖它的頭,便唱出了符合樂律的歌;捧它的手,便跳起了符合節拍的舞。千變萬化,你想叫它干什麼它就能幹什麼。穆王以為是個真人,便叫盛姬及宮內待御一起來觀看。表演快要結束的時候,那個會唱歌跳舞的人眨了眨眼睛,向穆王的左右嬪妃招手。穆王大怒,立刻要殺偃師。偃師十分害怕,連忙剖開那唱歌跳舞的人讓穆王看,原來都是用皮革、木料、膠水、油漆、白粉、黑粉、紅粉、青粉等材料湊合起來的,穆王仔細察看,體內的肝、膽、心、肺、脾、腎、腸、胃,體外的筋骨、四肢、骨節、皮膚、汗毛、牙齒、頭發等,全是假的,但卻沒有不具備的,聚合起來又和一開始見到的一樣。穆王試探著拿走它的心,它的嘴便不能再說話;拿走它的肝,它的眼睛便不能再看東西;拿走它的腎,它的腳便不能再走路。穆王這才高興地贊嘆道:「人的技巧竟然可以與創造萬物的天帝具有相同的功能嗎?」命令偃師坐上副車回到中原。班輸的雲梯,墨翟的飛鳶,自稱是最高的技能了。弟子東門賈、禽滑厘聽到了偃師的技巧,便告訴了兩位老師,這兩位終身再也不敢談論自己的技藝,卻時時拿著規矩在研究。

❻ 河南偃師二里頭發現哪些中國之最

說起二里頭,喜歡用5個「中國之最」來形容:這是迄今可確認的中國最早的王朝都城遺址,發現有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大型宮殿建築群、最早的宮城、最早的青銅禮器群及鑄銅作坊,還發現了最早的車轍痕跡,將中國發明雙輪車輛的年代前推了300多年。

在皓發白首的專家群中,社科院考古所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許宏顯得年輕而有活力。正是這位在世紀之交接任隊長的年輕博士,用他的城市(都邑)考古學理念,給二里頭遺址考古工作迎來了轉型和振興。

這種理念著重於遺址的范圍與城市布局、城郭遺跡的尋找、禮制建築的發掘、中心遺址與周圍其他聚落的關系等。

約公元前3000年至前1500年這一千多年間,中國歷史上發生了急劇動盪的社會大變革。這一變革可以用文明化、國家化或社會復雜化來概括,作為中華文明最早階段的夏商周三代王朝文明,即誕生肇始於這一時期。這一時期一個大的分水嶺是公元前2000年前後。此時,數百年異彩紛呈的中原周邊地區的各支考古學文化先後走向衰落;中國歷史上首次出現了覆蓋廣大地域的核心文化,即以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為典型代表的二里頭文化,在極短的時間內吸收了各地的文明因素,以中原文化為依託而迅速崛起。二里頭文化與後來的商周文明一道,構成華夏文明形成與發展的主流,確立了以禮樂文化為根本的華夏文明的基本特質。

❼ 洛陽鏟誰發明的

洛陽鏟,是中國河南洛陽附近村民李鴨子於20世紀初發明,並為後人逐漸改進。洛陽鏟是中國考古鑽探工具的象徵。最早廣泛用於盜墓,後成為考古學工具。1970年代初,中國考古代表團訪問阿爾巴尼亞時,曾贈送一把打造精緻的洛陽鏟。
著名的考古學家衛聚賢在1928年目睹盜墓者使用洛陽鏟的情景後,便運用於考古鑽探,在中國著名的安陽殷墟、洛陽偃師商城遺址等古城址的發掘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學會使用洛陽鏟來辨別土質,是每一個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

❽ 誰知道關於偃師的成語或典故

偃師周穆王向西巡狩的時候,曾經在遙遠的異域遇見奇人偃師。 偃師是古代傳奇中最神奇的機械工程師,他曾獻給周穆王一個比起現代機械人還要出色的偶人。偃師造出的偶人和常人的外貌極為酷肖,周穆王一開始還以為只是偃師的隨行之人,經過偃師的解說,才讓這位神性極強的名王也驚奇萬分。 那偶人前進、後退、前俯、後仰,動作和真人無一不像,掰動下巴,則能夠曼聲而歌,調動手臂便會搖擺起舞,讓旁觀者驚奇萬分,周穆王看得有趣過癮,還讓 寵姬一起出來觀看。 表演將畢,那偶人卻向周穆王的寵姬拋了拋媚眼,讓周穆王勃然大怒,一心認定這個靈活宛似活人的傢伙本就是個不折不扣的真人,便要將偃師當場處決。偃師卻將偶人立刻折開,發現它只是由皮革、木頭、膠漆、黑白紅藍顏料組成 的死物。周穆王趨前細看,偶人的內部器官俱有,外邊則是筋骨、關節、皮毛、牙齒、 頭發一應俱全,但卻都是假物,一經組合,卻又是一個活生生的偶人,將傭人的心拆走,偶人便無法說話,拆走肝則眼目皆盲,將它的腎拆走,就無法走路。最後,才讓周穆王心悅誠服,大嘆偃師技法的高超。 原文記載於《列子湯問》:周穆王西巡狩道,有獻工人名偃師。偃師所造倡者,趣步俯仰,頷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千變萬化,惟意所適。王以為實人也,與盛姬內御並觀之。伎將終,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侍妾。王大怒,欲殺偃師。偃師大懾,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會革木膠漆白黑丹青之所為…… 偃師的發明——木甲術 提到「機關術」,大家都會想到公輸般以及墨家。事實上早在他們的六百年之前,便已出現遠比「機關術」更精巧的「木甲術」。 在古老的歷史文獻《列子》中,便有相關的詳細記載。周穆王前去昆侖山狩獵,回途在巴蜀一帶遇到了一位神秘的匠人——偃師。偃師身邊當時站著一位全身上下,全都是木紋色彩的奇異人物,周穆王問起那是誰?偃師從容回答:「這不是真人,這是我製造的木甲藝伶。」周穆王不禁吃驚,仔細再看,發現這個木甲人實在太栩栩如生了!不論是他的一進一退、一抬首、一低頭,彷彿都真的是個活生生的人!周穆王要他唱歌,完全可以合律;要他跳舞.也是千變萬化。周穆王驚嘆不已,立刻興高采烈叫自己的侍妾們,也來觀看他的表演。就在表演將結束之時,這個木甲藝伶竟眨巴眼睛,勾引周穆王的美麗愛妾。周穆王不禁大怒,斥責偃師:「我還以為當真是什麼木甲人!原來只是找個真人貼上木皮,想當作奇技,欺騙我這個天子?」偃師為了釋疑,便當場拆解那一個木甲人讓周穆王瞧仔細。周穆王發現,原來他真的是以木頭、皮甲、膠漆等材料製作出來的,不論是肝、膽、心、肺、脾、腎、腸、胃、筋骨、支節、皮毛、齒發等,全是人工。偃師重新把這些零件拼了起來,那個木甲人真的又再度能栩栩如生動起來!周穆王這時才不禁佩服感嘆:「原來人工的技巧,竟能達到與天地造物者同一個水準,實在不可思議!」 然而,偃師的這一脈「木甲術」,後來竟自人間失傳了。時光流逝,到了六百年後的戰國時代,當代的「工匠之神」公輸般,曾發明了會走會動、以線樞控制的「機關人」,和各式各樣具高度殺傷力之機關戰具,而墨家之祖墨子也發明了能飛行三日的機關飛鳶、以及能自由移動的機關屋。當時二人都自認自己的技藝,已達到天地間從未有過之最高水平。然而墨家的大弟子禽滑厘把他所聽到的偃師技藝之巧,告訴了這兩位老先生,二人很慚愧,從此再也不敢談論有關「機關術」技藝的事…… 木甲術與機關術 「木甲術」以磁為動力,以磁榫來控制,追求的是能靈活輕巧,栩栩如生;「機關術」以畜為動力,以樞來控制,用作為戰爭軍事工具,追求剛硬肅殺。這兩者在氣質與理念上,可以說一開始便迥然不同。

❾ 中國的十大發明是什麼

中國遠不止造紙、印刷、火葯、指南針四大發明。共有5000多項,出名的100項:1、鼓:傳說公元前3500年中國人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獸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1980年在山西省襄汾陶寺村的6座墓中出土了七具用鱷魚皮蒙制之「靈鼉之鼓」,用挖空了的樹干作鼓腔的夏代木鼓遺痕,其中建鼓1面,懸鼓2面,扁鼓4面。其年代約在4200年前的古人類墓葬。

2、二進位制:中國古老的易經就使用二進制來進行演算。相傳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發明了二進位制 。

3、繩索:公元前2800年,中國人已經掌握了創造麻繩的技術。

4、指南針:相傳公元前2700年中國的軒轅黃帝發明了指南針。

5、養魚法:公元前2500年中國人已經懂得養魚。

6、赤道式天文儀:公元前2400年,中國人發明了赤道式天文儀。

7、十進計數制:中國人 《周易》確定了十進制,中國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已經建立起了完整的十進制系統。

8、印刷術:公元前1324年,中國人已會雕刻印章,用墨水印在文件上。1040年代北宋刻字工人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比德國人古騰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1107年,中國人還發明了彩色印刷術。

9、漆:漆是用漆樹皮里的黏汁製成的用以裝飾和保護物器的塗料。原始社會,我國人民就已發現漆樹並懂得使用由漆樹的汁液製成的天然漆來做塗料。 中國人最遲在公元前13世紀已經發明使用了漆。

10、銅鏡:我國銅鏡的製作歷史可追溯到殷商時代,約公元前1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銅鏡。

11、傘:公元前1100年的早在春秋末年,魯班的妻子雲氏把竹子劈成細條,在細條上蒙上獸皮,樣子很像「亭子」,而且收張自如。東漢時出現紙傘,宋時制出了綠油紙傘。以後歷代對傘均有改進,如油傘、蝙式傘等。1747年,我國的傘傳入英國,成為英國第一把傘。

12、風箏:相傳中國東周春秋時期的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風箏飛上天空為飛機飛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靈感。

13、米酒:約在六千年前,人工釀酒就開始了。傳說第一個造酒的人是上古時期的杜康,杜康造酒就是造的米酒,度數不高還很渾濁。

14、弓箭:1963年,在山西朔縣峙峪村距今兩萬八千年的舊石器時代後期遺址發現了一件燧石鏃頭,是用很薄的長石片製成的,尖端周正,肩部兩側變窄似呈鋌狀。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箭頭之一。而歐洲的義大利在公元10世紀才使用弓。

15、古代機器人:西周時期,中國的能工巧匠偃師就研製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這是中國最早記載的機器人。

16、分行栽培與精細耕地法:公元前6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分行栽培與精細耕地法;歐洲人到1731年才使用此項技術,比中國晚了二千四百年左右。

17、鐵犁:鐵犁牛耕均在春秋出現,戰國鐵犁牛耕擴大推廣;此後鐵犁牛耕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公元前6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鐵犁。歐洲人到17世紀才使用鐵犁,比中國晚了二千三百年左右。

18、大定音鍾:中國人於公元前6世紀發明了大定音鍾;歐洲人到公元1000年才有定音鍾,比中國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19、長明燈:大約在公元前589年,中國人發明了長明燈。燈蕊為石棉;燈油為海豹油或鯨油。

20、算盤:東漢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徐岳,世界第一位「珠算」提出者和「算盤」記錄者。21、地毯:地毯是中國著名的傳統手工藝品。公元前五百年地毯已在中國應用。著名的手工地毯,有實物可考的有2000多年。

22、雙動式活塞風箱:中國人於公元前5世紀發明了雙動式活塞風箱。西方於16世紀才用雙動式活塞風箱。比中國晚了二千一百年左右。

23、水涌缽:公元前5世紀,中國人發明了水涌缽。在水涌缽中加入一定的水,摩擦缽的兩邊耳朵,水會湧起來,這利用的是物理上駐波的原理。

24、空位表零法:中國人在公元四世紀以前就開始用空位表示零,中國的算盤就是這樣表示的。

25、化學武器:利用毒氣進行化學戰的歷史,在中國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紀早期。

26、馬胸帶換具: 大約在公元前4世紀中國人發明馬胸帶換具。

27、石油照明法:大約於公元前4世紀,中國人發明了石油照明法和天然氣照明法。

28、鑄鐵術:公元前4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鑄鐵術,運用鼓風爐來鑄鐵。

29、馬肩套挽具:公元前四世紀至公元前一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馬肩套換具。

30、硝石鑒別方法:中國人在公元前3世紀以前發現了硝。發現硝石為後來發明火葯奠定了基礎。

31、世界上第一條等高運河-靈渠:西方於公元13世紀才建了等高運河,比中國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32、立體地圖:中國人最遲在公元前3世紀就發明了立體地圖。

33、吊橋:中國人李冰於公元前3世紀在四川省灌縣修建了安藍橋。這是世界最早修建的竹纜鏈橋。

34、記譜法:公元前221年以前,中國人已發明了記譜法。

35、造紙術:公元前200年左右,中國人發明了造紙術。公元105年東漢時期的蔡倫制出了蔡侯紙。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36、降落傘: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降落傘。西方人利諾曼德於1783年,多次從樹頂或房頂上跳下去,結果很成功,他把這叫降落傘;這比中國人發明降落傘晚了一千九百多年。

37、焰火: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焰火。

38、微型熱氣球:公元前二世紀中國人發明微型熱氣球。

39、墨水:公元前二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墨水。

40、曲柄搖手: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發明曲柄搖手;西方於公元9世紀才使用曲柄搖手,比中國晚了七百年左右。

41、耬: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耬,而西方到1566年才製成條播機,比中國晚了一千八百年左右。

42、旋轉式揚谷扇車: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旋轉式揚谷扇車。到18世紀初,西方才有了揚谷扇車,比中國晚了二千年左右。

43、平衡環:公元前140年,中國人房風發明了平衡環,中國人發明的平衡環比西方領先700年左右。(簡儀)

44、白蘭地與威士忌:公元前126年,中國人發明了白蘭地和威士忌,直到1570年這種制酒法才傳到歐洲,並引起歐洲人的轟動。制白蘭地酒歐洲人比中國人晚了一千四百年左右。

45、豆腐:公元前125年,中國人劉安發明了豆腐。同年,中國人還發明了激素結晶體提取法,這比歐洲人領先了二千二百年。

46、走馬燈:公元前121年中國人發明了走馬燈。西方人約翰·巴特於1634年描述了走馬燈,比中國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走馬燈上有平放的葉輪,下有燃燭或燈,熱氣上升帶動葉輪旋轉,這正是現代燃氣渦輪工作原理的原始應用。

47、百煉法-用生鐵煉鋼法:公元前120年,中國人發明了用生鐵煉鋼法,也稱「百煉法」。而西方到1856年才開始用生鐵煉鋼,比中國晚了二千年左右。

48、指南車:相傳早在5000多年前,黃帝時代就已經發明了指南車,當時黃帝曾憑著它在大霧彌漫的戰場上指示方向,戰勝了蚩尤。西周初期,當時南方的越棠氏人因回國迷路,周公就用指南車護送越棠氏使臣回國。三國馬鈞所造的指南車除用齒輪傳動外,還有自動離合裝置 ,是利用齒輪傳動系統和離合裝置來指示方向。

49、曲柄:戰國時期,大約公元前100年中國人發明了曲柄。曲柄搖桿是工農業生產中廣泛採用的一種技術。

50、獨輪車:獨輪車是一個以人力推動的小型運載工具,或稱為「鹿車」、「轆轤車」。西漢晚年中國人發明了獨輪手推車;而西方到公元11世紀才使用獨輪車,比中國晚了一千二百年。

51、密封實驗室:公元前1世紀,中國人發明並建造了密封實驗室。

52、傳動帶:公元前15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傳動帶。歐洲人用傳動帶是1430年,比中國晚了一千四百多年。

53、滑動測繪儀:中國人於公元5年發明了滑動測繪儀。而西方到1638年才使用滑動測繪儀,比中國晚了一千六百多年。

54、水力風箱:公元31年中國人發明了水力風箱。中國人利用水利的創舉是現代社會以前能源供給中最有意義的突破之一。它是朝工業革命邁出的重大步伐之一。

55、龍骨水車:公元80年,中國人發明了龍骨水車;而歐洲第一架方形板葉的龍骨水車制於16世紀,是直接以中國的設計為模式而製作的,比中國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

56、船尾舵:公元1世紀,發明了船尾舵;而西方到公元1180年才在教堂的雕刻上出現了舵,比中國晚了一千一百年左右。

57、瓷器:從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地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片來看,在中國陶器的產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中國已出現了原始青瓷,再經過1000多年的發展,到東漢時期終於擺脫了原始瓷器狀態,燒制出成熟的青瓷器。西方到18世紀才有瓷器。

58、地動儀:公元132年中國人張衡發明了地震探測器――地動儀。外國人德拉·奧特弗耶於1703才設計出第一台現代地震儀。這比張衡發明的古代地震儀――地動儀要晚1571年。

59、催淚彈:公元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催淚彈。

60、船中水密艙:中國人於公元二世紀發明了船中水密艙。

61、平衡四角帆:公元2世紀中國人發明平衡四角帆。

62、定量制圖法:中國古代著名的發明家張衡在公元2世紀發明了定量制圖法,從而使制圖科學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然而西方直到15世紀才出現有相當價值的地圖,這比張衡發明定量制圖法晚了一千三百年左右。

63、紡車:中國人於公元121年發明了紡車;而西方到公元1280年才用紡車,比中國晚了一千一百多年。

64、純硫提煉法:中國人於公元2世紀發明了純硫提煉法。中國人發明的營養缺乏症治療法比西方領先了一千七百年左右。

65、七根桅桿船:公元260年中國人發明了七根桅桿船。

66、車前橫木:公元3世紀中國人發明了車前橫木。

67、馬蹬:馬蹬是現代騎馬必備的一種工具,使用時拴於馬上,騎馬者的腳部懸掛處,唐朝以後被廣泛應用。據漠北出土壁畫等文物,公元3世紀中國匈奴人可能為最早使用馬蹬的民族。西方到公元5世紀才制出馬蹬,比中國晚了二百年。

68、自動控制機:中國人於公元前3世紀發明自動控制機。

69、人造金: 中國人葛洪於公元3世紀發明了人造金。

70、初級砷提煉法:公元3世紀,中國著名煉丹家葛洪發明了初級砷提煉法。砷是製造火葯的原料之一,西方比我國得到提煉法砷晚了幾百年。

71、卷線釣魚器:中國人於公元3世紀發明了卷線釣魚器,當時它叫做「釣車。而西方到1651年,才開始在魚桿上使用卷線輪,比中國晚了一千三百年左右。

72、直升飛機水平旋翼和螺旋槳:公元4世紀中國人葛洪已談到關於直升飛機旋翼。那時中國有一種兒童玩具竹蜻蜓已如直升飛機的旋翼。它有一根軸,上面繞著一條線,軸上裝著幾個葉片,定好角度,一拉線,旋翼就向空中飛升上去。這種玩具對歐洲航空先驅者影響甚大。

73、槳輪船:中國人於公元418年發明了槳輪船。

74、「西門子式」煉鋼法:大約在公元5世紀,中國人發明了「西門子式」煉鋼法,當時叫「共熔」煉鋼法。這就是1863年馬丁一西門子平爐煉鋼法。中國比西方早一千四百年左右。

75、油印技術:公元500年中國人發明了油印技術。

76、水力磨面機: 公元530年,中國人發明並製造出了水力磨面機。公元13世紀,歐洲人才使用這項技術,比中國晚了七百年左右。

77、海灘航行:公元500年中國人發明了海灘航行。

78、指針式標度盤裝置:中國人趙達於公元570年發明了指針式標度盤裝置。

79、火柴: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由中國人於公元577年發明的。中國人使用火柴幾乎比歐洲人早1000年!

80、國際象棋:中國人於公元6世紀發明了國際象棋。而西方到公元7世紀才下國際象棋,比中國晚了一百年左右。

81、弓形拱橋:公元610年,中國建築工程學派奠基人李春,發明並建造了弓形拱橋――通橋,又名趙州橋或大石橋,比西方於1345年建造的維奇奧拱橋,早了七百年。

82、浮板:中國人於公元759年以前發明了浮板。

83、熨斗:公元800年代,中國人發明了熨斗,並開始使用了它。

84、紙幣:中國人於公元8世紀發明了紙幣,不過發行機構是政府。1661年瑞典斯德哥爾摩銀行首先推出了鈔票,比中國晚了七百多年。

85、火葯:中國人於公元850年發明了火葯。十世紀時中國人已用來發信號和製造煙火。西方人到12世紀後期才開始關注火葯,比中國晚了三百多年。

86、撲克牌:公元9世紀,中國人發明了撲克牌,西方到公元1377年,德國和西班牙也出現了撲克牌,比中國晚了五百年左右。

87、火焰噴射器:中國人於904年發明了火焰噴射器,並且用之於打仗了。

88、槍炮:大約公元905年,中國人發明了槍炮。這槍就是火槍(或稱長矛)。歐洲人到1396年才開始用火槍,比中國晚了四百多年。

89、麥卡托投影:公元940年,中國人發明了麥卡托投影;公元1568年英國才有人用麥卡托投影,比中國晚了六百年左右。

90、鏈式傳動裝置:中國人於976年發明了鏈式傳動裝置――鏈式傳動帶;歐洲人到1770年才開始使用鏈式傳動帶,比中國晚了八百年左右。

91、凸輪:中國人於公元983年發明凸輪,並應用於借水力提升的重型鏈。同一時間,在西方義大利塔斯坎民的一座漿洗作坊中應用了凸輪。

92、運河船閘:公元984年中國人喬維岳發明了運河船閘,從而提高了河運能力。到1375年歐洲也建成了第一個船閘,這比中國已晚389年。

93、種痘免疫法:中國人在公元10世紀發明了種痘免疫法。到1700年,作為預防天花的措施,輕型天花接種開始廣泛在歐洲採用,由中國傳去的這種接種方法,後來發展成為接種牛痘的免疫學。

94、機械鍾:公元11世紀,中國人發明了機械鍾。西方到13世紀才制出機械鍾,比中國晚了二百年左右。

95、水雷:中國人於公元1374年發明了水雷。

96、大炮:中國於1280年發明了大炮。這時中國人製成了首批信而有徵的銅鐵大炮(徵是驗證的意思)。

97、火箭:中國人於公元1150年發明了火箭,並使用了火葯為燃料的火箭打仗。

98、眼鏡:中國人於公元1300年發明了眼鏡,這時義大利也開始使用眼鏡了。

99、古代直升飛機:中國人徐正明於公元17世紀發明了直升飛機。公元17世紀中國蘇州巧匠徐正明,整天琢磨小孩玩的竹蜻蜓,想製造一個類似蜻蜓的直升飛機,並且想把人也帶上天空。經過十多年的鑽研,他造出了一架直升飛機。它有像竹蜻蜓一樣的螺旋槳,架駛座像一把圈椅,依靠腳踏板通過轉動機構來帶動螺旋槳轉動,試飛時候,它居然飛離地面一尺多高,還飛過一條小河溝,然後落下來。

100、迴音壁:公元1530年,中國人發明了迴音壁;同時,還發明了三音石和圓丘。它們皆建在天壇

閱讀全文

與偃師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