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豆腐花是誰發明的

豆腐花是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6-27 04:30:16

A. 豆腐花是誰發明的。ǒゝ

豆花的由來眾說紛紜,但傳說常與漢淮南王劉安有關:
⒈劉安求長生不老之葯,在煉丹時以黃豆漿培育丹苗,豆汁偶與石膏相遇,形成豆腐。
⒉劉安由洪水後、在濕咸地中泡軟的黃豆,制出豆腐。
⒊劉安為卧居病榻的母親備餐,將黃豆漿與漢醫所與的食用石膏混合而製成。
無論孰為正確,可肯定者有二:
⒈「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此有《本草綱目》為佐證。
⒉豆花與豆腐本是同源發現的,後來隨著料理的不同才漸為分歧。 望採納~謝謝您~!!

B. 豆腐是誰發明的

1、豆腐是劉安發明的,劉安(公元前179-前122),沛郡豐縣(今徐州豐縣)人,生於淮南(今屬安徽省)。漢朝宗室、西漢時期思想家、道家人物、文學家。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

2、劉安所著的《離騷傳》是中國最早對屈原及其《離騷》作高度評價的著作。

2、他曾招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編寫《鴻烈》亦稱《淮南子》,是我國思想史上劃時代的學術巨著。劉安是世界上最早嘗試熱氣球升空的實踐者,也是中國豆腐的創始人。


(2)豆腐花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一、豆腐的發明過程:

1、豆腐的發明,不如說是發現,就和煉丹發明炸葯一樣,豆腐也是煉丹時被發明出來的。

2、劉安封地所在的淮南,盛產大豆,用大豆磨成的豆漿也是當地的主要飲食之一。

3、而劉安在煉丹的時候,喝的豆漿灑在了煉丹用的石膏上,豆漿便凝成了豆腐,豆腐這一美食便出現了。

二、豆腐的做法:

1、黃豆泡八九個小時左右,至黃豆徹底泡發。

2、黃豆加水用料理機或豆漿機(冷飲功能)磨成豆漿,找一塊干凈的大棉布,放在大一點的盆上。

3、將豆漿隔篩網倒入棉布中。

4、過濾出豆渣,盡量擠的干一些。

5、豆漿放入鍋中,用中小火燒熱,用勺子將表面的浮沫撇去。

6、小火慢慢熬煮,邊煮邊用大勺劃圈攪拌,以免糊鍋。

7、直到豆漿煮沸騰後關火。

8、此時將內酯4克與25克溫水混合,使其溶化。

9、將豆漿離火,自然降溫至八九十度,可以用溫度計,這樣更准確些,沒有溫度計也沒關系,像這種天氣,大約一分鍾左右就可以了。

10、將內酯液倒入,迅速攪拌開,動作一定要迅速,大約三四秒的時間,就要立馬蓋上鍋蓋開始燜。

11、將豆漿蓋蓋燜15分鍾左右,打開鍋蓋你會發現都將已經凝固,這時就是我們平時吃的豆腐腦了。

12、可以取出一點來做豆腐腦。

C. 豆腐花是誰發明的

豆腐的發明者 「中國是豆腐的『師傅之國』」。「豆腐豐富了人們的營養,這是對人類的一個偉大的貢獻」。提起中國的豆腐來,日本人總是懷著敬佩的心情竭力贊揚。 1963年,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團到日本奈良參加鑒真和尚逝世1200周年紀念活動,當時,日本許多從事豆製品業的頭面人物也參加了。據說,他們之所以參加紀念活動,是為了感謝鑒真東渡時把豆腐的製法帶到日本。引人注目的是,這些參加者手裡都提著裝滿各種豆製品的布袋,布袋上還寫著「唐傳豆腐乾,淮南堂制」字樣。 淮南堂是我國淮南一家豆腐坊的名字,原是為了紀念豆腐的發明人——漢代淮南王劉安而起的。堂堂淮南王怎麼會發明豆腐呢?原來劉安講求黃老之術,在淮南朝夕修煉。陪伴他的僧道,常年吃素,為了改善生活,就悉心研製出了鮮美的豆腐,並把他獻給劉安享用。劉安一嘗,果然好吃,下令大量製作。這樣,豆腐的發明權就記在淮南王劉安的名下了。傳說劉安後來在八公山「升天」,山上修建了淮南王劉安廟,「八公山豆腐」,也因此而名揚天下。 參考資料: http://cqdhz.online.cq.cn/P0000090.aspx?IID=N000002900007502&OID=N0000029

D. 請問:豆花是誰發明的

富順豆花誕生至今已經有 1200年的歷史了。最早發明豆腐(當時還不叫豆花)的是西漢一個叫劉安的人。當時因鹽業發達,手工工人、居民和客商增多,豆腐食品供應量大增,一些等著吃早飯的客人,實在沒有耐心等待豆腐成型加工成為菜餚端上桌子,有人便忍不住跑進廚房去了,見鍋內還慢悠悠煮著嫩豆腐,於是急叫老闆「快舀上來!」,由於沒有充分凝固,無法煎炒,只得用鹽水蘸著做「下飯菜」,令「飢不擇食」者大為驚喜的是,這嫩豆花比起煎炒的老豆腐更加鮮美可口。富順豆花真正揚名巴蜀,主要得力於縣城東門口開豆花店的老闆劉錫祿。他集全城各豆花店之長,專心研製豆花和蘸水的精妙技術,創造了一套自己的「秘方」,形成了風味與眾不同的蘸水,使之成為富順的一絕。如今的「美樂」牌香辣醬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遠銷美國、加拿大、南非、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及港、澳、台地區。其產品還榮獲部、省等40餘項重獎,被譽為「富順一絕,香辣之冠」。

E. 豆腐腦是誰發明的

豆腐的發明者 「中國是豆腐的『師傅之國』」。「豆腐豐富了人們的營養,這是對人類的一個偉大的貢獻」。提起中國的豆腐來,日本人總是懷著敬佩的心情竭力贊揚。 淮南堂是我國淮南一家豆腐坊的名字,原是為了紀念豆腐的發明人——漢代淮南王劉安而起的。堂堂淮南王怎麼會發明豆腐呢?原來劉安講求黃老之術,在淮南朝夕修煉。陪伴他的僧道,常年吃素,為了改善生活,就悉心研製出了鮮美的豆腐,並把他獻給劉安享用。劉安一嘗,果然好吃,下令大量製作。這樣,豆腐的發明權就記在淮南王劉安的名下了。傳說劉安後來在八公山「升天」,山上修建了淮南王劉安廟,「八公山豆腐」,也因此而名揚天下。 其中尤以孫道榮的生活隨筆《豆腐腦》概括得比較好,現摘錄如下,共你品嘗。 豆腐是個好東東。四大發明之外,我看豆腐堪稱國人的第五大發明。早在五代,陶谷所撰的《清異錄》中就已有「小宰羊」詞條。小宰羊者,豆腐也。《故都食物百詠》亦有贊曰:「豆腐新鮮鹵汁肥,一甌雋味趁朝暉。分明細嫩真同腦,食罷居然鼓腹歸。」就連美國農業部出版的《用簡便方法生產的豆製品》一書中,開篇明義,首先介紹的,也是咱們的豆腐———TOFU。TOFU這個詞亦已榮升外來語之列,廣泛流傳歐美坊間,還被收入一些英語詞典之中。 豆腐是個大家族,豆漿、豆腐腦、豆腐、豆腐皮、板豆腐、凍豆腐、包子豆腐、豆腐乾……真是「豆」丁興旺。在眾多豆腐製品中,竊以為,數豆腐腦最具形神之美。觀其形,膚白嬌嫩,柔軟光滑,顫顫悠悠,綽綽約約,極具美人姿態,可掬,可拂,可掊,款款撩撥人心。神就更不用說了,一個「腦」字,盡得豆腐風流,憨極,聰慧極,嫵媚極。有人稱豆腐腦為豆腐花,一個花字,盡失豆腐腦兒碧玉韻味,惡俗。 清代袁枚有詩曰「豆腐得味勝燕窩」,豆腐腦亦需五味輔佐,方有雋永之香。蒜末鹽醋醬油,一樣不可或缺。盛豆腐腦也大有講究,用扁平的勺子一片一片鏟,東切東去,西削西來,盛入海碗中,中間須鼓起,如小饅頭似的凸出,狀如搖搖欲滴的仙子。然後澆鹵,兜頭澆下去,如醍醐灌頂,鹵汁徐徐流向碗的四周,慢慢滲入豆腐腦中,然後再加薑末蒜泥辣油等佐料,豆腐的芳香四溢。燕窩的味道不知道,豆腐腦卻是百食不厭,即使燕窩也是絕不肯拿去和他換的。一碗下去,猶不解饞,喊一聲:「老闆娘,再來一碗豆腐腦!」何其快意也哉! 豆腐青菜保平安。舊時,每年臘月,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磨豆腐。張懷群先生在一篇文章中生動描述了窮苦時代那樁「最浪漫的事」:小小石磨一盤,兩口子坐在板凳兩頭手握磨桿你來我往。臉對臉,眼對眼,口對口,轉一圈,倒一勺水,轉一圈,倒一勺豆,磨了又磨,推了又推,唱著歌謠,說著古今,孩子在遠處耍。這堆玩耍的孩子中,必有這位可愛的張懷群先生,也必有在下流著涎水站在一邊,靜候著傻乎乎的黃豆羽化成白嫩嫩的豆腐那童話一刻。再窮的人家,這時候也會大方地舀一碗熱氣騰騰的豆腐腦,賞給饞了一年的孩子們,又白又嫩又軟又滑又綿又甜的豆腐腦兒,至今味猶在口,彌散不盡。目睹了豆腐的製作過程,從小就知道,世有黃豆,乃有豆腐;因為祛除了豆腐渣,乃有濃糯可口的豆腐腦啊!今天有些無良商,專以豆腐渣工程損國殃民,除了繩之以國法,老夫還要罰他一條:一輩子不得吃豆腐腦!饞死他。

F. 豆花的來歷

豆花的來歷:

漢武帝時,漢高祖劉邦的孫兒劉安承襲父親封為淮南王。他喜歡招賢納士,門下食客常有數千人。為了解決這么多人的吃飯問題,他們利用淮河流域產鹽有鹵水做凝固劑的條件發明了豆腐。

到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富順因鹽設縣時,這里的鹽產量已列於劍南道(相當於今川東和重慶市部分地區)之冠。鹽業手工工人和居民、客商增多,水陸交通便利,豆腐食品需求量大增。

在一種偶然情況下,一些等著吃飯的客人實在沒有耐心等豆腐成型後再加工成菜餚端上桌來,就跑到廚房,看見那鍋內還慢悠悠煮著的嫩豆腐,便要店主賣給他們。

因為沒有充分凝固,無法煎炒,只能用鹽兌水蘸著做「下飯菜」。人們驚喜地發現,這種吃法比起煎炒過的老豆腐更加鮮美可口,就一傳十,十傳百,「嫩豆花」即傳到了民間。

G. 豆腐是誰發明的

豆腐的發明者

「中國是豆腐的『師傅之國』」。「豆腐豐富了人們的營養,這是對人類的一個偉大的貢獻」。提起中國的豆腐來,日本人總是懷著敬佩的心情竭力贊揚。

1963年,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團到日本奈良參加鑒真和尚逝世1200周年紀念活動,當時,日本許多從事豆製品業的頭面人物也參加了。據說,他們之所以參加紀念活動,是為了感謝鑒真東渡時把豆腐的製法帶到日本。引人注目的是,這些參加者手裡都提著裝滿各種豆製品的布袋,布袋上還寫著「唐傳豆腐乾,淮南堂制」字樣。

淮南堂是我國淮南一家豆腐坊的名字,原是為了紀念豆腐的發明人——漢代淮南王劉安而起的。堂堂淮南王怎麼會發明豆腐呢?原來劉安講求黃老之術,在淮南朝夕修煉。陪伴他的僧道,常年吃素,為了改善生活,就悉心研製出了鮮美的豆腐,並把他獻給劉安享用。劉安一嘗,果然好吃,下令大量製作。這樣,豆腐的發明權就記在淮南王劉安的名下了。傳說劉安後來在八公山「升天」,山上修建了淮南王劉安廟,「八公山豆腐」,也因此而名揚天下。
參考資料:http://cqdhz.online.cq.cn/P0000090.aspx?IID=N000002900007502&OID=N0000029

H. 豆腐是誰發明的,是怎麼發明的

豆腐是淮南王劉安發明的,是在煉丹的時候誤發明出豆腐的。

公元前164年,淮南王劉回安為求長生不老之葯,招募方士答數千人,其中有名者為蘇非、李尚、左吳、田由、晉昌、雷被、毛被、伍被等八人,號稱「八公」。他們常聚在楚山談仙論道,著書煉丹。

在煉丹中以黃豆汁培育丹苗,豆汁偶然地與石膏相遇,形成了鮮嫩綿滑的豆腐。這樣,劉安煉丹未成卻發明豆腐。之後,豆腐技法傳入民間,豆腐的歷史從此開始。後來,人們尊稱劉安為「豆腐始祖」、「豆腐仙」等,而當年的楚山也改稱為「八公山」。

(8)豆腐花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豆腐選購的小妙招:

看:傳統豆腐呈均勻的乳白色或淡黃色,稍有光澤。而人工合成豆腐因為加入了白色素,比起傳統豆腐要白得多,而且比較無光澤。

摸:傳統豆腐用手按壓可以感受到一定的彈性,而且軟硬適度。人工合成的豆腐切面處會比較粗糙,質地不細膩,彈性較差,且沒有白色豆腐液體流出。

聞:在常溫下直接嗅聞其氣味。傳統豆腐是以大豆為原料製成,有大豆的香味。而人工合成豆腐是用大豆分離蛋白製成,氣味很淡,甚至有化學葯劑的味道。

I. 豆腐腦是誰發明的,它的起源

豆花的由來眾說紛紜,但傳說常與漢淮南王劉安有關:

1.劉安求長生不老之葯,在煉丹時以黃豆漿培育丹苗,豆汁偶與石膏相遇,形成豆腐。

2.劉安由洪水後、在濕咸地中泡軟的黃豆,制出豆腐。

3.劉安為卧居病榻的母親備餐,將黃豆漿與漢醫所與的食用石膏混合而製成。
無論孰為正確,可肯定者有二:

「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此有《本草綱目》為佐證。

豆花與豆腐本是同源發現的,後來隨著料理的不同才漸為分歧。

J. 豆腐的起源是什麼時候發明者是誰

豆腐起源於漢代,是我國煉丹家、淮南王劉安發明的綠色健康食品。

當時淮南一帶盛產優質大豆,這里的山民自古就有用山上珍珠泉水磨出的豆漿作為飲料的習慣,劉安入鄉隨俗,每天早晨也總愛喝上一碗。一天,劉安端著一碗豆漿,在爐旁看煉丹出神,竟忘了手中端著的豆漿碗,手一撒,豆漿潑到了爐旁供煉丹的一小塊石膏上。不多時,那塊石膏不見了。

液體的豆漿卻變成了一攤白生生、嫩嘟嘟的東西。八公山的修三田大膽地嘗了嘗,覺得很是美味可口。可惜太少了,能不能再造出一些讓大家來嘗嘗呢,劉安就讓人把他沒喝完的豆漿連鍋一起端來,把石膏碾碎攪拌到豆漿里。一時,又結出了一鍋白生生、嫩嘟嘟的東西。

劉安連呼「離奇、離奇」。這就是八公山豆腐初名「黎祁」,蓋「離奇」的諧音。豆腐,五代時已在南北食物市場上出現。據當時的《清異錄》記載,人們呼豆腐為「小宰羊」,認為豆腐的白嫩與營養價值可與羊肉相提並論。宋代,豆腐作坊在各地如雨後春筍般開設出來。

(10)豆腐花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很早以前製作豆腐的方法全部是由人力來完成的,磨豆漿、過濾豆腐渣、壓水分等等,很費勁。現代科技已經使豆腐實現了流水線生產,各種電氣化的磨漿機、甩漿機、壓干機將豆腐製作從泡黃豆到出成品一條龍生產,日產量比過去提高了4倍以上。

2012年底,新型的家用豆腐機也被研發出來,可以在家裡輕松製作豆腐。豆腐製作發展到現代已經不是單純的靠人力去完成了,經過現代科技加工出來的豆腐擁有美觀、營養價值高、產品種類豐富等特點。

劉安故事:

西漢淮南王劉安篤好神仙黃白之術,賓客甚眾,其中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伍被、毛周、晉昌八人才高,稱之「八公」。八公聚此煉丹,丹葯方成,劉安因被告謀反畏罪自殺,除雷被一人外均被誅戮。

後傳武帝派宗正前往捕解,劉安吞服丹葯與八公攜手升天,余葯雞犬啄食亦隨之升天,從此山因八公得名,「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神話亦廣傳今古。

閱讀全文

與豆腐花是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