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斗拱結構最早是誰發明的
斗拱的前身是「櫨欒」,即斗狀的柱頭。最早的斗栱形象見於漢代崖墓、石室、石闕、明器、壁畫等;現存實物有四川省綿陽縣平楊鎮漢代石闕一斗三升斗栱,和四川雅安縣後漢高頤墓闕一斗二升斗栱。
㈡ 中國古時候的榫卯技術高度發達,理論上可以修建多高的房屋
關於具體的能夠修建多高的房屋,是沒有準確的說法,因為流傳至今的千年不倒的木塔“應縣木塔”,就代表了中國建築史上的高峰,它的學名叫做釋迦塔,這座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塔結構建築也僅僅是6層而已,當然6層就並不能說代表著榫卯技術的極限,因為我們都知道,在中國的歷史上戰亂紛爭不斷,難免會破壞了一些文明古跡,因此關於它到底能夠修建多高的樓房,這個說法的回答是不確切。當然到了現在,因為大多數人選擇了在建房材料上使用混泥土,木料已經不是被作為我們的日常修房需要,一是為了減少木材的開支,也是為了讓我們的房子更加牢固。於是關於榫卯結構在建房上,現在都是用的很少的。
㈢ 唐,宋,元,明建築和斗拱,誰知道這4個朝代斗拱和建築的特點啊,我要做配音,簡短介紹就好。求助啊!!
唐宋斗拱」VS「明清斗拱」
1、唐宋斗拱與梁、枋(兩柱之間起聯系作用的方柱形木材)結合為一體,起傳遞梁的荷載於柱身和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
2、明清斗拱突出了梁、柱、檁的直接結合,減少了斗拱中間層次,成了在柱網和屋頂構架間主要起裝飾作用的構件,簡化結構,節省木材,達到了取得更大建築空間的效果。
3、二者區別:(1)唐宋建築有比較明顯的屋脊曲線、屋面曲線和檐口曲線,具有動態感;而明清建築的屋脊曲線、屋面曲線則不明顯。(2)唐宋建築屋頂部分在立面高度所佔比例較小,出檐深遠,顯得輕盈;而明清建築屋頂部分所佔比例較大,且出檐較小,顯得端莊。(3)唐宋建築的斗拱多有鮮明的結構作用,每個開間的斗拱數攢數不多,但斗拱構件尺度較大;明清建築的斗拱結構作用淡化,裝飾意味增強,開間內的斗拱攢數較多,但斗拱構件尺寸減小了。(4)唐宋建築的檐柱多有側腳、生起,柱子多有收分等作法,明清的這種作法則較少。(5)其他構件的細節也有很多不同,如唐宋時常見月梁而明清則少用,唐宋時柱子斷面形式多樣(如多邊形、圓形)而明清則以圓柱為主。唐宋建築有叉手、托腳等手法,而明清則少使用。唐宋建築的大額枋斷面高大於寬,明清額枋則接近於1:1
㈣ 外檐斗栱的藝術形象如何創造的
稜柱、月梁、雀替、斗栱等從形狀到組合經過藝術處理以後,便以藝術品的形象出現於建築物上,因而元以前體形雄巨和比例勻稱的外檐斗栱,在建築外觀上起著很大的裝飾作用,給人異常深刻的印象。同樣地,在徹上露明造的殿堂與廳堂中,梁架、斗栱、攀間等也都以其結構與裝飾的雙重作用,成為室內藝術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
㈤ 中國館外形除了像斗拱還想什麼,設計者的寓意是什麼
像皇冠 大鼎
寓意: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祖國繁榮昌盛,自信強大。
㈥ 什麼是飛檐斗拱
飛檐斗拱指中式古建築中「飛檐」和「斗拱」兩種建築結構,由於飛檐和斗拱在中式古建築中多數時候一起存在,所以合稱為「飛檐斗拱」。
飛檐:中式古建築的屋角常建為四角翹伸的形態,彷彿地面有股氣在托舉著屋檐,這樣使建築有一種飛動輕快的動感,此結構稱為飛檐。飛檐多為採光、排水、裝飾而設計。
斗拱:中式古建築承重柱與屋頂之間的過渡結構,是榫卯結構,起承接支撐作用;承重柱上的弓形部件稱為「拱」,拱之間的方形木塊稱為「斗」,所以該結構被稱為「斗拱」。斗拱主要為承重、出挑、防風、抗震、裝飾而設計。
飛檐的裝飾性更強;而斗拱除了裝飾性,更重要的是功能。斗拱是中式建築的關鍵部件;中國許多古建如應縣木塔等歷千年數十次地震而不倒,關鍵正是斗拱。
飛檐斗拱詳解
1、淵源
由於中西方地理物質資源條件的差異,中國人對木材使用多,而西方人對石材使用多,使中西方建築具有明顯差別,最終形成了差別很大的中西建築特色——中國古建基本都為土木結構。
正如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一般,中國古建築也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據考證中國傳統建築歷經3000餘年,核心構造方式幾乎從未變過:一直是以榫卯結構為基礎的木質框架式土木建築——這簡直是奇跡!
可以說榫卯結構是木質建築上極其重要的發明。我們祖先很早就發明了榫卯結構,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榫卯結構實物距今已有六七千年。榫卯結構是適應於木質建築非常好的結構:採用榫卯結構的木建,使用純木料,不用一顆金屬釘卯,就能達到很高的剛性和防震性能——不得不說我們祖輩極其聰慧。
而「飛檐斗拱」的斗拱就是以榫卯結構為基礎的中國古建築的核心部件,是中國古建築最突出的特色,是中國古建築技術和藝術結合的典型。可以說,是飛檐斗拱讓中國古建築充滿了靈性、美觀、大氣,又非常和諧的與自然融為一體,同時還能具備良好的整體性和非常優秀的建築性能。
斗拱建築出現於戰國,成熟於唐宋,至宋時官方《營造法式》已完整定義斗拱建造方法和參數,並予斗拱以尊崇的地位,明清斗拱只在形式上有些變化。
我們在旅遊景點中常看到的各類飛逸俊秀,氣勢巍峨的宮殿、寺廟、亭台樓榭、古塔、牌坊、以及部分古民居等古建築或仿古建築,都有飛檐斗拱結構。
㈦ 古代有沒有斗拱的建築嗎
那肯定有啊,很早以前的就有,比如殷商時期的啊,周朝早期的啊,那些都沒有斗拱,斗拱也是後來才出現的,而斗拱沒發明之前,人也得住建築,所以當然就有沒有斗拱的了。
㈧ 誰給個斗拱比例
我沒做過。
不過問題有點不清楚啊,斗拱種類那麼多,要看你做哪個朝代的式樣,哪種等級,哪種式樣,用在什麼地方。
呃,就說這么多,比例太多了,一說確實會混亂。
㈨ 中國古代有多少發明比任何個國家都發明的早,別的國家都沒發明發現除了四大發明全部能不能列下來。
不能全部列出來。中國源在兩千多年前孔夫子開創儒學,設立三綱八目。自漢朝廢除敗家獨尊儒術以後,中國在孔夫子三綱八目偉大旗幟的指引下,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到北宋時期中國的GDP佔全球GDP的80%,科技更是領先世界近千年。世界首台大型計算機水運渾天儀就是在北宋建成的。要想將中國領先的發明全部列出來,你先得數清楚銀河裡有多少小行星。
㈩ 古建築榫卯結構與斗拱結構
中國古建築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
結構方式,由立柱、橫梁、順檁等主要構件建造而成,各個構件之間的結點以榫卯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 中國古代木構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種不同的結構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樑上又抬梁,所以稱為「抬梁式」。 宮殿、壇廟、寺院等大型建築物中常採用這種結構方式。 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連起來成為排架,然後用枋、檁斗接而成,故稱作穿斗式。多用於民居和較小的建築物。 井乾式是用木材交叉堆疊而成的,因其所圍成的空間似井而得名。這種結構比較原始簡單,現在除少數森林地區外已很少使用。 木構架結構有很多優點,首先,承重與圍護結構分工明確,屋頂重量由木構架來承擔,外牆起遮擋陽光、隔熱防寒的作用,內牆起分割室內空間的作用。由於牆壁不承重,這種結構賦予建築物以極大的靈活性。其次,有利於防震、抗震,木構架結構很類似今天的框架結構,由於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構架的結構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縮餘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內可減少由地震對這種構架所引起的危害。「牆倒屋不塌」形象地表達了這種結構的特點。
與西方古建築相比,中國古建築在材料的選擇上偏愛木材,幾前年來一直如此,並以木構架結構為主。此結構方式,由立柱、橫梁及順檁等主要構件組成。各構件之間的結點用榫卯相結合,構成了富有彈性的框架。這種榫卯結合的形式,便於施工,最能抗震,但較難建成大形殿閣樓台,所以我國南方民居和較小的殿堂樓閣多採用這種形式。 三是「抬梁式」(也稱為疊梁式),即在柱上抬梁,樑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結構方式。這種結構方式的特點是可以使建築物的面闊和進深加大,以滿足擴大室內空間的要求,成了大型宮殿、壇廟、寺觀、王府、宅第等豪華壯麗建築物所採取的主要結構形式。有些建築物還採用了抬梁與穿斗相結合的形式,更為靈活多樣。
「牆倒屋不塌」這一句中國民間的俗語,充分表達了上述樑柱式結構體系的特點。由於這種結構主要以柱樑承重,牆壁只作間隔之用,並不承受上部屋頂的重量,因此牆壁的位置可以按所需室內空間的大小而安設,並可以隨時按需要而改動。正因為牆壁不承重,牆壁上的門窗也可以按需要而開設,可大可小,可高可低,甚至可以開成空窗、敞廳或涼亭。
由於木材建造的樑柱式結構,是一個富有彈性的框架,這就使它還具有一個突出的優點即抗震性能強。它可以把巨大的震動能量消失在彈性很強的結點上。這對於多地震的中國來說,是極為有利的。因此,有許多建於重災地震區的木構建築,上千年來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如像高達67米多的山西應縣遼代木塔,為現存世界上最高的木塔,天津薊縣遼代獨樂寺觀音閣高達23米,這兩處木構已經近千年或超過了1000年。後者曾經經歷了在附近發生的八級以上的大地震,1976年又受到唐山大地震的沖擊,還安然無恙,充分顯示了這一結構體系的抗震性能的優越性。這是中國古建築的特點之一。
中國古代建築以它優美柔和的輪廓和變化多樣的形式而引人注意,令人贊賞。但是這樣的外形不是任意造成的,而是適應內部結構的性能和實際用途的需要而產生的。如像那些亭亭如蓋,飛檐翹角的大屋頂,即是為了排除雨水、遮陰納陽的需要,適應內部結構的條件而形成的。兩千多年前的詩人們就曾經以「如翚斯飛」這樣的詩句來描寫大屋頂的形式。在建築物的主要部分柱子的處理上,一般是把排列的柱子上端做成柱頭內傾,讓柱腳外側的「側腳」呈現上小下大的形式,還把柱子的高度從中間向外逐漸加高,使之呈現出柱頭外高內低的曲線形式。這些做法既解決了建築物的穩定功能,又增加了建築物外形的優美曲線,把實用與美觀恰當地結合起來,可以說是適用與美觀的統一佳例。
中國古建築的平面、立面和屋頂的形式豐富多彩,有方形的、長方形的、三角形的、六角形的、八角形的、十二角形的、圓形的、半圓形的、日形的、月形的、桃形的、扇形的、梅花形,圓形、菱形相套的等等。屋頂的形式有平頂、坡頂、圓拱頂、尖頂等等。坡頂中又分廡殿、歇山、懸山、硬山、攢尖、十字交*等種類。還有的把幾種不同的屋頂形式組合成復雜曲折、變化多端的新樣式。
榫卯結構主要是將柱、梁等相應構件連接。
斗拱結構在起構架連接的作用下主要承擔和傳遞建築的主體荷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