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哪個學校發明抵抗並且可以治療非典的葯
武漢大學。
2. 非典流行期間 為了加快測量速度 科學家發明了什麼溫度計
紅外測溫儀
3.1紅外測溫儀器的種類
紅外測溫儀器主要有3種類型:紅外熱像儀、紅外熱電視、紅外測溫儀(點溫儀)。60年代我國研製成功第一台紅外測溫儀,1990年以後又陸續生產小目標、遠距離、適合電業生產特點的測溫儀器,如西光IRT-1200D型、HCW-Ⅲ型、HCW-Ⅴ型;YHCW-9400型;WHD4015型(雙瞄準,目標D 40mm,可達15 m)、WFHX330型(光學瞄準,目標D 50 mm,可達30 m)。美國生產的PM-20、30、40、50、HAS-201測溫儀;瑞典AGA公司TPT20、30、40、50等也有較廣泛的應用。DL-500 E可以應用於110~500 kV變電設備上,圖像清晰,溫度准確。紅外熱像儀,主要有日本TVS-2000、TVS-100,美國PM-250,瑞典AGA- THV510、550、570。近期,國產紅外熱像儀在昆明研製成功,實現了國產化。
3.2紅外測溫儀工作原理
了解紅外測溫儀的工作原理、技術指標、環境工作條件及操作和維修等是用戶正確地選擇和使用紅外測溫儀的基礎。紅外測溫儀由光學系統、光電探測器、信號放大器及信號處理、顯示輸出等部分組成。光學系統匯集其視場內的目標紅外輻射能量,視場的大小由測溫儀的光學零件以及位置決定。紅外能量聚焦在光電探測儀上並轉變為相應的電信號。該信號經過放大器和信號處理電路按照儀器內部的演算法和目標發射率校正後轉變為被測目標的溫度值。除此之外,還應考慮目標和測溫儀所在的環境條件,如溫度、氣氛、污染和干擾等因素對性能指標的影響及修正方法。
一切溫度高於絕對零度的物體都在不停地向周圍空間發出紅外輻射能量。物體的紅外輻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長的分布——與它的表面溫度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因此,通過對物體自身輻射的紅外能量的測量,便能准確地測定它的表面溫度,這就是紅外輻射測溫所依據的客觀基礎。
黑體輻射定律:黑體是一種理想化的輻射體,它吸收所有波長的輻射能量,沒有能量的反射和透過,其表面的發射率為1。應該指出,自然界中並不存在真正的黑體,但是為了弄清和獲得紅外輻射分布規律,在理論研究中必須選擇合適的模型,這就是普朗克提出的體腔輻射的量子化振子模型,從而導出了普朗克黑體輻射的定律,即以波長表示的黑體光譜輻射度,這是一切紅外輻射理論的出發點,故稱黑體輻射定律。
物體發射率對輻射測溫的影響:自然界中存在的實際物體,幾乎都不是黑體。所有實際物體的輻射量除依賴於輻射波長及物體的溫度之外,還與構成物體的材料種類、制備方法、熱過程以及表面狀態和環境條件等因素有關。因此,為使黑體輻射定律適用於所有實際物體,必須引入一個與材料性質及表面狀態有關的比例系數,即發射率。該系數表示實際物體的熱輻射與黑體輻射的接近程度,其值在零和小於1的數值之間。根據輻射定律,只要知道了材料的發射率,就知道了任何物體的紅外輻射特性。
影響發射率的主要因紗在:材料種類、表面粗糙度、理化結構和材料厚度等。
當用紅外輻射測溫儀測量目標的溫度時首先要測量出目標在其波段范圍內的紅外輻射量,然後由測溫儀計算出被測目標的溫度。單色測溫儀與波段內的輻射量成比例;雙色測溫儀與兩個波段的輻射量之比成比例。
紅外系統:紅外測溫儀由光學系統、光電探測器、信號放大器及信號處理、顯示輸出等部分組成。光學系統匯聚其視場內的目標紅外輻射能量,視場的大小由測溫儀的光學零件及其位置確定。紅外能量聚焦在光電探測器上並轉變為相應的電信號。該信號經過放大器和信號處理電路,並按照儀器內療的演算法和目標發射率校正後轉變為被測目標的溫度值。
3.3紅外測溫儀性能
紅外測溫儀是通過接收目標物體發射、反射和傳導的能量來測量其表面溫度。測溫儀內的探測元件將採集的能量信息輸送到微處理器中進行處理,然後轉換成溫度讀數顯示。在帶激光瞄準器的型號中,激光瞄準器只做瞄準使用。其性能說明如表1。
測溫范圍 -32℃--400℃ 顯示解析度 0.1℃(<199.1℃時 )
精度 23 ℃時±1% 工作環境溫度范圍 0--50 ℃
重復性 23 ℃時±1% 相對濕度 30 ℃時 10—95%
響應時間 500ms 電源 9V
響應光譜 7 -18micron 尺寸 137 × 41 × 196mm
最大值顯示 Have 重量 270g
發射率 0.95Preset 防水 根據消防部隊要求特殊製作
表1紅外測溫儀性能
為了獲得精確的溫度讀數,測溫儀與測試目標之間的距離必須在合適的范圍之內,所謂「光點尺寸」(spot size)就是測溫儀測量點的面積。您距離目標越遠,光點尺寸就越大。右圖所示為距離與光點尺寸的比率,或稱D:S。在激光瞄準器型測溫儀上,激光點在目標中心的上方,有12mm(0.47英寸)的偏置距離。
測量距離與光點尺寸
在定測量距離時,應確保目標直徑等於或大於受測的光點尺寸。右圖所標示的「1號物體」(object 1 )與測量儀之間的距離正,因為目標比被測光點尺寸略大一些。而「2號物體」距離太遠,因為目標小於受測的光點尺寸,即測溫儀同在測量背景物體,從而降低了讀數的精確性。
3. 非典的疫苗是被誰研究出來的
AVI總裁伯格醫生稱,測試結果將於兩星期內公布,如證實療法有效,新葯將在「數月,而不是數年」之內用於病人身上。 英國《泰晤士報》廿五日報道:首種治療非典型肺炎的葯物可能於數月內在美國面世。 該葯物以冠狀病毒的基因排列研究而成,療效顯著,類似的化學物亦證實有效對付與非典型肺炎同科的病毒。 療效顯著 無副作用 過去三年,超過二百五十名病人服用過類似的葯物,並無出現副作用。這安全紀錄,加上非典型肺炎的迫切性,意味著葯物監管當局會快速批核新葯。 伯格稱,如證實葯物有效,當局或要權衡新葯對病危者的風險和效益。他說:「鑒於對非典型肺炎的憂慮,同時考慮到這些化學物的療效,它很快會成為焦點。我認為這只需要數月,不會很久。」 該葯採用了叫反義(antisense)療法的新科技,專門攻擊核糖核酸(RNA)病毒如肝炎、西尼羅病毒、諾沃克病毒和相信與非典型肺炎同科的冠狀病毒。這些病毒由單一束RNA組成,RNA乃通訊化學物,基因通常用它來製造蛋白。 專攻病毒 阻其復制 反義葯物是一小節的RNA,它們是攻擊RNA的病毒之倒影,可緊扣病毒重要部分,阻止它在人類細胞中復制。伯格醫生稱:「拉鏈是個好比喻,RNA病毒是拉鏈的一半,如果能用另一半與它結合,就能中和病毒。」 AVI去年在兩星期內研製出一種反義葯物,救活了密爾沃基動物園受西尼羅病毒感染的企鵝。AVI三年來一直在測試反義療法對癌症和循環系統疾病的療效。 加拿大溫哥華的基因研究中心排列出非典型肺炎病毒的基因序列後,AVI只花了十天時間研製出對付非典型肺炎冠狀病毒的反義葯物。 伯格醫生稱:「有了基因排列,只需一至兩星期製成葯物。它是一種聚合體,像基因排列的鏡子倒影。」他說:「我相信它真的會有效,因為我們已研製出對付同科病毒的葯劑。」 雖非十全 最有希望 基因測試已顯示新葯不會干擾人體細胞內任何重要的RNA過程,只針對冠狀病毒的重要部分。伯格稱:「這表示變種不是大問題,該葯劑只攻擊病毒的重要部分,如果這部分變種,轉變會令病毒失效。」 但其中一個難題是,暫時不知冠狀病毒是否引致非典型肺炎的唯一原因。加拿大國家微生物實驗室的普盧默說,只有百分之四十的非典型肺炎患者身上找到冠狀病毒;他本周稱冠狀病毒和非典型肺炎的關系「很弱」。 伯格醫生坦言:「我們未充分了解這種病毒,新療法未必能有效阻止病毒復制,但這是至今為止最有希望對付此病的葯物,因為此葯對其他相關病毒非常有效。」 葯物監管當局可能不願意在缺乏需時數年的全面臨床測試的情況下批出新葯。不過,由於仍未找到非典型肺炎的療法,這意味著當局有更大可能批准在病危患者身上試用新葯。
4. 非典病毒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比較合理的解釋是,雖然非典患者首先在中國被發現,但並不能證明非典病毒源於中國,就好像第一例艾滋病患者出現在美國但不能證明艾滋病病毒就產生在美國。
5. 從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20年間...有發明了什麼
網戀
6. 口罩的發明來源於誰
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就是中國。
13世紀初,口罩只出現於中國宮廷。侍者為防止氣回息傳到皇帝的食物上使用了一答種蠶絲與黃金線織成的巾做成口罩,這就是最原始的口罩。
19世紀末,口罩開始應用於醫護領域。德國病理學專家萊德奇開始建議醫護人員使用紗布罩具以防止細菌感染。
7. 鍾南山院士坦誠的非典真相是什麼
中國疾病防治控制中心首席專家洪濤草率宣布:引起廣東部分地區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基本可確定為衣原體。鍾南山挑戰權威,堅持非典病原體是病毒。
8. 非典時期香包發明人是誰
香包屬於中國傳統上常見的一種小配飾,發明人已經不可考證。
香包古代稱「香囊」,亦稱「佩帷」、「容臭」、「香袋兒」、「荷包」,慶陽俗稱「絀絀」或「耍活」。它是用彩色絲線在綵綢上綉制出各種內涵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圖案紋飾,縫製成形狀各異、大小不等的小綉囊,內裝用多種濃烈芳香氣味的中草葯研製的細末,以作節令志慶、生活實用和觀賞品玩用。
非典時期的香包應該是中醫對裡面的葯材成分進行了調整之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