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學生怎樣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大學生如何培養創新意識和和素質
我的第一個建議是,在學習中,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持續積累扎實的基礎知識,是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根本。良好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是創新成果誕生的良好基點,開闊的視野是大學生進行創新活動條件。優秀的創新成果都是飽含科技含量的,沒有堅實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知識底蘊,是不可能孕育出優良發明的。在大學期間,同學們一定要學好基礎知識,以及本專業要求的基礎課程。其原因是創新成果大都來源於基礎知識的深層次組合。另外,如果沒有打下好的基礎,大學生們也很難真正理解高深的應用技術。另外一個方面,學習的方法、開闊的視野也至關重要。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關鍵要培養科學的學習習慣和思考習慣。我們應該通過學術講座等方
式,使學生開拓視野,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第二個建議是,遇到問題試著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兩個推銷鞋子的推銷員,來到非洲。結果發現這里的人都不穿鞋子的。其中一個叫苦連天,這么個地方怎麼會賣得出鞋子呢?於是打包回去了。另一個卻喜出望外,他喜出望外,多麼大的一個市場啊。如果所有的人都穿鞋子,那麼我的市場該有多大啊。看看,當我們思考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時,得出的結論是不是差別很大?
第三個建議是,多問問題才能更深理解。我想這一點大家在高中的學習生活中的感悟是最深的!
第四個建議是動手實踐。大學裡面有很多實驗,那些都是書本上的知識,但是每當我做完實驗後,感覺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就上了一個層次,真正實踐後就會對其有很深刻的影響,這些只有通過不斷的動手實踐練習才能得到的!
⑵ 組織如何培養創造精神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創造性是優良的思維品質的重要體現,也是健全人格的良好特徵之一。培養創造精神是增強學生人格力量的重要途徑。那麼,如何去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呢?
創造性研究專家托蘭斯1965年指出,教師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應當遵守五條原則:
l、尊重與眾不同的疑問;
2、尊重與眾不同的觀念;
3、向學生證明他們的觀念是有價值的;
4、給以不計其數的學習的機會;
5、使評價與前因後果聯系起來。
1973年托蘭斯根據新的研究成果,得出這樣的結論:最成功的做法乃是必須促使認識功能與情感功能都充分發揮作用,提供適當的結構和動機,並給予積極參加、實踐以及和教師、同學相互接觸交流的機會。
托蘭期列舉了以下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條件:
l、對學生的創造力表現出發自內的喜悅和自豪;
2、和學生真誠相處;
3、為了解學生的優缺點,但不是為了管制學生;
4、不把集體或個人的意見強加給某個學生;
5、創造使學生感到親切和理解的環境等等。
在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時,需要著重抓好如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在教學中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豐富想像力,培養創造力
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成分,因此,發展發散思維對培養創造力有重要作用。例如,通過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的練習,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變通性;鼓勵學生自編應用題,以發展學生思維的獨特性和新穎性;通過課外活動,也可以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
想像與創造性思維有密切聯系。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直覺和靈感都離不開想像的參與。因此,只有發展想像,特別是創造想像,創造力才能得到較好地發展。班主任在豐富學生的想像力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獲得感性經驗,不斷豐富學生的表象。
2、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打開想像力的大門。在教學和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多問「為什麼」,大膽探索,發展好奇心和廣泛的興趣愛好,可以逐步打開想像力的大門,發展學生創造想像的能力。例如,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科技、文藝、體育等活動,不斷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都能為發展想像力創設良好的條件。
3、培養學生大膽幻想和善於幻想的能力,也具有重要意義。
(二)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培養
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不僅和智力因素有關,而且和一系列非智力的個性特徵有關。弗蘭克、巴倫(Frandbarron)的研究認為,有創造性的人具有下列特徵:
1、有獨創性的人喜歡復雜的和某種程度顯得不均衡的現象;
2、有獨創性的人有著更為復雜的心理動力和更廣闊的個人視野;
3、有獨創性的人在做出判斷方面有著更大的獨立性;
4、有獨創性的人更堅持己見和具有支配權;
5、有獨創性的人拒絕把抑製作為一種控制沖動的機制。據教育界多年研究表明,堅持力、自信心、克服自卑感等個性因素,在他們取得成功中有重要作用;此外,還有一種研究表明,有創造力的兒童富有責任感、熱情、有決心、勤奮、富於想像、依賴性小、作品中流露出幽默感和游戲性、愛自行學習、嘗試困難工作、好冒險、有強烈的好奇心、能自我觀察、有高度的獨特反映、興趣廣泛、在工作、社會環境中尋找個人獨立性、愛好沉思、不盲從等。
我們應當在如下三個方面注意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個性。
1、善於發現和正確對待創造型的學生。研究表明,創造力高的學生多數有以下三個特徵:淘氣、頑皮、荒唐和放盪不羈;所作所為時逾常規;處事不固執,較幽默,但注意引導,不要動輒指責。
2、啟發學生向具有高度創造性的人學習。
3、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創造性活動,在活動中發展和培養創造性的個性特徵。
(三)引導學生掌握創造性思維的計謀與策略
引導學生掌握創造性思維的計謀策略,是開闊學生視野,增強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性,誘發學生創造的興趣,增強創造的信心的重要途徑。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創造性思維的計謀與策略列舉如下:
1、拓寬問題。一些很想解決問題的人,由於馬上就縮小問題的范圍而使自己招致失敗,這種情況是常見的。例如,我們不應該問:「我怎樣才能製造出一個更好的捕鼠器?」而應該問:「我們如何才能消除老鼠?」這就為更有前景的方向上進行更為廣泛的搜尋開辟了道路。也許,另一種方法為作出改進提供了更好的機會,甚至會產生某種完全新的方法。
2、把問題分解成一些子問題。這種策略可在覺察到被拓寬的問題之後使用,而且也可以用於各種不同的情境。把問題分解成一些子問題以後,就可以得到一些具體的、明確的問題,這就為從記憶貯存中提取信息這一步驟提供良好的線索。具體說明越清楚,就越有把握提取適當的信息。
3、提出問題。適用於整個問題解決過程的一項策略,是始終不斷地提高問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養成提出問題的習慣。在問題解決過程的不同階段,所提出的問題具有不同的特徵。在「看出問題」階段,提出的問題是:「什麼東西出毛病了」或「還缺什麼東西?」「這些事實是如何相互聯系的?」等等。在產生問題解決辦法的觀念時,提出的問題是:「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有些什麼要求?它的具體規定是什麼?」「我們需要哪種觀念?」,以及一遍又一遍地問:「還有哪些辦法?」在評價各種解決辦法時,應提出的問題是:「必須滿足哪些要求?」「判斷的准則是什麼?」「這種解決辦法是否滿足了這些要求?」
4、中止判斷。中止判斷這一策略是快速聯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它要求加工和評價這兩種運演在時間上完全分開。在產生觀念時進行評價,會抑制提取,觀念常常會「在途中就被攔截」了。在中止判斷期間,所產生的觀念的數量會有顯著增長。而且,研究結果表明,較後產生的觀念往往比前面產生的觀念質量更高些。
5、持續努力。產生觀念的努力不應很快就終止。典型的產生觀念的速度是,在剛開始時最快,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漸漸減慢。在你認為已經完畢之後,你應該問:「還有哪些觀念?」並繼續提出10個觀念。
6、列舉屬性。列舉屬性方法,具有對事物進行重新分類的效果,從而使它們具有更普遍的作用,更適合於不同尋常的用途。例如,如果在列舉一切普通磚塊的用途時離開通常的用途(諸如用作建築材料)的話,那麼就可以列舉出更多的用途來,如可以用來鎮紙或當門墊,可以把它碾碎當彩色粉末等。
7、強迫形成關系。獲得新奇觀念的一種可能的途徑,是迫使兩件本無聯系的事物形成聯系,而且這種聯系是以前所不知道的。例如,問自己:「我怎樣才能把X與Y聯系起來?」輪椅、進鍾收音機和兩棲登陸艇等,就是用這種方法產生出來的。
8、嘗試醞釀。在任何產生觀念的階段之後,甚至在思維者已「嘗試著再出10個觀念」之後,仍然要有一段時間修整一下。這期間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停止前面所做的各種活動。事實上,讓問題歇息一下,而不是忘掉這個問題是很有價值的。大多數創造性天才都證實了醞釀的重要性,醞釀是指在一段時間里停止對問題從事實際的工作,但又保持解決問題的願望。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突然涌現意料不到的好觀念,出現靈感。
9、形成分析。在個體問題解決中,形態分析是經常使用的一種特殊方法。假定一位發明者正在探索創造某些全新的交通方式的可能性,他可能考慮到現在所有運送人員的方式,他可以分幾種維度考慮:
(1)各種支撐交通工具的主要的方面,例如,堅固的地面、鐵軌、水、空氣、油、以及也許還有其他方面;
(2)推進交通工具的能量的種種來源,把人或獸的肌肉的力量排除在外,這些能量來源可能包括:風、汽油、蒸氣、電力,可以磁化的物體、地心吸力、噴流和原子能等。
(3)在運行時人體的姿勢,這可能包括:平躺著、倚靠著、坐著或站著,或者是這些姿勢的組合。如果需要的話,還可以加上其他維度。綜合考慮這些維度,對它們進行組合,就可以得到各種的交通方式,這就可能獲得許多新的交通方式。
10、快速聯想。在問題解決中最廣泛使用的策略,也許當推阿歷剋期、奧斯本1938年首創的快速聯想法,又稱「大腦暴風驟雨」方案。這種方法最初是在集體思維中使用的。但它也可以被個體使用。這種方法在實施過程中,最重要的原則是「推遲評價」,也就是集體的任何成員不能評價任何觀點,包括提出發現觀點的人。第二個原則是在數量中求質量。所產生的觀點越多,那麼其中有些觀點就越有可能是創造性的和有用的。奧斯本在實驗中,以上述原則為基礎,提出了四條規則:
(1)取消批判;
(2)鼓勵「隨心所欲」;
(3)追求數量;
(4)力求組合和改進。這種方法班主任可在班級小組活動和教學中使用,也可鼓勵學生個體使用;
11、引起轉化。上面所討論的10種策略都是有關如何增進觀念的產生方面的,創造性思維的策略還有另一方面,即智力結構中經由轉化而有助於創造性思維的方面。引起轉化的策略很多,主要有:
(1)改編。這里的主要問題是:「我能從另一個來源中借鑒些什麼觀念?」例如一位製造商從婦女的胸罩獲得啟示,而給奶牛生產奶罩。
(2)修改。在修改過程中,我們力圖改進某件東西,或使某種想法比原來的更好些。例如,改用透明的材料製作雨傘,使人們可以透過雨傘看到外面的情景,這會受到人們的歡迎。
(3)替代。用在這里的問題是:「用什麼來代替?」「還有誰?」或「還有哪些方面?」如此等等。阿基米德把王冠放入澡盆中,看它溢出了多少水,從而測出王冠的體積,就是運用了替代的策略。
(4)擴大。我們能否增添、多倍增加或擴大某些東西以期有更好的效果?事實上,這樣做常是合宜的。例如,各種新的發明創造一直在不斷地被加在汽車、電視機和其他產品上。
(5)縮小。我們能否通過把產品做得更小些,或略去某些部分,或把它分成幾部分,以期獲得某些好的效果?在把某些東西改小時,例如手錶、收音機、電腦,無疑有明顯的好處。
(6)重新排列。我們能否通過更改事物的秩序而獲得什麼?更改日程表中的一些事件,可能會更有益。
(7)顛倒事物。這是重新排列的一種特殊的例子。例如,有些機械裝置會因把某些東西顛倒過來,倒置過來或翻轉過來而得到改進。
(8)組合。例如木製的鉛筆上最初是沒有橡皮頭的,是後來有人想到把橡皮頭加上去的。這種方法在創造活動中運用相當普遍。
⑶ 為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我們青少年該怎麼做
為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青少年有如下做法:
1、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創新並不是空中樓閣,需要建立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青少年應該對現有的科學文化知識進行學習。
2、善於觀察和思考,敢於質疑,善於質疑。
創新指的是對現有事物進行改造或者創造新的東西,這個過程需要對現有的一些東西進行質疑。
3、拓寬思維,多角度思考問題。
換個角度看問題,可以使思維能力得到有效訓練,從而形成多維度的思維方式。
4、提高觀察能力和進行創造性思維。
青少年需要善於對身邊的事情進行觀察,並且嘗試對其進行一些創造性的設想或改造。
5、敢於向傳統挑戰、向權威挑戰。
創新意味著變革,不能迷信權威,要有自己的思考,需要敢於向權威挑戰。
6、培養動手能力,積極參加社會實踐。
實踐出真知,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實踐,青少年可以動手嘗試進行發明創造,進行一些科學實驗。
(3)培養發明精神的措施擴展閱讀:
應試為主的教育模式以及傳統教學模式仍然制約著中國青少年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展。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出現了一個可喜的變化:在一些中小學,科學教育課、學生科學素養培養得到了更多重視。
教育界人士表示,創新人才培養必須從小開始。一方面應提高教師綜合能力,改革傳統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和模式;另一方面應將分數與綜合能力、創新能力等統籌考慮,把學生、家長、學校從升學的壓力中解放出來,讓科技創新教育真正成為素質教育的突破口。
⑷ 強化學生發明創造的措施是什麼
培養創造型人抄才,尤其是要培養從事發現或發明活動的創造型人才,就必須要培養他們嫻熟地掌握和應用發現的方法或發明的方法。在活動中,適當地開展發現方法與發明方法的訓練。遵循正確的途徑可以使你的發明變得簡單、易行。
⑸ 怎麼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的核心,要求人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積極、獨立地思考問題,主動探索,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培養創新精神呢?
5.創造實質上是一種冒險,因為否定人們習慣了的舊思想可能會招致公眾的反對。一種合理性冒險,可以最大程度地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
6.在工作或者學習中,要做到永不自滿。一個有很多創造性思想的人,如果害怕去想另一種可能比這種思想更好的思想,或已習慣了一種成功的思想而不能產生新思想,那麼他就永遠不能進步。
⑹ 如何培養發明創造能力
你好,發明創造是建立在你豐富的知識儲備上的,有了大量的知識儲備,再加專上善於觀察、總結屬分析,才會有發明創造。
發明創造能力是一個抽象的東西,需要一步一步來,首先要掌握科學高效的閱讀方法,博覽群書,提高知識儲備量。
我們傳統的閱讀,閱讀速度在200-300字左右每分鍾,理解記憶的能力也較差一些,這種傳統的閱讀方法對我們的學習生活是有很大制約的。
我通過練習「快速閱讀」來激發右腦潛能,提高閱讀能力、學習能力,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我們「腦、眼」潛能,培養閱讀者直接把視覺器官感知的文字元號轉換成意義,消除頭腦中潛在的發音現象,越過由發聲到理解意義的過程,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式,實現閱讀提速、整體感知、理解記憶的飛躍,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
用軟體參加訓練,每天堅持練習1-2個小時,30天左右的時間,可以提高我們的閱讀速度5-10倍,達到3000字左右每分鍾的閱讀速度、記憶、理解、思維、注意力等這些能力也相應的會得到很好的提升,最終提高學習效率、學習能力,走向成功。
⑺ 培養探索精神的方法有哪些
科學家愛迪生說過:「世上一切都是迷,一個迷的答案即為另一個迷。」他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最終成為一位擁有1000多項發明的發明大王。
科學探索已隨著歷史的發展衍生出一種精神,引領人類不斷進步、發展。
嫦娥,一個神話的名字,牽起了中國人一個神話般的夢。飛天,一個夢一般的名詞,灑在了每一個華夏兒女的心頭。
我們作為祖國的未來,將來將擔當起建設祖國的重任。而要為炎黃子孫續上這跨越千年的飛天夢想,我們就需要有探索精神。那麼,我們如何培養自己的探索精神呢?
(1)不怕失敗
探索未知世界,創造發明專利,不可能一帆風順,必定會伴隨著坎坷、失敗與挫折。諾貝爾等科學家那種鎖定目標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是他們獲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今天,我們在社會變革的途程中,不管進行哪方面的改革創新,都需要繼續和發揚這種不懈探索與拼搏奮斗的精神。有的同志在工作和學習中,一遇困難與挫折,馬上就打「退堂鼓」,這樣又怎麼能有所發明、有所創造呢?
(2)善於總結
我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成為現實是有條件的,即在科學探索、開拓創新中,不僅要有不怕失敗的精神和抗挫折能力,更要有善於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的智慧。吃一塹長一智,認真從失敗中獲取教益,在探索中改進方法,不斷走出失敗、超越失敗,最終才能獲得成功。
(3)堅定信心
探索精神要面對的一個新奇的世界,也是一個充滿風險的地方。如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就要冒很大的風險。宇航員在火箭發射前,往往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因為火箭發射總是與風險相伴,一旦發射,任何小問題都可能讓宇航員失去生命。
比如1986年,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在升空後73秒後因為一個密封圈的故障爆炸,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而發射時產生的超重,對宇航員的生理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因此,一位宇航員必須具有過人的勇氣與自信。
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以他超人的勇氣與自信,出色的完成了任務。後來,他在采訪中說他之所以能戰勝壓力,不僅是因為平時嚴格的訓練,還因為他堅信發射成功的自信與勇氣。
(4)實現理想
遠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是一切探索者的必備條件。馬克思和恩格斯,懷著為人類解放而斗爭的崇高信念和遠大理想,致力於社會發展規律的研究,發現並揭示了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本質因素,創立了馬克思主義。這說明了理想和信念是人類成功的強大驅動力。
(5)認真專注
作為工程師,在「嫦娥一號」發射前,發射中心的每一位工作人員依舊在不倦地檢查每一個細節。因為如果發射後出現問題,就沒有挽回的餘地。
探索就是這樣,必須高度地認真細心,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成功率達到最高。任何一點的失誤,都有可能導致失敗。
我們應該滿懷信心,堅定信念,憑借自己的勇氣與智慧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實現遠大的理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繼承、發揚這一能體現人類最寶貴、最偉大價值的探索精神。
⑻ 青少年培養創新精神要做到什麼
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奉獻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然後要有創新意識。立足實踐,堅持革命的批判精神,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同時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相結合。
再者要努力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修養,堅持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創新精神,就是會動腦筋,而不是死記硬背。會創新精神的,在搞研究,搞發明上會有很多希奇古怪的念頭,能刺激出很多新東西,要是不從小培養,不會創新,搞個研究發明的,只會往死路上用蠻力,能搞什麼?
先把基礎知識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