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淺談如何引導小學生繪畫創作
繪畫活動從幼兒塗鴉期便開始了。塗鴉對兒童來說一種行為的嘗試,一種情緒的發泄,是一種快樂。它也是一種自發的、封鎖秩序的初級繪畫創作,它對鍛煉兒童動作的直協調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繪畫創作逐漸過渡到符號表現期、自由表現期,而進入小學階段的兒童隨著知識的增加,認識事物的能力逐漸加強,求知慾也越來越強烈,繪畫創作具有明顯的個人思想傾向。這階段的美術教育至關重要。繪畫繪畫創作對小學生來說是一種開發智力的培養性情的有效方式,是基本的素質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它有利於學生身心智力的全面發展,創作的結果直接體現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小學生繪畫創作有一個認識的過程。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布魯納指出,兒童認識的發展進程是兒童依次掌握「動作性模式」、「映象性模式」和「象徵性模式」這三種表象模式的過程,它適應小學生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同時,小學生繪畫創作也有個人興趣的制約,教師要從學生「學什麼」、「怎樣學」的問題入手來激發學習學習興趣,讓學生由「被動」變「主動」,由機械的接受知識變為有選擇的接受知識,作為美術教師,該如何引導學生進行繪畫創作呢?現根據我多年的教學實踐初步總結以下幾點:
一、鼓勵學生大膽嘗試
小學生天性活潑,思維豐富敏感,更富於幻想,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在繪畫上尤為體現出兒童的心理特徵。而教師在指導學生創作時,如認識不足,不能合理地評價學生創作中一些新奇怪異的東西,不能以兒童的心態去看待兒童畫創造,或說學生畫得不像,或說學生亂畫,或質問學生到底畫的是什麼等。學生創作本是無意的,是自然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師的懷疑質問態度,會無形中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拘束、謹慎感,淹沒了兒童創作的靈性,使學生產生畫畫難的感覺。
兒童美術教育的基本方法是啟發和誘導,教師尊重學生、順應學生心理生理發育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要避免使用成人化的模式。否則將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壓抑其創造力的發展。在指導學生繪畫創作時,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線的彎曲、形的變化、物的誇張等,教師都不能加以強求,應順應自然,積極鼓勵學生把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想的東西大膽地畫出來。教師只需在思想上引導學生健康向上,整體把握畫面把學生創作時不規則的點、線、面全面貫通、呼應、完整起來。
二、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俗話說:「信心是成功的標志」。繪畫創作同樣需要信心。小學生在繪畫創作中極易、受到周圍環境和自身情緒的影響。從教育角度上來看,教師要善於造就一種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受到感化和熏陶,產生感情上的共鳴,使學生充滿興趣和表現欲。在這種環境中,可把學生吸引過來,削弱周邊環境和自身情緒的影響。教學時,教師應著力於學生生活,盡量使用學生感興趣的體裁、新穎的材料,創設猶如講故事、猜謎語、兒歌、游戲等自由快樂的環境,應用誇張的表情、幽默的語氣去吸引學生,使學生感到興奮、充滿信心。
學生在繪畫創作時,也會受到知識的局限。「見多識廣」,小學生知識面也是不斷增加的。教師在指導學生繪畫時,強結合電化教具,讓學生欣賞一些美術作品,介紹一些優秀的兒童畫,把畫中的技法知識,色彩應用等傳授給學生。教師應多舉實例,多作示範,讓學生懂得其操作過程。如兒童紙版畫創作,教師只要把製作過程、製作方法作個示範,學生看後則一目瞭然;其次,也可組織學生多參觀各種美術展覽等,這樣,學生在創作中不會感到束手無策,增強了自信心。在學生創作過程中,教師決不能過多批評訓斥,應多加以肯定和鼓勵,使學生胸有成竹,信心百倍。
三、引導學生積極思維
教師應時注意的是充分發揮學生的天性,盡最大努力減少一切不利於兒童自由繪畫創作的精神束縛,應不失時機地誘導、啟發學生大膽創作、培養其想像力。
目前,我國的美術教學模式大多是處於「因師設課局面,」其一,以「簡筆畫」代替兒童畫教學;其二,純粹的臨摹課代替兒童畫教學;其三,以藝術家們在繪畫中創造出來的變形形象替代兒童畫中想像和創作的形象。這些指導方法容易使兒童畫形象概念化,畫面單調、生硬,使兒童畫發展陷入一個狹窄閉塞的空間,抑制學生思維的發展。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首先,應設法讓學生對創作的課題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應根據學生生活實際,擬題新穎,切合實際,能讓學生回憶與想像;其次,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所謂教學情境,就是教師為挖掘學生潛在的智慧而創設的一個場,這個場是以「情」和「境」為依託,以促進學生的發展和學習的興趣為前提,以培養創造力為關鍵,以情感潛能為媒體,以思維訓練為手段來達到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目的。良好的教學情境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再次,促進小學生創作思維,還有場所的要求,材料的要求,語言的要求等,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因勢利導。
四、幫助學生獨立表現
讓學生信心十足地去想像,大膽去畫都要老師精心引導,都是為幫助學生獨立表現、獨立創作服務。
少兒猶如一顆幼苗,苗期管理要依據自然法則精心培養,如果教師一心培養小神童、小名人,急功近利,拔苗助長,可能全使學生身心健康受到影響,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幫助學生獨立表現是至關重要的。培養學生獨立創作才能體現學生思想,反映學生生活,獨立表現才能使學生認識能力、分析綜合能力逐漸加強,才能使學生繪畫水平不斷提高。當學生在創作過程中遇到疑難時,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從不同側面加以引導,結合作品欣賞、作品分析、技法、講解、材質使用介紹等方式,增強學生獨立表現能力。
指導兒童繪畫創作的方式大同小異,教師要以素質教育為導向,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在教學上真正體現「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重在啟發」的原則,極務開發學生潛能,訓練和提示學生學生生理心理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
總之,指導學生繪畫創作應多給予肯定的贊揚,不要要求過高,對學生創造的作品不要干涉過多,限制過死,批評過重,否則會壓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展,正如盧梭所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就會造成一些果實早熟,他們長的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會腐爛。」因此,美術教師在指導學生繪畫創造時,應及時給予鼓勵和幫助,讓學生最大程度地把想像力、創造力體現出來,最終達到美育的目的。
⑵ 新古典主義繪畫創造的是一種什麼樣的美
新古典主義於19世紀上半期發展至頂峰。19世紀時,法國繪畫在造型藝術中取得了壓倒一切的地位。科學的飛速發展進步使人們既渴望發明和創新,又不斷地產生厭倦,這就造成了欣賞趣味上的巨大差異,並行成各派挺起、大放燦爛之花的繁榮局面。
隨著大革命的到來,藝術傾向從表現女性的肉感變為顯揚視死如歸的堅強。追求共和制的資產階級以歷史上的羅馬作為借鑒,本是再自然不過的;龐貝古城的出土更激起對古典藝術崇拜的狂熱;而新古典主義的傑出代表是大衛連續展出三副歌頌古代英雄的力作《荷加斯兄弟的宣誓》、《蘇格拉底之死》、《布魯圖斯》,無疑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新古典主義,首先是遵循唯理主義觀點,認為藝術必須從理性出發,排斥藝術家主觀思想感情,尤其是在社會和個人利益沖突面前,個人要剋制自己的感情,服從理智和法律,倡導公民的完美道德就是犧牲自己,為祖國盡責。藝術形象的創造崇尚古希臘的理想美;注重古代藝術形式的完整、雕刻般的造型,追求典雅、莊重、和諧,同時堅持嚴格的素描和明朗的輪廓,極力減弱繪畫的色彩要素。
「新古典主義」的「新」在於借用古代英雄主義題材和表現形式,直接描繪現實斗爭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緊密配合現實斗爭,直接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服務,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傾向。它與古代藝術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如達維德的《荷拉斯兄弟之誓》,這幅畫明顯表現出庄嚴、雄偉的希臘和羅馬藝術的影響,對公民道德 加以頌揚,又同法國革命的步調一致,引起了資產階級的強烈共鳴。
新古典主義又不同於17世紀盛行的古典主義,它排擠了抽象的、脫離現實的絕對美的概念和貧乏的、缺乏血肉的藝術形象。它以古代美為典範,從現實生活中吸取營養,它尊重自然追求真實,以及對古代景物的偏愛,表現出對古代文明的嚮往和懷舊感。
⑶ 如何用畫畫表達發明創造
就是說在繪畫的過程中在遵循繪畫的一般規律的前提下,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創造回性的繪畫,創造不等於憑空捏答造,任何東西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根源,這就需要平時的積累(如:知識,創作元素也就是資料的積累),如果想在一幅畫上體現自己的思想創造,首先得有一個主題,為了主題而進行的元素分配,並不是生搬硬套,要提取精華,再加以美的原則,繪畫最重要的就是體現美和思想,這些只是我自己在繪畫過程中搜積累的一點經驗,,
⑷ 趙麗華的圖畫創作
「梨花教主」趙麗華轉行當畫家。自2012年6月份至今,她已創作了約500幅繪畫作品,其中有些被網友收藏。2013年1月份,她還受邀參加在北京舉辦的第五屆亞洲藝術博覽會。她說:畫畫將是她今後人生的主要方向。
寫詩的她,人到中年瘋狂愛上繪畫。自2012年6月份至今,她已創作了約500幅繪畫作品。她就是曾經因「梨花體」詩歌而備受關注的女詩人趙麗華。
華西都市報記者聯繫到趙麗華,對於「轉行」畫畫,趙麗華說:「我現在很堅定認為,畫畫讓我找到了下半生的人生方向和擺脫孤獨的方式。當然也不是說,今後就此再不寫詩了,當然精力重點會放在畫畫上面。」
⑸ 什麼是繪畫創作
繪畫創作指的是畫家用繪畫的形式表現思想、情節、歷史事件等不同於別人或以前沒有表現過的繪畫作品及該繪畫過程。
在繪畫創作過程中,畫家要通過構思,調動思想、繪畫技巧、繪畫語言等。因此,繪畫創作是很艱辛的勞動。
⑹ 怎樣寫繪畫作品創意說明
通過簡短的描述,寫出這幅畫的最主要的精髓和所表達的含義。
繪畫(Drawing 或Painting)在技術層面上,是一個以表面作為支撐面,再在其之上加上顏色的做法,那些表面可以是紙張或布,加顏色的工具可以通過畫筆,也可以通過刷子、海綿或是布條等,也可以運用軟體進行繪畫。
在藝術用語的層面上,繪畫的意義亦包含利用此藝術行為再加上圖形、構圖及其他美學方法去達到畫家希望表達的概念及意思。
繪畫在美術中佔大部分。
中文名
繪畫
外文名
drawing 或 painting
元素
點、線、面、體積等
表面的例子
紙張、布、木材等
作用
陶冶性情等
快速
導航
理論基礎繪畫類型繪畫體系中國繪畫史
釋義
繪畫(painting)在藝術層面上,是一個以表面作為支撐面,再在其之上加上顏色的行為,那些表面的例子有紙張、油畫布(canvas)、木材、玻璃、漆器或混凝土等。在藝術用語的層面上,繪畫的意義亦包含利用此藝術行為再加上圖形(drawing)、構圖及其他美學方法去達到表現出從事者希望表達的概念及意思。
1、造形藝術的一種。用色彩和線條在紙、布、牆壁或其他平面上繪寫事物形象。明朝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藝主書、計、射、御,而博弈、繪畫諸工附之。」魯迅《書信集·致李樺》:「就繪畫而論,六朝以來,就大受印度美術的影響,無所謂國畫了。」沈從文《從文自傳·預備兵的技術班》:「若機會許可他上外國去學藝術,在繪畫方面的成就,會成一顆放光的星子。」
明 張宏《西山爽氣圖》(局部)
2、作畫。唐韓愈《進撰表》:「乾坤之容,日月之光,知其不可繪畫,強顏為之,以塞詔旨。」宋蘇軾《怪石供》:「今齊安江上,往往得美石,與玉無辨,多紅黃白色,其紋如人指上螺,精明可愛,雖巧者以意繪畫有不能及,豈古所謂怪石者耶?」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燈節》:「各色燈彩多以紗絹、玻璃及明角等為之,並繪畫古今故事,以資玩賞。」魯迅《且介亭雜文·連環圖畫瑣談》:「沒有和地球一樣大小的紙張,地球便無法繪畫。」
繪畫,按工具材料和技法的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分為中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畫、水粉畫等主要畫種。中國畫又按技法的工細與粗放,分為工筆畫和寫意畫。版畫又根據版材的不同,分為木版畫、銅版畫、紙版畫、石版畫、絲網版畫等;版畫還依製版方法和印色技法分類,常見的有腐蝕版畫、油印木刻、水印木刻、黑白版畫、套色版畫等。
⑺ 如何培養幼兒的繪畫創造意識
(一) 在日常生活中逐漸豐富幼兒的內在儲存。
因為儲存的圖示越多,幼兒可想像的內容越豐富。因此,我們經常通過組織聽故事、看動畫片、欣賞各種動物的圖片、卡通圖案、組織外出參觀、散步等,不斷積累幼兒的內在儲存,提高他們觀察美、發現美、表現美的能力。如:幼兒在看過「建築藝術」圖片展後畫出了各種《有趣的房子》;看了動畫片《貓和老鼠》後畫出了《小老鼠的故事》等。這些畫線條簡單,但有各種動態和情節,幼兒的想像得到了充分地表現。
(二) 建立新方法
l、線
齊白石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尖銳地指出了模仿繪畫的害處,有個性的線畫出風格迥異的作品。以往教學方式提倡幼兒畫直線來表示物體,越直越美,孩子們的創造意識被控制,同時也出現了許多問題。因此,在孩子創作中,教師要以線作為創作訓練的重點,一個事物不要給予框死,應用以誇張、變化、添加、裝飾等方法來處理,讓幼兒創作出一個個新穎的形象。因此,在孩子創作中,教師要以線作為創作訓練的重點,一個事物不要給予框死,應用以誇張、變化、添加、裝飾等方法來處理,讓幼兒創作出一個個新穎的形象。提倡幼兒用賦有質感的線條來刻畫所描繪的事物。一位老師在繪畫活動《未來的房子》中,孩子們喜歡用直線畫長方形樓房。然而,同年級的另外一位老師則鼓勵幼兒用另外的線條來,繪畫更多形狀的樓房。這樣,幼兒的創造意識被激活了於是:「蘑菇房、兩用房、樹屋、空中房等等」在幼兒的筆下誕生了。
2、形
在幼兒非常喜愛的美術活動中,他們具有純真的想像和豐富的創造力。如今,幼兒觀察物體最大的特點就是把它誇張、變形。這是孩子們特有的感覺,為他們的創造想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什麼都急於去嘗試,非常願意表現,沒有束手束腳的顧慮,所以很多幼兒不會去考慮物體比例的正確與否,只會通過自己的創造想像把眼前所見的物體進行誇張、變化出來。如畫《快樂的小丑》幼兒會把手、腳都畫得很長、很細,身體很小、頭很大、衣服、五官畫得很誇張等等。因此,我們教師要根據幼兒自由大膽的特點,讓他們運用誇張的造型變化,進行想像畫創作。通過教師提問,鼓勵,幼兒展開了豐富的想像,並畫出了誇張、與眾不同的物象。因此,在繪畫活動中教師應多提問、多肯定幼兒,引導他們將現實的物象任意誇張、錯位、變形、組合、打亂、改動……從而萌發每個孩子的想像意識。
3、色
美術教學中色彩的美觀對兒童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幼兒時期,他們最喜歡在隨意的塗抹中體味色彩對視覺的沖擊;體味創造的成就感;體味快樂;這種體味是審美的搖籃。但對孩子們不要給予指定用色方法,讓幼兒憑自己的情感大膽創造想像,塗上自己喜愛的色彩,給他們自由想像的空間。如畫《我心中的太陽》,老師讓幼兒自由想像太陽的顏色。你覺得是什麼呢?幼兒可以隨意用色。在畫的過程中可以啟發孩子:「你為什麼喜歡這顏色?」因此,孩子們的創造意識就體現出來了,使他們的想像力更加豐富、更有創意。
(三)善於啟發和引導,精心設計活動環節。
傳統的美術教學只注重技能的訓練和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幼兒的觀察、思維、想像的培養。培養出的幼兒思維單一,藝術表現模式化、固定化,只會求同,不會求異,不敢創新。新《綱要》中說「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因此,作為教師在活動中應處於主導地位,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老師還必須了解幼兒,幼兒的生活世界與大人相比是淺顯簡單的,生活經驗缺乏的他們理解語言符號的能力相對較弱,因此,我們在美術教育活動中根據教材特點,選擇與幼兒生活相近相關的、富有啟發性的語言,幫助幼兒理解創造意圖,使幼兒的創造活動基於教材之上,又發散於世界無限空間之中。比如,老師教幼兒畫《神奇的魚》時,先和幼兒一起談談我們在電視里或別的地方看到了哪些魚,啟發幼兒回憶魚兒生活的地方和魚的基本特徵,孩子們根據對自己生活經驗的回憶,爭先恐後地說:魚是生活在水裡,它游的時候,尾巴也會跟著搖去,它還有控制方向的魚鰭等等。最後他們設計出的魚,造型奇特且動作富有變化,情節頗具童趣,表現出極有個性的創造。幼兒心理具有泛靈性的特點,在他們幼稚的心裡,世上的一切物質和人一樣是有生命、有喜怒哀樂的,在語言中經常採用擬人比喻的方法向幼兒闡明創造意圖,這種方法可以讓繪畫內容與幼兒生活連接,使他們產生豐富的想像與創造。當我們把太陽叫做太陽公公時,幼兒便給太陽畫上鬍子。面對豐富多彩的語言,幼兒更感興趣更易理解,生動、形象的描述,不僅有助於幼兒理解創造意圖。更有助幼兒浮想聯翩。孩子們的繪畫過程不但給予了他們動手操作的樂趣,而且也是一種快樂的創造。他們具有表現形象的潛在能力,由於幼兒的年齡小,認識不完全,常常會把局部不同特徵的事物混在一起,組成新的、非現實的、怪異的形象,有的反倒會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只是,幼兒不能明
⑻ 如何創造出自己的繪畫風格
繪畫風格的形成靠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天賦還有不懈的努力,有關的解釋如下:
一、簡介繪畫風格:
繪畫風格是表現了強烈的個人特徵及審美感受.就像同一處風景,在每個人的感受中都不相同,有的人會把色彩畫的非常濃烈,而有的人則畫的淡雅,還有的人卻畫的只能意會不可言傳。還有構圖,繪畫手法等多個方面來體現出繪畫者的個人特徵和審美感受。
二、關於如何創建屬於自己的繪畫風格應該注意的事情:
繪畫風格的形成有很多因素,包括畫家的成長歷程、性格特徵、興趣愛好以及修養和學問。
繪畫風格的形成,在形式上有很多種類,比如繪畫的題材、常用的標志性符合、常用的色調、特有的肌理效果以及筆性的特徵等等。
繪畫風格的形成是一件相當艱難的事,因為它形成的過程相當復雜,它可遇而不可求,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並且它講究的是「師出有承」、「筆筆有出處」,而不是憑空臆造的「閉門造車」。
同時,繪畫風格的形成也是一件十分簡單的事,說白了,只要不厭其煩地重復同一主題、同一色調、同一標志性符合、同一肌理效果的畫法,時長日久必定會成為自己特有的風格,或者說,只要有人見到此種特徵的作品,就基本上可以斷定是出自誰人之手。
但是,當畫家的風格特徵太過明顯,又將出現另一種新的困境——難免給人千篇一律之感。假如一個畫展,畫家展出一百幅作品,但全都是一模一樣的風格,必定會讓人產生審美疲勞,這等於只看一幅就已經看了全部。像這種「窺一斑而見全豹」的作品,實在沒有多大的意義,畢竟物以稀為貴,如果見多了,久而久之便見怪不怪了。
最後,還不得不指出的是,畫家的風格雖迥然各異,但也有境界的高低之分。以上所說的題材、色調、符號、肌理等因素,都是比較膚淺的層次,只能屬於小乘境界。真正的高層境界還是要回歸到筆性,回歸到修養,回歸到學問,至於畫家能否做到這一點,全憑自身的天賦和努力。
⑼ 怎麼進行繪畫創作
我給你說一下我的創作經驗,一開始就想憑空創作是不太可能的,想提高這方面的水平有一個比較最快的途徑,就是半臨摹半原創。那些大師憑空畫出的那些精彩作品其實大多都是以前他曾經畫過的東西,然後通過豐富的繪畫經驗,加上其他元素用另一種形式表現出來,所以也並不是完全的憑空想像,只不過是他們畫的東西比較多,掌握的表現手法比較多,這樣在創作時有一個龐大的「資料庫」來支持,腦子里想到一個東西馬上就能通過筆表現出來。
普通人想創作的話可以拿一些大師的作品來參考,象我是從國外的技術交流網站來找素材參考的,最常去的是CGTALK,這里星級比較高的作品都是我收集的目標,因為是各國高手評選出來的,繪畫手法和品質都是得到高手承認的,學習這樣的作品可以更快的進步。
參考方法是最重要的,一副好的作品可學習的地方有很多,比如構圖、色彩搭配、圖案設計等等,開始時可以先找些自己喜歡的作品,先只學習這幅畫的某一方面,比如只學習它的色彩搭配,然後你就可以把這套顏色應用到另一副作品中,直到完全掌握了這套顏色的用法,這樣在以後創作中可以直接套用大師級作品的用色方案,好看的配色有很多人都會參考,只要用了馬上就會出效果。再比如你喜歡另一幅作品的構圖,然後你就可以根據這個構圖重新構思一張作品,可以簡單的把場景換一換,比如把山換成大樓,河換成小路等等,最後只為掌握這種構圖方式。
按照上面這種方式一邊參考一邊創作,進步會很快,如果只是憑自己想像的話,繪畫水平是永遠提高不了的,因為創作思路始終停留在自己能想到一些東西。只有不斷學習高手的技法,然後把他們的技法溶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才是最有效的,最節省時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