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之家的名子叫什麼

發明之家的名子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1-06-26 23:47:16

❶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家的名字

造紙術是漢代蔡倫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是宋代畢升發明的。

指南針的始祖——司南指南針的始祖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它是用天然磁石製成的。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在歷史上都沒有留下具體的姓名。

一、造紙術——蔡倫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即按書寫需要裁好的絲織品)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

倫乃造意(發明、創造)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先搗製成漿,取膜而去水,後晾乾,而製成紙。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

二、火葯——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

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葯,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葯的發明。

煉丹家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學方法,但是他們的方向是求長生不老之葯,火葯的發明是副產品。煉丹家對於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葯,在使用之前,常用燒灼的辦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減低,這種手續稱為「伏火」。

唐初的名醫兼道士孫思邈在「丹經內伏硫磺法」中記有:硫磺、硝石各二兩,研成粉末,放在銷銀鍋或砂罐子里。掘一地坑,放鍋子在坑裡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實。把沒有被蟲蛀過的三個皂角逐一點著,然後夾入鍋里,把硫磺和硝石起燒焰火。等到燒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來炒,炒到木碳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還沒冷卻,取入混合物,這就伏火了。

三、活字印刷術——畢升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北宋慶歷間(1041年-1048年)中國的畢升(970年—1051年)發明的泥活字,標志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元代王禎成功創制木活字,又發明了轉輪排字。明代中期,銅活字在江蘇南京、無錫、蘇州等地得到較多的應用。

四、指南針的始祖——司南

司南是最早的磁性指向器。「司南」之稱,始於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終止於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因為司南古義不斷演化,使它與一系列的古代發明結下了不解之緣。

記載司南的最早的文獻是《鬼穀子》,其中寫道:「鄭人之取玉也,必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謀篇)從《鬼穀子》中的記載可以看出,鄭人去「取玉」,必須要帶上司南,就是為了避免方向的迷失。

(1)發明之家的名子叫什麼擴展閱讀

四大發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觀點,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及印刷術。

此一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艾約瑟提出並為後來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普遍認為這四種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四大發明來華傳教士、漢學家艾約瑟最先在上述三大發明中加入造紙術,他在比較日本和中國時指出「我們必須永遠記住,他們(指日本)沒有如同印刷術、造紙、指南針和火葯那種卓越的發明。這個發明清單被後來的著名英國生化學家、歷史學家和漢學家李約瑟發揚光大。

❷ 古代四大發明家的名字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家的名字分別是張衡 、蔡倫、畢升、杜詩。

1、畢升

北宋慶歷間(1041年-1048年)中國的畢升(970年—1051年)發明的泥活字,標志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

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元代王禎成功創制木活字,又發明了轉輪排字。明代中期,銅活字在江蘇南京、無錫、蘇州等地得到較多的應用。

2、蔡倫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即按書寫需要裁好的絲織品)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

倫乃造意(發明、創造)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先搗製成漿,取膜而去水,後晾乾,而製成紙。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

3、張衡

東漢時期,也就是距今約一千八百多年前(公元117年),一台利用水力推動運轉的大型天文儀器――「水運渾象」在東漢的京都洛陽製造成功。

相隔二十年後(公元138年),安置在京都洛陽的又一台儀器――「候風地動儀」,准確地報告了西方千里之外發生的地震。這標志著人類開始了用儀器記錄研究地震的新紀元。

4、杜詩

東漢機械工程家。字君公。河南汲縣(今河南)人。光武帝時,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陽太守時,創造水排(水力鼓風機),以水力傳動機械,使皮製的鼓風囊連續開合,將空氣送入冶鐵爐,鑄造農具,用力少而見效多。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張衡

網路-畢升

網路-蔡倫

網路-杜詩

❸ 中國的發明家叫什麼名字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出現在宋金對持的年代,在我國的北方有一支游牧民族那就是蒙古鐵騎,在虎視眈眈地窺視著宋金對持的局面。開始他們進行著邊境上的騷擾,以搶奪為目的,成吉思汗征服汗民族最大的障礙是軍隊的後勤保障。因為蒙古人生活習慣和漢人不一樣,他們離不開鮮奶和牛羊肉,飲食習慣更是先白後紅,把鮮奶看的無比珍貴,離了這兩樣食品是無法生存的。

在備戰前期蒙古大將慧元從太陽曬干牛奶的啟示中發明了奶粉,幾百斤中的牛奶烤乾後做成奶粉
問題補充:幾百斤中的牛奶烤乾後做成奶粉也就十幾斤重,幾百斤的牛烤成肉鬆也就幾十斤重,用它做軍糧搭在馬背上,只要有水的地方就能生存。利用這種發法能生存長達幾個月之久。

做為非常珍貴的軍糧不是人人都能享用的,只有在大漢親兵在執行非常任務時享用。分發給每個士兵都要有大將以上將軍手寫字條給某某小分隊幾元。因為奶粉是慧元大將發明的,所以以元為計量單位。後來流傳到貴族和民間。那時的儲存量不是以現在的黃金為出儲存單位,是以奶粉為儲存單位。計量錢的多少,所以紙幣出現的年代是中國宋末元初,開始一元兩元以奶粉的儲存量為單位,叫元是感謝慧元的偉大發明!起國號為元朝也因與此!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出現在中國宋金對持的年代,是聰明的慧元發明的!所以一般的錢都叫元!開始是以儲存奶粉為計量單位!
奶粉和肉鬆的發明人叫慧元,紙幣,火炮都是那時候中國人發明的。

❹ 古代發明家的名字和他們的發明

1、畢升——活字印刷術

畢升(約-1051)湖北蘄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黃岡市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人,北宋布衣。我國古代偉大的發明家。其發明活字印刷術,比德國人古騰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

宋初為杭州書肆刻工。宋慶歷年間(1041—1048),他根據實踐經驗,發明膠泥活字印刷技術,即在膠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燒硬後,便成活字。這一技術未及推廣,畢升就去世了。他的字印為沈括家人收藏,事跡見於沈括的《夢溪筆談》。

活字印刷術具有一字多用、重復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時省力、節約材料等優點,比整版雕刻經濟方便,是印刷技術史上的一次質的飛躍,對後世印刷術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與指南針、火葯、造紙術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1990年在湖北英山縣發現畢升墓碑。

❺ 中國發明家叫什麼名子都發明了那些東西

張三豐發明了太極拳…呵呵
據我所知,只有魯班發明了鋸子,張衡發明了地動儀,葛洪發明了思南,蔡倫發明了造紙,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

❻ 四大發明家的姓名

1,張衡
東漢時期,也就是距今約一千八百多年前(公元117年),一台利用水力推動運轉的大型天文儀器――「水運渾象」在東漢的京都洛陽製造成功。相隔二十年後(公元138年),安置在京都洛陽的又一台儀器――「候風地動儀」,准確地報告了西方千里之外發生的地震。這標志著人類開始了用儀器記錄研究地震的新紀元。

2,蔡倫
紙的發明家蔡倫的名字也許鮮為人知。與他的重大發明相比,他在西方受到忽視的程度的確使人瞠目,有些大部頭的網路全書里甚至沒有一篇短文提及到他,他的名字在標準的歷史教程中也很少提到。由於紙的重要性顯而易知,所以有關蔡倫史料的缺乏會使人們認為他這個人物是純屬虛構。但是經過仔細研究就清楚地說明蔡倫確有其人。
連續開合,將空氣送入冶鐵爐,鑄造農具,用力少而見效多。

3,畢升
姓名:畢升

國家或者地區:中國

學科:發明家

發明創造: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

畢升(?- 1051)中國古代發明家。徽州(今安徽歙縣)人。在唐代發明雕版印刷術的基礎上,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8年),平民畢升創造了活字印刷術。這是中國對於世界文明的發展所作出的又一偉大貢獻。畢升用一種細膠泥刻成單個反體字,一字一印,字的筆劃凸出的高度像銅錢的邊緣那樣厚薄,字刻好後,把印泥放入火中燒硬。然後取一塊鐵板,在上面塗一層松脂、黃蠟和紙灰等製成的固著劑,再將一個鐵框放在鐵板上,把要印的文字一個個有序地排列在鐵框放在鐵板上,把要印的文字一個個有序地排列在鐵框內。排滿了字的鐵框就為一版,放到火上烘烤,等脂蠟稍稍熔化,就用另一塊很平的鐵板壓在字面上,字面即被壓平,待其冷卻後,泥活字便粘在一起,成為活字版了。這樣的活字版即可施墨鋪紙印刷。印完之後,再經烘烤,取下活字,又可再用。

我國是最早發明印刷術的國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現在的木板水印畫仍用此法,統稱為「刻版印刷術」。刻版印刷術的前身是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五世紀出現的拓印碑石等方法。造紙和制墨等生產技術出現以後,逐漸發明了刻板印刷術。到了唐代,刻板印刷在我國已非常盛行,並先後傳至朝鮮、日本、越南、菲律賓、伊朗等國,影響到非州和歐州。公元十一世紀以後,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印刷術出現了許多重大的改革和發明。宋代慶歷(公元1041年)間,畢升首創泥活字版,使書籍印刷更為方便。據沈括的《夢溪筆談》記載,畢升發明在膠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為燒硬後,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鐵框的鐵框的鐵板上敷一層攙和紙灰的松脂蠟,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熱,使蠟稍溶化,以平板壓平字面,泥字即因著在鐵板上,可以象雕板一樣印刷。此外,他還研究過木活字排版。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比整版雕刻經濟方便。

4,杜詩

杜詩
中文名稱: 杜詩

又名: 字君公

性別: 男

所屬年代: 漢代

生卒年: ?—前38

生平簡介

杜詩,(?-38)東漢機械工程家。字君公。河南汲縣(今河南)人。光武帝時,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陽太守時,創造水排(水力鼓風機),以水力傳動機械,使皮製的鼓風囊連續開合,將空氣送入冶鐵爐,鑄造農具,用力少而見效多。他還主持修治陂池,廣開田池,使郡內富庶起來。有「杜母」之稱。南陽人稱贊說:「前有召父(召信臣),後有杜母」。
杜詩 字公君。河內汲縣(今屬河南)人。生年不詳;東漢建武十四年(公元
38年)卒於南陽郡(今河南南陽)。機械、農田水利。

杜詩青年時期就才能出眾,在河內郡(今河南武陟西南)任吏員時,人們贊揚
他處事公平。光武帝初年,為侍御史。當時將軍蕭廣放縱士兵,在洛陽民間為非
作歹,老百姓惶恐不安。杜詩通告蕭廣約束部下,蕭廣不予理睬。杜詩下令按法
誅蕭廣,並將經過情形向上匯報,得到表揚。光武帝見他能幹,又派他去河東郡
(今山西夏縣西北)誅剿降漢復又叛變的楊異等人。杜詩到了大陽(今山西平陸西
南,屬河東郡),聽說楊異率部下企圖北渡,立即派人設法焚燒掉他們的渡船;
另又派人收服河東郡的地方軍,並進行突然襲擊,終於殲滅楊異等人。杜詩被遷
為成皋(今河南滎陽■水鎮)令,任職3年,政績裴然。再遷為沛郡(今安徽濉溪縣
西北)都尉,轉汝南(今河南平輿縣北)都尉,「所在稱治」。建武七年(公元31
年),杜詩遷升為南陽郡太守。在南陽郡任職7年,「政治清平,以誅暴立威,善
於計略,省愛民役」,「政化大行」。在此期間,他還做了兩件在科學技術史上
有意義的事:一是興修水利;一是製做水排。建武十四年病死,身後「貧困無田
宅,喪無所歸」。最後由朝廷賜賻才得以喪葬。

秦漢時期,長江長江流域的灌溉以漢水支流唐白河地區的發展最為顯著,而唐白
河的灌溉又以今河南的南陽、鄧縣、唐河、新野一帶較為發達。唐白河地區為浸
蝕、沖積平原沖積平原,年降雨量約900毫米左右,氣候溫和,適於作物生長。這里開發
較早,到西漢中期經濟已相當發達。農田水利在西漢後期有突飛猛進的發展。元
帝時(公元前48—前33年),南陽太守召信臣對此地的水利和農業生產有特殊貢獻,
因而受到當地百姓的擁戴,被譽為「召父」。東漢時期,南陽水利事業進一步興
盛,杜詩在這方面也作出了很大成績,促進了當地農業生產的發展。史載,杜詩
「修治陂池,廣拓土田,郡內比室殷足」。

所謂「水排」,就是利用水力推引韝鞴鼓風的器具,用於冶金。生鐵的早期
發明,是中國對世界冶金技術的傑出貢獻。要獲得液態生鐵,需有較高的爐溫。
有風就有鐵,鼓風技術對於生鐵冶鑄的發展有著極重要的意義。《禮記》禮記說:
「良冶之子,必學為裘。」從商周以來,都用皮囊鼓風,子繼父業,年輕工匠必
須學會縫制皮囊的技巧。說明早期冶鑄匠師高度重視鼓風器具的製做。鼓風裝置
由人力驅動(人排)發展到用畜力和水力驅動(馬排、水排),是東漢冶鐵技術的重
大創新。由於杜詩的倡導,水排至遲在公元1世紀上半葉於南陽地區已較多地使
用。《後漢書·杜詩傳》說杜詩「造作水排,鑄為農器,用力少,見功多,百姓
便之」。水排的功效不僅比人排,就是比馬排也高得多,《三國志·魏志·韓暨
傳》寫道:「舊時冶作馬排,每一熟石,用馬百匹。更作人排,又費功力。暨乃
以長流為水排,計其利益,三倍於前。」鑒於杜詩的功績,南陽老百姓把他比之
召信臣,說:「前有召父,後有杜母。」元代《王禎農書》詳細記述了立輪式和
卧輪式水排的形制,並繪有圖形。

❼ 中國四大發明家名姓名

四大發明: 造紙、指南針、火葯、印刷術。
造紙術 (中國歷史)改進人:蔡倫。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古代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指南針 (辨方工具)
指南針又稱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針的發明由三部件組成,分別是司南、羅盤和磁針,均屬於中國的發明。據《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磁山一帶。
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磁石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
11世紀末或12世紀初,中國船舶開始使用指南針導航。北宋《萍州可談》:「舟師(掌舵者)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指南針應用在航海上,是全天候的導航工具,彌補了天文導航、地文導航之不足,開創了航海史的新紀元。
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為後來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創造了條件。
火葯 (可由火花、火焰等引起燃燒的葯劑)
火葯,顧名思義,可由火花、火焰等引起劇烈燃燒的葯劑。據《范子葉然》的記載,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於民間民生應用,范子計然說「硝石出隴道」。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火葯是以其殺傷力和震懾力,帶給人類消停戰事、安全防衛的作用,成為了人類文明重要發明之一。
印刷術 發明者:畢升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時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地區。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印刷術對世界文明進程和人類文化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雕版印刷的過程大致是用刻刀將木版上的反體字墨跡刻成凸起的陽文,同時將木版上其餘空白部分剔除,使之凹陷,用圓柱形平底刷蘸墨汁,把紙覆蓋在板面上,紙上便印出文字或圖畫的正像。唐朝後期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宋朝雖然出現活字印刷術,但並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是使用可以移動的膠泥或金屬字塊,用來取代傳統的抄寫,或是無法重復使用的印刷版。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德國古登堡發明了金屬活字印刷,使活字印刷術普遍使用。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

❽ 中國發明家有哪些,各發明了什麼

蔡倫發明造紙術、畢升發明活字印刷、張衡發明地動儀、諸葛亮發明孔明燈、杜詩發明水排。

1、造紙術

造紙術——尤其是東漢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又稱「蔡侯紙」),是書寫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於攜帶,取材廣泛不拘泥,推動了中國、阿拉伯、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文化發展。

有了文字之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很好的載體。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對中國歷史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2、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是早在11世紀的北宋時期的中國人民發明的。印刷術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曾對世界文明進程和人類文化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活字印刷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是一種印刷方法,通過使用可以移動的金屬或膠泥字塊,來取代傳統的抄寫,或是無法重復使用的印刷版。

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北宋慶歷間(1041-1048)中國的畢升(?-約1051)發明的泥活字標志活字印刷的誕生。

3、地動儀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

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4、孔明燈

孔明燈又叫天燈,俗稱許願燈,又稱祈天燈。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手工藝品,在古代多做軍事用途。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節,中秋節等重大節日施放。

諸葛亮被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

5、水排

水排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一項偉大的發明,是機械工程史上的一大發明,約早於歐洲一千多年。建武七年(公元三十一年),杜詩創造了利用水力鼓風鑄鐵的機械水排,引這種鋼材的製作方法。最初的鼓風設備叫人排,用人力鼓動。繼而用畜力鼓動,因多用馬,所以也叫馬排。直到杜詩時改用水力鼓動,稱水排。

閱讀全文

與發明之家的名子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