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院精神科國慶節1-3上班嗎
醫院一般都會留值班人員。你可以看下你想要看的醫生是否可以預約。如果不能預約,大概率是不上班的。
在千姿百態的道路中,你會選擇哪一條呢?「我會選擇一條崎嶇、蜿蜒的道路。」這是我心底最深的感受。我喜歡刺激、喜歡挑戰。崎嶇、蜿蜒的道路可以給人新鮮與刺激、磨煉和挑戰。諸如此類,我成長的歷程讓我嘗到了人生四大滋味。
39、沒有敢抬頭看一眼太陽,只覺得到處都耀眼,空中、屋頂、地上,都是白亮亮的一片,白里透著點紅,由上到下整個像一面極大的火鏡,每條都是火鏡的焦點,彷彿一切東西就要燃燒起來。
40、如果你們是藍天,我願做襯托的白雲;如果你們是鮮花,我願做陪伴的小草;如果你們是大樹,我願做點綴的綠葉……我真誠地希望我能成為你生活中一個歡樂的音符,為你的每一分鍾帶去祝福。
41、生活總是展露著他們的缺點,使人們不斷地來為它彌補。他用沒有光亮的夜叩開人們的想像,讓人們發明了燈,電燈。它用沒有清涼的夏日打開了人創造的大門,又有了扇子,有了電扇,有了空調。生活給予了我們無窮無盡的困難,也在不斷地開發我們的智慧。
42、在我心中存在著這樣一種信念:人生下來,不是為了享受,而是為了把我們的世界建設得更美好,同時去探索我們未知的世界,使人類不斷進步。我們不該荒廢青春,要活得更有意義,且應用我們的肩膀,扛起這神聖的責任。來源網路
2. 浙二醫院的醫院硬體和軟體
醫院開放床位1900張,年門急診量約160.68萬人次,住院病人超過4.82萬人次;手術2.55萬台,醫療用房超過15.5萬方,建有附設急救直升機停機坪的現代化腦科中心大樓和眼科中心、門診科教、急診中心和國際保健中心大樓。
醫院現有正式職工2256人,高級職稱專家395人,其中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3人、獲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8名,博士生導師45人,擁有臨床醫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及博士後站。擁有大陸唯一的美國外科學院榮譽院士。
醫院學科齊全,擁有臨床和醫技科室45個。尤以急診醫學、普外、腫瘤、神經內外科、骨科、眼科、心內、胸外、呼吸、口腔和耳鼻咽喉科等聞名。
自50年代開始,余文光教授完成了國內第1例胰頭十二指腸切除手術,開創了中國胰十二指腸手術的先河;石華玉教授在國內胸外科首創椎旁阻滯下肺切除等手術;耳鼻喉科開展頭頸部腫瘤及全喉切除發音重建等手術。
60年代,省內首例低溫麻醉下房間隔缺損直視修補心內手術並進行人工心臟球瓣研究;茶色素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治療的研究居國內領先地位。
70年代,骨科國內首例斷肢移位再植手術成功;還搶救成功燒傷面積100%,三度燒傷74%的病人。
80年代,神經外科省內首例開展顯微外科摘除腦垂體瘤手術;省內開展首例心血管病介入治療。
90年代率先在國內開展:小切口白內障手術、瓣膜性心肌病心臟減容手術、高溫隔離灌注化療治療肢體惡性腫瘤等手術。外科於省內首家開展背馱式肝移植手術;刮吸法斷肝術達國際水平。
進入21世紀,醫院成功進行世界首例同種異體卵巢輸卵管聯合腹腔內原位移植術;捆綁式胰腸吻合術破解了國際醫學界的難題;率先開展空中急救直升飛機的試飛並獲得成功。
醫院堅持科教興院,取得豐碩成果。自2000年來,已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三項。每年承擔國家級、省部級、廳局級等科研項目二百餘項,現主持在研的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人才與重點項目、863項目等。
3. 紅黴素是誰發明的
電是被一個叫庫侖的人發現的,為了紀念這個偉大的科學家,人們把電荷的最小單位命名為「庫侖」。電動機的發明人是「法拉第」!
4. 杭州浙二醫院的科研情況
科研成果
醫院堅持科教興院,取得豐碩成果。自2000年來,已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三項。每年承擔國家級、省部級、廳局級等科研項目二百餘項,現主持在研的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人才與重點項目、863項目等。
實驗室和診療基地
醫院設有衛生部臨床葯理研究基地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葯物臨床試驗機構(13個專業)、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扶植學科,24個衛生部專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浙江加州國際納米技術研究院第一分院正式掛牌成立,10個浙江大學醫學研究所和同時擁有人體和動物PET的醫學PET中心,承辦中華系列雜志之一《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醫院重視醫療質量管理,院內附設浙江省各類醫學技術指導和質量控制中心:
浙江省急診醫學質量控制中心
浙江省臨床麻醉質量控制中心
浙江省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控制中心
浙江省燒傷救治技術指導中心
浙江省葯物濫用監測中心
浙江省臨床營養指導中心
浙江省病歷管理質量控制中心
浙江省骨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
浙江省高壓氧醫療量控制中心
浙江省超聲技術指導中心
浙江省神經外科技術指導中心
5. 想問合肥安醫二院最好的人流是哪種
胎兒在母體中,尚未做任何錯事,卻要遭受五馬分屍般的痛楚,於心何忍。希望各位準爸爸准媽媽們認真思考,不要後悔終生。
在你作出是否墮胎的決定前,請你多了解下墮胎手術的風險,對自己身體的傷害,對以後生活的影響,對孩子的傷害,醫院的口碑,墮胎的過程是什麼樣的;思考思考自己為什麼不能生下這個孩子,有什麼困難需要孩子用生命來做代價。你奪去的是孩子這條活生生的生命,不可以草率做決定。
大
部分的墮胎是在前十二個星期內進行的,胎兒仍然很小,可以用一個強力的抽吸器把他吸出,這個抽吸器的能力是普通家用吸塵機的二十五倍。這個方法叫做抽吸割
除術 (suctioncurettage),抽吸器的力量撕裂或者絞擰胎兒的身體,將肢體逐部撕開,直至只剩下頭部來。胎兒的頭部太大,不能從吸管中通
過,所以墮胎的人需要用鉗子插入子宮內,攫獲這個單獨漂浮的頭部,然後將它鉗碎,直至能夠通過抽吸管,那麼頭部也就被挪走。
尼芬淳博士描寫這個過程說:基本上,胎兒是被砍碎,然後用抽吸器吸出,出來的時候只是一堆的肉碎。
許多發達國家及大多數宗教都極反對墮胎。但有很多女性是拿墮胎不當回事的,竟然有很多女孩子用墮胎來減肥豐胸,簡直是尋死行徑。許多醫生也不負責任,根本不講墮胎的危害,讓女性在稀里糊塗中受害。
當
抽吸管在子宮內轉動,胎兒四周的膜和液體馬上被抽走,那小小的生物也被撕裂,最後,連接於子宮表皮的胎盤也被拔出。有一本手冊封這一階段的墮胎作如下的形
容:無論何時察覺有物質流入管內,活動就會停止,直至它全部流出,然後又繼續轉動,在整個抽吸割除術過程中,你會看見混著血的粉紅色組織,一點一點的通過
塑膠管流出。
另一個墮胎程序叫做D&E「擴張和吸取」
(dilation andevacuation)。這個程序通常用在第四到第八個月。子宮頸被擴大,插入子宮的不是抽吸器,卻是手術鉗(好象大工具
鉗),把胎兒的身體夾著,逐部擰掉,一塊一塊的取出,然後將脊骨和頭顱骨壓碎拔出,另外用一把割除器或者鋒利的橢圓形刀子刮干凈。
在 D&C
「擴張不和割除」(dilation andcurretage)手術中,這把刀子被放置子宮內轉動,當碰上障礙物,刀子就集中刮擦。換言之,胎兒的手臂
可能被割走,腿部被割走,面部被砍碎,頭部被砍掉,身體被肢解,切斷為很多細塊,然後身體各部分和胎盤被抽吸而出……
將
胎兒身體有計劃地砍碎的技術名詞是「分碎術」(morcellation)。這些手術都有很多潛伏的危機,如果墮胎手術是將胎兒切割或者抽吸,身體各部分
必須謹慎地被重新湊合,證實整個嬰兒都在子宮外,因為胎兒的任何部分如果被留在子宮里,會有感染病毒的危險。1978年,一份呈交「雙親計劃協會」
(AssociationPlanned Parenthood)醫生的報告,對D&E技術有如下的形容:
「為了減輕子宮口的損傷,胎兒被分成細塊抽出,因為胎兒頭部的尺寸和形狀,通常是最難被壓碎和拔出的,工作人員要數點胎兒的每一塊骨胳……」
另
一個墮胎手續是「鹽水法」(Salinemethod),就是鹽毒法,是用在第四到第七個月,是1970年代最常用的方法。這個手術是用一支三吋半到四吋
的針,從母親的腹壁插到羊膜囊(ammioticsac)中,抽出200mm的羊水,然後以一種強度的濃鹽水替換。在這個程序中,胎兒是把鹽吞掉,在鹽中
「呼吸」,基本上,胎兒全身的皮膚被鹽熨傷,慢慢被毒死,於是母親開始分娩,排出一個死的、燒傷了的,和枯萎的嬰兒。偶爾有些嬰兒在這個手續中倖存,生下
來就有嚴重的並發症,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嬰兒的組織和器官都因出血而破壞,動脈靜脈破裂而在身上留下巨大的青腫。
其
它墮胎辦法是用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激發的。前列腺素包含一些賀爾蒙類的化合物,當被注射或使用在子宮肌的時候,可以損壞胎兒的血液循
環,劇烈的收縮,然後被排出。因為前列腺素不是對未誕生的胎兒直接有毒,這樣的墮胎方法結果比鹽水法產生更多因打胎失敗而出生的胎兒。打胎失敗使醫葯工作
人員十分麻煩,尤其是母親:「嬰兒為生存奮斗,喘不過氣來,到處抽動亂移,使母親難忘,在觀看這些嬰兒死亡之後,當時的情景會在腦中不斷的重復,母親會有
一段自責的時間。
通常,如果孩子出來而仍然是活著的話,他們就讓他餓死,也有把他勒死或者殺死的。
事實上,因為這些墮胎辦法非常難忍受,所以才發明D&E,就是為了要避免打胎不成功的問題。趁胎兒還在子宮中「隱藏」,把他切割,壓碎,或者毒死,結果仍是致命的,只是對母親和醫葯工作人員而言,沒有那麼清楚可見。不管如何,它對醫葯工作人員的影響仍然是一樣的。
6. 暨南大學附屬醫院的暨南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1996年,經國務院僑辦批准,成為暨南大學醫學院附第二醫院。2005年,經暨南大學批准,醫院與深圳眼科醫院及華僑城醫院聯合升格成為暨南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伴隨著經濟特區的成長,醫院已發展成為一個功能齊全、設備先進、人才結構合理、技術力量雄厚,集醫療、教學、科研、保健為一體的深圳市最大的現代化綜合性醫院。
醫院佔地面積10.8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開放病床1090張。2007年出院病人達4.11萬人次,門診量231萬人次。全院職工1948人,其中,主任醫(葯、技)師150人,副主任醫(葯、技、護)師372人,主治(管)醫(葯、技、護)師618人,護理人員676人。又先後從國內外引進了博士後7人,博士92人,碩士267人。醫院設有41個臨床科室、11個醫技科室。 醫院教學工作進入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設立了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等16個教研室。目前有碩士生導師87名,博士生導師17名。現已招收碩士生352名(已畢業180名),博士生25名(已畢業7名)。每年招收臨床實習生250到300名,進修生100到120名。
醫院從1992年至2008年10月共獲得各級各類科研項目600餘項。獲得國家級科研課題6項,其中科技部「863」計劃項目1項,科技部「973」前期研究專項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至2008年10月,醫院在SCI期刊以第一作者發表論著34篇,獲得市級以上科技成果獎67項,其中深圳市科技創新獎3項,省級以上獎9項。2004年獲得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為深圳市衛生系統獲得的最高獎項。醫院共獲得國家發明專利5項,使用新型專利16項。 學科建設: 市重點學科:心血管內科、骨科
市診療中心:肝病中心、糖尿病防治中心
重點發展學科:急重症醫學、腫瘤、心胸外科
市重點實驗室:臨床性分子生物實驗室
當前開設有老年病科、呼吸內科、神經內外科、脊柱骨病科、創傷燒傷科、婦科、產科、兒科、 ICU 、麻醉科、內分泌代謝科、血液腫瘤科、腎內科、消化內科、中醫科、五官科、皮膚科、口腔科、理療康復科、急診科等 40 個臨床專科,建立有檢驗科、影像科、功能科、核醫學科、護理科、葯劑科、高壓氧等輔助診療科室,同時提供預防保健、健康體檢、預防接種、特需服務、家庭病房等健康服務項目。 創建於1904年,現已建設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是廣州市首批醫保定點醫院,廣州市愛嬰醫院,是衛生部指定的國家葯物臨床實驗基地。
醫院位於廣州市海珠區同福中路396號,毗鄰海珠區委、區政府,佔地面積2.4萬多平方米,業務用房5萬多平方米。醫院環境整潔、病房舒適。現開放病床720張,設有38個專科,3個科研所(室);除醫院本部外,還設有同福西門診部及昌崗分院,年門診量約110萬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約12000人次。現有職工1244人,專業技術人員965人,高級職稱161人,碩士生導師22人。醫院擁有總價值約1.2億元的先進設備。其中有最新一代的「多功能數學減影心血管造影機」(DSA)、華南地區唯一的「骨關節成像儀」、可多維成像的G型臂X線機及大型X光機、螺旋CT、磁共振系統(MRI)、伽瑪相機斷層(ECT)、乳腺機、自動生化分析儀、流式細胞儀等10萬元以上的先進設備226台。
醫院設有廣州市創傷外科研究所、臨床葯理研究室、中心實驗室等臨床研究實驗室,基礎研究力量雄厚。燒傷整形科是廣東省「五個一」重點建設專科,骨外科是廣東省醫學特色專科,創傷外科(骨科、燒傷整形科、康復醫學科和廣州市創傷外科研究所)是廣州市醫療機構重點建設專科。燒傷整形科對大面積和特重燒傷病人的搶救成功率居國內外領先行列;骨科對四肢骨折固定和各種矯形手術等的治療居國內先進水平。 1997年獲「全國百佳醫院」稱號,1999年成為暨南大學醫學院附屬清遠醫院。該院創立的「優質高效低耗」管理模式經清遠市《關於在全市開展向市人民醫院學習活動的決定》(清發[1995]17號)和廣東省衛生廳《關於在全省衛生系統進一步推廣應用清遠市人民醫院優質高效低耗管理模式的決定》(粵衛[1997]307號)先後在全市、全省推廣,繼而在全國推廣應用,並獲199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年來,清遠市人民醫院已經發展成為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綜合性醫院,同時也是清遠市的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擔負著清遠地區醫療、預防、保健和康復的主要任務。
醫院現有在崗員工1275人,衛技人員占總數的比例為87%,其中高級職稱100多人,中級職稱200多人;醫院開設一級專業科室21個,二級專業科室25個;醫技科室22個;職能科室9個。醫院共設住院病區30個,實際開放病床1104張,年門急診量90多萬人次,年出院人數逾30000人次。醫院現有固定資產總值2.55億元,擁有運動測試系統、數字化乳腺X射線機、數字化X射線攝像系統、 多功能遙控X射線診斷、 帶PET功能ECT、計算機斷層掃描系統、 全數字血管造影成像系統、直線加速器、磁共振成像系統(MRI)、鈷60治療機、ECT、全自動生化儀等醫療設備近3000台套,總價值1.3億元。 醫院的婦產科、呼吸內科為醫院重點專科,其中婦產科被選定為廣東省「五個一科教興醫工程」的重點專科及廣東省「十一五醫學特色專科」;心內科、心外科、骨外科、耳鼻喉科、急診科為重點建設學科,開設專家門診60多個,每周有上百種(次)專科,24小時開放急救中心並擔負全市120急救的指揮工作。醫院自籌資金近4000萬元建設的清遠市腫瘤防治中心,是由清遠市委市政府和省衛生廳批準的清遠市唯一的腫瘤防治機構,具有各種腫瘤的診斷和治療功能,擁有直線加速器、模擬定位機、鈷60機治療機等各類當前最先進的治療設備,能滿足各種腫瘤的診斷和放射治療,填補了清遠市腫瘤放射治療的空白。醫院精神病科是我市唯一收治各類精神疾病的政府醫療機構,專科學術水平居全市領先地位。
醫院加大科教興醫的力度,成立了臨床醫學研究所、呼吸病研究室、圍產期遺傳研究室、血液實驗室和外科動物實驗室。醫院作為廣東省高等醫院校校外A級臨床教學醫院,是清遠市專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培訓基地。醫院已成功開展了心臟手術、外科微創手術、介入診療技術、腫瘤放射治療、斷肢斷指再植、全喉切除、自身骨髓移植、宮內疾病診斷及生長監測等新多項技術600多項。放射介入科成立一年多來,開展介入手術400多例,無一例發生意外,成功率100%。醫院重視開展科研工作,自籌投入科研教學經費逐年增長。截止2007年已獲省部、市廳級科技進步獎86項 暨南大學第六附屬醫院又名江門市五邑中醫院,其前身為江門市中醫院,成立於1958年,現已發展成為一所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中醫院,是三級甲等中醫院、全國示範中醫院、廣東省中醫名院、暨南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
醫院建築風格典雅,環境優美,佔地面積7.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3萬平方米,開放病床550張。醫療服務功能完善,學科設置齊備,現設有5個省中醫重點專科(骨科、婦科、肛腸科、呼吸科、神經內科)和6個市中醫重點專科建設單位(神經內科、針灸理療科、中醫婦科、腎內科、心血管病科、腫瘤科)。另設有恩平分院和2所外設門診部。
醫院重視技術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截止2008年上半年,已擁有高級技術職稱150人。 醫院十分重視教學與科研工作。擁有碩士生導師、兼職教授、副教授約40人。1997年通過了「廣東省高等醫學院校教學基地」評審,每年接收暨南大學醫學院、香港大學等10餘所國內、港澳地區高等醫學院校的醫、護、葯、技各專業實習生360多人。共有100多項科研課題立項,其中40多項科研成果分別獲得國家、省、市級科技進步獎。
醫院把加強醫德醫風、行業作風建設,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作為醫院文化建設的核心;把誠信服務、竭盡所能為患者解除痛苦,挽救生命,提高生存質量作為信條,來先後榮獲廣東省百佳文明醫院、廣東省文明窗口單位、江門市精神文明標兵單位等榮譽稱號。
7.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 二院 三院等等對應什麼
1、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簡稱中國航天二院)是集科研、開發、試驗、生產為一體,以電子、光學、機械、聲學專業為基礎,以系統工程和自動控制為主導。
以飛行器、雷達、計算機、精密機械、無線電測量、模擬技術、目標環境與特性為特色,具有雄厚技術實力和整體優勢的綜合性研究院。擁有一個民用產業集團公司(航天長峰科技集團公司)。
2、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中國航天三院)成立於1961年9月1日,是我國研發設計和生產航天及軍用飛行器的高技術科研企業。
3、中國航天第四研究院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始建於1962年,在西安建成我國最大的固體火箭發動機研製、生產基地。
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現有設計部(研發中心)、研究所、工廠及其它生產、生活配套單位16個,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成功研製了70多種固體火箭發動機,在我國成功發射的60餘顆衛星中,有40多顆運用了我院研製的固體發動機。
4、航天五院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及所屬單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是我國最早從事衛星研製的高科技單位,也是目前國內最具實力的衛星、飛船主要研製基地。建院38年來,已成功發射各類衛星70餘顆及6艘飛船。
2003年10月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神舟五號飛船載人飛行獲得圓滿成功。(北京&蘭州)
5、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六研究院(又名中國河西化工機械公司)是我國第一個固體火箭發動機研製生產基地。1965年1月,改稱第七機械工業部第四研究院;同年北上,搬遷到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1978年10月,改稱內蒙古自治區第七工業局。
1981年5月,改稱第七機械工業部第四研究院駐內蒙指揮部;1999年7月,國防科技工業十大集團公司成立,內蒙基地改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六研究院。(內蒙古)
6、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七研究院(航天7院,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是以航天為本、軍民結合的大型高科技企業集團,是航天工業重要的科研生產基地,承擔著國定多種航天型號產品的生產任務。(四川成都)
7、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院(簡稱八院)是一家承擔著我國大量的航天產品研製任務的綜合研究院。承擔了不同航天產品的各類研製任務,形成了以應用衛星、運載火箭、戰術型號為中心的三個總體所和相應的總裝廠以及多家從事不同專業的專業技術研究所。
8、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九研究院是在中國三江航天集團基礎上組建的航天高科技研究院,九院主要承製國家重點航天高科技產品,承擔相關高科技產品的系列化預研、研究與試制。
同時,作為國內知名的重型越野車及底盤設計與製造單位,為市場提供滿足越野條件下載重運輸需求的系列產品。九院積極推進軍工技術向民用領域轉移,研發生產的多種民用產品行銷國內外。
由九院控股的三產公司涉足金融、房地產、通信與信息服務、物流、貿易、物業管理、旅遊、新農村建設等行業,形成了以房地產開發為龍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產業鏈發展格局。(湖北武漢)
9、航天時代儀器公司,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十研究院。2001年7月28日成立。航天時代儀器公司是由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內從事慣性系統研製和生產的主要專業廠所組建的高新技術企業。
主要從事各類導航儀器、制導設備、慣性系統與儀表、光電產品、電機電器、精密儀器儀表以及計算機軟硬體產品與技術的開發、製造與銷售業務。(北京)
10、根據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的批復,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更名為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單位代號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一研究院。 2007年4月。十一院及其前身北京空氣動力研究所(北京) 。
(7)二院發明擴展閱讀:
1、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簡稱"中國航天"" 航天科技",中航科技,英文簡稱CASC),是在我國戰略高技術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著名品牌,創新能力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成立於1999年7月1日。
2、其前身源於1956年成立的我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曾歷經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和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航天科技是擁有"神舟"、"長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自主創新能力強、核心競爭力強的特大型國有企業。
3、2016年3月18日,華人盛典組委會公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研製團隊獲得2015-2016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 。
4、2016年8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80位。 2016年12月11日0時11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院研製的中國新一代氣象衛星風雲四號首星於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被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順利送入軌道。
5、這不僅意味著中國未來的天氣監測與預報預警將更為准確,而且也代表著中國在氣象衛星這一高端領域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017年7月12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獲國資委2016年度經營業績考核A級。
6、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成立以來,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43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3項、一等獎9項、二等獎27項、三等獎3項;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
7、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1474項。僅2009年,集團公司就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3項,其中《繞月探測工程》獲得特等獎。2010年,孫家棟院士榮膺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8. 天津市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的成果展示
該院始終把科技進步擺在醫院發展的重要位置,根據院有重點、科有特色,人有專長的科研工作發展思路,建立健全了科研管理機構和制度,對科研工作政策上給予優惠才力上給予支持,充分調動和發揮人才優勢,使全院學術水平不斷提高,科研工作碩果累累。近五年來,全院承擔各級科研課題共246項,獲獎的項目有15項,其中獲國家科研獎2項,獲市級科研獎13項,開展醫葯衛生新技術38頂,填補了天津市醫療技術的空白。每年全院發表學術論文都在上百篇。在市第五界科技發明會獲得金獎一項、銀獎一項。八五以來共發表學術論文607篇,其中國外期刊9篇,國家級核心期刊(中華系列)112篇,出版專著27部,有58人參加43次國際學術會議,宣讀學術論文52篇。由該院主持的全國學術會議9次,科技進步促進了全院學術水平和醫療水平的提高,加強了科室的建設和新技術新療法的開展,拓寬了國際間學術交流。現該院已完成多例心臟瓣膜置換術、消融術,成功獨立完成十餘例心臟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成功完成十餘例腎移植術,眼科成功地進行了角膜移植術和近視 眼手術,在眼眶腫物的手術治療上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97年榮獲金蘋果獎。新生兒科引進和發展國外先進技術,對早產兒和危生嬰兒的治療上也獨具特色,搶救和治癒了多例病危患兒。其它科室也積極開展新技術新療法,走科技興醫的道路,促進了醫 院的發展。
9. 浙醫二院的歷史沿革
自50年代開始,余文光教授完成了國內第1例胰頭十二指腸切除手術,開創了中國胰十二指腸手術的先河;石華玉教授在國內胸外科首創椎旁阻滯下肺切除等手術;耳鼻喉科開展頭頸部腫瘤及全喉切除發音重建等手術。
60年代,省內首例低溫麻醉下房間隔缺損直視修補心內手術並進行人工心臟球瓣研究;茶色素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治療的研究居國內領先地位。
70年代,骨科國內首例斷肢移位再植手術成功;還搶救成功燒傷面積100%,三度燒傷74%的病人。
80年代,神經外科省內首例開展顯微外科摘除腦垂體瘤手術;省內開展首例心血管病介入治療。
90年代率先在國內開展:小切口白內障手術、瓣膜性心肌病心臟減容手術、高溫隔離灌注化療治療肢體惡性腫瘤等手術。外科於省內首家開展背馱式肝移植手術;刮吸法斷肝術達國際水平。
進入21世紀,醫院成功進行世界首例同種異體卵巢輸卵管聯合腹腔內原位移植術;捆綁式胰腸吻合術破解了國際醫學界的難題;率先開展空中急救直升飛機的試飛並獲得成功。
醫院堅持科教興院,取得豐碩成果。自2000年來,已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三項。每年承擔國家級、省部級、廳局級等科研項目二百餘項,現主持在研的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人才與重點項目、863項目等。
醫院設有13個衛生部臨床葯理研究基地、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6個省級重點學科,24個衛生部專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浙江加州國際納米技術研究院第一分院正式掛牌成立,10個浙江大學醫學研究所和同時擁有人體和動物PET的醫學PET中心,承辦中華系列雜志之一《中華急診醫學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