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從四大發明到現代發明怎麼寫銜接語
參照毛澤東在他的詞中寫過的,「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你先大致過一下四大發明,然後說,那些都過去了,時代發展下現在的發明應運而生,並且勢不可擋之類的
❷ 人類是怎麼發明語言的
實際上這是一個未知的命題,對此人們有很多猜想:
1、勞動起源說
也許語言是勞動創造文明過程中的必然產物,或間接導致語言的產生,總之,勞動對意識與語言的產生這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相關論著中有詳細的論述。
2、神授說
很多宗教都有這種說法,即使沒有宗教,早期人類對超出人類認知的事物常常推給一種超越人類能力的存在,神這個概念就是這樣產生的,我們一般認為這種存在是早期人類想像出來的,但某些科幻作品中也常常設定成這種超越人類能力的生物是確實存在的,比如外星人、史前文明等,當然這種可能性確實存在,只不過,這種存在的「神」的語言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3、手勢說
這種說法認為語言是從人類的身體姿勢發展而來的,也就是說先有肢體語言,最初的語言的外殼不是聲音符號而是肢體符號。
4、擬聲說
這種說法認為原始人聽了自然界的聲音進行模仿,並用這種聲音代表發出生聲的事物。
5、感嘆說
這種說法認為人們在用聲帶振動發出聲音表達情緒的過程中開始創造出更多更豐富的表達情緒的聲音,漸漸形成豐富的語言。
6、擬象說
音以聲擬象,字以形擬象,比如有人認為上古漢語「大」字發音時聲音大,「小」發音時聲音小,「長」字在發音時聲音長,「短」字在發音時聲音短,至於字以形擬象就是象形字了。
7、進化說
這與勞動起源說有重疊的部分,但並不是以哲學的角度來思考,而是用科學,甚至有人認為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產生了語言基因,當然,也有人說人類之所以會有語言基因,是語言創造出來之後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被「寫入」基因。
實際上,還有很多種猜想和假說,但大體可以劃分為「連續性」和「非連續性」兩種,連續性假說是說語言不是突然形成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類似於動物的簡單交流中慢慢演變成復雜的語言系統。非連續性假說則認為,語言是突然出現的,可能跟人類基因演化和突變有關。此外,在語言的起源問題上,還有一源說與多源說的對立,特別是在發源地上爭論更加激烈,呵呵!
有學者指出,解決語言演化問題的難度不亞於破解物種演化之謎,語言仍屬於科學上尚未破解的謎題,哲學與宗教都可以直接以猜想言之鑿鑿,但科學需要證據,可惜我們尚未有確實的證據來證明語言到底是怎樣產生的,當然追求未知謎題的過程才是人類文明得以進化的根本,而人類對語言起源謎題的探索同時也可能人類探索文明起源並認識人類本身有很大的幫助。
❸ 「發明」英語單詞的名詞怎麼寫
invention
expound;contrivance
❹ 聊聊如何以「我發明了一種語言」為開頭寫一個故事吧
我發明了一種獨特的語言,只有熟悉這種語言的人才明白他的含義,它可以讓我們肆無忌憚的在外人面前交流。
❺ 發明的名詞用英語怎麼寫
動詞invent 名詞invention發明(物)
❻ 發明名詞英語怎麼寫
invention
❼ 小發明這個短語怎麼寫
small invention
❽ 關於發明的好詞好句
精益求精 廢寢忘食 持之以恆 有始有終
尋根問底 一絲不苟 勤學苦練 孜孜不倦
堅持不懈 學而不厭 不恥下問 鍥而不舍
造詣很深 功底扎實 博採眾長 善於總結
有所發現 有所發明 有所創造 追根求源
取長補短 揚長避短 接二連三 觸動靈感
輾轉反側 恍然大悟 碩果累累 再接再厲
再展宏圖 壯志凌雲 精心描繪 振興中華
好句:
1、科學是人類的共同財富,而真正科學家的任務就是豐富這個全人類都能受益的知識寶庫.
2、你們在想要攀登到科學頂峰之前,務必把科學的初步知識研究透徹.還沒有充分領會前面的東西時,就決不要動手搞往後的事情.
3、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4、科學的永恆性就在於堅持不懈地尋求之中,科學就其容量而言,是不枯竭的,就其目標而言,是永遠不可企及的.
5、科學就是開拓者手中的拐杖.
6、科學是綺麗漂亮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
7、科學是沒有國界的,因為它是屬於全人類的財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學者屬於祖國.
8、科學是一切生活的基礎,如同一把鑰匙,為我們開辟前進的道路.
9、要學會做科學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實,對比事實,積聚事實.
10、一個人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走過彎路、犯過錯誤並不是壞事,更不是什麼恥辱,要在實踐中勇於承認和改正錯誤.
11、一個科學家應該考慮到後世的評論,不必考慮當時的辱罵或稱贊.
12、不要因為長期埋頭科學而失去對生活、對美、對詩意的感受能力.
13、科學是使人的精神變得勇敢的最好途徑.
14、科學的敵人並不比朋友少.
15、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險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16、困難只能嚇倒懦夫懶漢,而勝利永遠屬於敢於攀登科學高峰的人.
17、科學固然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應該把所有的力量,獻給他的祖國.
18、科學是開啟智慧的鑰匙,引領你走向知識的殿堂.
19、在歷史上,任何科學上的重大發明創造,都是由於發明者充分發揮了這種獨創精神.
20、科學就是生產力的父親.(www.lz13.cn)
21、科學就是醫治愚昧的一種良葯.
22、想喝水時,彷彿能喝下整個海洋似的--這是信仰;等到真的喝起來,一共也只能喝兩杯罷了--這是科學.
23、在科學工作中,不願意越過事實前進一步的人,很少能理解事實.
24、科學是講求實際的.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需要付出艱巨的勞動.
25、科學就是創造未來的金鑰匙.
26、科學始終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個問題,也就永遠不能解決一個問題.
27、科學要求一切人不是別有用心而心甘情願地獻出一切,以便領受冷靜的知識的沉甸甸的十字勛章這個獎賞.
28、科學是到處為家的--不過在任何不播種的地方,是決不會得到豐收的.
29、科學總是革命的、非正統的;這是它的本性;只有科學在睡大覺時才不如此.
30、科學成就就是由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唯有長時期的積聚才能由點滴匯成大海.
31、科學就是戰勝一切困難的武器.
32、科學賜予人類最大的禮物是什麼呢?是使人類相信真理的力量.
❾ 語言是怎麼發明的`1
人
是有類發明的.一開始就是用簡單的聲音來表達一些信號.
隨著生活的需要,變得越來越復雜.
回答者:cllwzx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7-3 16:18
安生的讀書筆記:赫爾德《論語言的起源》
1.譯序:
背景:關於語言起源的討論:17,18世紀的語言神授觀
孔,盧,赫的世俗語言觀
赫駁斥另兩個人的語言觀以及神授語言觀
語言來源於人類本身:
「當人類還是動物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語言。」
感覺導致了語言的誕生。語言是為了表達情感而生。
人與動物共有的語言:自然的自發語言
為了創造語言,人類需要「悟性」。
此書的英譯本:F.M.barnard,1969,J.G.Herder on Social and Political Cultur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李 本傑明: Reading in Western Idea of Man,Society and Culture,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2.第一卷:人類憑借其自然能力,能夠自行發明出語言么?
第一篇:
當人還是動物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語言,人的感覺和熱情都通過聲音來表達。
1.個體的感覺之弦是針對其他個體而發的,呼喚著回聲。(安:可見語言具有社會性,是出於交流的需要。)
假定一條自然規律:不要獨自一人感受,要用聲音表達出你的感受。
一個祝願:你用聲音傳達出的感受將為你的同類認可,被感同身受。
生物並不孤立:它與整個自然聯結在一起。
自然為感覺之弦配上了聲音,這便是語言。語言最初為人與動物共有。人為的語言已經排擠了自然的語言。社會文明抑制了激情。但激情仍然在母語中通過重音表達出來。P3(安:重視激情,非理性,也許是盧梭的影響)(母語與民族性有何關系嗎?)
人的本性離動物越遠越難以理解動物。我們只能理解與我們關系密切的種類。自然的語言是每一類動物本身的社群語言(Volkersprache)。
語言應該喚起圖像,圖像會自動說話。
2.形而上學的語言:vs 古老粗野的語言:一切古老民族的語言對於異族來說都是不可名狀的
由字母來表達語音實在太不明確了。一種語言越是生動就越是不可想像通過字母去把握它。P7
語音通過長期的文字使用後就會變得方便而統一,依附於字母。(安:書寫的影響)
語言離起源越近,發音越不清晰,越難記。因此字母其實是很晚才出現的,目的在於方便記憶。P9
詩人,演講家,巫師的魅力在於自然的音。語言是:直接的感覺的語音(兒童的語言)。成人的語言與之完全不同。
駁斥孔的語言觀。駁斥盧梭。
立論:
人以有語言能力而區別於動物
動物的藝術本能與其生存范圍成反比。人的生存范圍大,所以人的藝術能力弱,沒有動物的語言。
動物的生存范圍越大,感覺分工越細。動物的語言表達了強烈的感性的表象,是與生俱來的,絕對自然的。
動物的語言是源於強大專一的本能。P37
第二篇
(語言與第一個區分特徵一起誕生)
1.人類高於動物,不是因為程度上的差別而是種屬的不同。人之為人就在於他有語言。語言是人的本質所在。人的感官與想像力因為有更廣闊領域而自由了。人因此不得不拋棄本能。人因此而以自身為行動的目的。人的力量所具有的這種傾向就是「知性」(Verstand)或理性(Vernunft),或者意識(Besinnung)。是人的感性本質和認知本質、認知本質和意願本質的結合形式,是全部力量擇取的發展方向。P22不論在何處,心靈都是一個不可拆分的整體。
理性能力是人的種屬特徵,是相對感性和本能而言的全部思維力量。
人是一種能悟識的生物。兒童有理性,但是不成熟。P24
2.沒有什麼「純粹的理性能力」。只存在感性與理性的此消彼漲。
當人處在他獨有的悟性狀態中,悟性初次自由地發揮作用,他就發明了語言。所以語言的發明對於人來說是自然的。
思考能力和自然:
確認行為:第一個被意識到的特徵就是心靈的詞。語言就這樣發明了。eg:過來一隻咩咩叫的羊。沒有獅子那樣阻礙認識的本能,沒有強迫遠離的感官,所以人的內在意識可以發揮作用,以人的方式認識到羊。叫聲是一個聽到的符號,心靈通過它想到一個明晰的概念。在心靈中發現語言的起源。認為語言源於社會的預定和協調的說法沒有道理。
人類心靈在沒有語言和社會參與的情況下也必須能夠發明語言。這是他與自己心靈的契約。P29
區分的特徵成了心靈內在的符號。(安:心靈內部應該是有一個結構)
一個人如果沒有理性和人性,又怎麼能把理性和人性教給他呢?P33
詞的內在而必要的發生是明確的意識行為的標記。
重點:語言乃是我們人類種屬外在的區分特徵,正如理性是人類的內在區分特徵一樣。確認就是命名(安:喜歡這句話,我也是這么認為的)。P36
思想是心靈與自我的對話,與他人的對話。是交往聯系的手段。
結論:第一個區分特徵對於自我是區分的符號,對於他人是傳遞訊息的詞。(個體自己確定能指所對應的所指,人與人通過能指發生交流,但他們各自有自己的所指。由於所指的隱私性使得能指無法完全承載和支撐所指,帶來了交流的障礙,正如不同民族之間語言無法通約:因為每個人有自己心靈的母語。)
第三篇
語言要素的最早標記是什麼?聽覺。大自然通過聽覺向他展示自身。「這樣,他就有了一部小小的詞彙(疑為詞典),等待著發音器官給它們打上印記。」P39
真理就是:「人依靠知性統治自然,而知性也正是語言之母;從物體發出的聲音中,人提取出區分特徵,從而構成一種生動的語言。」
原初的語言里,發聲的動詞是最早的生命要素。只有行為、活動,而沒有行為主體。只有謂語,沒有主語。(安:因為人只有先認識到他者,才能意識到自我的邊界和自我……)
語言的全部構造方式正是人類精神的發展方式,正是人類發現的歷史。動詞是語言的根基,名詞是從動詞發展來的。P41
感性的人邁出的兩步:一,名詞由動詞發展而來;二,具象轉變為抽象。(安:二者是否就是同一回事呢?但動詞其實也有某種概括性。具象轉化為抽象似乎意味著能指和所指的距離變大,符號化。)P42
「人與周圍的所有事物建立起關系,所有的事物似乎都在對他說話,都在為了他的利益行動或與他抗爭;而他則要對它們作出反映,或贊同或反對……人類思維的所有這些痕跡都刻在了最早的名稱上面!」P42正是這類感情決定了語法上的性。(語言發明者)他的感覺和情感匯合在一起。「語言中的詩情畫意和性別區分反映了人類的興趣,而言語彷彿成了人類生殖手段的延續。」P43(安:可見語言本身是帶有非理性因素的,不過,這非理性本身是和理性相融合的。其實人本身就是這樣,不存在純粹理性/非理性的人。)
詩歌比散文古老,是一切生物的自然語言,是心靈的詞典,充滿激情。
最早的人類語言是歌唱。從純粹感覺的發聲中不可能產生出人類語言,因為還缺少每一種生物用它自己的語言進行的命名活動。(安:這就引入了外界,而非只是自我。語言建構起人與世界之間的一種關系,它屬於人,卻又指向外界。)
「整個自然都在鳴響、歌唱,而人要運用其知性,把握其感覺,盡可能地運用其器官,才能形成自己的歌唱,他的歌唱可以說是一台匯集了所有自然聲音的音樂會。……是一切生物的語言在人類語聲的自然音階內獲得的表達!」P45
「知性把語聲鑄成區分特徵,語聲於是成為詞。」P46
那麼那些不發聲的事物呢?
觸覺。
因此得出兩個論點:
(1)一切感官都只不過是心靈的知覺方式,而通過區分特徵,心靈形成明確的概念,與此同時產生了內在的語言。(2)一切感官都只是一個統一的心靈的觸感方式。一旦這種觸覺明晰起來,升級為一個區分特徵,詞作為外在語言的符號就產生了。
結論:聽覺是中介感官,成為通往心靈的門徑。
(1)面對外部刺激,聽覺是人類各種感官的中介。P50(將觸覺作為首要感官的世界太小,將視覺作為首要感官的世界太大。聽覺居中。)通過聽覺,每一種感官都有了語言能力。這樣,人所看到的,觸摸到的,就都可以發出聲來。通向語言的感官於是成為我們的中央聯系感官,我們成了擁有語言的生物。(安:其實未必然,否則怎麼解釋聾子也可以認識世界呢?作者對聽覺如此重視,是因為語言主要表現為語音的形式。他認為人是通過語言來把握世界、跟世界打交道的。其實人內在的理性可以與外在的各種符號(各種感官的對象)相對應,而不只是聲音。於是……人是符號的動物。)P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