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革命創造了

革命創造了

發布時間:2020-12-15 23:51:17

A.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6分)材料一: 牛頓為工業革命創造了一把科學的鑰匙,瓦特拿著這把鑰匙開啟了

(1)英國,蒸汽機的應用。
(2)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革命),把人類帶入「電專氣時代」或言之成屬理。
(3)內燃機。
(4)堅持科教興國戰略;堅持經濟建設不動搖;加大教育投入,培養創新人才等與材料結合緊密的言之成理的答案。

B. 列寧提出"革命是不能創造出來的……"試從這一角度談談中國革命發展的歷史淵源

1、近代中國革命是被外國侵略者和本國反動統治者逼出來的,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主要矛盾斗爭及其尖銳化的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現象。在近代中國,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相勾結,嚴重阻礙著中國新生產力的發展。地主階級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主要的社會基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買辦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的盤剝,激化了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為革命創造了條件,釀就了革命的形勢。
同時,隨著資本主義一定程度地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無產階級的出現,為中國革命的發生、發展准備了主觀條件。因此,從根本上說,近代中國革命是被外國侵略者和本國反動統治者逼出來的,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主要矛盾斗爭及其尖銳化的結果。正如毛澤東所指出:這些矛盾的斗爭和尖銳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發展的革命運動。偉大的近代和現代的中國革命,正是在這些基本矛盾的基礎上發生和發展起來的。
2、列寧的論斷說明,革命總是有其深刻的社會歷史原因的。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由獨立的封 建 社會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成為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列強的侵略和封建主義的腐朽統治,使中國領土面臨嚴重 危機。代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利益的,先後有清王朝、北洋軍閥和國民黨統治集團,它們 是維護腐朽生產關系的反動勢力,嚴重阻礙生產力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它們的反動統治激 起廣大人民強烈不滿和反抗。中國革命就是在這些矛盾的基礎上發生和發展起來的。鴉片戰爭後,近代工業的產生和發展,促進了中國社會階級關系的變化和新的革命力量的成長。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未能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俄國十月 革命和中國五四運動後,中國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登上歷史舞台,中國革命出現了新的轉機,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長期斗爭,終於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徹底勝利。

C. 工業革命是不是比以前所創造的生產力總和還要大

這個說法就站不住腳:
1.價值是相對的,這么絕對的一句誰比誰多,本身就很尷尬
2.工業革命持續的時間雖然有人認為是100年之久,但是以革命的定義來看,時間畢竟很短,創造的財富是有限的,怎麼會比我們還有很多沒有發現的歷史還多呢?
3.如果是工業革命以後創造的財富超過了之前的總和,那是廢話,未來還很長
4.即使完全理想的考慮,工業革命創造的財富也不是那麼巨大,只是使發展變快了而已,或許可以成為軟財富,如果考慮這個,可能超過了吧
其實這個結論,一般都是出現在雜志上吸引讀者的,經濟學家不會說這么不嚴密的論斷

三次工業革命的時間:
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
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
第三次工業革命20世紀四五十年代到現在。

基本介紹: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指18世紀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第一次工業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志的。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系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系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指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世紀70年代,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的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和生產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大大加強,壟斷組織應運而生。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後科技領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飛躍。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

D. 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事件是____ A.南昌起義 B.廣州起義 C.秋收起義

A、南昌起義

1927年8月1日於中國江西省南昌,由中國共產黨勢力的軍隊針對中國國民內黨的分共政策而發起的容武裝反抗事件。由周恩來、譚平山、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中共人士和賀龍領導。賀龍在事件後加入中國共產黨。

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暴動。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是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

(4)革命創造了擴展閱讀

起義背景

1927年3月,蔣介石在南京另立中央,國民黨在武漢的汪精衛集團和南京的蔣介石集團的矛盾公開化,即所謂「寧漢分裂」。

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不斷擴大,從4月起南京等地的國民黨開始大量逮捕和處決共產黨人,發動了四一二政變,武漢的國民黨在7月亦決定「清黨」,即七一五事變。一方面解聘共產國際中國代表鮑羅廷的顧問職務,一方面通知各政府部門和軍隊驅逐共產黨人。

蔣介石集團和汪精衛集團與帝國主義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勾結,殘酷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使中國人民從1924年開始的國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敗。

E. 從世界歷史的觀點看,美國革命之所以重要,並不是因為他創造了一個獨立的國家,而是因為他創造了一個新的

1、一個新興的資產階級民主國家。
2、《獨立宣言》

F. 第2次工業革命發明創造

第二次工業革命(Second Instrial Revolution)起於19世紀七十年代,主要標志:電力的廣泛應用(即電氣時代) 1870年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和化學工業的建立。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Siemens)製成發電機,1870年比利時人格拉姆(Gelam)發明電動機,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迅速發展起來。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
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根據這一現象,對電作了深入的研究。在進一步完善電學理論的同時,科學家們開始研製發電機。1866年,德國科學家西門子製成一部發電機,後來幾經改進,逐漸完善,到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電動機的發明,實現了電能和機械能的互換。隨後,電燈、電車、電鑽、電焊機等電氣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
[編輯本段]早期汽車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90年代柴油機創製成功。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1885年,德國人卡爾.本茨成功地製造了第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內燃機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得到迅速發展。內燃機的發明,還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導致了列強開始爭奪石油。)

G. 光榮革命 創造了什麼完美的政治設計該設計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這次政變實質上是資產階級新貴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間所達成的政治妥協。政回變之後,英國逐漸建立起君主答立憲制。英國在1688年「光榮革命」後建立起來的議會權利超過君主的立憲君主制度以及兩黨制度等,不僅對英國以後的歷史發展,而且對歐美許多國家的政治都發生了重要影響.
通過約束君主的君主的權利,算是各個階層通過參與國會來制約君權的基礎,廢除了君權神受的思想。

與革命創造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江蘇哲力知識產權招聘 瀏覽:186
溫州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54
英樹創造101投票 瀏覽:596
農業銀行卡有效期怎麼看 瀏覽:194
中威客車侵權 瀏覽:831
佛山市聯信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368
相鄰權糾紛民事起訴狀 瀏覽:526
兵團心理咨詢師證書查詢 瀏覽:863
徐州金連春合同糾紛 瀏覽:839
戎林馬鞍山 瀏覽:121
東莞世紀創造模具 瀏覽:639
最新出售土地使用權賬務處理 瀏覽:360
深圳御品巒山花園糾紛 瀏覽:264
馬鞍山市委副章銀發 瀏覽:334
機械轉讓範本 瀏覽:247
科技成果推廣制度 瀏覽:13
王德超江蘇工商局 瀏覽:977
治理理論新公共服務理論 瀏覽:894
馬鞍山永豐河 瀏覽:94
投訴醫院護士 瀏覽:163
© Arrange www.jhzxd.com 2006-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