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用政治原理回答應該怎樣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1)展開「幻想」的翅膀
想像力是人類運用儲存在大腦中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推斷和設想的思維能力。在思維過程中,如果沒有想像的參與,思考就發生困難。特別是創造想像,它是由思維調節的。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就是從他幼時幻想人跟著光線跑,並能努力趕上它開始的。世界上第一架飛機,就是從人們幻想造出飛鳥的翅膀而開始的。幻想不僅能引導我們發現新的事物,而且還能激發我們作出新的努力,探索,去進行創造性勞動。
青年人愛幻想,要珍惜自己的這一寶貴財富。幻想是構成創造性想像的准備階段,今天還在你幻想中的東西,明天就可能出現在你創造性的構思中。
(2)培養發散思維
所謂發散思維,是指倘若一個問題可能有多種答案,那就以這個問題為中心,思考的方嚮往外散發,找出適當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個正確的答案。人在這種思維中,可左沖右突,在所適合的各種答案中充分表現出思維的創造性成分。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獲得者、美國科學家格拉肖說:「涉獵多方面的學問可以開闊思路……對世界或人類社會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於抽象思維。」比如我們思考「磚頭有多少種用途」。我們至少有以下各式各樣的答案:造房子、砌院牆、鋪路、剎住停在斜坡的車輛、作錘子、壓紙頭、代尺劃線、墊東西、搏鬥的武器……如此等等。
(3)發展直覺思維
所謂直覺思維是指不經過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來的領悟或理解。很多心理學家認為它是創造性思維活躍的一種表現,它即是發明創造的先導,也是百思不解之後突然獲得的碩果,在創造發明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直覺思維在學習過程中,有時表現為提出怪問題,有時表現為大膽的猜想,有時表現為一種應急性的回答,有時表現為解決一個問題,設想出多種新奇的方法、方案等等。為了培養我們的創造性思維,當這些想像紛至沓來的時候,可千萬別怠慢了他們。青年人感覺敏銳,記憶力好,想像極其活躍,在學習和工作中,在發現和解決問題時,可能會出現突如其來的新想法、新觀念,要及時捕捉這種創造性思維的產物,要善於發展自己的直覺思維。
(4)培養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創性
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是創造力的三個因素。流暢性是針對刺激能很流暢地作出反應的能力。靈活性是指隨機應變的能力。獨創性是指對刺激作出不尋常的反應,具有新奇的成分。這三性是建築在廣泛的知識的基礎之上的。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曾採用所謂急驟的聯想或暴風雨式的聯想的方法來訓練大學生們思維的流暢性。訓練時,要求學生像夏天的暴風雨一樣,迅速地拋出一些觀念,不容遲疑,也不要考試質量的好壞,或數量的多少,評價在結束後進行。速度愈快表示愈流暢,講得越多表示流暢性越高。這種自由聯想與迅速反應的訓練,對於思維,無論是質量,還是流暢性,都有很大的幫助,可促進創造思維的發展。
(5)培養強烈的求知慾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都說過,哲學的起源乃是人類對自然界和人類自己所有存在的驚奇。他們認為:積極的創造性思維,往往是在人們感到「驚奇』時,在情感上燃燒起來對這個問題追根究底的強烈的探索興趣時開始的。因此要激發自己創造性學習的慾望,首先就必須使自己具有強烈的求知慾。而人的欲求感總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沒有精神上的需要,就沒有求知慾。要有意識地為自己出難題,或者去「啃」前人遺留下的不解之迷,激發自己的求知慾。青年人的求知慾最強,然而,若不加以有意識地轉移地發展智力,追求到科學上去,就會自然萎縮。求知慾會促使人去探索科學,去進行創造性思維,而只有在探索過程中,才會不斷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慾,使之不枯不竭,永為活水。一個人,只有當他對學習的心理狀態,總處於「躍躍欲試」階段的時候,他才能使自己的學習過程變成一個積極主動「上下求索」的過程。這樣的學習,就不僅能獲得現有的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能進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境界,發現未掌握的新知識,甚至創造前所未有的新見解、新事物。
㈡ 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政治條件中的「國家制度與政治制度」如何區分
歷史究竟是誰創造的?是人民群眾還是少數英雄人物,這是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根本對立的焦點.唯心史觀從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基本前提出發,
㈢ 青少年如何開發創造潛力。政治題七下
1、創新意識最可貴;
2、創新思路最重要;
3、創新方法最關鍵。
㈣ 作為新世紀青少年,你打算怎麼為」中國創造「而努力,用政治的話回答,越多越好
- -你們的政治老師頭來腦有沒有問題自,解決民生,這跟青少年怎麼做,八竿子都打不著,解決民生都是國家做的,你個學生能做個什麼?
不過非要答的話,我給你答個吧!
答:1.我們是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主人,首先,我們必須承擔起自己的公民政治性義務,樹立義務意識,自覺履行義務。
2.關注民生,必須要從小事做起關注身邊的事情,當公共事務出現問題時,我們要積極將事情反映給人大代表、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或者有關部門人員,要勇於使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監督權,另一方面,我們要採取合法方式,比如用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信訪舉報制度、輿論監督制度等方式,實行民主監督。
3.積極參與社會公共管理活動,提高自己的社會參與能力、公民責任感。
4.青少年應積極關心國家大事,關心國內民生,樹立起為國家建設出謀劃策的主人翁精神。
5.關注民生的前提要有較強的公民意識、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依據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 政治生活 回答
本人這些純屬自己依據書本知識和自己的個人見解,如有不對,請多多包涵。
㈤ 創新 政治小論文
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信息的世紀,是一個知識的世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興盛、發展以及是否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看這個民族的創造能力如何。作為培養祖國未來建設人才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應注重兒童創造力的培養。 最近,我讀了一些關於介紹陶行知的文章和他的名言錄,深刻地感知著陶行知的偉大教育思想,體會頗深。陶行知先生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提出了他的一整套思路。陶行知是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我國創造教育的開拓者。他認為:兒童的創造力是千千萬萬祖先,至少經過五十萬年與環境適應斗爭所獲得而傳下來之才能之精華。發揮或阻礙,加強或削弱,培養或摧殘這創造力的是環境。教育是要在兒童自身的基礎上,過濾並運用環境的影響,以培養加強發揮這創造力,使他長得更有力量,以貢獻於民族與人類。教育不能創造什麼,但能啟發解放兒童的創造力,以從事於創造之工作。 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呢?陶行知先生為我們指出了明確的方向。 一、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對於創造教育的作用,陶行知坦誠地說:「教育不能創造什麼,但它能啟發解放學生創造力以從事創造之作用」。作為教師我們要相信小孩子是有力量的。只要加入到孩子生活中去,便會發現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創造力。創造對小學生而言,只是指創造的結果是別人已有,而對本人是前所未有的、有意義的新發現。創新意識必須從小培養。作為教師應確信:一般的學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創造性潛能。如何去挖掘這潛在的能力呢?如,我在作文教學時,就時時注意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如:在教《一件難忘的事》這篇習作時,我將作文題目改為《一件 的事》,要求學生在橫線上填上中心詞。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填「高興」的,有填「委屈」的,也有填「後悔」的。這時,有同學站起來說:「老師,我覺得將這個作文題目改為《想起這件事,我就覺得 》更合適。」我聽了,不覺為他的提議而叫好。這個題目,不僅將難忘表現了出來,還點出了文章的中心。這是學生創造力的體現。 二、 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 小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自尊心是創造性思維發展的重要因素。一旦挫傷了自尊心,失去了自信心,也就要喪失了「超常」的思維能力。而民主、平等的教學環境正是學生好奇心與自信心充分表現的「溫床」。我在教學中總是深入學生之中,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位學生,做一個引導學生探究真理的導師。在教學中,學生發表意見時我認真聽;當學生的意見正確時,我給予肯定;當學生猶豫不定時,我給予鼓勵;當學生意見錯誤時,我不及時否定,而是讓其他同學補充意見,從而使有錯誤的學生從同學那裡明確正確的東西,學生沒有心理壓力,問題也相應得到解決。
㈥ 從哲學的角度回答,為什麼要創新 政治
創新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於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徵的一種概念化過程。起源於拉丁語,它原意有三層含義,第一,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形式,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論創新。創新在經濟,商業,技術,社會學以及建築學這些領域的研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在中國大陸,經常用「創新」一詞表示改革的結果 。既然改革被視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促進創新的因素也被視為至關重要。
㈦ 什麼是創造的源泉七下政治
書上第13頁,社會實踐是創造的源泉
㈧ 政治與戰爭的關系
軍事必須服從政治、戰略必須服從政略,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是戰爭理論的一個基本觀點。
這也說明了軍事必須服從政治、戰略必須服從政略。而這其中首要和根本的,就是把戰爭包括整個軍事力量建設運用,放在國家發展大目標下來認識和籌劃,圍繞實現這個大目標來展開。
戰爭是流血的政治
毛澤東在闡述戰爭與政治共性問題的同時,又論證了戰爭與政治的差別性。他指出:「戰爭有其特殊性,在這點上說,戰爭不即等於一般的政治。『戰爭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繼續』。政治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再也不能照舊前進,於是爆發了戰爭,用以掃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礙」(《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479頁)。
毛澤東還指出:「在人類歷史中,存在著階級的對抗,這是矛盾斗爭的一種特殊的表現。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之間的矛盾,無論在奴隸社會也好,封建社會也好,資本主義社會也好。
互相矛盾著的兩階級,長期地並存於一個社會中,它們互相鬥爭著,但要待兩階級的矛盾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的時候,雙方才取外部對抗的形式」(《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384頁)。
㈨ 如何創造並實現人生價值 政治
1、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就要先樹立正確的回人生價值答觀,擁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才能引導著不斷地前進,不會在人生的道路走偏,會一直朝著目標努力。
2、學會處理與他人的關系
學會處理與別人的關系,是實現人生價值道路上的重要一步,只要與別人不斷互幫互助,才能讓人們走的更加遠,畢竟無論什麼時代,都是以人為本的時代。很多事,都必須要人親自去完成的。
3、學會處理與社會的關系
學會處理與社會的關系,發展社會,恰恰社會也成就了人們,所以要知道,到社會成就人的時候,也要回報社會,讓社會發展的更加好,這樣才能在人生價值的道路上走的更遠。
(9)創造與政治擴展閱讀:
創造並實現人生價值的原因:
人是社會的人,總是生存和活動於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當中,並受到一定社會關系的制約。在實際生活當中,人們會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通過一定的方式實現自己的人生目的,以獨特的思想和行為賦予生活實踐個性特徵。
任何個體的人生意義只能建立在一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條件基礎之上,並在社會中得以實現。離開一定的社會基礎,個人就不能作為人而存在,當然也無法創造人生價值。人的社會性決定了人生的社會價值是人生價值的最基本內容。
㈩ 如何創造性的使用高中《思想政治
首先,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堅持認識與客觀物質世界相符合的思想,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准,人的認識活動是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滿足人們的現實需要。因此當前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與當前的時代背景相結合,面對人們的困惑,要先找出問題的根源,從根源來解決人們面臨的困惑,加強人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時以創造性的思維和方法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片面的照搬課本知識忽視人們的社會生活,要求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融會貫通。 其次,發揮主體的能動性。馬克思的實踐觀強調發揮人的能動性,從實際出發,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理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最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與時俱進。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堅持認識論的辯證發展過程,主張在實踐的過程中檢驗認識的真理性。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經不能適用科學技術與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社會需要,必須要進行創新。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化教學手段也層出不窮,如多媒體教學、遠程課堂教學等。學校在加強傳統教學的同時,也要重視現代化教學,將其納入教育工作中,不應將思想政治教育局限在課堂,使思想政治課教學更加靈活多變,調動大學生的上課積極性,達到大學生認知、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共同參與,讓更多的學生可以參與其中,隨時隨地可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