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王維山水詩最有特色的貢獻在於的創造

王維山水詩最有特色的貢獻在於的創造

發布時間:2021-06-26 17:16:33

A. 王維山水田園詩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是蘇軾高度贊揚王維山水詩成就的.王維以詩人兼畫家的眼光來觀察客觀世界,憑著自己長期隱居於山水林壑之間對自然的獨特敏感與對畫理的嫻熟運用,他別巨匠心地剪取自然界中那些最有特徵的水色山光寫入詩中,憑借詩情繪畫,使山水詩與山水畫互為滲透,融而為一.他的山水詩不僅體現出畫詩的構圖,色彩和造型之美,還能充分表現山光水色在時空瞬變中的神采.給自然景色注入了人的氣質,人的性格,人的精神,從而使他的詩,形神俱佳,氣韻生動.
如王維的早期詩作《桃源行》的意境是通過一幅幅形象的畫面來體現的."遙看一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春來遍是桃花木,不辯仙源何處來."等等畫面的展現造成詩的意境,調動讀者的想像力,去想像,玩味那畫面以外的東西,並從中獲得一種美的感受.
又如王維的後期山水詩代表作《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描寫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寫空山的杳無人跡,寂靜與幽暗.詩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畫家,音樂家對色彩,聲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語響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剎那間所顯示的特有的幽靜境界.
再看王維的《終南山》,"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雲回望合,青藹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詩人在首聯中描寫終南山直干雲霄的壯偉雄姿和東延海隅的磅礴氣勢,在辟空而來的突兀挺拔之勢和極富藝術想像力的對句中,給人強烈的壯美印象,"近天都"雖屬誇張,但這是詩人仰視終南山時對它巍峨高峻之勢所作的藝術概括."到海隅"描寫終南山逶迤綿延,峰巒起伏之態,概括出遠觀的景象.頷聯寫詩人攀登終南山時所見雲煙變幻的美景,詩人置身於大山中,朝前看,白雲彌漫,像是雲的海峰,再往前走,白雲化為霧氣,至走入霧中,連近處的霧氣也看不清了,既顯示出大山景物的變幻多姿,也表達出詩人不由興起的驚嘆,愉悅和贊美之情.在迷濛的喜悅之中,詩人登山中鋒,此刻群山萬壑因地勢和位置的不同,呈現出千姿百態,以襯托中峰的雄姿.
以上都是王維以畫入詩的名作,這是六朝以來山水詩創作的一大發展,它融入了畫師的匠心,捕捉自然山水之美的精髓,以求神似,克服了受繁雜表象的束縛,刻畫過於瑣細的毛病.王維突破了山水詩人實錄描摹的手法,以畫法入詩,使山水詩具有濃郁傳神的詩畫美.
(二)"形神兼似"的空靈美
王維山水詩,既繼承了二謝(謝靈運,謝朓)的工筆精細,注重形象實感的優點,又能以禪入詩,使山水詩從直感,直敘躍進到妙想入神的境界.即從"形似"跨進到"形神兼似"的新階段.如《漢江臨眺》"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這首詩給我們展現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調清新,意境優美的水墨山水畫.畫面布局,遠近相映,疏密相間,加之以簡馭繁,以形寫意,輕筆淡墨,又融情於景,情緒樂觀,這就給人以美的享受.詩人誇張地寫漢江同三湘,九派的聯系,將天地之外的江流和似有似無的山色,同江中的城邑倒影及奔向遠方的波瀾,虛筆寫實,渾為一體,從而把漢江的遼闊悠遠,襄陽悚立江畔的神姿,詩人閑逸的心境,都表現得極為生動傳神.
王維受其母親的影響較深,吸收禪宗的超然脫俗,以佛家的目光觀察世界,"山河天眼裡,世界法身中."同時,又將佛教的"空","寂"之境,作為人生的歸宿.因此,他的詩作,尤其是後期寫的《輞川集》,呈現出"空靈境界",這正是他的山水詩達到極致的一個標志,也是他的山水詩形神兼似的最好解釋.所以他的山水詩空靈沖淡,幽雅悠遠,意蘊無窮,具有永恆的魅力.
(三)和諧統一的音響美
王維憑著對音樂的特殊修養,在創作山水詩時,能夠比別人更敏銳地感受並精確地把握山水自然的天籟.通過精煉而富於詩意的語言,作有聲有色的表達.請看他的山水小詩《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弓鳥,時鳴春澗中.
寂靜無人的春夜山林里,四季桂花無聲無息地飄落,忽然一輪明月破雲而出,優柔的月光灑滿山林,被月色驚醒的山鳥,在山澗里發出鳴叫,顯得格外清脆.詩人以花落,月出的動態和鳥鳴的聲音,非常生動形象而細致傳神地表現出春山月夜的清幽嫻靜.
又如《春中田園作》:
屋中春鳩鳴,村邊杏花白.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
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歷.臨觴忽不御,惆悵遠行客.
在這首詩中,春鳩的鳴叫,燕子的呢喃與斧伐的"坎坎",鋤覘的"鏘鏘"混合成一首悠揚的春天奏鳴曲:雪白耀眼的杏花紛紛揚揚,鳩歌燕舞,農人忙著整桑治水……一幅春意盎然的田園風情畫就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了.在這幅充滿鄉土生活氣息的世俗畫卷里,意象的鋪排是循著音聲的律動徐徐展開的,盡管整幅畫面始終是淡淡的色調,然而有了鳴禽人聲就變得熱鬧多了,使讀者在視覺與聽覺的雙重刺激中悟及"東風暗換年華"的人生哲理.這是借音響來突出渲染畫面物象的動感,傳達一種積極向上的健康的精神狀態.
從以上詩例中,可以看到,詩人不僅融音樂技巧入詩,寫出山水中律動的自然天籟,也通過某種音響的特點傳達詩人的情志,透露人同自然相契的虛靜與靈動.《禮記·樂記》有句話說的好:"樂者,音之所由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不同音響,會產生不同的情志.王維將平凡的音響融於詩中,以表現自然生態的動靜生息和飛躍的生命活力,並著意用不同音響在心弦上鳴奏,顯示自己不同的心境.這就是王維山水詩著意刻畫自然音響帶來的詩意和魅力.
二 ,以上是王維山水詩的藝術成就,而王維詩歌的風格也是多樣性的.
關於王維山水詩歌的風格,歷來詩評家們有過許多評述.詩歌的藝術風格,與詩人的思想,感情,個性,審美愛好以及詩歌的意境,意境的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等等,有著密切的關系.自然優美,清雅沖淡是王維詩歌最突出的藝術風格. 這種風格主要體現在詩人的那些反映隱逸生活情趣的山水詩中.請看詩作《山居秋冥》: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選歸浣女,蓮動下魚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此詩描寫的是秋日傍晚雨後的山村風光.隨意揮寫,語出自然.在這首詩里,空山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流動的聲響,浣紗歸來的女孩子們在竹林里的笑聲,小漁船緩緩穿過荷花的情態,都和諧完美地交織在一起,象是一幅清新秀麗的有聲畫,又象是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曲.我們彷彿呼吸到了雨後清新的空氣.
還有以下詩作: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辛夷塢》)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竹里館》)
以上諸作,皆情真景真,無矯飾,不造作,沖和素淡,清新自然. 王維詩歌的風格也
不僅是清淡自然,還有雄健,渾厚,奇峭,壯麗,婉曲,平實,俊爽,秀雅等風格. 如《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詩人把筆墨重點用在了他最擅勝場的方面——寫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見數行歸雁北翔,詩人即景設喻,用歸雁自比,既敘事,又寫景,貼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寫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近人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
又如《少年行》:
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這首詩寫少年游俠的昂揚意氣,很有浪漫主義的氣息.《從軍行》|《燕支行》等詩也是有浪漫豪情的邊塞詩.
這一系列風格的詩還有很多,這里不在一一舉例.
總之, 王維的山水詩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拓展了詩歌藝術的發展空間,為我國詩歌藝術的成熟與創新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B. 王維對後世文學作出了怎樣巨大的貢獻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詩現存約400首。前期詩作有昂揚的情調、奔放的氣勢。後期雖有些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的是寄情於山水的田園詩和宣傳禪理的詩。王維兼通音樂,精於繪畫,在創作中常融詩、畫和音樂之理於一爐。蘇拭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的山水田園詩成就最高,善於捕捉多種多樣動靜相生的自然景物,構成清靜閑遠、富有禪趣的美好意境。語言凝煉,色彩明麗,構思精巧,音律和諧。他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國詩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王維擅長以各種詩體創作,尤其五言、七言絕句的運用,代表了盛唐絕句的最高成就。
王維具有多種才藝,不同藝術相互滲透對其詩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以畫入詩,使其山水詩形成了富有詩情畫意的基本特徵。
王詩語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節奏富於變化,音韻響亮、和諧,具有音樂美。總之,王維的山水詩無論從詩的題材內容,還是詩歌的藝術豐采上都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C. 為什麼說王維山水詩最有特色的貢獻是其禪境的創造

王維是崇尚佛學的,他的很多山水詩中都透著禪意的氛圍,這是他與其他山水詩人的不同之處,是其所獨有的,也是他獨創的!

D. 王維山水詩最具特色的貢獻在於什麼的創造

王維山水詩的基本特點
王維以清新淡遠,自然脫俗的風格,創造出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和「詩中有禪」的意境,在詩壇樹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幟。
(一)詩如畫卷,美不勝收
王維的山水詩關於結構畫面,層次豐富,遠近相宣,乃至動靜相兼,聲色俱佳,更多一層動感和音樂美,
(二)情景交融,渾然天成
王維山水詩寫景如畫,在寫景的同時,不少詩作也飽含濃情。王維的很多山水詩充滿了濃厚的鄉土氣息和生活情趣,表現自己的閑適生活和恬靜心情
(三)詩滲禪意,流動空靈
王維又有很多詩清冷幽邃,遠離塵世,無一點人間煙氣,充滿禪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學而進入一種宗教的境界,這正是王維佛學修養的必然體現。

1、王維的生平,尤其是與佛家結緣的經歷和他的審美意趣;
2、著重分析王維的田園山水詩詩畫結合特點和其詩的禪趣與空靜之美的聯系;
3、舉例論證王維的詩中的禪趣空靜之美如何通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是體現出來。

E. 王維山水詩特色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蘇軾對王維山水詩歌的評價,這主要是緣於王維的山水詩善於在描寫山水自然的形貌中寄寓自己的審美理想,給人一種如詩如畫的超凡脫俗境界。品讀王維的山水詩歌,讀者常常會被其筆下的那種清寂空靈的山林景象所吸引,但更會被其所創造的那個含不盡之意於言外、於明滅瞬間寄寓生命感悟的審美想像空間所感染所陶醉。王維的山水詩歌創造所達到的那種情境交融、虛實相生的美妙境界,極易誘發和開拓出讀者的審美聯想和想像,使讀者自然而然地體味詩中所包含的情、理、意、蘊、趣等無窮韻味。可以說,王維的山水詩善於將其生命感悟與眼前的自然景物相組合,將詩情轉化為讀者經聯想就可把握的生動畫意,又在靈動的畫面里滲透其濃郁的詩意,通過「詩情畫意」完美地體現其崇尚佛禪、感悟生命的審美意識形態。
意境是我國古代美學思想中的一個重要范疇,一直是古代藝術家追求的藝術表現的最高境界。古人認為,有了情與景的交融,讀者才可能在實境(景)的誘導下開拓出一個更為豐富、廣泛的審美想像空間,這個空間一方面是原有畫面在聯想中的延伸與擴大;另一方面,是讀者伴隨著對這種具象的聯想而產生的對情、神、意的體味與感悟,讀者由此獲得一種「不盡之意」 和「味外之旨趣」。而抒情藝術作品的理想狀態正是要創造一種「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的審美意境。受禪宗思想的深刻影響,王維的山水詩作,不僅僅善於對外界客觀事物的狀貌做細致描摹、刻畫,使自然之景顯得生動具體,實現其「如畫」的可感境界;他還更擅長在這些「如畫」的山水自然形象上承賦一種別樣的意蘊,體現出一種抽象的哲理——即禪宗的色空觀念。
歷史上以佛禪為內容的詩歌並不少,唐代佛風熾盛,此類詩作更多。與唐代其它談禪說教詩作有所不同的是,王維那些表現禪宗哲理的山水詩作,總能非常熟練地運用藝術創造來描繪自然的獨特形象這一特殊手段,把佛教禪宗的那些抽象理念寓托在自然美景的感性形式之中,他總是能巧妙地藉助山水自然之物的外在形象和生動具體的靈動畫面,表露詩人自己獨到的思想傾向和審美趣味。王維生活在佛風炙熱的盛唐時期,受時代和家庭的影響,他對佛禪是越老越執著。佛教禪宗思想不僅影響了王維的生活情趣和政治態度,使他與社會似遠非遠,與政治若即若離;而且也改變了他的世界觀和藝術觀,強化了他的人格自塑方向,在詩歌創作的意趣上,他總是有意或無意地將佛禪義理融入作品中,以佛禪視角審視自然。因此,王維的山水詩歌總是蒙著一層揮之不去的佛禪色彩,在散發著濃郁自然空寂意識的同時,又洋溢著物我相容、物我兩忘的無言大美境界。
王維山水詩歌的無限魅力主要來自於其深邃的意境。在選景方面,他似乎刻意又隨意,能樸素而自然地為情造景。自然在描繪山水風景的過程中,他慣於捕捉與塑造那種虛空不實、變幻無常的自然之景,並巧妙而自然地把自身進行的理念思維和審美體驗與眼前之景結合在一起,藉助自然美之形象來寄託其為之執著的禪學思辨,從而把佛學禪理有機地組合到詩情畫意中去。通讀王維的山水詩歌,我們會發現詩人特別喜歡描寫和刻畫那些清寂空靈的山林、光影明滅的薄暮、似有非有的霧藹和撲朔迷離的光與影,並以此來表現他對自然萬物空寂狀態的感悟與體驗,這些自然景物在他的筆下自然、隨意、可觸、可感,似乎是俯仰既得、隨意拈來,卻又古靈精怪、瞬息萬變。王維所極力追求的這種空寂的詩歌意境,正是他的佛禪色空思想意識的體現。如《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在寫景上更為渺遠、靈動和沉寂,在表現禪理方面也更為巧妙、獨特。詩中那種空寂的意境,其韻味尤其幽遠深邃。全詩僅用了寥寥二十字,擇取空山密林的一隅,只描寫了傍晚時分林中之景的瞬息變化,卻給讀者展現了一幀深邃渺遠的深山靜景畫面,引起了讀者對當存在生命意義的幡然驚悟。詩的前兩句以動襯靜,勾畫出山澗的空寂;後兩句則明、暗對照,借冷暖色調的反差來表現林的幽深,語淡而意遠,看起來很平淡的自然形象畫面里寄託了詩人那特定的宗教哲學的色空理念,其韻外之致、味外之旨卻讓人咀嚼不盡。在塑造藝術形象方面,王維的山水詩長於刻畫自然物在一剎那之間的分藉現象。藉助於那細致入微的筆觸,他常去描繪澗溪中的落花,幽谷中的鳥啼,山嵐靄煙的霎時變幻,寒燈下的蟲鳴和微風中的細葉,在靜謐的整體意境中表現一點聲息和些微動態,使作品包孕者一種別樣的情味。王維山水詩總是以極大的興致描寫和表現自然界空靈的意境,以此傳達他山水詩歌的旨趣,主要根源於禪宗教義上對世界空虛理論的論證。王維既是一個禪宗信徒,又是一個山水詩人,以佛學禪宗的世界觀觀察自然、表現自然,以山水詩表現禪理,是順理成章的。尤其到了晚年時期,王維越發將禪宗思想作為自己的精神支柱,所寫的那些寫景詩,確是處心積慮,處處藉助於藝術形象來寓托禪學思辨。在描繪自然美的生動畫面中包含豐富的禪理意蘊,以表現自然虛空不實與變化無常。諸如:
秋山斂余照,飛鳥逐前侶。采翠時分明,西嵐無處所。
——《木蘭柴》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居秋暝》
這些詩中所描繪的山野鄉村的景色氣氛是相當空寂、相當悠遠,充分地表達了詩人游離於現世之外的悠閑情調和幽冷孤寂的心態。王維特別喜歡表現那種「色空有無之際」的景象,帶著閃爍而朦朧的筆調,在有無與飄渺的畫面中引導讀者去領悟自然界的無常和不真實。就這些詩的意境所顯示的共同特徵來看,都是似有非有,若即若離,隱約而又不可捉摸,才臨其境而又景象模糊,給人以虛空之感。正如清人趙殿曾分析說:「使人索之於離即之間,驟欲去之而不可得。」總之,王維山水詩將物我相融的境界表現得極為精到,詩情畫意中蘊涵禪理也極為巧妙,對山水景物空寂的自然神韻的刻畫獨特玄妙,這種靜謐空靈的意境和淡遠蕭疏的風格,極易把人帶入一種幽美的境界,使人在自然陶醉中忘我,在忘我中回歸自然。
王昌齡在《詩格》中說,詩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意境是「張之於意而思之於心」。他認為要寫好物境,必須身心入境;而描寫情境,則需設身處地地體驗人生娛樂愁怨,有了這種情懷,才能馳騁想像,把握情感;至於意境,作家必須發自肺腑,得自心源,這樣意境才能真切感人。可見意境的生成是「情」與「景」妙合無垠的結果,而不是情與景的堆砌。意境的構成需情與景兩大要素和一個審美想像空間。審美想像空間一方面是讀者對詩中原有畫面在聯想想像中的延伸和擴展;另一方面是伴隨著具象聯想而產生的對情、神、意的體味與感悟。「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正是基於王維詩歌易於讓讀者產生和形成審美想像空間的意境特徵而言的。
王維的山水詩,在寫景上「觀物微」,自然物的形狀、色彩、聲音等特徵都能被他巧妙拿來自由運用,用畫理建構詩歌形象,使人如臨其境,猶聞其聲;在表意上又「托興遠」,常借自然景物的動、靜之趣寄託抽象的禪理。如《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詩人在這里刻意表現深林的寂靜,但卻沒有片面地突出寂靜,而是以琴聲和嘯聲來襯托山的空寂,其目的卻是映證自己的禪悟之樂。詩人沒有渲染月人相親的情趣,卻是以「月照」之幽來映證自己的歸寂之態,與《鳥鳴澗》中的「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一樣,都是將「別有的一番情味」寄託於其中。可以看出,王維山水詩中這些精彩、細致入微的景物描繪,十分生動和形象,達到了「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亦動亦靜」的神韻效果,但「動」與「靜」描寫旨在寄於詩人體悟到的佛禪理性思辨。詩人是將其篤信的佛教禪宗義理巧妙的寓含在其山水詩歌的景物形象中,通過對自然界各種自然景物的動態描繪,來表現世界萬物「靜止」和「寂滅」的禪理。
總之,作為古代山水詩的代表詩人,王維詩歌中那種超凡脫俗的審美意境和渺然的禪趣確具有獨特的藝術感染力。詩人不僅注重於為情設景,更擅長於借景寓情,寫景生動別致,有「入畫」之感;寓情精妙高遠,有溢於「言外」之妙。情與景相得益彰,令讀者體味到無窮的旨趣。

F. 王維詩歌的藝術特色有哪些

王維的詩歌很優美,很有韻味,他的詩歌十分的不錯,藝術特色具有豪放,有內涵,王維是歷史上很優秀的詩人,所以我認為他的詩歌都是有一定思想的給社會帶來積極的影響,所以他的詩歌是十分深奧的。

G. 介紹一下王維山水詩歌的內容和藝術特點。

主要內容:作品風格關鍵詞:繪影繪形,有寫意傳神、形神兼備之妙。「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以清新淡遠,自然脫俗的風格,創造出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禪」的意境,在詩壇樹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幟。

藝術特點:

唐代詩人王維在其詩歌創作中很好地體現了他詩畫意境統一的觀念。「詩中有畫」是王維詩歌作品的藝術特徵,自然也就體現在各個重要的創作環節上,本文僅從結構、煉材、語言三方面進行賞析。

1、結構。王維的詩往往採用組詩的形式來寫,每首詩都可構成一個畫面,合起來可以集結成一幅和諧的全景畫面。

2、煉材。指的是選材練意,王維的詩善於捕捉形象和創造形象,在詩中體現出繪畫的特點。

3、語言。王維的詩善於運用詞句描繪形象的聲、色、光、態。

(7)王維山水詩最有特色的貢獻在於的創造擴展閱讀

山水田園詩——盛世時期

山水詩形成以後,雖然它在不斷尋求外部空間的開拓和內部體制的完善,從而在各個不同時代,而有了新的風貌和姿態,但是,道釋玄禪的人生情趣和藝術精神,卻始終貫穿於山水詩的發展中。隨著唐詩繁榮局面的到來,山水詩出現了麗日經天的壯觀。

王維與孟浩然等繼承了陶淵明、謝靈運山水詩傳統,形成了一個與邊塞詩派交相輝映的山水田園派。在唐代詩人中,沒有哪一個詩人沒有寫出以自然山水為題材的詩篇。

唐代詩人中以山水詩聞名的人很多,但能代表山水詩成熟的,主要還是孟浩然、王維、李白。山水田園詩到了宋代以後,雖在運用詩化的語言抒情、狀物、寫景、敘事方面,有行文不拘一格,使人耳目一新之作,但山水詩的境界上子已遠遠比不上唐朝。

H. 如何評價王維對山水詩作出的貢獻


I. 王維的藝術貢獻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擅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王維不僅是公認的詩佛,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錢鍾書稱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並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富於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 中進士第,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後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其時作有《獻始興公》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了他當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而日趨黑暗的轉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但他並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後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升遷。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於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時隨著思想日趨消極,其佛教信仰也日益發展。他青年時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後一度家於終南山,後又得宋之問藍田輞川別業,遂與好友裴迪優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天寶十五載(756)安史亂軍陷長安,玄宗入蜀,王維為叛軍所獲。服葯佯為□疾,仍被送洛陽,署以
偽官。兩京收復後,受偽職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懷念唐室的《凝碧池》詩為肅宗嘉許,且其弟王縉官位已高,請削官為兄贖罪,故僅降職為太子中允,後復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
王維詩現存不滿 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創作特色的是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王維描繪自然風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詩壇獨樹一幟,成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寫作山水詩的傳統,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一個高峰,因而在中國詩歌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與孟浩然並稱,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舊唐書·王維傳》說代宗時王縉編次王維詩 400餘篇。又王縉《進王右丞集表》雲編次王維詩文凡10卷。述古堂原藏有南宋麻沙本《王右丞文集》10卷,後歸陸心源□宋樓。北京圖書館藏有宋蜀刻本《王摩詰文集》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據以影印出版。元刻有劉須溪評點《王右丞集》(詩集) 6卷,《四部叢刊》據以影印,其中已雜有錢起、盧象、崔興宗等人作品。明人顧起經有《類箋唐王右丞詩集》10卷,附文集4卷,這是現存最早的王維詩注本。清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是迄今為止較好的注本。除箋釋全部詩文外,並附評語,對於作者可疑的詩歌加以說明,間有考訂;又收輯有關王維生平和詩畫評論的資料,作為附錄。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於1961年將趙注本重加校訂,排印出版。又鄭振鐸曾以《四部叢刊》本為底本,用趙殿成注本等四種版本加以校勘,收入《世界文庫》中。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顧起經注本和趙殿成注本都附有注者所撰王維年譜。今人陳貽□有《王維生平事跡初探》一文,後附《王維簡要年表》(載《唐詩論叢》)。
王維的大多數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閑居生活中閑逸蕭散的情趣。詩人特別喜歡表現靜謐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氣象蕭索,或幽寂冷清,表現了對現實漠不關心甚至禪學寂滅的思想情緒。王維從中年以後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尋求寄託,他自稱「一悟寂為樂,此生閑有餘」(《飯覆釜山僧》)。這種心情充分反映於他的詩歌創作之中。過去時代不少人推崇王維此類詩歌,一方面固然由於它們具有頗高的藝術技巧,一方面也由於對其中體現的閑情逸致和消極思想產生共鳴。明代胡應麟稱王維五絕「卻入禪宗」,又說《鳥鳴澗》、《辛夷塢》二詩,「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詩藪》),便是一個明證。雪景傳為王維作 王維其他題材的作品,如送別、紀行之類的詩中,也經常出現寫景佳句,如「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山中一半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等,都是傳誦不衰的名句。
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王維不但有卓越的文學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畫家,還擅長音樂。深湛的藝術修養,對於自然的愛好和長期山林生活的經歷,使他對自然美具有敏銳獨特而細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筆下的山水景物特別富有神韻,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現出深長悠遠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詩取景狀物,極有畫意,色彩映襯鮮明而優美,寫景動靜結合,尤善於細致地表現自然界的光色和音響變化。例如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青溪》)、「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過香積寺》)以及《鳥鳴澗》、《鹿柴》、《木蘭柴》等詩,都有體物入微之作。王維的寫景詩篇,常用五律和五絕的形式,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較為舒緩,用以表現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適的心情,尤為相宜。王維描繪自然風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詩壇獨樹一幟,成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寫作山水詩的傳統,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一個高峰,因而在中國詩歌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王維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插圖 選自清代光緒刻本《名家畫稿》
王維其他方面也有不少出色詩篇。以軍旅和邊塞生活為題材的《從軍行》、《隴西行》、《燕支行》、《觀獵》、《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壯闊飛動之作。《隴頭吟》、《老將行》則抒發了將軍有功不賞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一個側面。《夷門歌》歌詠歷史人物的俠義精神。《少年行》四首表現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鮮明,筆墨酣暢。這些作品一般認為是王維早期所作。還有一些詩歌,如貶官濟州時所作《濟上四賢詠》以及《寓言》、《不遇詠》和後期所作《偶然作》六首之五《趙女彈箜篌》,對於豪門貴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現象表示憤慨,反映了開元、天寶時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陰暗面。《洛陽女兒行》、《西施詠》則以比興手法,寄託了因貴賤不平而生的感慨和對權貴的諷刺。還有抒寫婦女痛苦的《息夫人》、《班婕妤》等,悲惋深沉,也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一些贈送親友和描寫日常生活的抒情小詩,如《送別》「山中相送罷」、《臨高台送黎拾遺》、《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歸江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相思》、《雜詩》「君自故鄉來」等,千百年來傳誦人口;《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在當時即播為樂曲,廣為傳唱。這些小詩都是五言或七言絕句, 感情真摯,語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飾,具有淳樸深厚之美,可與李白、王昌齡的絕句媲美,代表了盛唐絕句的最高成就。王維畫像 選自《三十六詩仙圖卷》
王維集中最不足取的是那些歌功頌德的應制詩、阿諛奉承的唱和詩和直接宣揚佛理的作品。它們的內容多不足道,語言亦多陳詞套語,或是枯燥乏味。但其中也有少數名篇佳句,如「雲里帝城雙風闕,雨中春樹萬人家」(《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氣象高華,體物細致,亦為人所稱道。王維詩《少年行》插圖 選自明代萬曆集雅齋刻本《唐詩七言畫譜》
王維的創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五律和五、七言絕造詣最高,同時其他各體也都擅長,這在整個唐代詩壇是頗為突出的。他的七律或雄渾華麗,或澄凈秀雅,為明七子所師法。七古《桃源行》、《老將行》、《同崔傅答賢弟》等,形式整飭而氣勢流盪,堪稱盛唐七古中的佳篇。散文也有佳作。《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清幽雋永,極富詩情畫意,與其山水詩的風格相近。
王維詩在其生前以及後世,都享有盛名。史稱其「名盛於開元、天寶間,豪英貴人虛左以迎,寧、薛諸王待若師友」(《新唐書》本傳)。唐代宗曾譽之為「天下文宗」(《答王縉進王維集表詔》)。杜甫也稱他「最傳秀句寰區滿」(《解悶》十二首之八)。殷□說:「維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句一字,皆出常境。」(《河嶽英靈集》)唐末司空圖則贊其「趣味澄□,若清□之貫達」(《與王駕評詩書》)。昔人曾譽王維為 「詩佛」,並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並提。以思想內容而言,王維詩遠不能與李、杜相提並論;而在藝術方面,王維確有其獨特的成就與貢獻。唐劉長卿、大歷十才子以至姚合、賈島等人的詩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維影響。直到清代,王士□標舉神韻,實際上也以其詩為宗尚。但這派詩歌,往往陶情風景,缺乏社會內容。

J. 王維對唐詩的獨特奉獻在哪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崇信佛教,人稱詩佛,詩、畫成就都很高,蘇軾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存詩400首。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王維在唐詩的范疇顯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王維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錢鍾書稱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唐代宗曾譽之為「天下文宗」(《答王縉進王維集表詔》)。殷璠說:「維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句一字,皆出常境。、直到清代,王士□標舉神韻,實際上也以其詩為宗尚王維詩現存不滿 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創作特色的是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王維描繪自然風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詩壇獨樹一幟,成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寫作山水詩的傳統,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一個高峰,因而在中國詩歌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 。王維的寫景詩篇,常用五律和五絕的形式,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較為舒緩,用以表現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適的心情,尤為相宜。王維描繪自然風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詩壇獨樹一幟,成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寫作山水詩的傳統,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一個高峰,因而在中國詩歌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
王維其他方面也有不少出色詩篇。以軍旅和邊塞生活為題材的《從軍行》、《隴西行》、《燕支行》、《觀獵》、《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壯闊飛動之作。《隴頭吟》、《老將行》則抒發了將軍有功不賞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一個側面。
王維的創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五律和五、七言絕造詣最高,同時其他各體也都擅長,這在整個唐代詩壇是頗為突出的。他的七律或雄渾華麗,或澄凈秀雅,為明七子所師法。七古《桃源行》、《老將行》、《同崔傅答賢弟》等,形式整飭而氣勢流盪,堪稱盛唐七古中的佳篇。散文也有佳作。《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清幽雋永,極富詩情畫意,與其山水詩的風格相近。唐劉長卿、大歷十才子以至姚合、賈島等人的詩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維影響。

閱讀全文

與王維山水詩最有特色的貢獻在於的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